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生儿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性腹泻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之一,我院一向用口服新霉素治疗,因抗药性和副作用的出现,为选择更有效的抗菌药物,我们于1983年1~8月对我院新生儿病区收治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性腹泻98例,随机地采用不同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现将疗效报告如下。一、病例选择标准 1.新生儿病区内同期有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O_(119)或O_(86)腹泻散发病例。 2.突然发病,腹泻1日5次以上,黄色或黄绿色稀水样便。 3.排除喂养失调性、肠道外感染性及肠道内病毒性腹泻。  相似文献   

2.
我站于1986年7月至9月对县、区医院门诊的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人进行随机取样,收集病人粪便标本103份,进行了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小肠结肠炎耶森氏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及EL—Tor弧菌、白色念珠菌等病原学调查。  相似文献   

3.
20 0 1年 7月~ 10月采集了崇文区 2 10份急性腹泻患者粪便 ,除开展了致病性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 ,志贺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外。还开展了气单胞菌属的检测 ,共检出阳性菌株 32株。其中沙门氏菌 3株(鼠伤寒沙门氏菌 1株 ,都伯林沙门氏菌 2株 ) ,志贺氏菌 6株 (宋内氏菌 4株 ,福氏Y变种 2株 )致病性大肠杆菌 4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 2株。分离到气单胞菌属的细菌 14株 ,检出率为 6 .6 7% ,其中豚鼠气单胞菌 8株 ,温和气单胞菌 5株 ,嗜水气单胞菌 1株 ,结果表明夏秋季感染性腹泻气单胞菌属亦属常见 ,应引起临床及实验室的重视 .  相似文献   

4.
<正> 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婴幼儿腹泻我国各地已有不少报告,其中以致病性大肠杆菌O_(111),O_(55)占多数,但由大肠杆菌O_(119)引起肠炎成人集体暴发尚属罕见。驻市某连队因吃酱油泡蒜苔发生了由大肠艾希氏菌O_(119)所致的一起肠炎暴发。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临床株I型菌毛FimH基因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 (uropathogenicEscherichiacoli,UPEC)临床株I型菌毛的携带频率 ,并对其粘附素基因FimH作序列分析。方法用血凝方法检测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的I型菌毛 ;根据GENEBANK的大肠杆菌I型菌毛粘附素FimH基因序列设计引物 ,用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检测临床分离的 15 5株UPEC的目的基因 ,选取典型阳性株的扩增产物测序。结果 15 5株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 ,用血凝方法仅检测到 5 5株携有I型菌毛 ,阳性率 3 5 .5 % ;而用基因扩增方法检测 14 0株 (90 .5 % )含有FimH基因。扩增产物序列与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标准株J96的序列基本一致。结论FimH基因存在于大多数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临床株中 ,是其重要毒力因子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监测急性感染性腹泻主要病原体及其构成变化,1983年10月至1984年9月作者对武汉市1446例急性腹泻病人进行了检测,检出肠道病原体8种548株,检出率40.39%,其中轮状病毒228株,志贺氏菌183株,肠产毒性大肠杆菌73株,空肠弯曲菌53株,其它病原体为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侵袭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及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二种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者84例,提示急性感染性腹泻病因是多病原的。  相似文献   

7.
据统计,血清为 A_1B 型的,有3%的人具有“抗 O”(Anti-O);血清为A_2B 型的,有25—30%具有“抗 A_1”(Anti-A_1)。据此,于 AB 型缺乏时,以 B 型血输给 AB型受血者,在理论上较为适宜。但根据经验,用低滴度的 O 型血输入,也很妥当;A 型血为第三选。  相似文献   

8.
刘玉英  童俊 《黑龙江医学》2002,26(9):727-727
急性感染性胃肠炎常由细菌或病毒引起 ,也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菌培养结果常不理想 ,加之实验室诊断条件限制 ,病原谱诊断常常缺如。1 常见致病微生物1 1 细菌最常见的是痢疾杆菌、沙门氏菌、弯曲杆菌、霍乱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梭状芽杆菌、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耶氏菌等引起。我国细菌性痢疾发病是第一位 ,其次是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近年来空肠弯曲菌引起的胃肠炎十分普遍 ,第四类是致病性大肠杆菌。1 2 病毒1972年Kapikian发现引起腹泻的诺瓦克病毒后 ,至今已明确有五…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有关1983年秋冬季与1984年秋冬季汕头市婴幼儿腹泻的病因学研究结果。对85例腹泻婴幼儿的粪便标本,应用直接电镜法、ELISA共检出轮状病毒61例,其中2例同时观察到腺病毒。应用组织培养分离到柯萨奇B_1型、脊髓灰质炎病毒各1株。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到空肠弯曲菌、志贺氏Ⅰ型、致病性大肠杆菌O_(120)B_(16)和O_(55)B_5型各1株。根据轮状病毒检出率颇高(占71.8%),及在腹泻流行期间未从健康的和惠其他疾病的婴幼儿粪便中检出本病毒,我们认为轮状病毒是汕头市秋冬季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 自1911年发现A型中有较弱的A抗原以来,AB型中又分A_1B亚型和A_2B亚型。上海生物所报道在1591例AB型中A_2B约有8.67%的比例。而A_2和A_2B亚型,由于抗原性较弱导致实际操作时引起错误判断,将A_2B误为B型。我院于2002年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鲁某,女,29岁,于2002年3月12日,因下腹部疼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1983年6月—10月间411例小儿急性腹泻门诊病例细菌性病原学和临床进行了观察,共检出致病菌132株,总检出率为31.1%,以志贺氏菌检出率最高,空肠弯曲菌次之,检出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14株,测不耐热肠毒素全部阴性。复方新诺明对福氏痢疾杆菌的敏感度已由70年代的97%下降到7.89%,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婴幼儿感染性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病之一,近年来在病原学方面有明显变迁,以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多见,据我院儿科1989年的统计结果表明,大肠艾希氏菌和克雷伯氏菌感染明显上升,病程长,病情重,应引起重视,本文就1989年1年的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机制与病原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Coxsachie病毒的特点之一是可以使出生后数天内的小白鼠(乳鼠)发病以至死亡,但对成年小白鼠一般均无致病性。Pappenheimer氏首先发现成年小白鼠于感染Coxsachie B-1型病毒后,虽然很少发病致死,但病理檢驗常可見到胰腺的炎性浸潤及坏死。若干学者曾研究如何提高成年小白鼠对此病毒的敏感度,并希望能藉此了解不同年龄的小白鼠对病毒呈現不同敏感性的原因。Kilbourne及Boring等氏曾成功地采用考地松注射以提高成年小白鼠对B—1型病毒的敏感度,并发現病毒在其腦、肌肉、及胰腺等处繁值。作者在前一文中已指出乳鼠感染  相似文献   

14.
研究细菌L型的致病性。方法通过鲎试验和改良的Fishman法,对3种Zhou蓝氏阴性细菌及其L内毒素的含量和大肠杆菌及其L型β-G法活性进行测定。结论细菌转变为L型后虽然致病性较弱,但仍具有一定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5.
柱晶白霉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柱晶白霉素是日本秦藤树等于1953年在日本东京都新宿区大久保土壤中分离得到的一株北里链霉菌(streptomyces kitasatoensis)经发酵、提取、分离得到的16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柱晶白霉素为多组份化合物,其主组份有A_1,A_3—A_7。该品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阴性细菌、立克次氏体、螺旋体和大型病毒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似,对部份大环内酯类耐药菌也有效,不产生诱导耐药,细菌形成耐药也比较慢。其制剂投药后吸收迅速,在短期内达到有效血浓度,更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以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Ⅰ型菌毛编码基因fimH 为目的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fimH.方法 提取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临床株基因组DNA,PCR扩增fimH基因片段,然后克隆至TA载体,通过PCR 、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将fimH基因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切下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构建pcDNA3.0-fimH重组质粒.通过PCR 、酶切对重组质粒pcDNA3.0-fimH进行鉴定.结果 PCR 法克隆出全长为903 bp 的fimH基因并构建了pcDNA3.0-fimH重组质粒.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Ⅰ型菌毛fimH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cDNA3.0-fimH,为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基因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从1961年开始,我们在进行慢性痢疾病原菌的分离过程中,曾连续发现具有福氏抗元的大肠杆菌。这种细菌可自同一患者或不同患者的多次粪便标本中出现,也可与痢疾杆菌并存。Dural氏等早在1904年首先发现这种杆菌。以后,Mackie氏曾分出13株与宋内氏及福氏有密切血清学关系的大肠杆菌。Ewing氏证明福氏杆菌6型的O抗元与大肠杆菌O_(19)有关。Lawrence氏曾分出一些与福氏多价血  相似文献   

18.
在临床細菌学检查中,常常遇到一些細菌性状与大肠杆菌近似,同时却又具有某些致病性肠道杆菌(沙門氏菌、痢疾杆菌等)的某些特征。在实际工作中将这些細菌概称之为副大肠杆菌。这些細菌的检出,要求回答許多問題:如与大肠杆菌、沙門氏菌、痢疾杆菌等的鉴別問題,在分类学上的地位問題,与临床和預防医学实践的关系問題等。这些問題在肠道  相似文献   

19.
腹泻是我国小儿多发病。五十~六十年代北京地区曾有小儿腹泻流行,致病性大肠杆菌及志贺氏菌为其主要病原菌,病死率较高。随着对腹泻病研究的进展,住院腹泻患儿病死率已由1956~1957的8.37%下降至1980~1983年的0.79%。在住院患儿中可见  相似文献   

20.
O_(127)型致病性大肠杆菌腹泻在新生儿病区的流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目前认为是新生儿流行性腹泻的重要原因,早产儿与病弱新生儿容易受染。1981年5月22日~8月2日我院新生儿病区曾发生一次O_(127)型致病性大肠杆菌腹泻流行,患病婴儿共61例,现将流行情况及临床观察报导如下: 一、流行情况本次流行第1例为10天男婴,因脐炎、脓疱疹,伴感染性黄疸于1981年5月17日入院。入院时大便正常,血培养阴性,经治疗后原发病已好转。至5月22日突然腹泻,大便呈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