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铈对锰钒钢过冷奥氏体转变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稀土元素铈对锰钒钢中先共析铁素体转变和贝氏体转变的影响。测定了先共析铁素体形核率和恒温转变动力学曲线。同时,观察了组织转变特征。结果表明,铈明显地推迟先共析铁素体转变,降低形核率。此外铈也推迟贝氏体转变。  相似文献   

2.
稀土复合变质贝氏体/马氏体钢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稀土复合变质对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钢中加入稀土,由于合金化、变质作用使钢的微观组织形态发生变化,经变质,钢的晶粒细化,空淬组织中板条马氏体、贝氏体比例增加,残余奥氏体数量提高,夹杂物形态改善,从而提高了钢的韧性和耐磨性。  相似文献   

3.
铈对重轨钢中珠光体相变及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不同铈量对轨钢珠光体相变及形态的影响。随钢中固溶铈含量增加,等温珠光体相变的孕育期延长,珠光体片间距减小,形态从片状向粒状发展,对珠光体相变速率影响不大。固溶铈还能细化奥氏体晶粒,铈减小缺陷处(晶界、位错等)的能量,是产生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银基钎料中铈与杂质元素铅、铋作用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银基钎料中铈与铅,铋的作用机制,发现在银基钎料中铈与铅,铋易形成高熔点的CePb,CeBi化合物,从而抑制了铅单质相和铋单质相的形成,消除了杂质元素铅,铋对银基钎料铺展性能的有害作用。金属学分析和量子力学成键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铈与铅,铋有极强的化学亲和力,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证明了上述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含镧复合变质剂对中锰钢液进行变质处理,获得一种新型抗2磨钢-团球状碳化物奥氏体-贝氏体中锰钢。经镧变质处理后,铸件等轴晶数量增多、细化,被细化的等轴晶间形成团球状共晶体(合金渗碳体、奥氏体)。在共晶体生长时,镧富集、吸附在共晶体生长界面,控制共晶体生长。  相似文献   

6.
采用含镧复合变质剂对中锰钢液进行变质处理,获得一种新型抗磨钢─—团球状碳化物奥氏体-贝氏体中锰钢。经镧变质处理后,铸件等轴晶数量增多、细化,被细化的等轴晶间形成团球状共晶体(合金渗碳体、奥氏体)。在共晶体生长时,镧富集、吸附在共晶体生长界面,控制共晶体生长。  相似文献   

7.
铈在低硫铌钛钢中的微合金化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50 kg真空感应炉冶炼和两段控制轧制工艺, 采用THERMECMASTOR-Z热模拟机对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进行了测定, 试验结果表明, 低硫铌钛钢中稀土铈能提高钢的临界点tAr3和tAr1, 并且使(tAr3-tAr1)温度区间增大; 并使钢的CCT曲线右移和上移, 降低了钢的淬透性; 铈会使贝氏体转变点升高, 同时加大了贝氏体转变间隔; 当冷却速度较高时, 稀土使马氏体由粗条状变为细条状, 降低了Ms点, 并且增强了马氏体结构的板条化趋势, 抑制了片状晶生成.  相似文献   

8.
将纳米镍铈粒子负载到5A分子筛上制成负载型催化剂,用气相苯加氢反应考察其催化活性,并通过SEM和XRD技术检测反应前后催化剂上纳米金属粒子的分散及晶相变化情况。与非负载型纳米镍铈粒子催化剂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二者的催化活性与纳米镍铈粒子的储氢特性及表面层中铈镍合金的存在有关。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稀土含量对20Mn钢等温相变及组织形态的影响。随钢中稀土含量的增加,先共析铁素体析出的孕育期缩短,完成珠光体相变所需时间延长;针状铁素体量减少直至消失;珠光体片间距变密且相对转变量减少;粒状贝氏体中碳化物易于偏聚。稀土减小原奥氏体晶界能和相界面能,稀土原子偏聚在相界面上阻碍碳原子的扩散,以及可能形成高熔点稀土碳化物而减少奥氏体中碳的固溶量,是产生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氧化铜与CeO2-γ-Al2O3混合氧化物载体之间的表面相互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XRD,XPS和TPR等手段研究了氧化铜与二氧化铈-氧化铝机械混合载体之间的表面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混合载体表面,当氧化铜的负载量低于其在二氧化铈载体上的分散容量时,氧化铜优先与二氧化铈发生作用并分散在其表面;当氧化铜的负载量超过其在二氧化铈载体上的分散容量时,氧化铜会继续在氧化铝表面分散.这些结果说明,在制备用氧化铈改性载体的负载型催化剂时,如果氧化铈的用量偏高,会导致样品中有晶相氧化铈生成,从而对氧化铈作为改性剂的作用不利.  相似文献   

11.
富铈混合稀土对AZ81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富铈混合稀土对挤压铸造AZ81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不同含量富铈混合稀土的合金中都出现了一种新相Al11(Ce,La)3相,Al11(Ce,La)3相数量增多而Mg17Al12相则减少,能细化合金的组织晶粒,其细化作用在添加了1.5%富铈混合稀土的镁合金中尤为明显,但是当富铈混合稀土加入量大于2.0%时,合金中Al11(Ce,La)3相开始长大以粗大长杆状存在;在富铈混合稀土含量为1.5%时,AZ81合金的室温和150℃的综合力学性能达到最佳效果,超过2.0%时合金的室温和150℃综合力学性能开始下降;合金试样的拉伸断口带有局部韧窝的解理断裂和韧性断裂的混合特征。  相似文献   

12.
碳锰洁净钢中镧和铈在晶界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高分辨TEM,SEM和XRD研究碳锰洁净钢中镧和铈的存在形式、分布以及在晶界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镧和铈在洁净钢中存在固溶态、稀土夹杂物和稀土第二相。固溶稀土偏析在晶界,洁净钢中稀土仍有净化钢液和变质夹杂的作用。适量稀土能减少S和P在晶界的偏析,净化晶界提高钢的冲击韧性。过量稀土在晶界产生有害的稀土第二相,导致性能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3.
仲碳伯胺N_(1923)萃取铈(Ⅳ)的~1H,~(15)N-NMR研究表明,在萃取铈(Ⅳ)时也同时萃取H_2O和H_2SO_4进入有机相,当铈(Ⅳ)浓度较高时,铈(Ⅳ)与N_(1923)生成配合物。  相似文献   

14.
镧、铈对铝铜合金凝固过程及凝固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热分析对比法和金相法研究了微量镧、铈对Al-5wt%Cu合金的凝固过程和凝固组织的影响规律。发现微量镧、铈能改变该合金的凝固参数,增大其过冷度和明显细化组织,微量镧、铈改变了Al-5wt%Cu合金的凝固过程,使其在α相析出之后共晶析出之前有一中间相析出。加微量铈可形成Al_8Cu_4Ce。理论分析认为,Le_2O_3、Ce_2O_3、La(OH)_3和Ce(OH),可做为α相的异质核心。  相似文献   

15.
铈对ZZn4-1锌合金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ZZn4 - 1 锌合金中添加微量铈, 能使其金属模铸造条件下的抗拉强度及布氏硬度有较大提高, 并能有效地改善其微观组织、细化晶粒。在压铸条件下, 添加铈后, 能使压铸件微观组织中无论是初生的η相或共晶相均比没有添加铈的合金细小、弥散、均匀, 从而使其力学性能及工艺性能得到提高, 成品合格率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一种新型水解明胶铈配合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用水相法合成水解明胶铈配合物,采用红外光谱证明了水解明胶与铈的配合反应.用厚平板洞穴法对真菌为芽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配合物对芽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能力较同浓度铈增强,且随着铈浓度的增加,抑菌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共沉淀法、均相沉淀法以及反相微乳法制备了铈锆复合氧化物.通过XRD,TEM,BET等表征手段来分析所得铈锆氧化物粉体的性质,将制得的粉体涂覆在堇青石蜂窝陶瓷载体上作为涂层,担载一定量的贵金属Pt作为活性组分制得整体催化剂,并在低温水汽变换反应上考察它们的催化性能.分析结果表明3种方法都得到了单相的铈锆固溶体;微乳法制得的纳米级铈锆固溶体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尺寸为6 nm;所得纳米级铈锆复合氧化物的比表面积大小为微乳法>均相沉淀法>共沉淀法.实验结果表明用微乳法制得的铈锆复合氧化物的催化性能要优于其他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ZZn4-1锌合金中添加微量铈,能使其金属模铸造条件下的抗拉强度及布氏硬度有较在提高,并能有铲地改善其微观组织、细化晶粒。在压铸条件下,添加铈后,能使压铸件微观组织中无认是初生的η相和或共晶相均比没有添加铈的合金细小、弥散、均匀,从而使其力学性能及工艺性能得到提高,成品合格率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9.
氟碳铈镧矿稀土萃取分离流程的经济技术指标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根据国内外市场可预测的产品结构,针对包头矿和冕宁矿为代表的氟碳铈镧矿,提出P507HCl体系稀土萃取全分离的几种可行工艺流程,比较各流程的槽体级数、容积,有机相、稀土存槽量,盐酸、液氨消耗及控制要求等,由经济技术指标角度得到了从氯碳铈镧矿分离稀土的优化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20.
含铈黄铜在 NaCl 水溶液中耐蚀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利用电化学方法及浸泡方法研究了含铈黄铜在 NaCl 水溶液中的腐蚀规律及脱锌规律,初步探讨了铈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黄铜中加入适量的铈,可细化晶粒、减少β相含量,增强耐脱锌能力,提高黄铜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