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疗养中心老年高血压病人心血管事件发生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老年高血压病人825例,统计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根据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分为心血管事件组、无心血管事件组。收集2组临床资料,分析老年高血压病人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825例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0.42%(86/825),男女比例为1.53∶1,以70岁及以上为主(46/86,53.49%),包括心绞痛41例、急性心肌梗死24例、慢性心力衰竭13例、心源性死亡8例。心血管事件组与无心血管事件组冠心病史、吸烟、饮酒、心率、脉压、收缩压(SBP)和尿蛋白、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纤维蛋白原(FIB)、血尿素氮、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载脂蛋白(ApoA)、肌酐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史、吸烟、饮酒和SBP、TC、TG、LDL、FIB、UA、Hcy、ApoA异常均为老年高血压病人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疗养中心老年高血压病人心血...  相似文献   

2.
孙璟  林青  梁伟  吴畅  金翠燕 《上海医学》2008,31(7):470-473
目的对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长期临床观察,分析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400例,每半年至少随访1次,观察期为3年。每次随访测坐位血压、血糖、同步胰岛素、血脂、肾功能及进行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以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作为观察终点。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进行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因素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与年龄大、收缩压高、舒张压低、脉压宽等因素有关(P值均<0.05)。脉压每增加10mmHg(1mmHg=0.133 kPa),终点事件发生率增加2.5倍,为10.8%。脉压≥80mmHg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达28.57%,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脉压≥80mmHg是心脑血管事件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3.
应激,A型行为与高血压病的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赵凯国  冯仲华 《河北医学》2000,6(5):412-413
目的与方法 :作者对 38例高血压病患者及健康人 (对照组 )进行了 A型行为和生活应激事件评定。结果 :表明高血压病患者 A型行为占 6 3.16 %。应激事件 ,特别是负性生活事件 ,在高血压发病中有重要地位。结论 :说明应激、A型行为与高血压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患者个性及生活事件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维生  李俊清  王军  姜长青 《中国民康医学》2004,16(12):727-728,772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的个性特点及其所遭遇的生活事件与其患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MMPI和生活事件量表.对76例高血压病患者和65名正常被试进行调查,并进行比较。结果:男女患者在MMPI的F、Hs、D、Hy、pt、Sc量表上得分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为高,生活事件仅个人一项达到非常显著差异。结论:罹患高血压病与遭遇的生活事件有关,但主要取决于患者所具有的独特的人格对生活事件的主观体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及其机制。方法:246例高血压患者行动态心电图(DCG)和超声心动图(UCG)检查,以UCG测量结果计算左室重量指数为依据,将246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两组,A组159例为单纯性高血压病,B组87例为高血压病合并左室肥厚者。结果:①DCG显示B组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发生明显高于A组(P〈0.05)。②UCG示:B组心房颤动者左房内径均明显增大(100),B组中室性心动过速多合并左室内径增大(83.3),心肌缺血者合并左室内径增大(45)。结论:长期高血压可引起心肌重构,左室肥厚,左房增大及心肌电活动不稳定,最终导致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疆伊宁市城镇与农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首次住院状况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2005年12月,我科共收治的1431例首次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依据患者住院时的临床症状、血压分级、高血压病知晓状况、服药规律性、以及血管并发症事件的发生状况,逐一列表统计分析。结果:城乡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知晓状况方面比值分别为:43.13%vs42.56%(P〉0.05),两者服药规律性与坚持服药方面,农村患者显著低于城镇。两者之间的比值分别为:38.04%vs26.29%(P〈0.0001),血管总的并发症方面,二者之间的比值分别为:36.75%vs77.49%(P〈0.01),农村患者脑血管事件与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高于城镇。结论:与城镇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住院状况相比较,农村患者在服药规律性、就诊意识方面显著低于城镇患者,从而导致农村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城镇患者,因此,应当正确引导农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本病的重视,减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农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生存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疾病,由于其特殊的生存环境,患者对药物治疗的认知度不足,使药物治疗的依从性降低[1],导致心脑血管病事件频发。本文以优质护理干预对贫困地区回族高血压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为基础,分析贫困地区回族地区高血压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从而通过优质护理干预提高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降低不良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妊娠合并高血压孕妇血清NT-pro BNP浓度进行检测,探讨NT-pro BNP的水平与妊娠高血压病之间的关联,及NT-pro BNP浓度对心功能的预测能力。方法运用电化学免疫发光技术检测121例妊娠高血压病的孕妇在早期妊娠、晚期妊娠和产后8周的NT-pro BNP的动态变化。运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方法评价孕妇的左室舒张功能。分析NT-pro BNP与妊娠过程中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1)NT-pro BNP浓度与妊娠高血压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随着妊娠进程患病组的NT-pro BNP浓度逐渐增高,在妊娠晚期达到高峰。(2)妊娠高血压病患者的NT-pro BNP浓度与多数心功能呈正相关,但与EVTI呈负相关。(3)妊娠高血压病患者的NTpro BNP浓度与孕妇发生不良心脏事件成正相关。结论 NT-pro BNP可以作为反映妊娠高血压患者心功能的敏感指标,可为临床监测和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高血压病病人及对照的生活习惯、个人嗜好、精神因素等15个因素进行了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及 Logistic 回归分析,同时调查厂遗传因素和高血压病的关系。结果表明:超体重、发病前二年受应激事件刺激、母亲高血压史为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遗传度35.58%,提示遗传因素在该病的发生过程中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动态血压监测对高血压病人心律失常的预测。方法:先取同期经HOLTER明确发生心律失常的病人并和未发生心律失常的病人进行血压变异的比较。结果:血压昼夜节律呈非杓状改变的高血压病病人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杓状血压改变者,特别是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动态血压监测对预测高血压病病人恶性心血管事件有积极的意义,并给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高血压对糖尿病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3年7月至2014年10月,经筛选、排除、剔除,共完成研究172例2型糖尿病患者。结果 随访12个月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47.67%;观察组男性、先发高血压、吸烟、冠心病比重高于对照组,血压控制、血糖控制比重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年龄、高血压病程、糖尿病病程、BMI、Hb A1c、TG、LDL、UA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冠心病、UA、TG、吸烟成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与是否罹患高血压、高血压病程、高血压控制情况密切相关,罹患高血压直接增加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周青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2):1915-1916
目的观察社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治疗的疗效及对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从本院慢性病管理的365例原发性高血压且无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将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48例和社区健康教育组(治疗组)52例,进行为期2年的前瞻性研究。两年后比较两组高血压病治疗的效果及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社区健康教育组高血压病治疗的效果优于观察组(P<0.05);社区健康教育组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85%,观察组为18.75%(P<0.0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的治疗及防止脑血管事件发生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社区健康教育既具有生物学意义,也具有社会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左室肥厚 (LVH)主要是由于血压持续升高致心室压力负荷过重而引起。大约 30 %的高血压患者存在LVH ,LVH是发生心血管事件独立的危险因素。近 10年来的大量研究肯定了自主神经活动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尤其是猝死率之间的关系 ,而心率变异性 (HRV)被公认为是判断自主神经活动最好的定量指标[1] 。为此 ,我们运用HRV方法对高血压病LVH患者进行观察分析 ,以探讨HRV与高血压病LVH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符合WHO诊断标准的高血压病患者 132例 ,经心电图、胸部X线片及心脏彩色Doppler超声心动图检查 ,…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具有不同血浆肾素活性的高血压病患者中血清脑钠肽(BNP)水平的差异,并随访12个月内的临床转归情况。方法将845例新发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同一危险分层的患者根据血浆肾素差异按5分位法分取高肾素组和低肾素组,比较两组血清BNP水平的差异,并随访12个月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低、中危高血压患者中血清肾素水平差异对血浆BNP水平和临床事件的影响甚微;高危患者中肾素活性的差异仅对BNP的影响具有显著性;极高危患者的高肾素组,其血浆BNP浓度和心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心源性猝死、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脑卒中)明显高于低肾素组。结论伴高肾素活性的极高危高血压病患者中血浆BNP水平升高,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的靶器官损害,导致患者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讨论老年高血压病和冠心病所致左室肥厚患者心脏微血管病变的特点及与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在选取年龄超过60岁的冠心病、高血压病以及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75例,全部患者显示心肌间质微血管,经电脑图像分析,定量检测微血管密度.结果 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没有发生心脏事件,而冠心病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已经高达75.3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心脏事件发生率也高达77.25%,与高血压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时发生心脏微血管病变,其与左室肥厚以及心脏时间发生率呈现着正相关;其中高血压和心脏病导致心脏事件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谈高血压的认识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美丽 《中国医药导报》2010,7(28):157-157,160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方案及预防。方法:总结我院216例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过程,分析归纳出切实的高血压病防治方案。结果: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相应处置方案后,有12%的患者血压基本稳定,有1例患者发生脑血栓。结论:通过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的分析,临床表现的阐述和防治理念的提出,从而提高高血压病患者和非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病的影响因素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高血压病的影响因素与中医证型之关系,方法:采取系统抽样调查法对温州市鹿城区中老年高血压病人群为调查对象。结果:高血压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生理,心理,遗传,饮食,环境,生活方式,文化背景及对高血压病知识的知晓程度等。提示:科学合理的饮食,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医学知识可减少高血压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早期左心房室构型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择年龄<50岁的Ⅰ级高血压病患者48例做为检查组,同时随机选择<50岁的健康人40例做为对照组。两组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并测量左房内径、舒张末期左室内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及射血分数,对两组所测定值进行分析比较。对48例Ⅰ级高血压病患者使用动态心电图仪进行检查,记录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Ⅰ级高血压病患者左房扩大占83.33%,与对照组比较(P<0.01),其余左室结构测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另外受检组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75%,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仅为6.25%,房性心律失常发生与左房室构型有非常显著的关系,左房扩大是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基础。结论:左心房扩大和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是高血压病心肌损害的早期征象。原发性高血压病可致心肌肥厚、心脏增大及心房内径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1]。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病是心血管疾病进展链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早期抗高血压治疗可降低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我们对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卡维地洛治疗,并观察其对左心舒张功能及总外周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P-selectin)、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高血压病(高血压病组)30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血小板表面P-selectin、血小板膜GPⅡb/Ⅲa的阳性表达率。结果:高血压病组血小板P-selectin、GPⅡb/Ⅲ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升高显著(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P-seleetin、GPⅡb/Ⅲa表达增加,异常的血小板活化可能与高血压病患者动脉血栓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