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患者血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脑梗死复发率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420例,随机分成3组,瑞舒伐他汀组给予10 mg,晚一次口服;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晚一次口服;对照组未给予降血脂治疗。分别在患者入院时、治疗6个月及1年检查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治疗6个月及1年后,瑞舒伐他汀组及阿托伐他汀组血脂、hs-CRP水平及颈动脉IMT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脑梗死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他汀类药物可以用于脑梗死二级预防,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延缓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和B组,每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B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A组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d,连续服用半年.两组分别于治...  相似文献   

3.
吴卫  卢理英  邹颖 《海峡药学》2012,24(5):204-205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及调脂作用.方法 选择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中层厚度(IMT)、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结果 治疗组颈动脉IMT在12个月后缩小显著(P<0.05).血脂变化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初诊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除有良好的降脂作用外,还可以稳定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4.
刘胜娜 《海峡药学》2016,(6):168-169
目的:研究探讨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 CAS)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我院门诊收治的100例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IMT)、治疗前后的血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值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均明显下降,组间比较时,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值比较时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病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13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观察,探讨阿托伐他汀调脂同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将13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2例,在给予饮食控制和改善生活方式的同时服用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1次/d;对照组64例,仅给予饮食控制和改善生活方式,未服用任何调脂药物。两组均连续观察6月。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在纵切面上测量斑块的最大厚度(Tmax),计算其横切面最大面积(Smax),并统计斑块数量。每月测量1次肝肾功能、血流变、血糖及血压。结果二组治疗前后IMT、Tmax、Smax的变化以治疗组患者明显(P<0.05)。二组患者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治疗组患者发生2例TIA、3例心绞痛,对照组患者发生6例TIA、8例心绞痛,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治疗前后斑块数量无减少。治疗组患者血脂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安全、有效、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在有效调脂同时可发挥其非调脂作用,延缓乃至逆转AS的发生发展,可作为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6.
何荣芬  仇君 《中国药业》2012,(20):25-26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维生素E、维生素C等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干预6个月后血脂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斑块积分分别为(3.78±0.68)分和(4.52±0.75)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77.90±21.74)分和(51.54±12.44)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显著降低血脂水平、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助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他汀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中二级预防中对患者各血脂指标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8月收治的82例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采用临床常规治疗,实验组4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IMT以及血脂指标。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5.12%,39/41)明显高于对照组(68.29%,28/41),实验组治疗4周后IMT、LDL-C、TG、TC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4 w后HDL-C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降低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对89例确诊颈动脉斑块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n=47)和对照组(n=42),对照组行常规治疗(阿司匹林100mg,po,qd;阿托伐他汀20mg,po,qd),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普罗布考(250mg,po,bid),两组均给药6个月,观察用药前后患者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反应蛋白(CRP)变化及颈动脉超声斑块声学密度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前后TC、TG、LDL—C及CRP的降低均有显著差异,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HDL—C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同时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低回声斑块声学密度的背向散射积分值(IBS)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血脂,改善低回声斑块的组织学构成,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4例进行分组研究,按照抽签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参照组54例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54例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血脂、斑块面积、颈动脉IMT(内膜中层厚度)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参照组治疗后颈动脉IMT、斑块面积均小于治疗前,组间统计比较,观察组优于参照组(P<0.05)。2组治疗后LDL、HDL、TG、TC等血脂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情况,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联用强肝胶囊和阿托伐他汀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二级预防的效果.方法 2018年6—11月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收治住院的12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10 mg对照组、20 mg对照组、10 mg观察组和20 mg观察组,各30例,均给予对应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片,观察组均加用强肝胶囊,疗程6个月.统计分析基线、治疗3个月和6个月血脂[三酰甘油(TG)、血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LDL-C达标率和ACI复发率.结果 6个月时TG水平,两个观察组低于10 mg对照组[(1.49±0.31)和(1.36±0.31)分别比(1.74±0.36)mmol/L,P<0.05],20 mg观察组低于20 mg对照组[(1.36±0.31)比(1.62±0.35)mmol/L,P<0.05];3个月和6个月时TC和LDL-C水平,两个20 mg组低于10 mg对照组[(3.91±0.57)和(3.64±0.53)分别比(4.31±0.63)mmol/L,(3.01±0.54)和(2.87±0.49)分别比(3.35±0.52)mmol/L,(2.26±0.49)和(2.11±0.42)分别比(2.58±0.52)mmol/L,(1.84±0.25)和(1.72±0.24)分别比(2.05±0.28)mmol/L,P<0.05],20 mg观察组低于10 mg观察组[(3.64±0.53)比(4.12±0.62)mmol/L,(2.87±0.49)比(3.22±0.51)mmol/L,(2.11±0.42)比(2.43±0.51)mmol/L,(1.72±0.24)比(1.96±0.27)mmol/L,P<0.05].6个月时IMT水平,两个20 mg组低于两个10 mg组[(1.07±0.21)和(1.04±0.22)分别比(1.21±0.16)和(1.20±0.18)mm,P<0.05].3个月和6个月时ALT水平,20 mg对照组高于其余3组[(36.4±6.4)分别比(29.7±6.3)、(22.1±5.3)和(24.2±5.6)U/L,(25.9±4.1)分别比(22.8±4.4)、(18.4±3.7)和(19.4±4.3)U/L,P<0.01],10 mg对照组高于两个观察组[(29.7±6.3)分别比(22.1±5.3)和(24.2±5.6)U/L,(22.8±4.4)分别比(18.4±3.7)和(19.4±4.3)U/L,P<0.01].析因分析:联合用药对TG和ALT有影响、联合用药和阿托伐他汀剂量对ALT有交互作用(P<0.05).LDL-C达标率:两个20 mg组高于10 mg对照组(43.3%和66.7%分别比6.7%,P′<0.0083),20 mg观察组高于10 mg观察组(66.7%比20.0%,P′<0.0083).结论 联用强肝胶囊可提高阿托伐他汀ACI二级预防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行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行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36例在其基础上行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IMT、斑块面积及hs-CRP、NO的含量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IMT、斑块面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行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陈海  袁莉  方玲  魏达友  倪福文 《中国医药》2010,5(3):220-222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阿托伐他汀与银杏叶制剂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颈动脉超声相关指标及血脂的影响,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的药物干预疗效。方法选择经超声检查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206例,然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其中对照组50例、阿托伐他汀组52例、银杏叶制剂组53例、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制剂组51例。对照组单用西药基础治疗,其他3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银杏叶(80mg,3次/d)、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剂量同前2组),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和血脂的变化,观察时问为6个月。结果阿托伐他汀组、银杏叶制剂组、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组颈动脉斑块、血脂定量下降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而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制剂组颈动脉斑块定量下降最明显,与其他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阿托伐他汀、银杏叶均可使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缩小,IMT变薄,且联合用药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就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化斑块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组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急性脑梗死患者43例。研究组(n=43)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参照组(n=43)患者接受基础治疗,最后比对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好于参照组,斑块面积、斑块数量以及颈动脉IMT与参照组进行对比,差异显著。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理想,不仅使斑块面积得以减少,同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可以在临床上更进一步的实践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银杏叶胶囊联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逆转社区老年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体检筛查出血脂高和颈动脉斑块形成的老年患者60例,给予口服银杏叶胶囊19.6mg,3次/d,口服,同时口服阿托伐他汀胶囊10mg,1次/d,口服。用药前、用药后3个月和6个月分别复查血脂和颈动脉彩色超声。结果用药后3个月、6个月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3个月、6个月颈动脉斑块厚度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能明显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社区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确切,有效预防脑卒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CAA)患者血脂和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本院体检中心及门诊就诊时经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证实有颈动脉斑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疗程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面积变化。结果治疗后TC、TG、LDL-C、IMT及斑块面积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明显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脂水平并减小颈动脉斑块的面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陈颖奇 《中国基层医药》2013,(23):3628-3629
目的观察蚓激酶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斑块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51例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蚓激酶胶囊组(4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蚓激酶胶囊2粒,每天3次(均为饭前30min);阿托伐他汀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联合治疗组(5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蚓激酶胶囊2粒,每天3次;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患者均连续服药6个月,并均于服药前和服药后6个月接受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纤维蛋白原指标检测。观察比较各组用药前后斑块的数据及纤维蛋白原的数据。结果三组患者用药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不同程度逆转。蚓激酶组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治疗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轻较其余两组更明显(t=1.677,P〈0.05)。用药三组纤维蛋白原指标均有下降(均P〈0.05),但联合治疗组下降程度更明显(t=1.799,P〈0.05)。结论蚓激酶胶囊和阿托伐他汀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均有降低纤维蛋白原作用,且两药联合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普罗布考(PAS疗法)对于老年血脂紊乱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4月-2012年5月171例血脂紊乱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PAS组57例、AS组58例、A组56例进行比较研究.PAS组予普罗布考(0.5 g/d),阿司匹林(100 mg/d),阿托伐他汀钙(20 mg/d); AS组予阿司匹林(100 mg/d),阿托伐他汀钙(20 mg/d);A组予阿司匹林(100 mg/d).结果 PAS组、AS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及A组治疗后比较,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及颈动脉斑块积分均显著改善(P〈0.05,P<0.01).治疗后PAS组TC、LDL-C、TNF-α水平与A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治疗血脂紊乱的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他汀类药物结合抗血小板类药物通过调节血脂、抗炎,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加用普罗布考可以发挥更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文就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化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30例,其后将本组患者按照入院就诊时间平均分为两组,每组脑梗死患者15例。阿托伐他汀使用剂量为20 mg的患者设为参照组,阿托伐他汀使用剂量为40 mg的患者设为研究组,最后将两组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和对比。结果经不用剂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的改善程度较比参照组明显较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改善程度也明显好于参照组,组间统计后差异显著。结论对脑梗死患者而言,在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时,要将剂量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改善生化指标,同时其神经功能的恢复速度较快,可进一步实践。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普罗布考抗氧化,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联合阿托伐他汀抗炎降脂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作用。方法:颈动脉粥样斑块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PAS组和对照组,测定两组ox-LDL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结果:(1)治疗前后两组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均降低。(2) PAS组治疗后ox-LDL水平降低,IMT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20.
王塑华  孙佳凡 《中国药房》2009,(35):2762-2764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50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1,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比较2组颈动脉斑块积分、血脂、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6个月、12个月复诊时的颈动脉斑块积分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3个月后血脂水平显著下降,6个月后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下降。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促进斑块消失,降低血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