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企业机电装备电气设计提出了标准化、信息化的解决方案,规范和重构了电气设计的业务流程,明确了人员的角色和权限。设计了产品、部件、人员、组织的分类原则、编码方案与方法。基于电气设计软件平台,建立了产品、部套、部件、组件、零件的数据库和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的接口,实现了配料产品电气设计过程的信息化和知识的积累与继承,极大地提高了电气设计过程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油井远程监控系统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介绍了长庆油田油井远程监控系统的应用情况,并对目前系统的特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生产数据管理的油井远程监控系统,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资源,实现生产数据实时采集、产量自动计量、油井远程监控、油井故障诊断、生产动态分析、报表自动生成等功能,简化了流程、降低了投资、减少了用工总量,提高了油田数字化管理水平,为建设数字化油田搭建了平台。  相似文献   

3.
<正>我总感觉,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老天爷的收入是愈来愈多了。什么战争、枪杀了,什么矿难、车祸了,什么瘟疫、甲流了,什么爆炸、绑架了……很多很多的人就那样死了!  相似文献   

4.
低渗油藏有杆泵深抽采油配套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枝梅 《特种油气藏》2005,12(4):76-78,i0012,i0013
针对欢喜岭油田低渗区块油藏埋藏较深、液面深、供液能力差、高含蜡和泵效低的实际,系统地完善了有杆泵采油举升工艺.通过实施见到了显著效果,有效地改善了有杆泵采油井举升工艺状况,减少了断、卡、脱事故的发生,降低了生产能耗,提高了抽油机系统的运行和生产效率,增加了油井产量,进而提高了区块的整体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5.
我厂全体职工在石油工业部和省、市委的领导下,在1959年持續大跃进的基础上,1960年又实現了开門紅、月月紅、全季滿堂紅,提前20天完成了一季度国家計划。全厂大鬧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由于广大职工解放了思想,发揮了敢想、敢說、敢于的共产主义风格,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工人羣众三结合,大搞綜合利用,到目前为止,已经試制成功了新产品114种。其中属于高、精、尖产品有61种。我们本着土洋結合,以土为主的精神,解决了設备、器材问題,已經组織24种产品投入了生产,而且有80%的原材料作到了自給自足。仅从低温污水中就提取出来了苯酚、丙酮、丁酮、浓氨水、无水硫酸钠等多种新产品。全厂基本上实現了空中无废气,地上无废物,地下无废水。  相似文献   

6.
功图法油井计量技术在长庆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功图法油井计量技术的技术原理、抽油杆系统模型、示功图有效冲程识别、计算结果修正四个方面对该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资源,在长庆油田建立了基于生产数据管理的功图法油井计量监控系统,实现了生产数据实时采集、产量自动计量、油井远程监控、油井故障诊断、报表自动生成等功能,简化了工艺流程,降低了投资,减少了用工总量,提高了油田数字化管理水平,为建设数字化油田搭建了平台。  相似文献   

7.
针对欢北低渗油田油井中后期生产管杆偏磨严重、含蜡量高、举升效率低、泵效低、检泵周期短的现状,系统地完善了有杆泵深抽配套工艺.通过现场实施见到了明显效果,有效地减少了断、卡、脱事故的发生,降低了生产能耗,延长了油井免修期,增加了油井产量,进而确保了低渗区块的高效低成本开发.  相似文献   

8.
长庆油田按照“小型化、橇装化、集成化、一体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技术思路,将现代信息技术、自动控制和人机工程等技术集成,并融入到油气田生产管理中,形成了电子巡井、电子值勤、智能化设备、数字化橇装集成装置、数据传输、数据共享及应用的数字化管理技术系列.通过数字化建设,简化了工艺流程、优化了劳动组织架构、创新了生产组织方式,提升了安全风险管理水平,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油气田企业开发效益,实现了对油气生产过程和油气藏实时监测、分析、优化和调整.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国石化北京石油分公司多元业务的发展急需提升资金管理水平,如零售业务与支付方式复杂、批发零售与支付脱节、财务核算涉及应用系统多、信息系统之间数据孤立等问题,提出了以实现销售资金闭环管理、联机交易、资金日结以及信息系统接口接入标准化的资金管理为目标的平台建设,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该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建设原则、体系结构、系统模块设计、安全设计、标准化以及配套管理措施。该平台的建设实现了自动打印送款单,减少了一线员工的工作量;自动向银行递送电子交接明细,增强了交易的准确性;一键操作完成资金日结,简化了一线资金管理;可自动完成对账清账,创新了资金管理手段;创建了支付接入标准,灵活应对市场变化;规避了部分资金风险,提高了资金监管效率,实现了资金实时监管与风险防范,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期(3)、.产、、矛、.矛、、产4 44七1才‘了、矛百‘才了、、声、声、,声、卫矛、,产、J夕l,产l,︸今、︸,、︸,、了、了‘、了‘、尹‘、Jr、尹口、、,产、、户、声、J、J、,户、.尹月峙J勺4 4 44户、‘‘、了‘、了百、了f、了.、了‘、了几、 期·专题综述· 提高石油工程建设水平,改善投资 效益··········································……(3) 国外沙漠地区的油气管道建设·········……(3) 土〔离心模型试验为沙漠、浅海石 油勘探开发服务的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11.
针对减粘装置换热器密封泄漏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对垫片的、制造进行了改进,投用后效果良好,彻底解决了换热器泄漏问题,保证了装置长、稳、安、满、优运行。  相似文献   

12.
2006年以来,中石化为进一步突出资源发展战略、加强勘探前期准备,实施了风险勘探的战略性举措。通过坚持风险勘探的部署原则,经过7a的探索与实践,在老区“三新”(新地区、新类型、新层系)、海相碳酸盐岩、致密碎屑岩、复杂山前构造带、火山岩、海域等6大领域中优选并部署实施了97口风险探井,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发现与突破,拓展了油气勘探领域,深化了地质认识,同时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管理方法,促进了中石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CYJ10-3-53HB型常规抽油机为例,论述了抽油机的改进设计过程。对驴头、游梁、横梁、连杆、曲柄平衡装置、底座、支架等部件按照国际上同类产品的通用设计方法进行了具体的改进设计,对改进后的游梁、连杆、横梁进行了校核计算,并运用ANSYS结构分析软件对支架进行了应力和刚度分析。结果表明,常规抽油机经过改进设计之后,不仅结构趋于合理,改善了受力状态,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而且整机质量减轻了7.37%。  相似文献   

14.
单稳定器钻具组合特性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纵横弯曲理论对定向井中单稳定器钻具组合的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优选了单稳定器增斜、稳斜、降斜钻具组合。从4个方面论述了单稳定器钻具组合的特性,阐明了稳定器外径、钻压、井斜角与钻头井斜力的关系,分析了钻铤对稳定器钻具组合的影响。通过在陇东、陕北地区200余口定向井、丛式井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既满足了定向井轨迹控制的需要,又达到了快速、安全钻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在以往油藏和地质认识的基础上,结合沉积微相研究成果,通过油藏、地质、数模、测井等多学科协作攻关,揭示了鄯善油田温西六区块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地质特征进行了再认识,运用动态生产资料及各种监测资料,动静态结合,研究了目前井网适应性,论证了井网加密的必要性、可行性,确定了井网加密的总体思路、调整对象及目标,编制了三套加密调整方案并进行了开发指标预测,通过技术、经济指标对比优选,推荐了实施方案,经现场实施,取得了较好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6.
柴达木盆地昆特依凹陷构造油藏埋藏深,地质结构复杂,为解决该区域"喷、漏、塌、缩、卡"高危地层的安全、优快钻井技术难题,在理想充填理论、成膜理论、超低渗透钻井液理论的基础上,研制出了封堵成膜钻井液。通过砂床浸入深度试验、膜结构密封性能试验、承压与滤失试验、渗透率恢复试验、回收率试验,对钻井液性能进行了综合测试,并针对昆2井的地层孔隙度、渗透率、岩性、井底温度及开钻顺序,对钻井液配方进行了优化。应用结果表明:封堵成膜钻井液具有优良的井壁稳定作用,首次在昆特依构造上实现了零复杂、零事故钻井,提高了机械钻速,缩短了钻井周期,顺利完成了钻探任务。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开放工程设计市场的影响,回顾了加氢裂化装置引进技术和国内技术攻关历程,阐述了加氢裂化工程设计面临的挑战,总结了加氢裂化装置工艺技术开发、工程技术开发、设备国产化、仪表自动化、在役设备检验的新进展,提出了工程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缓释酸的缓释机理,介绍了缓释酸体系的性能,总结了稠化酸、乳化酸、泡沫酸、自生酸、包封酸的配方及优势,详细介绍了体系中所用的聚合物、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19.
该文收集了国外的专利文献,回顾了防冻液的发展历史,又展望了未来,要求防冻液的组成向高温、高压、高速条件下,防止铝部件腐蚀,提出了向低硼酸盐、低磷酸盐方向发展。该文还收集了国外 SAE 等6种防冻液标准,介绍了防冻液的着色剂、抗泡剂、防气穴腐蚀剂的文献及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白豹油田在结合地质部署、开发动态、地形地貌、工艺流程和已有现状的基础上,对地面建设总体布局进行系统优化,满足了滚动开发、快速建设、生产管理和投资节约等要求。通过对集输系统的优化研究,形成了二级布站模式,减少站场数量,解决了井口生产回压高的问题;通过对注水、供电、通信等系统优化,达到了整体布局合理、生产调配灵活的目标;通过井丛单管集油技术、树枝状干管稳流阀组配注工艺技术、采出水气浮除油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生产运行平稳、生产过程节能的目标,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了高效油田开发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