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TNF-α与IgA肾病的临床病理联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TNF-α与IgA肾痛的临床病理联系方法检测50例IgA肾痛患者血、尿TNF-α的浓度及肾组织TNF-α的表达,10例肾小球微小病变型患者及10例健康人作为阴性对照,并选出缓解的患者作自身对照。结果IgA肾病患者血、尿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微小病变患者和正常人,与尿蛋白及病理的严重程度正相关;TNF-α阳性反应主要表达于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内,在单核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较多的间质也有表达。结论TNF-α参与了IgA肾痛患者肉眼血尿、蛋白尿的发生,并与肾组织病变程度相关,是病情加重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肾动态显像在指导治疗临床-病理分离的IgA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病理学证实为IgA肾病而临床表现轻微患者62例,对其肾小球、肾小管间质和血管损害程度进行LEE氏分级。全部患者均接受99mTc-DTPA肾动态显像,计算出灌注指数(PI)、肾小球滤过率(GFR)、20m in清除率(C20)分析不同病理分级之间显像指标与病理积分间的关系。结果 PI与血管损害积分正相关(P<0.01)GFR与肾小球损害(P<0.01)及肾小管间质损害积分(P<0.05)呈负相关,C20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积分(P<0.01)呈负相关。结论肾动态显像结果与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相关、能较好地反映病理损伤的进程,对指导治疗临床-病理分离的IgA肾病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肾血管病变与肾小球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肾活检病例1833例,其中IgA肾病1093例,非IgA肾病740例。采用方差检验对各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093例IgA肾病中有肾血管病变者426例,占39%,在740例非IgA肾病中存在肾血管病变者为182例占2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IgA肾病的肾血管病变中,主要是以肾小动脉内膜增厚、纤维化及管腔狭窄病变为主。IgA肾病各亚型中存在肾血管病变的分布为:轻微病变型22.5%(36/160),局灶节段增生型41%(195/476),系膜增生型39.1%(135/345),硬化型93.1(27/29)。此分布的不同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IgA肾病通常会伴有多种肾间质血管病变,并且血管病变与IgA肾病的病理改变及临床特点密切相关,提示肾血管病变是影响IgA肾病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gA肾病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6年6月在医院确诊的IgA肾病患者103例为IgA肾病组,另选择同期在医院治疗的非IgA肾病患者110例为对照组;检测患者血清及肾组织HBV携带率,分析IgA肾病患者不同临床分级、不同病理类型、不同间质炎症分级中HBV携带情况。结果 IgA肾病组血清及肾组织中HBV携带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分级为Ⅳ~Ⅴ级的患者HBV携带率较高,与Ⅰ~Ⅲ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系膜增生性肾炎伴局灶节段性硬化组HBV携带率高,与非系膜增生性肾炎伴局灶节段性硬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质炎症分级为(++++)的患者HBAg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间质炎症分级(P0.05)。结论 IgA肾病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关系,且临床分级高、系膜增生性肾炎伴局灶节段性硬化以及间质炎症分级高患者HBV携带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IgA肾病患者高脂血症对肾小球足细胞损伤的作用.方法 选择51例经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的IgA肾病患者,肾组织病理定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借助肾小球足细胞表面特异性标记物WT1对肾小球足细胞进行准确的密度定量分析.结果 IgA肾病患者三酰甘油与足细胞病变呈正相关(r=0.549,P<0.05),与血清肌酐、肾小球硬化程度呈正相关(r=0.770、0.698,P<0.01),与24h尿蛋白定量无相关性.随着病变加重,硬化肾小球增加,肾小球内足细胞表达减少(P<0.01),IgA肾病患者足细胞病变与24h尿蛋白定量无相关性,但与血清肌酐、肾小球硬化程度呈正相关(r=0.765、0.679,P< 0.01).结论 IgA肾病脂代谢紊乱可能导致肾小球足细胞损伤,加重IgA肾病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gA肾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2001年1月-2007年9月在我科明确诊断的IgA肾病76例,经肾穿刺活检组织行免疫荧光、光镜、电镜检查,病理结果根据Lee氏分级,与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IgA肾病可以发生任何年龄,以20-40岁为发病高峰,病理类型程度加重,临床表现尿蛋白随之增加,但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也可以不平行。结论 IgA肾病是原发性肾炎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病理特点是以系膜区IgA沉积为特征,以系膜增殖性改变为特点,必须通过肾活检确诊,结合临床,才能更好的认识该病的性质及合理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尿蛋白严重程度、肾组织补体C3沉积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济南军区总医院2011至2016年确诊为HSPN的4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通过患儿的临床分型、免疫复合物沉积类型等临床表现分析尿蛋白严重程度、肾组织补体C3沉积与HSPN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在45例患儿中13例(28.89%)患儿为单纯性血尿或蛋白尿,22例(48.89%)患儿为血尿和蛋白尿,10例(22.22%)患儿为肾病综合征型,无急性肾炎型、急进性肾炎型和慢性肾炎型患儿.病理分级统计显示,Ⅰ级患儿3例(6.67%),Ⅱ级患儿20例(44.44%),Ⅲ级患儿22例(48.89%),无Ⅳ级患儿,相关性检验显示蛋白尿的严重程度与病理分级显著相关(rs=0.43,P<0.01).免疫复合物沉积类型统计结果显示,IgA+IgM沉积为主要沉积类型(27例,60.00%),其次为IgA+IgM+IgG沉积(12例,26.67%)和IgA沉积(6例,13.33%),不存在IgA+IgG沉积、IgM沉积以及无Ig沉积患儿;伴肾组织补体C3沉积有35例(77.78%),免疫复合物沉积类型在病理分级上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95,P>0.05),肾组织补体C3沉积与病理分级正相关(rs=0.38,P<0.01).结论 HSPN的病理分级与患儿的蛋白尿程度、肾组织补体C3沉积相关,蛋白尿严重患儿的病理分级相应偏高,伴有肾组织补体C3沉积患儿的病理分级也相应偏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胞表面糖蛋白(CD44)在儿童IgA肾病(IgAN)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关系。方法:46例IgAN患儿按临床表现分为3组:孤立性血尿组14例,血尿蛋白尿组17例,肾病综合征组15例;按病理分级分为3组:病理Ⅰ+Ⅱ级组23例,Ⅲ级组14例,Ⅳ级组9例。设肾活检正常对照组4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病例组与对照组肾组织CD44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①正常肾组织仅有少量CD44表达。②IgAN患儿肾组织中CD44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不同临床表现组中肾病综合征组最高,孤立性血尿组最低,且与IgAN患儿的病理分级密切相关。③IgAN患儿肾组织CD44的表达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呈正相关。结论:CD44参与了儿童IgAN的发病和肾小管间质损害,与IgAN的进展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
795例IgA肾病患者的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年龄组IgA肾病患者的病理改变特点,以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将我院795例(2000~2008年)经皮肾穿刺活检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的患者按不同年龄分为儿童组、青-中年组和老年组,逐项分析病例组织光镜和免疫荧光检查的相关资料.[结果]在795例病理资料中,儿童组患者病理学分级以Ⅰ~Ⅱ级为主,免疫荧光检查以单纯IgA+IgM+C3沉积多见;青-中年组患者病理学分级以Ⅰ~Ⅲ级为主,免疫荧光检查也是以单纯IgA+IgM+C3沉积多见;老年组病理学改变从Ⅰ~Ⅳ级均可见到,主要以Ⅲ~Ⅳ级为主,免疫荧光检查以IgA+C3、IgA+IgM+C3沉积较多.[结论]IgA肾病的病理改变有随着年龄增大,病理改变越明显肾脏损害越严重的趋势,早期进行经皮肾活检有利于明确诊断及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10.
张岚 《现代保健》2010,(17):156-157
目的 分析肾淀粉样变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对15例肾淀粉样变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中老年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肾活检组织光镜示肾小球、肾动脉壁淀粉样蛋白沉积;6例伴间质淀粉样蛋白沉积.1例为继发性肾淀粉样变(AA型),14例为原发性肾淀粉样变(AL型),其中1例为多发性骨髓瘤(MM)伴发,1例合并IgA肾病.结论 15例均以肾小球、血管损害为主,伴不同程度的小管间质病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整合素αvβ3在IgA肾病(IgAN)患者肾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53例IgAN患者肾组织整合素αvβ3、纤维连接蛋白(Fn)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并与病理和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αvβ3表达:随病变程度加重,肾小球毛细血管袢表达逐渐增强,并在系膜细胞,上皮细胞,部分肾小球新月体表达;Ⅰ-Ⅳ级病变肾小球αvβ3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6.18±0.98,19.58±0.99,28.35±1.99,17.72±2.17)%,Ⅲ级达峰值,Ⅳ级反而降低(P〈0.05);表达强度与血IgA水平呈正相关(r=0.52~0.79,P〈0.05)。Ⅰ-Ⅲ级病变时,肾小球内αvβ3与尿蛋白、肾小球硬化率、肾间质CTGF及小球内Fn表达呈正相关(P均〈0.05)。纤维蛋白相关抗原(FRA)阳性、IgA或Fn毛细血管袢和系膜区沉积组肾小球内αvβ3表达高于、eGFR低于单纯系膜区沉积组(P均〈0.05)。结论整合素αvβ3与IgAN细胞外基质的异常沉积和肾小球硬化有关,其高表达可能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程度肾间质纤维化的IgA肾病患者肾血液及尿液中的PDGF-BB,并结合肾脏病理改变及肾组织PDGF-BB的表达作相关性分析;探讨血、尿PDGF-BB测定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寻找方便临床检测的监测肾间质纤维化的有效指标。[方法]通过肾活检收集40例IgA肾病患者的肾组织病理标本及其相对应的血、尿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观察组相对应患者的血清和尿液的PDGF-BB等指标,采用SABC法检测肾组织PDGF-BB、PDGFR-β的表达,并计算各观测指标的平均光密度。实验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得出结论。两组间比较使用H检验。各观测指标间作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肾组织中PDGF-BB及PDGFR-β的表达强度随着肾间质纤维化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高,在肾间质纤维化肾组织中PDGF-BB及PDGFR-β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对照组血PDGF-BB的浓度是(182.25±24.90)pg/ml,实验组血PDGF-BB的水平分别是(271.51±27.38)pg/ml、(330.34±35.27)pg/ml、(499.52±73.00)pg/ml,实验组各组的患者血清PDGF-B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随着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加重而表现患者血清PDGF-BB水平增高,两者关系呈正相关。③对照组患者尿PDGF-BB的浓度是(1924.2±577.30)pg/ml。实验组尿PDGF-BB的水平分别是是(3643.2±865.99)pg/ml,(5301.0±462.03)pg/ml,(7157.0±1433.99)pg/ml。实验组各组的患者尿液PDGF-B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随着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加重而表现患者尿液PDGF-BB水平增高,两者关系呈正相关。④所观察病例的肾组织PDGF-BB表达与血PDGF-BB水平呈正相关,与尿PDGF-BB水平呈正相关。肾组织PDGFR-β表达与血PDGF-BB水平呈正相关,与尿PDGF-BB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在肾纤维化肾组织中,PDGF-BB、PDGFR-β在肾小管表达显著增加,并随着纤维化程度加重而表达增加,提示PDGF-BB是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重要致病因子。肾组织PDGF-BB和PDGFR-β的表达与血、尿PDGF-BB水平正相关,提示血、尿PDGF-BB变化可反映肾间质纤维化的严重程度,血、尿PDGF-BB测定可作为临床监测肾间质纤维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小儿IgA肾病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IgA肾病(IgAN)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我院1984~2005年6月经皮肾活检病理检查确诊的小儿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IgAN临床以单纯血尿最常见(36.8%),其次是血尿伴蛋白尿(31.6%);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以肾病综合征最重,其次是血尿伴蛋白尿,易合并肾功能不全和高血压;肾病综合征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以IgA+IgG+IgM型多见,单纯血尿、血尿伴蛋白尿以IgA+IgG型免疫复合物沉积为主。结论:小儿IgAN的临床及病理分级与治疗及其预后有关,只有通过肾活检病理检查才能更好地认识小儿IgAN,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客观的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4.
林英辉 《中国医师杂志》2007,9(12):1701-1702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IgA肾病(IgAN)患者的血清Ⅳ型胶原含量,及与其病理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70例IgAN患者,根据其临床和病理特点分为7组:单纯性镜下血尿组(I-H)、反复发作肉眼血尿组(R-GH)、尿检异常组(U-ab)、新月体组(Cres)、大量蛋白尿组(MP)、高血压组(HT)和终末期肾病组(ESRD).采用EUSA方法测定患者的血清Ⅳ型胶原水平,并分析其与肾小球球性硬化比例和肾纤维化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1)I-H组患者血清Ⅳ型胶原含量为(45.23±9.52)μg/L,未发现明显肾小球球性硬化及肾间质纤维化;R-GH组患者血清Ⅳ型胶原含量为(61.01±19.77)μg/L,肾小球球性硬化比例平均达(7.6±12.7)%,肾纤维化发生率为(8.7±2.13)%;U-ab组患者血清Ⅳ型胶原含量为(170.28±8.65)μg/L,肾小球球性硬化比例平均达(11.6±21.2)%,肾纤维化发生率为(21.7±9.67)%;Cres组患者血清Ⅳ型胶原含量为(231.05±12.57)μg/L,病理上细胞型新月体和节段袢坏死的发生率均达(18.8±11.5)%,肾纤维化发生率为(12.3±11.28)%;MP组患者血清Ⅳ型胶原含量为(301.90±62.45)μg/L,肾小球球性硬化比例达(20.1±8.7)%,肾纤维化发生率为(17.5±5.78)%;HT组患者血清Ⅳ型胶原含量为(402.17±10.18)μg/L,肾小球球性硬化比例达(26.1±13.6)%,肾纤维化发生率为(32.9±15.62)%;ESRD组患者血清Ⅳ型胶原含量为(750.20±21. 46)μg/L,肾小球球性硬化比例达(70.1±18.1)%,肾纤维化发生率为(45.3±8.59)%.(2)各组患者血清Ⅳ型胶原含量与其肾小球球性硬化比例及肾纤维化发生率呈正相关(r=0.66,r=0.85,P<0.05).结论 血清Ⅳ型胶原含量的测定可作为一种无创性的诊断早期肾纤维化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IgA肾病临床和病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用于指导治疗.方法 对2005年7月~2006年6月进行肾活检的69例IgA肾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IgA肾病临床表现多样,以蛋白尿伴血尿最多见,占53.6%,病理类型以Ⅱ、Ⅲ型多见.同时随着病理类型的加重,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发生率亦增高.结论 IgA肾病病理和临床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应将临床和病理结合起来制订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IgA肾病临床和病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用于指导治疗。方法对2005年7月~2006年6月进行肾活检的69例IgA肾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IgA肾病临床表现多样,以蛋白尿伴血尿最多见,占53.6%,病理类型以Ⅱ、Ⅲ型多见。同时随着病理类型的加重,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发生率亦增高。结论IgA肾病病理和临床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应将临床和病理结合起来制订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尿检异常IgA肾病湿热证患者的微观指标在湿热辨证中的特异性。方法对68例确诊为无症状型尿检异常的IgA肾病患者进行分析,其中湿热证30例,非湿热证38例,观察2组在各生化指标、肾脏病理方面指标的异常。结果湿热证组在尿NAG、Upro、血TG与LDL-C中均明显高于非湿热证组(P〈0.05);在病理分级中68例多见于Ⅰ~Ⅲ级,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组织改变方面中湿热组的肾小管萎缩积分、小管-间质指数积分、间质浸润、间质纤维化积分明显高于非湿热证组(P〈0.05)。结论尿NAG、Upro、血TG、LDL-C、肾小管萎缩、间质浸润、间质纤维化积分等指标可作为无症状型尿检异常IgA肾病湿热证型的微观辨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Spindlin1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分析Spindlin1的表达与不同级别宫颈病变及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探讨其在SCC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5例不同级别宫颈病变组织中Spindlin1的表达。结果Spindlin1表达于细胞核,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表达为13.3%,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CIN)I级表达为46.7%,CINⅡ~Ⅲ级表达为56.7%、SCC表达为75.6%,阳性表达率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逐步上升,其表达强度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强(P0.05)。Spindlin1的表达与SCC临床病理指标之间无关联(P0.05)。结论 Spindlin1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表达升高,在SCC中高表达,可能与SCC的发生有关,但与SCC的转移、复发无关。  相似文献   

19.
程劲 《健康研究》2009,29(1):20-24,F0003
目的探讨尿足细胞阳性原发性IgA肾病(IgAN)患者临床病理特点。方法50例肾活检明确诊断的IgAN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利用足细胞的标记蛋白Podocalyxin(PCX)标记尿液和肾组织足细胞,采集IgAN患者肾活检时临床资料、肾活检光镜结果,其中光镜参照Hass分级,各项病理指标参照Fofi半定量积分法进行评分,荧光显微镜观察肾组织足细胞PCX荧光表达程度,电镜观察足细胞足突形态学改变。结果①尿足细胞阳性的IgAN患者尿蛋白水平、血肌酐水平、平均动脉压较尿足细胞阴性患者增高,血浆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GFR)较尿足细胞阴性患者降低(P〈0.05);②光镜示尿足细胞阳性的IgAN患者肾小球硬化程度、新月体发生率较尿足细胞阴性患者增高(P〈0.05),而两组比较,系膜增生、基质增多、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间质炎细胞浸润、间质血管硬化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肾组织足细胞PCX抗体荧光表达显示:肾小球节段硬化和球性硬化处足细胞PCX抗体荧光表达缺失;④电镜观察提示,无论是否伴足细胞尿,其足细胞足突均可出现一系列形态学改变。结论足细胞尿是反映肾脏疾病轻重的一个指标,与肾脏病理类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程度肾闻质纤维化患者肾组织中PDGF-BB、TGF-β、α-SMA等指标,探讨PDGF-BB促肾间质纤维化的机制和意义;寻找防治肾问质纤维化的新途径. [方法]通过肾活检收集20例原发性IgA肾病患者的肾组织病理标本及其相对应的血、尿标本.根据Banff分级.将不同程度肾闻质纤维化的肾组织标本分为4组(每组5例):对照组、实验组(轻、中、重).肾组织采用SABC法检测PDGF_BB、PDGFR-β、TGF-β及α-SMA的表达,用Image-Pro Plus 6.0病理图像分析软件测定计算各观测指标的平均光密度.并同时检测血肌酐、尿RBP及NAG酶水平.实验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得出结论.[结果]PDGF-BB及PDGFR-β可见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呈阳性表达,肾间质区仅少量表达,PDGF-BB及PDGFR-β的表达强度随着肾间质纤维化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高;α-SMA可见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肾间质细胞胞浆及血管壁有阳性表达.且其表达强度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TGF-β可见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及胞膜阳性表达.且其表达强度与肾问质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PDGF-BB的表达与PDGFR-β、α-SMA、TGF-β的表达正相关;PDGFR-β的表达与α-SMA、TGF-β的表达正相关.肾组织PDGF-BB及PDGFR-β的表达与尿RBP、血肌酐水平呈正相关.PDGF-BB、PDGFR-β的表达与尿NAG酶水平两者无相关性. [结论]在肾纤维化肾组织中,PDGF-BB、PDGFR-β、TGF-β和α-SMA在肾小管表达显著增加,并随着纤维化程度加重而表达增加,提示PDGF-BB、TGF-β和α-SMA是肾小管问质纤维化的重要致病因子.尿RBP、NAG酶水平不能反映肾闻质纤维化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