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50例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CT与磁共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 探讨小儿脑瘫患者CT及磁共振(MRI)形态学改变。 研究方法 对150例脑瘫患儿进行CT与MRI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150例中,CT异常者97例,占64.65%。弥漫性脑萎缩(42例)、脑软化灶(24例)、脑穿通畸形(9例)、局限性脑萎缩(7例)等是儿童脑瘫常见的CT形态学改变。CT检查正常者53例中,30例行MRI检查,异常25例,占83.3%。脑白质髓鞘形成延迟(14例)是主要的MRI形态学异常。 结论 CT和MRI检查对小儿脑瘫的病因学诊断有重要价值,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CT扫描诊断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价值。方法对资料完整的47例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CT表现(其中21例增强扫描)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9例,女18例,年龄3个月~14岁,平均5.2岁。结果40例CT扫描发现异常,其中脑积水35例,基底池铸形改变18例,脑血管改变7例,脑梗死18例,结核瘤7例,钙化5例,脑萎缩11例。与成人相比,儿童患脑积水发生率高且较严重,脑梗死发生率高;脑膜病变重而脑实质病变相对较轻。结论认识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CT表现及特点,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使本病及时确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60例临床诊断为新生儿颅内出血及30例正常对照作头颅CT检查及远期体格智能发育随访,探讨诊断结果与临床表现及预后评估之间的关系。结果提示颅内出血部位及程度与原发病及胎龄有关,出血广泛并有HIE者,CT复查可有脑萎缩表现并远期智能发育不良;单纯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自行吸收,CT复查正常,共精神运动发育不受影响。故认为CT检查可作为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分型及预后判断时实际可靠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0~1999年10年间收治的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症26例的临床表现特点,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 26例患儿均经B超及CT确诊,手术治疗18例占69.2%,治愈率100%,保守治疗8例占30.8%,缓解3例占37.5%,无效4例占50%,死亡1例占12.5%。结论 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症的最有效的确诊方法是腹部B超或CT,最有效的治疗是手术切除囊肿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  相似文献   

5.
小儿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以低钠血症、低渗透压血症、尿钠排泄及尿渗透压反常性升高为主要特征,系抗利激素不适当分泌所致。本文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论述了本症的小儿特点,以及近年的研究进展。正确认识本症,对于以其为线索早期发现原发病,正确治疗原发病以及准确估计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20例婴儿痉挛症脑CT扫描,发现结节性硬化3例,脑发育不全伴胼胝体发育不良1例,交通性脑积水1例,散在增强灶2例,12例有不同程度的单纯性脑萎缩,1例正常。结合临床病因分析对比,CT检查有助于本病的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7.
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主要由苯丙氨酸羟化酶或其辅酶四氢生物嘌呤缺陷引起苯丙氨酸(Phe)代谢障碍所导致。其临床表现不一,主要表现为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小脑萎缩、湿疹、毛色浅淡、鼠气味等症状。如能得到及早筛查诊断,并给予积极治疗,则可避免上述临床表现发生。文章主要就当前PKU的筛查诊断方法与治疗现状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医生进一步认识该病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200例脑性瘫痪的CT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200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脑CT检查,智能测验。CT异常率68.5%,其中脑萎缩89例,脑软化24例,蛛网膜囊肿9例,脑穿通畸形8例,透明膈腔5例。临床表现以痉挛性偏瘫者CT异常串高达98%。本组合并智力低下者91.5%。主要病因为新生儿窒息、早产儿、新生儿颅内出血。本文并对CT在鉴别诊断、指导治疗、判定预后的价值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小儿脑囊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小儿脑囊虫病越来越多地被诊断,本报告对52例病人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本病的CT扫描特征及抗惊厥药的作用。方法对1980年1月至1986年12月出院诊断为囊虫病的所有病例及单纯门诊治疗和出院时疑有脑囊虫病的病例的实验资料进行了回顾。脑囊虫病的诊断基于典型的CT改变和高度感染可能病人的临床表现。连续CT扫描过程中出现病灶迅速消退有助于诊断的确立。旅游或出生地区也增强了诊断的怀疑。对所有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包括脑电图、脑脊  相似文献   

10.
小儿维生素K缺乏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按出血出现时间的不同可分为新生儿出血症和晚发性维生K缺乏症两种。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是减少病死率和病残率的关键。临床表现阵发性哭闹、出血、苍白、贫血为本症的早期主要临床表现。约一半以上的病儿伴有颅内出血。新生儿出血症多发生在生后2~7天,早产儿维生素K储存量和凝血因子均低于足月儿,而且由于肝脏功能尤不成熟故更易发生出血症。对于以呕血为首发症状的患儿要注意与在产程中咽下母亲产道的血液相鉴别。呕血量多且颜色鲜红多为出血症的可能。对于单纯母乳喂养、发病前健康状况良好的…  相似文献   

11.
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临床表现多样,不典型病例与颅内其它病变常易混淆,尤其是小儿结脑,如未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仍是一种致命的疾病.用常规 X 线诊断是有一定困难的,而 CT 在揭示病变,观察疗效和评价预后上有重要意义,为提高对小儿结脑的诊断率及对 CT 表现的认识,现将我院经临床、检验和治疗证实的小儿结脑16例 CT 扫描资料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小儿乙状结肠冗长症21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小儿乙状结肠冗长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7年来收治的21例乙状结肠冗长症患儿的病例资料,并结合文献讨论临床表现及诊疗方法。结果21例均获痊愈,经3个月~6年随访,患儿排便功能恢复,发育状况良好。结论小儿乙状结肠冗长症以慢性便秘和间歇性腹痛为主要症状;诊断主要根据钡剂灌肠检查,部分病例应与先天性巨结肠、特发性巨结肠鉴别;治疗方法首选非手术疗法,无效时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小儿冠状动脉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状动脉瘤(CAA)是一种少见的心脏病,但随小儿川崎病发病率的增高,由川崎病所致的儿童CAA已不少见。凡能导致冠状动脉中层结构和功能削弱的因素,均可导致CAA的形成。其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与单纯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表现相似。目前虽然有多种方法可明确其诊断,但冠状动脉造影仍为诊断该病的主要方法,其作用不可替代。但诸如经胸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磁共振成像、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电子束CT、冠状动脉内超声等为CAA的诊断提供了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小儿间质性肺疾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01年3月至2009年12月住院肺活检的弥漫性肺疾病患儿29例,对其临床表现、肺CT或高分辨CT(HRCT)、肺组织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为咳嗽29例,呼吸困难15例,肺部湿啰音7例,杵状指趾9例。胸CT或HRCT显示:19例以磨玻璃影为主,5例为结节影,5例以多发实变影为主。根据肺病理的改变,结合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确诊特发性间质性肺炎18例,包括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8例、急性间质性肺炎(AIP)3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3例、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LIP)2例、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间质性肺炎(RBILD)1例、未分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1例;其他间质性肺疾病11例,包括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2例、过敏性肺炎2例、类脂性肺炎2例、肺泡蛋白沉着症2例、肺泡微石症1例、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1例、结节病1例。其中21例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16例有效。结论小儿间质性肺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和呼吸困难,肺CT表现主要为磨玻璃影、结节影,肺组织病理为小儿间质性肺疾病诊断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头颅增强CT在诊断小儿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天津市儿童医院1996—2005年间收治的102例TBM患儿进行头颅增强CT及脑脊液(CSF)检查。结果CT主要表现5种病变类型:(1)软脑膜病理性强化62.7%(64/102);(2)脑室系统扩张、积水84.3%(86/102);(3)脑梗塞12.7%(13/102);(4)脑膜结核瘤或脑实质内结核10.8%(11/102);(5)脑萎缩33.3%(34/102)。CSF改变符合TBM改变者83例(占81.4%)。与CSF检测相比,头颅增强CT检查与CSF检测诊断标准比较,两者结果一致性好(Kappa=0.545)。结论增强CT检查可作为TBM诊断的重要补充方法,是可判断预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小儿支气管扩张症的病因诊断及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 2 0世纪 70年代以前、70~ 90、90年代以后小儿支气管扩张的病因诊断方法及治疗变迁。方法 回顾分析不同年代确诊的 10 9例小儿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2 0世纪 70年代以前病因主要为肺结核、麻疹、百日咳、细菌性肺炎 ;2 0世纪 70~ 90年代病因为细菌性、病毒性肺炎 ,肺结核逐渐减少 ;2 0世纪90年代以后病因为细菌性、病毒性、支原体肺炎为主。诊断方法从X线胸片、碘油造影发展为高分辨度CT。结论 随年代的不同小儿支气管扩张症病因从肺结核向细菌性、病毒性、支原体肺炎过渡 ,诊断技术也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7.
小儿中暑的诊断及治疗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小儿中暑的分型小儿中暑与成人中暑不同 ,年龄愈幼 ,其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亦愈复杂。为便于明确小儿中暑的概念 ,有利于早期诊断与治疗 ,建议将小儿中暑分为二类 :一是婴儿中暑 ;二是年长儿中暑。后者病因与临床表现接近于成人 ,多发生于炎热季节 ;前者病因和临床表现与成人  相似文献   

18.
肺隔离症是一种先天性肺畸形,从解剖学的角度进行分类,包括叶内型肺隔离症和叶外型肺隔离症。影像学检查在肺隔离症的诊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X线片、支气管碘油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而CT检查是目前最为常见且首选的诊断方式。手术仍然是肺隔离症的首选治疗方案。随着微创外科理念的普及,三孔胸腔镜、单孔胸腔镜以及机器人辅助肺叶或肺段切除术已在逐步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本文就近年来小儿肺隔离症临床诊治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小儿肺隔离症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小儿支气管肺囊肿CT影像学的病理学基础,以期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支气管肺囊肿患儿的临床资料,男36例,女24例;平均年龄12岁(28 d~14岁3个月),其中<6个月9例.增强CT提示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发现的相互关联性.结果 CT影像显示囊内为单纯气体密度影27例,气液混合囊肿27例,软组织回声6例.囊肿大小与含气程度和临床表现无明显关联.周围组织的CT表现,毛玻璃状改变和厚壁与慢性肺部炎症以及肺部病理的改变明显相关(P=0.008).结论 有明显CT改变的支气管肺囊肿与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20.
小儿先天性肺囊肿(附2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27例小儿先天性肺囊肿。男女之比为1.45:1;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气促、紫绀及呼吸音降低等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除4例新生儿外,23例中10例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本文尚统计分析了病变发生的部位;在诊断方面提出了容易误诊的几种肺部疾患及其鉴别要点;讨论了隔离肺的情况并结合文献讨论了其分类;本文总结本症予后时指出,本症确诊后,在无急性感染情况下,任何年龄均有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