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蝗虫预测与综合防治提供参考,应用五点取样法、昆虫分类学和相关动物地理学方法对通辽各地蝗虫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进行研究。通辽共分布蝗总科7科12亚科37种,以斑翅蝗科Oedipodidae物种最多(14种),其次为网翅蝗科Arcypteridae(10种)。多样性分析表明扎鲁特旗具有最高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但均匀度最低;开鲁县具有最低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从科的分布范围看,剑角蝗科Acrididae、斑腿蝗科Catantopidae和斑翅蝗科在通辽各地均有分布;而癞蝗科Pamphagidae仅在扎鲁特旗有分布。从物种分布看,黄胫小车蝗Oedaleus infernalis Saussure和短星翅蝗Calliptamus abbreviatus Ikonnikov分布最广,其次为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 B.-Bienko。从分布地区看,扎鲁特旗为物种最丰富(34种)。研究结果显示通辽市蝗虫物种多样性及分布特点与各地的草地面积和类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3.
蛇足石杉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目前面临生物资源骤减的威胁。该研究基于蛇足石杉在中国的分布数据和气候数据构建组合模型,预测蛇足石杉当前和未来(2070)气候情景下在中国的适生区,通过ERDAS和ArcGIS计算适生区面积及质心变化,探究气候变化对蛇足石杉适生区的影响,为蛇足石杉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组合模型AUC值大于0.9,预测结果极好。(2)影响蛇足石杉适生区的主要生物气候变量是最湿月降水量、温度季节性、最冷季均温和最暖月最高温。(3)蛇足石杉当前总适生面积226.99×10^(4) km^(2),中、高适生区面积154.51×10^(4) km^(2),质心均位于湖南省西部。(4)蛇足石杉未来总适生面积变化不大,中、高适生区面积剧烈收缩,在RCP2.6、RCP4.5、RCP6.0及RCP8.5情景下分别净收缩14.34%、23.31%、31.63%和47.08%,总适生区质心和中、高适生区质心均向西北方向转移。研究表明,蛇足石杉中、高适生区受气候变化影响很大,未来随着排放水平升高将逐渐转变为低适生区和非适生区。  相似文献   

4.
为阐明气候变化背景下刺梨(Rosa roxburghii)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分布,该研究基于刺梨的自然分布数据及当代(1960~1990)、未来(21世纪50年代及70年代)气候因子数据,采用最大熵(MaxEnt)模型模拟了当前和未来气候情景下刺梨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并确定影响其地理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结果表明:(1)...  相似文献   

5.
目的:木荷(Schima superba)是植被演替过程中的先锋树种,构建森林防火带的理想树种。研究木荷的生态特征及预测未来气候下木荷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为我国培育大径级储备林、增加森林碳储量、助力碳中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375个木荷分布点,以气候、土壤、地形为环境因子,采用MaxEnt模型结合GIS技术进行研究。结果:模型测试集AUC平均值0.952,训练集AUC平均值0.957,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可以准确预测环境因子对木荷分布区的影响。气候因子对木荷的分布影响最大,其中最冷季度的降雨量是影响我国木荷适生区分布最主要的环境因子,模型贡献率达76.3%,其次是年降雨量、高程、土壤类别、季节性温度变化标准差,以上5个因子贡献率累计达98.9%,对木荷的分布起决定性作用。结论:木荷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面积约为1.818×106 km2,约占国土陆地面积的18.94%,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地区的第三阶梯及第二阶梯,主要包括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台湾、海南、贵州等地。在未来气候不同路径下,2060s、2080s木荷极高、高、中、低适生...  相似文献   

6.
药用植物细辛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辛(Asarum)属植物多为我国传统名贵药源植物。利用3种入药的细辛属植物在中国的126个地理分布记录,结合6大类28项环境因子,应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Arc GIS9.3)软件,定量地预测了细辛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及其适生等级。结果表明,3种细辛属药用植物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分布较为广泛,高适生区和适生区面积分别达到312.5 km2和2 760.42 km2,与降雨量相关的年降雨量、最干季降雨量和最暖季降雨量是影响细辛属药用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本研究的预测结果可为细辛属药用植物资源的研究与栽培生产用地的合理布局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采用蝗虫微孢子虫Nosema locustae防治过的草场中进行抽样调查,研究了草原蝗虫优势种类、混合种群平均密度与蝗虫微孢子虫疾病分布之关系,以及该疾病的空间分布。在防治后的当年,蝗虫微孢子虫疾病的感染率随着混合种群平均密度及靶标蝗虫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的感病率的下降而降低。但是,次靶标蝗虫如宽须蚁蝗Myrmeleotettixpalpalis(一种中后期发生的种类)其感病率呈上升趋势,表明该疾病可在不同发生期种类蝗虫之间进行有效地传播。病蝗虫在防治后第7d其空间分布呈随机分布(Poisson),第28d 则是聚集分布,第40d时也呈聚集分布。于1993年、1994年对1988年(样区Ⅱ)、1989 年(样区Ⅲ)采用微孢子虫防治过的草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在二个样区中,二年混合种群平均虫口密度与混合种群的平均感病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289, r=0.479)。蝗虫微孢子虫病在主要优势种,如亚洲小车蝗、宽须蚁蝗、白边痂蝗Bryode maluctuosumluctuosum、皱膝蝗Angaracris /I>spp.、毛足棒角蝗Dasyhippus barbipes均有分布。二个样区中的混合蝗虫种群的平均感病率在1994年显著低于1993年。混合蝗虫种群的种类组成也有所变化,与1993年相比,1994年宽须蚁蝗及白边痂蝗的比例上升较大,而亚洲小车蝗的比例下降。经过5—7年的扩散,蝗虫微孢子虫病至少可扩散距防治区1 000m,其扩散方向可能与风及地势等有关。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区蝗虫种类研究及其垂直分布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车晋滇  杨建国  胡彬 《昆虫知识》2006,43(2):254-257
经过2003~2004年对北京市平原区和山区的调查研究,初步发现北京市蝗虫有49种,隶属8科33属。由于植被、生态因素与环境条件和海拔高度的不同,蝗虫种类的垂直分布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对农林业为害较重的主要优势种有10种。  相似文献   

9.
白洋淀蝗虫分布调查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 2 0 0 2年对白洋淀蝗区的蝗虫种类、分布、优势种群及蝗区水文、植被、土壤、天敌等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表明 ,白洋淀蝗区有蝗总科昆虫 3 0种 ,隶属 6总科、2 2属 ,分布于白洋淀淀内湖泊蝗区、淀边内涝蝗区和淀外河泛蝗区 ;明确以东亚飞蝗Locustamigratoriamanilensis (Meyen)为主的 5个蝗虫优势种群及生活史 ,并根据不同蝗区类型 ,提出了蝗区治理区划、生态治理技术、应急化学防治等 3项防治技术和“两改一加强”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10.
【背景】北美刺龙葵是一种全球广泛分布的恶性杂草,已被列入我国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近年来北美刺龙葵不断随进口货物传入我国,明确其传入途径和适生区对控制其入侵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GIS、空间统计学、Maxent生态位模型等方法分析了北美刺龙葵的传入途径与潜在分布区,并通过ROC分析法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跨区域农产品贸易是北美刺龙葵全球扩散的驱动力与传入我国的主要途径。生态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北美刺龙葵在我国具有广阔的适生区,除黑龙江、吉林、内蒙古、青海、甘肃、西藏、四川西北部以外的区域都是其在我国的适生区,其中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南部沿海、西南边境和新疆的部分地区。AUC值为0.789,表明本研究建立的Maxent模型的预测能力较强,能够很好地拟合物种已知分布的环境生态位。【结论与意义】北美刺龙葵在我国的传入风险极高。基于北美刺龙葵在我国的主要传入途径与潜在扩散媒介的时空分布,划定了重点监测的区域,建议对适生区内极易传入的高风险区如港口、机场、物流中转站、加工厂等开展早期监测预警,以预防其再次入侵与进一步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11.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齿裂大戟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路 《生物安全学报》2015,24(3):194-200
【背景】齿裂大戟原产于北美,是近年来入侵我国的一种检疫性杂草。目前,该杂草已在我国的华北、华东和西南建立种群,并呈扩散蔓延趋势。由于该入侵植物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一旦大面积扩散势必造成极大损失,急需通过风险评估明确其未来的扩散趋势,进而制定早期预警措施。【方法】使用MAXNET模型,运用齿裂大戟在原产地和中国的已知分布数据及筛选后的环境变量,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及其生活史特征和环境适应特性,直观和定量地预测了该原产北美的植物在中国的适生范围,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方法对模型预测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齿裂大戟在我国有较为广阔的潜在分布区,其中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地处33°~40°N,109°~119°E的北京、天津、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东中北部、山西南部和陕西西安等地。【结论与意义】结合齿裂大戟在我国的分布现状和传入扩散特性,划定了其在我国潜在的高风险区域,为制定预防和控制入侵植物进一步传入和扩散的早期预警和监测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Zhang Y  Li J  Lin W  Qiang S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11):2970-2976
春飞蓬是源自北美的外来入侵杂草,已入侵我国的上海、江苏、安徽等地,并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危害,表现出巨大的入侵潜力.本文将最大熵生态位元(MaxEnt)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综合分析了影响春飞蓬分布的环境因素,直观和定量地预测了春飞蓬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并采用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 ROC)分析法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春飞蓬在我国有广泛的潜在分布区,主要适生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其目前的实际分布远未达到最大潜在分布范围,仍有可能继续扩散.ROC曲线检验结果表明,MaxEnt模型对春飞蓬在中国潜在分布区的预测精度较高,结果可信.春飞蓬潜在入侵区分布可能主要受温度和降水的影响.应高度重视春飞蓬的危害性,采取灭除已经发生的种群、严格监控向最适分布区入侵等措施阻止春飞蓬的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13.
新疆植物特有种及其分布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冯缨  严成 《西北植物学报》2003,23(2):263-273
以新疆植物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国内外相关资料进行了全面收集和整理,已初步查明,新疆特有植物共计38科118属268种。研究植物的特有现象,可为深入了解新疆植物区系的性质、特点、起源及演变规律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有种天山猪毛菜的地理分布及潜在分布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野外调查的居群分布信息和20个环境变量(包括海拔及19个气候变量),采用最大熵模型( 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 ArcGIS)对中国特有种天山猪毛菜( Salsola junatovii Botsch.)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和刀切法( jackknife test)分别检验MaxEnt模型的精度和评估各环境变量在决定潜在分布区时的贡献量。结果显示:天山猪毛菜主要分布在中国新疆南部的12个县(包括托克逊县、和硕县、和静县、焉耆县、拜城县、库车县、温宿县、乌什县、阿合奇县、阿图什县、乌恰县和阿克陶县),但在相关文献记载的曾有分布的阿克苏市、柯坪县和喀什市则本调查中没有发现。通过MaxEnt模型预测,天山猪毛菜的潜在适生区主要集中在新疆南部(包括天山南坡和塔里木盆地西南缘)以及甘肃的西部和东部等,新疆西部地区有零星分布;在调查的15个居群中,除居群14(位于乌恰县西部)外,其他14个居群均位于潜在适生区内,其中的7个居群位于非常适宜的潜在适生区内,表明利用MaxEnt模型预测天山猪毛菜的潜在适生区效果较好。在20个环境变量中,对预测结果贡献量位居前3位的环境变量为最冷季度平均温度、最冷月最低温和最干季度平均温度,表明该种的分布与低温相关。此外,对天山猪毛菜潜在适生区与实际分布区差异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党参全球129个分布点和37个生态因子,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与地理信息系统(GIS)预测党参的全球生态适宜区.结果表明: 党参的全球生态适宜区总面积达到884.79×104 km2,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东亚地区,其中以中国最为集中.中国的党参生态适宜区中,适宜性指数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四川、甘肃东南地区、西藏东部、云南东南地区、山东东北地区等,中国是党参的最佳栽培区.影响党参地理分布的生态因子主要是气候因子,其中,温度因子起主导作用,降水因子次之;然后依次是地形与土壤因子.年均温和降水的季节性、最冷季平均温、最干季降水量对其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6.
该文基于MaxEnt模型,利用获得的132个对齿藓属(Didymodon)植物在新疆分布的信息,结合RCP45 CO2排放情景下2050年和2070年的19个生物气候数据预测该属在当代、2050年和2070年的潜在分布区域。结果显示,最湿季平均温度、年平均气温、最干季降水量和年降水量是影响该属分布最主要的气候因子,其贡献率分别为33.6%、22.2%、16.4%和14.6%;模型模拟准确度高(AUC值达0.84);在当代气候条件下,对齿藓属植物的适宜生境面积占新疆总面积的38.51%;最适分布区域是中部的天山山脉、南部昆仑山脉的东部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与当代的分布预测结果相比,未来(2050年和2070年)该属适宜栖息地分布范围总体上呈现退缩趋势;退缩后的适宜生境面积分别占新疆总面积的36.56%和37.87%。温度和降水量可能是引起对齿藓属地理分布退缩的重要气候因子。研究结果可为探讨气候变化对干旱、半干旱区苔藓植物物种分布的影响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7.
基于单类别支持向量机方法的物种分布模型, 利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气候情景模式和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的全球土壤数据, 模拟1981-2099年我国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的潜在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 比较考虑土壤因子前后模拟结果的差异, 旨在探究土壤因子对毛竹潜在空间分布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仅以气候因子为模拟变量和同时考虑气候与土壤因子为模拟变量的毛竹潜在空间分布模拟均具有较高精度, 毛竹潜在分布区表现为面积增加并向北扩张。模拟因子重要性分析表明表征温暖程度的气候因子在毛竹潜在分布模拟中起主导作用, 而表征土壤质地和酸碱性的土壤因子以限制性作用为主。同时考虑气候与土壤因子的模拟结果具有较高的模拟效率, 且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模式下毛竹潜在分布区面积增幅与向北迁移幅度均小于仅使用气候因子的模拟, 表明土壤要素对毛竹潜在分布具有明显的限制作用, 该结果对现在的毛竹潜在分布模拟研究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孟影  马姜明  王永琪  莫燕华 《生态学报》2020,40(22):8287-8296
应用最大熵模型(Maxent)模拟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在末次间冰期(last inter glacial, LIG)、末次盛冰期(last glacial maximum, LGM)和当代(Present)等不同时期的中国潜在分布格局,分析影响其分布的主导生物气候因子。结果显示:(1)历史气候的变迁,檵木由末次间冰期经末次盛冰期进入当代,适生区面积呈现增加趋势。当代适生区面积占比最大,适生程度也较高;(2)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的AUC值分别为0.947和0.954,均达到了极高的精度;(3)刀切法检测表明,影响檵木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依次为bio14(最干月份平均降雨量)、bio17(极干季降雨量)、为bio19(极冷季平均降雨量)和bio15(湿度变化方差),其适生值范围分别是23—93 mm, 98—300 mm, 110—350 mm和42%—65%;(4)较纬度而言,经度是影响我国檵木分布格局的主要因子;(5)我国檵木当代的潜在地理分布主要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区域,总面积为162.55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16.93%,高适生区集中于...  相似文献   

19.
姚政宇  韩其飞  林彬 《生态学报》2023,43(12):5096-5109
近年来,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放牧活动的共同作用下,新疆地区有毒杂草发展迅速,草地退化严重,影响了新疆草地生态系统及草地畜牧业的发展。了解新疆主要有毒杂草的时空分布及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对新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使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了不同气候情景下新疆主要有毒杂草的潜在分布区。结果表明:1)使用MaxEnt最大熵模型在三种气候情景下的模拟精度值均大于0.8,处于"好"水平,表明模型模拟结果有较高的可信度;2)白喉乌头受等温性和最干月降水量的影响,主要分布在阿勒泰等地区;无叶假木贼主要受到放牧率和最干月降水量的影响,沿天山山脉以及塔里木盆地西、北部分布;影响纳里橐吾的是平均气温日较差和等温性,分布在巴音郭楞州等地;小花棘豆主要受到平均气温日较差和降水量季节性变化的影响,集中分布在新疆西北部地区;苦豆子受海拔和最冷季降水量影响,主要分布于塔里木盆地等地区;3)有毒杂草入侵概率较低的区域(非适生区)占比51.69%;入侵的高危区面积占比5.62%,主要集中在阿勒泰、塔城、昌吉自治州、五家渠、博尔塔拉州、伊犁自治州、石河子市、乌鲁木齐市、阿克苏、克孜勒苏州和喀什;4)未来气候情景下,新疆主要有毒杂草呈现进一步扩散趋势;SSP245情境下有毒杂草扩张蔓延趋势比在SSP126情境下更为明显,这说明在较高辐射强迫的气候情境下,有毒杂草表现出较高的适应能力;未来平均气温日较差变小的区域更易被有毒杂草入侵,而最干月份降水量明显增加的区域,有毒杂草入侵的可能性较小,其面积发生退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