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以尿素和甲醛为原料合成脲醛树脂,探究了不同合成条件对产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碱-酸-碱合成工艺,尿素分两次加入的合成方法,原料尿素与甲醛的摩尔比为1:2.65,原料的pH值为7.7,改性剂三聚氰胺,95℃下反应2h。合成的脲醛树脂的游离醛含量为4.96%,固体含量高达46.56%。  相似文献   

2.
以甲醛、尿素为原料,纳米TiO_2和三聚氰胺为改性剂,采用"碱-酸-碱"的合成工艺合成脲醛树脂,并对三聚氰胺/纳米TiO_2联合改性脲醛树脂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纳米TiO_2用量不变,脲醛树脂的黏度、固含量、胶合强度随三聚氰胺加入量增加而增大,而固化时间和游离甲醛含量则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添加w(三聚氰胺)=1.5%(相对于尿素添加质量而言)改性后的脲醛树脂游离甲醛含量为0.41%,耐水胶合强度为1.25 MPa,对不同配比的甲醛/尿素(F/U)脲醛树脂,三聚氰胺/纳米TiO_2联合改性性能相似;改性后的脲醛树脂及纳米TiO_2能够均匀分布于木材表面,以保证较好的胶合强度和联合改性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甲醛、尿素为原料,纤维素乙醇水溶液为pH调节剂和改性剂,三聚氰胺、聚乙烯醇为改性剂,合成了微游离醛脲醛树脂,并运用单因素变量控制法研究了制备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当n(甲醛)∶n(尿素)=1.1∶1.0,加成反应温度为60℃,反应pH为8.5~9.5,缩聚反应阶段添加10%的纤维素乙醇水溶液调节pH为4.8~5.1,反应温度为95~100℃条件下,添加w(聚乙烯醇)=0.15%和w(三聚氰胺)=5%(相对于尿素质量而言)为改性剂,合成了微游离醛脲醛树脂胶粘剂。经在杨木人造板中应用,脲醛树脂胶粘剂的性能满足E0级人造板用胶粘剂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4.
何亚三  吴丽丹 《应用化工》2012,(11):1986-1989
探讨了低温弱酸性条件下聚乙烯醇改性脲醛树脂的合成,研究了聚乙烯醇加入量、加入的顺序对脲醛树脂胶粘剂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醛与尿素的摩尔比F/U=1.87,pH=4.5和温度40℃的反应条件下,加入聚乙烯醇量为0.2 g时,脲醛胶质量最好,游离甲醛含量低至0.64%,耐水时间为14 h,且稳定性好。而传统高温工艺的游离甲醛含量为1.14%,耐水时间3.4 h。本工艺节能环保,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在温度和pH值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的甲醛(F)和尿素(U)配比对合成的脲醛树脂(UF)胶黏剂性能的影响,以及通过用不同质量分数的三聚氰胺(M)对脲醛树脂进行改性以达到合成低游离甲醛胶黏剂的目的。结果表明:随着F与U物质的量比增加,甲醛含量明显提高;随着F与U物质的量比以及三聚氰胺质量分数的增加,甲醛释放量明显降低。当n(F)∶n(U)=1.5、三聚氰胺的加入量为5%时,甲醛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脲醛树脂合成过程中抑制游离甲醛的方法,讨论了合成工艺的优化以及单宁酸和可溶性碱木质素作为降醛剂的效果。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合成工艺为甲醛与尿素的物质的量比为1.2:1,缩聚反应阶段温度和pH值分别为95℃和5.0,三聚氰胺用量为尿素与甲醛总质量的2%,聚乙烯醇用量为尿素质量的1%。采用该工艺条件可使的产品中游离甲醛的量降到0.18%,黏度为16.2s,固体质量分数为52.96%,储存时间大于45d。采用单宁酸用量为尿素质量的2%时,产品中游离甲醛量为0.09%,固体质量分数为53.44%,黏度为16.9s;可溶性碱木质素用量为尿素质量的5%时,游离甲醛的量为0.15%,其他指标与添加单宁酸的样品相似。  相似文献   

7.
曹晓玲  李文安 《应用化工》2008,37(5):551-555
介绍了三聚氰胺,聚乙烯醇(PVA)在脲醛树脂胶粘剂(UF胶)合成过程中所起的改性作用,研究了甲醛与尿素的摩尔比、PVA和三聚氰胺用量以及加料顺序、反应温度、pH值、反应时间对脲醛树脂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醛与尿素的摩尔比为1.4∶1,PVA和三聚氰胺的用量分别为尿素总量的1.5%和4%时,合成的脲醛树脂胶粘剂综合性能良好,游离甲醛含量低,达到了绿色环保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磺化三聚氰胺脲醛树脂合成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引入尿素含量较高的条件下 ,磺化三聚氰胺脲醛树脂 (SMUF)的合成工艺影响因素及作为混凝土超塑化剂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SMUF的优化合成条件为 :n(甲醛 )∶n(硫酸 )∶n(三聚氰胺 )∶n(尿素 ) =6∶2∶1∶1 ,羟甲基化、磺化、酸段缩合、碱性重整 4个阶段的反应温度均为 80℃ ,酸段缩聚反应阶段pH为 4 .5 ,时间为 90min。合成的SMUF树脂在用量 0 5 %时 ,混凝土的减水率可达 2 0 %。该工艺与SMF树脂合成相比 ,原料成本降低 35 %。  相似文献   

9.
环保低毒脲醛树脂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玉 《广东化工》2009,36(6):64-66
研究了三聚氰胺和聚乙烯醇改性脲醛树脂胶粘剂的制备工艺和配方。甲醛/尿素物质的量比为13:1,在反应温度为90℃,pH为5.5,三聚氰胺和聚乙烯醇添加量为尿素质量的2%,尿素按70:25:5比例分三次加入,制备出环保型脲醛树脂。结果表明,uF树脂的剪切强度可达278MPa,游离甲醛质量分数为0.030%,耐沸水时间为95min。  相似文献   

10.
以尿素和甲醛为原料、苯酚/甘脲为甲醛捕收剂制备脲醛树脂(UF)。增加苯酚/甘脲用量,脲醛树脂中游离甲醛的质量分数降低,固化时间增加。增加缩聚时间,脲醛树脂的黏度增加,游离甲醛的质量分数降低。研究结果表明,当苯酚质量分数为0.5%、甘脲质量分数为0.5%、三聚氰胺质量分数为1%、缩聚时间为20 min时,采用一次性加入甲醛、分批次加入尿素和改性剂的碱-酸-碱合成工艺制备的UF中的游离甲醛的质量分数约为0.042 6%,远低于浙江DB33-T-494的E1级指标。  相似文献   

11.
多聚甲醛合成脲甲醛缓释肥工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多聚甲醛代替甲醛溶液与尿素反应制取脲甲醛缓释肥,适宜的工艺条件为:n(尿素)/n(甲醛)=1.4,反应温度50℃;羟甲基化阶段控制pH=8.0,反应时间40 min;亚甲基化阶段控制pH=3.0,反应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得到产品的活性指数AI=72.88%,氮的转化率为74.99%,达到了AOAC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低游离甲醛含量脲醛树脂胶粘剂的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研究了在弱酸-弱碱-弱酸条件下,加入改性剂合成脲醛(UF)树脂胶的工艺过程。实验结果表明,甲醛与尿素的配比[即n(F)/n(U)比值]、体系pH值、尿素的加料方式和改性剂对UF树脂胶中游离甲醛的含量和胶合强度有很大的影响;当n(F)/n(U)=1.06、缩聚反应阶段体系的pH值为4.75~4.80、尿素分3批加入、反应温度为90℃、加入适量的聚乙烯醇(PVA)和三聚氰胺改性剂时,制得的UF树脂胶中游离甲醛的含量不大于0.10%(符合GB/T14 074.16-1993标准中的指标要求)、粘接强度为4.70 MPa且综合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3.
李煦  刘雁  陈永生  张义 《工业催化》2010,18(7):54-56
研究了Zn-ZSM-5分子筛催化剂上的醛氨缩合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原料配比、反应时间、空速和催化剂寿命等因素对醛氨缩合反应的影响,系统研究了醛氨缩合反应的规律。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450℃、n(甲醛)∶n(乙醛)∶n(氨气)=1∶1∶4和空速(0.6~1.0)h~(-1)条件下,醛氨缩合反应的选择性较高.总收率达85%以上。此条件下,Zn-ZSM-5分子筛催化剂寿命较长,约20 h。  相似文献   

14.
NaF/CaO固体碱催化制备生物柴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搏  陶站华 《工业催化》2010,18(2):45-48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NaF/CaO催化剂,用于催化大豆油与甲醇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条件和反应条件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等体积浸渍法、500℃焙烧4h和NaF与CaO的质量比6:1制得的催化剂,在70℃、催化剂用量为油质量的8%、醇油物质的量比9:1和反应2 h条件下,生物柴油收率可达95%。与单纯的CaO相比,NaF/CaO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明显提高。用共聚焦拉曼光谱考察了催化剂的表面特征。  相似文献   

15.
萃取-Fenton氧化法预处理富马酸生产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萃取-Fenton氧化相结合的工艺来预处理富马酸生产废水,考察了萃取剂种类、油水体积比、萃取剂与稀释剂体积比、萃取反应pH值、温度等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同时研究了Fenton氧化法对萃取后废水的进一步处理效果,结果表明:以磷酸三丁酯为络合萃取剂,异辛醇为稀释剂,最佳油水体积比为0.8,最佳稀释体积比为V(萃取剂)∶V(稀释剂)=3∶1,最佳pH值为废水初始pH值,一次萃取废水CODCr去除率为73%;对萃取后废水采用Fenton氧化法进一步处理,H2O2投加量为9/5 Qth(理论投加量),n(Fe2+)∶n(H2O2)=1∶4,反应最佳pH值为3,反应时间为1 h,处理后废水CODCr质量浓度降至1 000 mg/L,总的CODCr去除率达到96.5%。  相似文献   

16.
以水杨酸和乙酸酐为原料,采用尿素作催化剂合成乙酰水杨酸。考察了温度、尿素用量、n(水杨酸)∶n(乙酸酐)和时间对反应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较适宜的反应条件为:n(水杨酸)∶n(乙酸酐)=1∶3,尿素用量为水杨酸质量的5%,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60 min,此条件下,乙酰水杨酸收率达94.06%。  相似文献   

17.
以酸性含氰废水为研究对象,在烧杯实验的基础上,对实验现场以中试规模较深入地研究了UV—Fenton反应体系中H2O2浓度、m(H2O2):m(Fe^2+)比值、pH值等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操作条件:H2O2投加量范围为3500-4000mg/L;Fe^2+的含量应较低,m(H2O2):m(Fe^2+)〉100:1;pH值范围为3.5~4.0。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以均三甲苯为原料,采用液相氧化法合成均苯三甲酸的连续化工艺条件,重点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配比、溶剂比和停留时间等因素对氧化反应的影响,从中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215℃,冰醋酸∶均三甲苯(质量比)=5∶1,Co∶Mn∶Br(mol)=1∶1∶3,[Co2+]=450 mg.kg-1/[Mn2+]=420 mg.kg-1/[Br-]=1 800 mg.kg-1,反应停留时间为80 min。该条件下的产品酸值为796.8 mg(KOH)/g,均苯三甲酸质量收率为160.2%。  相似文献   

19.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储泥池高浓度的污泥作为研究对象,用Fe2+活化过硫酸钠( PDS)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硫酸根自由基对污泥进行氧化破解。分别探讨同反应时间、初始pH、 C( Fe2+)/C( S2 O2-8)、 PDS投加量以及不同的反应温度对污泥破解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PDS)=15 mmol/L、 C(Fe2+)/C(S2O2-8)=0.3、 T=35℃、 pH=3的较优条件下反应8 h,污泥比阻(SRF)从1.65e+11降到4.6e+10,溶解性COD(SCOD)从85 mg/L升高到550 mg/L。随着pH的增加,提高C(Fe2+)/C(S2O2-8)度均使污泥破解效果逐渐减弱,而升高温度有利于污泥破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