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胃癌根治术后标本规范化外科处理是胃癌规范化诊疗的重要环节。其能反映标本中淋巴结的准确数目和详细分布,为术后精准、规范的病理报告奠定基础;同时可以评估出术中清扫淋巴结的范围、切缘的安全性、手术是否规范(是否执行 en bloc整块清扫原则)等,是手术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也能为后期相关研究提供精准的研究样本,而且...  相似文献   

2.
胃癌的综合治疗主要以病理分期(TNM)为依据。其中,T分期主要依靠对浸润胃壁深度的准确判定,准确T分期应做到规范化病理取材和必要的连续切片;N分期易受淋巴结捡取数影响,淋巴结捡取不足可导致N分期偏移。因此,规范淋巴结清扫及术后最大限度地捡取淋巴结是关键环节;M分期主要在于提高胃癌腹腔脱落癌细胞(CY1)阳性检出率,确定腹膜转移的高危因素,优化预测腹膜转移的分子标志物,作为临床检查的补充手段。现阶段我国胃癌规范化病理诊断的质量仍有待提升。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及本中心临床实践经验,就如何做好胃癌TNM分期的优化及病理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3.
胃癌前哨淋巴结的体外测图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胃癌术中进行体内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的研究已有报道。但胃癌前哨淋巴结(SLN)的体外测图迄今未见报道。我们用专利蓝对19例外科切除的新鲜胃癌标本进行淋巴显像(LM),在体外定位和识别胃癌SLN,并对其作淋巴结微转移(LNMM)检测,以提高胃癌淋巴结病理分期的准确性,为胃癌患者的预后评估和制定术后辅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胃癌前哨淋巴结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胃癌前哨淋巴结的分布,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88例胃癌前哨淋巴结术中染色后显影的范围及特征。术中向肿瘤边缘的正常胃壁浆膜下肌层、黏膜下层注射亚甲蓝,观察淋巴结显影的情况;切取各站淋巴结行病理检查。结果 288例胃癌术后病理诊断为T1期102例,T2期126例,T3期60例。术中成功显影270例,阳性率为93.8%。102例患者有淋巴结转移,其中前哨淋巴结(SNs)与非前哨淋巴结(non—SNs)均有转移者66例,仅前哨淋巴结有转移者18例,仅非前哨淋巴结有转移者18例。结论 通过前哨淋巴结,术中能准确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状况。在手术治疗淋巴结转移阴性的胃癌患者中,前哨淋巴结术中标识有望免除常规淋巴清扫。  相似文献   

5.
回顾性分析86例胃癌患者D2根治术后体外淋巴结分拣的临床资料, 淋巴结分拣工作主要可以提高第4sb、4d、6、7、8、9组淋巴结的检出率。术后标本淋巴结的详细分布及检出数目能够反映术中的淋巴结清扫情况和明确病理分期。  相似文献   

6.
卵巢癌手术中需清扫盆腔淋巴结和腹主淋巴结,术后需将淋巴结送病理检查.以发现有无淋巴结转移,对术后制订治疗方案有重大意义。因盆腔淋巴结和腹主淋巴结数量众多,涉及范围广,如不正确放置准确标识,将混淆病检结果。我科2005年起,将抗生素或麻醉药品玻璃瓶处理后.消毒灭菌自制成标本瓶,用于分类收集卵巢癌术中清扫的淋巴结,方便适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改良脂肪清除技术在直肠癌病理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改良脂肪清除技术的应用,对直肠癌标本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准确分析,为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提供临床病理学依据.方法 研究组选2003-2005年的中低位直肠癌33例,对照组选取50名中低位直肠癌病例.研究组术后直肠标本通过改良脂肪清除技术处理后记录检出淋巴结数量、直径和转移情况.对照组标本采用常规方法检测.结果 研究组33例共检出淋巴结1035枚,其中淋巴结直径≥5 mm 529枚,<5 mm 506枚,平均淋巴结检出数目为31.36枚/人.20例发现存在淋巴结转移,共检出132枚淋巴结有肿瘤转移,其中淋巴结直径≥5 mm 75枚,<5 mm57枚.研究组淋巴结总检出数以及转移淋巴结检出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特别是直径<5 mm淋巴结检出数目明显增加.结论 改良脂肪清除技术使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后标本淋巴结检出数目明显增加.常规病理检测评价为T3N0(但淋巴结检出总数<12枚)的病例,应用改良脂肪清除技术处理标本,可获得更多的淋巴结检出数量,有助于获得更为准确的病理评价、指导术后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8.
p16和nm23-H1在胃癌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通过观察p16和nm2 3 H 1在胃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中的蛋白表达情况,评估两者在预测胃癌肿瘤转移和预后中作为生物学指标的价值。一、材料和方法1.标本的临床病理特征:46例胃癌标本及69枚转移淋巴结标本均取自我院普外科1997~1998年的手术切除标本,所有患者术前均未行放疗或化疗。经病理组织检查证实为转移的淋巴结收入本实验。5例正常对照取自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标本的正常胃组织。根据病理分型[1] ,在46例胃癌中,乳头状腺癌7例,管状腺癌8例,低分化腺癌2 8例,黏液腺癌3例。2 9例伴淋巴结转移,17例不伴淋巴结转移。2 .免疫组…  相似文献   

9.
θ���ٴ������������ܰͽ�ת�ƹ�ϵ�о�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临床进行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依据。方法 统计1200例胃癌标本,术后常规解剖原发灶及各组淋巴结,并标记和计数,计算肿瘤部位、浸润深度、Borrmann分型及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率的关系。结果 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73%,转移度为35.6%;C、M、A区及全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60.3%、55.4%、63.1%和88.4%;早期胃癌、浆膜内和浆膜外浸润的淋巴结转移率依此呈递增趋势(P<0.05);Borramnn Ⅲ、Ⅳ型胃癌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BorrmannⅠ、Ⅱ型(P<0.05);分化差者明显高于分化好者(P<0.05)。结论 术中淋巴结清扫应按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期、部位、大小、大体分型和分化程度作出判断,并结合不同分区淋巴结分组、分站转移特点,合理选择淋巴结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CD24mRNA和蛋白在胃癌原发灶、癌旁黏膜及区域淋巴结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收集的55例胃癌患者的标本.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CD24在胃癌原发灶、癌旁黏膜及区域淋巴结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CD24的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中CD24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高于癌旁黏膜(P〈0.05):转移淋巴结中CD24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高于未转移淋巴结(P〈0.05)。除男性患者CD24的表达高于女性患者(P〈0.05).CD24的表达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并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CD24的高表达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和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胃癌外科规范化治疗的措施也日益完善.但仍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值得探讨,诸如胃的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的程度、脾脏的处理、消化道重建的方式等,在胃癌的治疗过程中重视和处理好这些问题,有利于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胃癌中前哨淋巴结(SLN)概念的适用性,评估前哨淋巴结活检预测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状态的价值及其指导胃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临床意义。方法26例胃癌患者,术前经胃镜于病灶周围黏膜下注入^99mTc标记的硫胶体,术中于病灶周围浆膜下直接注入专利蓝,将γ探测仪检测放射活性高出背景组织10倍以上或(和)蓝染的淋巴结视为胃癌前哨淋巴结,行常规病理检查和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分别计算前哨淋巴结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准确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和假阴性率,并根据前哨淋巴结活检结果决定胃癌的手术方式。结果胃癌前哨淋巴结的检出成功率为96%(25/26),每例检出1~6个,平均3.2个/例。胃癌前哨淋巴结仅限于N1分布的占50%(13/26),仅限于N2或N3分布的占12%(3/26)。SLN诊断胃癌周围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准确性为96%,敏感性为94%,阴性预测值为7/8,假阴性率为6%。对前哨淋巴结的彻底病理检查使2/7胃癌病例的淋巴结病理分期得到上调。结论前哨淋巴结概念适合于胃癌;联合示踪法胃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可准确预测胃癌周围淋巴结的转移状态,并可能用于指导胃癌的淋巴结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13.
胃癌患者MMP-3血清水平及癌组织中VEGF-C和MMP-3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水平,及其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MMP-3的表达,研究二者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的作用.方法:运用ELISA方法检测50例胃癌患者术前与术后血清中MMP-3的水平变化,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手术标本中VEGF-C、MMP-3的表达.结果:术前血清MMP-3水平(30.96±9.75)ng/mL,明显高于术后(16.29±5.92)ng/mL及正常对照组(14.43±4.82)ng/mL(P<0.05);术前血清MMP-3水平与胃癌浸润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胃癌组织标本MMP-3阳性表达率为68%,与胃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术前血清MMP-3水平与胃癌组织标本中MMP-3表达呈一致性;胃癌组织标本VEGF-C阳性表达率为50%,与胃癌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胃癌组织标本VEGF-C表达与MMP-3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VEGF-C、MMP-3在胃癌侵袭转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联合检测VEGF-C与MMP-3的表达,特别是检测术前及术后血清中MMP-3水平对胃癌早期预测及判断胃癌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BRMS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breast cancer metastasis suppressor1,BRMS1)mRNA表达水平与胃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胃癌淋巴结转移情况,将66例胃癌标本分为转移组(46例)和未转移组(20例);以β-actin为内参照,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66例胃癌组织中BRMS1 mRNA的表达。结果:BRMS1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为0.441±0.096;BRMS1 mRNA在胃癌淋巴结转移组和未转移组中的表达分别为0.405±0.072、0.525±0.091,转移组BRMS1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未转移组(P<0.05)。结论:BRMS1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而与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θ���ܰͽ�ת�Ƹ�����θ��Ԥ���ϵ����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胃癌病人淋巴结转移个数与胃癌人预后以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74例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病人行胃癌根治术加D2或D3淋巴结清扫,分析淋巴结转移阳性个数、部位与预后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胃癌要治术后(D2、D3)5年生存率为29.59%(50例)。阳性淋巴结个数为1~5个时5年生存率为46.67%(33例),大于5个的为17.35%(17例)(P〈0.005)。5年生存率随着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胃周淋巴结转移个数与预后以及有关临床资料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61例获术后随访的胃癌,分析胃周淋巴结转移阳性的个数与预后以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全组5年生存率39.1%;阳性淋巴结个数为0.1~5、>5个时5年生存率为73.8%、37.7%、15.6%(P<0.0001),5年生存率随着转移淋巴结的个数增多而呈下降趋势。转移淋巴结的个数亦与肿瘤的大小、组织学类型、浸润的深度有明显有相关关系。结论:胃癌转移淋巴结个数与术后预后有相关关系,其可作为胃癌术后预后的简单、有效的指标。但不适用姑息性胃癌切除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胃癌根治手术中肿大淋巴结实际转移状况并分析淋巴结切除范围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查阅手术记录和术后病理报告并进行 5年随访。记录肿大淋巴结数 ,比较近端胃、远端胃和全胃切除术的淋巴结切除数目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本组 15 5例胃癌标本中 ,共摘取淋巴结 3 3 0 5枚 (平均 2 1.3 2枚 /例 ) ;肿大淋巴结 10 3 7枚 (平均 6.69枚 /例 ) ;转移淋巴结 42 3枚 (平均 2 .73枚 /例 )。在 15 5例获 5年随访的患者中 ,行D2式手术 10 9例 ,D3式 46例 ,5年生存分别是 3 7例和 11例。结论 手术中肿大淋巴结不一定是转移淋巴结 ;胃癌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不应盲目扩大 ,而应根据术中冰冻病检结果判断。  相似文献   

18.
日本胃癌病人预后较好的原因不仅在于根治手术,细致的病理学检查也是很重要的.对切除的淋巴结做高度准确的检查,有助于准确估价手术的效果.日本胃癌研究协会制定的淋巴结分群(1~16)和分组(1~4组)法是非常有用的,只是过于复杂.作者提出一种简易的淋巴结分站法.病人和方法:1975—1990年日本Kyushu医院外二科为240例胃癌伴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施行胃癌根治加淋巴结清扫术.作者按淋巴结分布部位分成3站,第1站包括胃大、小弯淋巴结和胃底、幽门周围淋巴结,又称为胃周淋巴结.第Ⅱ站是沿胃左动脉、肝总动脉和腹腔动脉分布的淋巴结,又称中间站.第Ⅲ站指的是脾门、脾动脉、肝十二指肠韧带、胰后、肠系膜根部、结肠中动脉和主动脉旁的淋巴结,也称远方淋巴结.在每一站都要检查是否有转移淋巴结.病人全部医疗和病理检查均详细记录,随访时间为56.1月,所得数据均经统计学处理.  相似文献   

19.
淋巴结转移是胃癌最主要的转移方式之一,胃癌根治术中清除淋巴结的多少直接影响患者术后的生存情况。2004年12月至2007年5月,我们对41例胃癌患者术中应用纳米微粒活性炭,在癌组织周围局部注射,根据局部淋巴结黑染的情况,了解胃的淋巴走行规律,指导胃癌淋巴结清扫。现对其淋巴结清扫后病理和黑染情况进行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20.
目前胃癌分期方法采用TNM和日本胃癌研究会(JRSGC)分期法,而Dukes分期常用于结直肠癌,是较为简易的评估方法。本文分析我院1997年1月~2000年12月间86例行D2和D4式(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胃癌根治术患者,根据淋巴结受侵数目进行改良的Dukes分期,阐明胃癌Dukes分期的临床病理特征。1.临床病理资料:本组86例患者,行D2式胃癌根治术52例,D4式34例,术中无1例死亡。患者年龄、性别、癌肿的位置、大小和胃切除方式见表1,病理特征见表2。收集的淋巴结按各站分类送病理检查,计阳性淋巴结数。如有1个淋巴结阳性,则认为该患者有淋巴结转移。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