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门高天 《科技资讯》2011,(32):243-243
公文是党政机关履行职能的重要工具。在公文写作实践中,公文语言的准确用词与模糊语言的适当运用是公文写作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论述了模糊语言在机关公文写作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以及公文写作实践中运用模糊语言需注意的问题。积极探索公文写作准确用语与运用模糊语言的关系,使公文的表述更加严密,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2.
模糊语言是近年来语言学领域不断提到的新概念,其在公文写作中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概括反映普遍性问题,使行文简洁精练;2、周密严谨,使行文无懈可击;3、机动灵活,避免行文绝对化;4、委婉含蓄,使行文得体,准确使用模糊语言,对于提高公文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公文语言的审美属性是客观存在的,公文语言的审美有助于公文质量的提升。公文语言具有准确、简洁、朴实、规范、庄重等基本审美特点,并且呈现出准确与模糊、规范与创新、庄重与生动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4.
模糊语言是指外延不确定、内涵无指定特征的弹性语言.公文中模糊语言的使用是必然的,不可少的.能使公文表意周密严谨,使灵活性内容留有余地,使不便直陈其言的内容不言而喻,使普遍性问题得以概括,简化文字量.如使用不当,就会适得其反,在运用中要注意适应特定语境,注意与含糊语言的区别,注意与精确语言的关系,注意模糊词语的模糊度,使公文语言达到准确、严谨、精炼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公文语言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形成了区别于其他文体语言的特点及要求,要学会正确运用公文语言提高公文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6.
1965年扎德的“模糊集合论”的诞生,引起了语言学的变革,为模糊语言学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将根据扎德的模糊集合论的观点,用模糊隶属度、模湖隶属函数等模糊分析的方法来讨论语言和言语中存在的模糊现象,即根据扎德的模糊集合论的基本观点:语言的各种范畴中既有清晰的中心区域,又有模糊的边缘区域。结论是:语言、言语系统的各个层面即语言、语义、词汇、语法都存在模糊现象。  相似文献   

7.
运用当代模糊理论,初步探讨模糊语言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写好公文有窍门。探求“窍门”并非为了偷懒,而是为了借助他人的经验和教训,寻找规律性的东西,照着他人的“葫芦”画瓢,不再毫无头绪地去从头盲目探索。想要照着葫芦画出完美的瓢,就必须洞悉葫芦的特征。公文在长期的运作过程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特征,学习公文写作的同志有必要对其了如指掌。本文拟就公文语言的词法、句法及语气特征即语法特征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模糊性是语言的自然属性,它和精确性同样重要。模糊语言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大学英语阅读教材中亦存在着大量模糊语言。本文就模糊语言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起到的作用进行了探讨。模糊语言既能帮助学生拓展想象,展开联想,又能让他们享受审美乐趣,获得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10.
胡连《新闻公报》中使用了“体认”“尽速”“愿景”等新词,还启用了个别历史词和其他词,使其呈现出了与传统公文迥异的语体风格,笔者认为这是公文语言风格的一次重大变革,是公文语言发展新态势的明显信号。  相似文献   

11.
作者以动态的言语为主线,进行系统构思,对模糊语言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2.
伍雁 《科技信息》2010,(26):I0147-I0147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固有属性,法律语言作为语言的一种变体,也具有模糊性。本文利用范畴分类中导致语义模糊性的理论从客观世界、主观认识及语言形式这三个分类时涉及到的方面来论述法律语言的模糊性成因,同时,论述在分类时不同的认知、文化模式也会对范畴的切分产生影响,导致语义模糊性。  相似文献   

13.
模糊性是语言的特征之一,是语言自身固有的基本属性,是现实世界的基本特征和常规现象。模糊语言存在于语言的各个领域。本文就模糊语言在翻译、文学、社交、新闻广告乃至日常生活等多方面扮演的作用取例分析,进而体会模糊语言之美。  相似文献   

14.
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模糊语言的运用在领导者语言艺术中不可或缺。本文主要探讨领导者使用模糊语言的场合、功用及原因。  相似文献   

15.
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模糊语言的运用在领导者语言艺术中不可或缺。本文主要探讨领导者使用模糊语言的场合、功用及原因。  相似文献   

16.
吴丽丽 《科技信息》2007,(18):169-170
模糊语言广泛存在于自然语言当中。恰当运用模糊语言能满足特殊的社会需要,如维护交际双方的面子需要。外交辞令中也大量存在着模糊语言。模糊语言作为外交辞令的一种策略和言语技巧,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试以外交辞令中存在的模糊语言为例,来分析它的维护面子功能。  相似文献   

17.
模糊语言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一方面,它可以提高立法语言的概括能力,创制完善的法律秩序,也可以为法律解释留下回旋的余地,充分地保障人权.另一方面,它也可能产生歧义和含混,不易操作.立法时,应当遵循两条规则:一是模糊不产生歧义;二是模糊不导致含混.  相似文献   

18.
模糊语言在人类社会的交际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从生态学层面挖掘模糊语言之深蕴,此既为时代计,亦为模糊语言传承计。模糊语言的生态学隐喻,即用生态学的方法来观察、研究和解释模糊语言。生态学的基本规律在于运动性、多样性和适应选择性,依此生态之理来研读模糊语言,意味着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或者纲领。  相似文献   

19.
文化、语言和语言风格是互融互动关系,语言是明晰与模糊现象的对立统一体,语言风格是模糊现象,促成语言风格模糊性的根源是文化。  相似文献   

20.
文化、语言和语言风格是互融互动关系,语言是明晰与模糊现象的对立统一体,语言风格是模糊现象,促成语言风格模糊性的根源是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