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十三鬼穴为主治疗脑卒中焦虑抑郁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针刺组、西药组。针药组采用针刺十三鬼穴联合口服舍曲林,针刺组采用针刺十三鬼穴,西药组采用口服舍曲林治疗。治疗前后均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针刺组HAMD、HAMA评分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针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总有效率及治愈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组改善患者焦虑及抑郁症状疗效显著;针刺组在改善患者焦虑及抑郁方面与西药组疗效相当;3组在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方面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观察不同针刺方法治疗心脾两虚型抑郁症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77例患者随机分为毫针+耳穴压豆组32例、电针+耳穴压豆组28例、温针+耳穴压豆组30例、毫针组27例、电针组29例、温针组31例,各组均每日治疗1次,治疗3周.观察各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结果 毫针+耳穴压豆组总有效率为87.50%,电针+耳穴压豆组为92.86%,温针+耳穴压豆组为86.67%,毫针组为77.78%,电针组为82.76%,温针组为80.65%,各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S评分各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MD、PSQI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耳穴压豆组HAMD和PSQI评分的改善程度较其余各组明显(P<0.05).结论 电针、毫针、温针、耳穴压豆均可改善心脾两虚型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其中电针+耳穴压豆较其他方法在改善HAMD和PSQI评分方面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以颈夹脊、腰夹脊、顶中线、额中线为主穴电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7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电针组、西药组各38例.电针组采用电针颈夹脊、腰夹脊、顶中线、额中线,配合双侧风池、安眠治疗,每次30 min,隔日1次;西药组口服盐酸氟西汀分散片,每日20 mg.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 结果 电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74%,西药组为84.2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D-17、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后电针组HAMD-17、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颈夹脊、腰夹脊加头针为主穴电针治疗能明显改善抑郁症患者抑郁及失眠症状,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通窍活血胶囊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7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用通窍活血胶囊配合西药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对照组单纯用盐酸帕罗西汀片进行治疗。结果:经1疗程治疗后,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睡眠积分量表评分情况与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组间对照中,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睡眠积分量表评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窍活血胶囊配合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抑郁症在有效率方面与单用盐酸帕罗西汀片相当,但在改善患者症状方面优于单用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氟西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和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AMD量表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AMD量表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是一种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电针从八脉交会穴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抑郁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针刺从疏肝调神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电针从八脉交会穴治疗。治疗后,采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两组抑郁症状及睡眠质量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HAMD、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D、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采取针刺从八脉交会治疗的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五俞穴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与西药组,每组50例。西药组予谷维素、维生素B1、地西泮片及普奈洛尔治疗,针药组采用针刺五俞穴(心俞、肺俞、脾俞、肝俞、肾俞)联合常规西药治疗。2组均以10天为1疗程,共治疗3疗程。治疗后观察2组中医症状的改善情况,比较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评估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针药组中医症状评分低于西药组(P0.01)。针药组总有效率88.0%,西药组总有效率7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AMA、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针药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西药组(P0.01)。结论:针刺五俞穴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焦虑和抑郁程度,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夏毅  王海东  丁莹  康冰  刘卫国 《中国针灸》2012,32(12):1071-1074
目的:验证电针合药物治疗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症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西药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口服美多巴、氟西汀,针药组在此基础上行电针疗法,穴取百会、印堂、四神聪、太冲、三阴交等.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BDNF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均P<0.05),且针药组优于西药组(P<0.05);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且针药组优于西药组(P<0.05).针药组总有效率为90.0% (27/30),优于西药组的83.3%(25/30,P<0.05).结论:电针合药物治疗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症疗效显著,能有效调节患者血清中BDNF水平,从而缓解抑郁症状,其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耳压配合电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风后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采用耳压配合通督调神法电针,耳穴取神门、心、肝、脾、脑;电针百会、神庭、神门穴为主,配合辨证取穴,如:肝气郁结证取太冲,心脾两虚证取公孙,电针用疏密波,疏波频率5 Hz,密波频率50 Hz,强度为3.7 m A,留针时间30分钟;对照组29例用通督调神法电针,配合辨证取穴。两组均进行针对中风的一般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各应用HAMD(17项)、中医症候量表、罗纳普郎克睡眠积分表进行评分,以评价疗效。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HAMD评分、中医证候量表评分、罗纳普郎克睡眠积分表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以HAMD评分标准判定疗效时,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耳压配合电针治疗中风后抑郁证,能全面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疗效优于电针治疗的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单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SSRIs)抗抑郁药与针刺联合SSRI类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伴慢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针刺联合西药治疗)和药物组(单用西药治疗),每组45例.药物组采用西药治疗,根据病情选用SSRI类抗抑郁药,如氟西汀、帕罗西汀等;针药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百会、印堂、神庭、风池等穴.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4周末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版本)、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及Asberg氏抗抑郁剂副反应量表(SERS)评分来评价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疼痛症状及抗抑郁药副反应方面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HAMD、VAS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针药组治疗第1、2、4周末HAMD评分、VAS评分明显较药物组低(均P<0.01).针药组治疗第1、2、4周末SERS评分亦明显较药物组低(均P<0.01).结论:针刺对SSRI类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伴慢性疼痛有临床增效作用,并可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电针和单纯针刺治疗首发轻中度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首发轻中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电针组和针刺组各25例。两组针刺取穴相同,均为百会、四神聪、太阳(双侧)、印堂、合谷(双侧)。电针组于百会、印堂、太阳(双侧) 4穴接电针仪,频率为1 Hz,连续波。两组均每周治疗3次,持续6周,治疗后6个月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随访时用HAMD进行评分。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电针组最终纳入统计23例,针刺组最终纳入统计22例。电针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 3%,针刺组为68. 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16);两组治疗后HAMD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两组睡眠障碍因子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两组治疗后SD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两组SD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间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电针和单纯针刺治疗首发轻中度抑郁症疗效相当,且治疗后6个月疗效仍可以维持;在改善睡眠方面,电针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多穴位针药同注联合耳穴贴压对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确诊的PSD患者60例,分为中医综合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各30例,分别应用多穴位针药同注联合耳穴贴压及口服百优解治疗,疗程4周,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HAMD量表评分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各组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治疗后两组患者总体自觉抑郁症状明显改善,多穴位针药同注联合耳穴贴压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与百优解相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药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合并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抑郁(PSD)合并睡眠障碍患者160例分为针灸组、药物组、针药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4组均给予卒中单元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训练、语言训练、心理治疗、健康教育等),同时针灸组加用针刺治疗,药物组加用安神合剂治疗,针药组加用针刺及安神合剂治疗。治疗前及治疗第8、24周时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的抑郁程度,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患者的睡眠状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NIHSS)评定患者的卒中恢复情况,Barthel指数量表评定卒中患者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4组HAMD、PSQI、NIHSS、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4组HAMD、PSQI、NIHSS及Barthel评分治疗后均有变化(P0.05);治疗第8、24周组间比较显示,针灸组、药物组和针药组HAMD、PSQI、NIHSS、Barthel评分均较同时段对照组有差异(P0.05),针药组HAMD、PSQI、NIHSS、Barthel评分均较同时段针灸组和药物组有差异(P0.05)。结论:针药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及睡眠障碍程度,有助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与中药相结合治疗42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并与30例西药对照组进行临床对照.结果:治疗后两组Hamilton抑郁量表积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针药结合组总有效率与西药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显著,安全、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分析疗效特点。方法:将91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组49例(针药组)和SSRI类抗抑郁药加促睡眠药组42例(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定疗效。结果:经4周治疗后,两组治疗后HAMD、PSQI积分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SQI量表各因子分中,两组治疗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五项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在睡眠障碍一项上无差异(P>0.05)。结论:针刺结合SSRI类抗抑郁药及促睡眠药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疗效好,适合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药并用对脑卒中后抑郁症 (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综合功能的影响。方法:将 128 例PSD患者随机分为 4 组,即中药组、针刺组、针药组、西药组,每组 32 例。分别在基础治疗基础上予中药、针刺、中药加针刺及氟西汀胶囊治疗。治疗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 Rating Scale, HAM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eurological Impairment Severity, NIS)量表和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unctional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FCA)评定。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各组治疗后HAMD及NIS积分值均降低(P<0.01);FCA评分提高(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针药组与其他 3 组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中药组、针刺组和西药组组间积分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各组治疗方案均能改善PSD患者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提高综合功能,中药加针刺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调神针法"联合电针与单纯电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调神组(38例,脱落2例)和电针组(38例,脱落1例)。电针组穴取关元、中脘、天枢、大肠俞、足三里、上巨虚等,其中双侧天枢,同侧足三里、上巨虚连接电针(断续波,频率1 Hz,电流强度4~6 mA),留针30 min;调神组在电针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调神针法",穴取百会、神庭、本神,留针30 min。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6 d为一疗程,疗程间间隔1 d,共治疗4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IBS病情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评分、IBS生活质量量表(IBS-QOL)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调神组总有效率为94.4%(34/36),高于电针组的78.4%(29/37,P<0.05)。两组治疗后IBS-SSS评分、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IBS-QO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调神组以上指标变化幅度均大于电针组(P<0.05)。结论:"调神针法"联合电针治疗IBS-D可明显减轻患者腹痛、腹胀和泄泻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抑郁状态,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火针围刺联合夹脊电针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并通过血清炎性因子和疼痛介质水平的变化探讨其改善疼痛症状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西药组,西药组患者均给予甲钴胺和更昔洛韦治疗,连续治疗14天。针药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加用火针围刺(以皮损部位为中心运用火针方法向中心快速刺入)联合夹脊电针(取皮损部位一致的神经节段及上、下各一节段的夹脊穴连取连续波通电治疗)的方法,每日1次,共治疗14天。观察两组患者从出现疱疹到结痂脱落的疱疹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1 β、IL-6、TNT-a)和疼痛介质水平(CGRP、SP)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1个月后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随访1个月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结束后,针药组疱疹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明显短于西药组(all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PSQI评分、HAMD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针药组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头部"神"穴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一般康复治疗及心理疏导,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针刺头部"神"穴。两组均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Barthel指数,BI)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的HAMD、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的HAMD评分显著降低,BI评分显著上升;治疗组HAMD、BI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抗抑郁总有效率为78.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有效率为82.2%,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60.9%和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头部"神"穴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状态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四关"穴与单用"合谷"穴或"太冲"穴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为对穴研究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30例。A组(合谷穴组)针刺双侧合谷穴治疗,B组(太冲穴组)针刺双侧太冲穴治疗,C组(四关穴组)针刺四关穴治疗,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运用HAMD抑郁量表分别对3组患者进行评分,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和分析。结果:治疗后3组HAMD抑郁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C组HAMD抑郁量表评分与A组、B组比较,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分别与A组、B组比较,C组总体疗效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与A组比较,C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四关"穴与单用"合谷"穴或"太冲"穴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针刺"四关"穴疗效优于单用"合谷"或"太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