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血清VEGF和bFGF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军合  范学政 《肿瘤学杂志》2008,14(10):798-799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患者放射治疗前后外周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变化。[方法]42例NPC患者作为放疗组予以放射治疗。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放疗前后NPC患者外周血清VEGF和bFGF的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放疗前NPC患者血清VEGF和bFGF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疗后3个月NPC患者血清VEGF和bFGF明显下降,接近对照组水平(P〉0.05),放疗后1年复发者血清VEGF和bFGF水平持续异常(P〈0.01),未复发者血清VEGF和bFGF水平恢复正常(P〉0.05)。放疗前后患者血清VEGF和bFGF的浓度变化呈正相关(P=0.0011,r=0.7981)。[结论]NPC患者血清中VEGF和bFGF高表达,测定NPC患者血清中VEGF和bFGF的变化对临床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EB病毒DNA,分析外周血中EB病毒DNA检出率与鼻咽癌治疗以及与鼻咽癌分期的关系。方法:运用PCR技术,检测102例NPC患者和30例非NPC的肿瘤患者在放疗前后或化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血浆和血清中EB病毒DNA的存在情况,同时检测了这些患者的血清IgA/VCA抗体滴度水平。结果:在102例NPC患者中,76%(78/102)的NPC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可以检测到EB病毒DNA,外周血白细胞EB病毒DNA检出率在治疗前后没有变化。在NPC患者血浆中的EB病毒DNA检出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为33%(34/102)和61%(62/102),在血清中的检出率则分别为28%(29/102)和57%(58/102),NPC患者治疗后血浆和血清中的EB病毒DNA检出率均比治疗前有明显升高。Ⅳ期NPC患者血清,血浆中的EB病毒DNA检出率也比Ⅲ期患者的要高。但在同组患者中,血清和血浆中的EB病毒DNA检出率没有明显差异。在两种治疗方法之间,也不存在血清,血浆中的EB病毒DNA检出率的差别。另外,在所有患者中,血清IgA/VCA抗体滴度水平在治疗前后也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在NPC患者血清,血浆中的EB病毒DNA检出率在治疗前后具有明显变化,并与临床分期有关,可以作为鼻咽癌的诊断和治疗的特异性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患者血清可溶性Fas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患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6例NPC患者(NPC组)和21例正常健康者(对照组)血清中sFas的含量,并比较NPC组中不同病期患者的sFas变化及与EBV-VCA-IgA的关系.结果:NPC组血清sFas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伴随临床分期的进展,而明显升高(P<0.01);EBV-VCA-IgA阳性的NPC患者血清sFas含量明显高于EBV-VCA-IgA阴性患者(P<0.01).结论:sFas与鼻咽癌免疫逃逸有关,可作为鼻咽癌一种新的肿瘤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层粘连蛋白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咽癌中癌细胞及癌周基底膜层粘连蛋白(laminin,LN)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66例鼻咽癌组织蜡块进行层粘连蛋白检测.结果癌细胞LN阳性表达率为45.5%(30/66),癌周基底膜LN阳性表达率为36.4%(24/66);癌细胞LN表达与鼻咽癌T分期相关,与预后呈负相关,而癌周基底膜LN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癌细胞LN阴性癌周基底膜LN阳性病例预后最好.结论层粘连蛋白的表达与鼻咽癌细胞的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联合监测癌细胞及癌周基底膜LN的表达情况有助于判断鼻咽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细胞角蛋白19血清片段21-1(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在鼻咽癌(NPC)和头其他颈部鳞癌(HNSCC)患者临床诊疗中的价值。方法 在2004年8月至2007年9月接受放疗的患者中,79例NPC和51例HNSCC治疗前后进行了血清SCC、CYFRA21-1、NSE和CEA水平的检测,对其结果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前NPC患者血清SCC、CYFRA21-1、NSE和CEA阳性率分别为10.53 %、46.75 %、17.50 %和2.04 %,联合检测阳性率是78.95 %;HNSCC分别为22.00 %、19.75 %、11.11 %、0,联合检测是36.17 %,联合检测阳性率均明显增高(P<0.01)。NPC治疗后血清CYFRA 21-1和NSE水平明显下降(P<0.0001), CYFRA 21-1与近期疗效相关(P=0.0339);HNSCC组中SCC与分期有相关趋势(P=0.0597)。结论 联合检测的敏感性较单项检查高,可以提高HNSCC的阳性检出率,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CYFRA 21-1在NPC诊断中是一个敏感指标,SCC在HNSCC中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 观察同步放化疗对晚期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血清前梯度蛋白2(anterior gradient-2,AGR2)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在疗效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8例晚期NPC患者作为治疗组,给予放疗联合铂类为主的化疗,以2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AGR2水平,并采用Kanplan-Meier法分析血清AGR2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鼻咽癌患者15例缓解,11例稳定,12例进展,疾病控制率为68.4%。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AGR2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01);治疗后血清AGR2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17.28±8.21)ng/ml vs (26.30±6.33)ng/ml;t=11.830,P<0.001];治疗有效组患者血清AGR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13.67±3.57)ng/ml vs(24.40±5.42)ng/ml;t=18.060,P<0.001]。治疗后血清AGR2高水平者预后较低水平者差(χ2=4.751,P=0.029)。[结论] 同步放化疗可有效降低血清AGR2水平,治疗后血清AGR2水平对鼻咽癌患者预后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方式分期治疗前和TNM分期治疗前后各期血清Ⅳ型胶原(CIV)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30例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CIV水平,民50例正常人作比较。结果:鼻咽癌患者血清CIV水平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血清CIV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方式分期时各期在放射治疗前入TNM分期时各期在放射治疗前后血清CIV水平均无显著性差  相似文献   

8.
为了建立血清中恶性肿瘤相关物质(TSGF)、鳞癌抗原(SCCAg)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对鼻咽癌(NPC)的诊断方法,用生化比色法与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200名正常人及116例鼻咽癌患者的TSGF、SCCAg和CYFRA211含量。结果TSGF、SCCAg和CYFRA211敏感性分别为63.5%、29.3%和43.6%。以上三项均为阳性诊断鼻咽癌:其敏感性为61.7%,而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皆为100%,与单项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TSGF、SCCAg和CYFRA211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鼻咽癌诊断的特异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层粘连蛋白(LN)、W型胶原(IVC)是细胞间质中基底膜形成的主要成分,近来发现肿瘤的浸润转移与间质的基肩膀被破坏、改变有关。本文对正常人、恶性肿瘤及良性肿瘤血清LN、IVC检测分析,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正常对照组:均为正常健康体检者,共36例,男性23例,女性13例,  相似文献   

10.
陈腾  赵荣华 《肿瘤防治研究》1998,25(3):181-182,185
 应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了胃癌患者血清层粘连蛋白(LN)水平变化及切除肿瘤对其的影响。结果显示:胃癌患者血清L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进展期组高于早期组(P<0.O5〕;手术切除肿瘤特别是行根治性切除术后,血清LN水平显著降低P<O.05)。认为血清LN水平与肿瘤的浸润及转移过程密切相关;观察血清LN水平及其变化,对胃癌者的病情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CD44V6 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D44V6蛋白与鼻咽癌(NPC)的发生、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6例鼻咽癌组织中CD44基因产物的表达情况。结果:CD44蛋白表达率为53.4%(62/116)。CD44蛋白在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者中的表达率为66.7%(40/60),高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者(39.3%),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CD44V6蛋白的表达与NPC的病理组织学分型和预后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CD44V6蛋白的高表达与NP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密切相关,提示CD44V6表达的上调可作为NPC患者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比较鼻咽癌(NPC)患者放疗前后抗EBV特异性CTL细胞免疫功能、EBV-DNA、T细胞亚群及CD4+CD25+Tr淋巴细胞水平,为临床选择免疫治疗方案及预测预后提供理论依据及客观指标。方法收集标本105份(NPC患者放疗前35份、NPC患者放疗6月后40份和健康人30份),ELISPOT检测外周血LMP2特异性CTL;荧光定量PCR检测EBV-DNA;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及CD4+CD25+Tr淋巴细胞,统计分析各指标变化的特点及相互关系。结果抗EBV-LMP2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最大频率见于健康对照组,NPC放疗前患者中则仅少数呈阳性反应,NPC放疗后组反应率介于NPC放疗前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NPC放疗前组血清EBV-DNA的阳性率均高于其他两组,对EBV-LMP2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的阳性率与血清中EBV-DNA病毒载量的阳性率呈负相关;放疗前NPC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降低, CD8+T细胞百分率升高,CD4+CD25+Tr细胞水平升高,放疗后情况有所缓解。结论EBV-LMP2特异性CTL反应在NPC放疗前患者最低,EBV-LMP2特异性CTL反应阳性率与血清中EBV-DNA载量相关,增强CTL应答可改善EBV相关肿瘤的治疗效果,EBV-DNA载量水平一定程度上可反映NPC患者的肿瘤负荷。NPC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降低,而CD8+T细胞升高,CD4+CD25+Tr细胞比例升高,监测患者T细胞亚群有助于对NPC患者的治疗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刘陶文  陈煌基  常捷燕  李西融 《肿瘤》2004,24(5):497-499
目的探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血清endostatin水平与肿瘤进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酶免疫吸附试验(EIA)测定15例发生转移的NPC患者、63例未转移的NPC患者及40例健康人的血清endostatin水平.结果转移、无转移NPC及健康人血清endostatin水平(-x±s)分别为(329.9±43.2)、(295.6±50.2)和(250.9±25.4)μg/L,相互比较(F=22.7,P<0.01),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均为P<0.01).以300 μg/L为界值,血清endostatin对检测NPC远处转移的灵敏度66.7%,特异度60.3%,阳性预测值28.6%,阴性预测值88.4%.结论NPC患者血清endostatin水平显著升高,尤其是发生远处播散时,endostatin水平检测对NPC转移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有鼻咽癌家族史个体血清中EB病毒EBNA、EBZta抗体水平的分析,了解该人群患鼻咽癌的风险情况.方法:选择鼻咽癌患者41例,有鼻咽癌家族史的非患者43例,正常人群90例,用ELISA检测血清EBZta IgG和EBNA1 IgA抗体;结果:有鼻咽癌家族史个体的EBZta IgG和EBNA1 IgA两抗体水平与正常人群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t=1.085,t=0.014,P〉0.05),与鼻咽癌患者比较显示低于鼻咽癌患者组(t=9.789和t=8.836,P〈0.001);以rOD值高于阳性临界值为阳性,有鼻咽癌家族史个体血清EBZta IgG阳性比例高于正常人对照组(Х^2=11.34,P〈0.01).而EBNA1 IgA阳性比例两人群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Х^2=1.304,P〉0.05)。结论:有鼻咽癌家族史个体其EB病毒被再激活的频率增高,反映该人群患鼻咽癌的危险性比正常人群要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已成为我国头颈肿瘤患者的主要病死因素之一,局部治疗失败和远处转移是晚期NPC患者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大量研究证明,ADH1B是多种癌症的风险基因,本研究探讨ADH1B在鼻咽癌细胞中的表达差异以及对鼻咽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ADH1B在头颈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与正常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正常永生化鼻咽上皮细胞NP69及鼻咽癌细胞CNE-1、CNE-2、5-8F、6-10B中ADH1B的mRNA表达水平,对比两种研究结果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建立稳转ADH1B高表达鼻咽癌细胞系,pCDH作为空载体对照。利用生长曲线实验来检验鼻咽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利用划痕实验来检验鼻咽癌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ADH1B在头颈鳞状细胞癌中表达量低于正常组织。qRT-PCR检测发现,ADH1B在鼻咽癌细胞CNE-1、CNE-2、5-8F、6-10B中均比NP69细胞表达低,过表达ADH1B组鼻咽癌细胞的生长曲线低于pCDH组(P<0.05),划痕愈合速度也低于正常表达组pCDH组(P<0.05)。结论:鼻咽癌细胞中ADH1B基因表达异常,明显低于正常鼻咽上皮细胞,且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一致。ADH1B基因在鼻咽癌中高表达影响鼻咽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这与NP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是参与调控NPC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靶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鼻咽癌(NPC)肿瘤微环境(TME)中的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浸润与患者的预后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初步探讨EBV阳性NPC的TAN对CD8+ T细胞活化的作用。方法:收集2008年至2012年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118例初治且无转移的EBV阳性NPC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并分析NPC组织中CD8+T细胞、TAN浸润和EBV感染之间的关系,检测NPC组织标本中的TAN浸润程度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流式细胞术检测HK1-EBV细胞培养上清液对TAN极化的N2型标志物(CD182和CD206)表达水平的影响,并进一步检测极化后的TAN对CD8+ T细胞活化标志物(CD69和PD-1)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EBV阳性NPC组织中CD8+T细胞和TAN浸润增多且两者在数量上呈负相关关系(P=0.005 2);EBV阳性NPC组织中高水平浸润的TAN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OS:P=0.025,PFS:P=0.027),TAN浸润水平是EBV阳性NPC患者总生存时间(P=0.035)的独立预后因子;与对照组相比,HK1-EBV细胞培养上清液可诱导TAN极化并高表达N2型标志物(CD182:P<0.001;CD206:P<0.01);极化后的TAN可抑制CD8+T细胞CD69的表达并促进PD-1的表达(P<0.001)。结 论:EBV阳性NPC能够促进TME中的TAN浸润增多并使其极化成N2型,从而抑制CD8+ T细胞的活化,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与NPC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艾毅钦  李荣清  刘光贤  王枫  唐翠芬 《癌症进展》2010,8(5):500-504,475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CD105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33例初治鼻咽癌患者放疗前、放疗后2~3个月、随访中出现复发转移患者及20例健康献血者血清中CD105的水平进行检测和对比。结果初治鼻咽癌患者放疗前血清CD105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与放疗前比较放疗后血清CD105水平明显降低(P〈0.01);临床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放疗前血清CD105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鼻咽癌患者放疗前血清CD105水平在T、N及临床各分期间无显著差异(P〉0.05);经单因素分析显示:随访中出现复发转移患者其治疗前、后血清CD105水平均较未出现复发转移患者低(P〈0.01和P〈0.05),放疗前CD105水平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N分期是影响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且N2~3的患者发生复发转移的危险性是N。患者的8.975倍。结论血清CD105水平可以作为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的新指标,血清应当是检测循环中CD105更有用的标本。  相似文献   

18.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30例鼻咽癌患放疗前后进行血清SIL-2R和IL-8水平检测。结果:发现:(1)鼻咽癌患放疗前后血清SIL-2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部分缓解组血清SIL-2R水平较高完全缓解组升高明显(P<0.01),病情控制后血清SIL-2R水平明显下降(P<0.01)。(2)鼻咽癌患放疗前后血清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病情控制后血清IL-8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动态观察血清SIL-2R和IL-8水平对鼻咽癌患疗效及免疫功能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易冰  顾耀亮  宗永生  程伟民  季明芳 《癌症》2009,28(8):822-826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有明显地域倾向性,而鼻咽癌发病又与EBV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检测来自不同地域的人群抗EBV抗体的水平和阳性率.以探讨EBV感染与鼻咽癌的地域倾向性之间的关系。方法:从鼻咽癌高发区广东省中山市的健康成人中收集303例中山原住居民的血清和92例来自非NPC高发区的外省移民的血清,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EBNA1-IgA、EBNA1-IgG、VCA-p18-IgA、VCA-p18-IgG、Zta—IgA和Zta—IgG等六种抗体水平,以校正相对吸光度(ArA)值表示,逐一比较两个人群样本六项抗EBV抗体水平及阳性率的差别。结果:中山原住居民的Zta—IgA(0.84±0.03)和VCA—p18-IgA的ArA(0.96±0.05)明显高于外省移民(0.42±0.04和0.40±0.05,P〈0.05)。另外,中山原住居民30-年龄段组和50~年龄段组的Zta—IgA阳性率分别是29.27%和48.28%,均明显高于外省移民同一年龄段组的3.03%和6.67%(P〈0.05)。中山原住居民30~年龄段组和50-年龄段组的VCA—p18.IgA分别是28.46%和43.10%,均明显高于外省移民同一年龄段组的9.09%和13.33%(P〈0.05)。结论:中山原住居民针对EBV溶解期的抗体Zta-IgA和VCA—p18-IgA的水平和阳性率偏高.反映其感染的EBV更多地处于再激活状态,这提示NPC高发区中山的原住居民罹患鼻咽癌的风险比来自非NPC高发区的外省移民更高。  相似文献   

20.
吴婧  尹丽  杜鸣宇 《肿瘤学杂志》2020,26(10):856-862
摘 要:[目的] 探讨ADAM17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组织中表达与临床预后的关系,及其在鼻咽癌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 免疫组化检测72例鼻咽癌患者和10例正常鼻咽组织标本中ADAM17的表达;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ADAM17对鼻咽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分析ADAM17表达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ADAM17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鼻咽组织(0.204 ± 0.016 vs 0.034 ± 0.006,P<0.01);ADAM17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临床分期和肿瘤大小(T)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N)及TNM分期有关(P<0.05)。ADAM17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97个月 和109个月(P=0.008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89个月 和 109个月 (P=0.0229)。COX回归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ADAM17表达是鼻咽癌OS的独立预后因素(HR=5.974,95%CI:1.307~27.298,P=0.021;HR=4.975,95%CI:1.016~24.368,P=0.048)。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与鼻咽永生化上皮细胞NP69相比,ADAM17在 鼻咽癌细胞中表达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ranswell小室实验结果显示沉默ADAM17后,与si-NC组相比,si-ADAM17组侵袭与迁移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DAM17在鼻咽癌组织和细胞中异常高表达,并与NPC的分期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沉默ADAM17表达能够有效抑制NPC细胞的侵袭与迁移能力。提示ADAM17在鼻咽癌的侵袭转移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有望成为NPC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