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外泌体是大多数细胞能够释放的一种细胞外囊泡,广泛参与细胞间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非编码RNAs主要包括微小RNAs、长链非编码RNAs和环状RNAs,被鉴定为外泌体中的重要成分,可以被外泌体选择性地摄取并递送到受体细胞,从而调节受体细胞的生理活动和功能。近年来的研究逐渐关注到外泌体非编码RNAs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密切关系。基于此,该文回顾了外泌体非编码RNAs在骨质疏松症中的新发现,分析了它们在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成骨细胞骨基质矿化、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骨相关细胞的活性和凋亡以及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旨在确定它们作为骨质疏松症新型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所具有的潜力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癌(PCa)是世界男性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PCa临床诊断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仍旧是最常用的生物标志物,但缺乏特异性,存在假阳性结果导致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的问题。因此,需要新的生物标志物来提高对PCa诊断的效能并指导治疗决策。已有许多研究发现外泌体miRNAs在PCa患者中表达异常,并与 PCa 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此外,尿液外泌体miRNAs检测是鉴定新生物标志物的一种非侵入性的方式。本文总结了外泌体miRNAs在PCa诊断及预后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骨吸收和骨形成之间的动态平衡被打破,从而导致骨质流失,骨密度降低以及骨骼微细结构遭到破坏所形成的一种慢性骨代谢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外泌体疗法将成为骨质疏松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向。外泌体是参与细胞间通信的脂质双分子层细胞外囊泡,可通过传递脂质、蛋白质、核酸的方式调节受体细胞的生物活性。其来源十分广泛,可存在于各种生物体液中,也由多种动物细胞分泌,如间充质干细胞等。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细胞治疗领域最具前途的多功能工具之一,不仅具有分离的简便性和微创性,还可通过分化成不同的细胞谱系参与骨质修复、血管生成以及神经再生等生物环节,并利用旁分泌信号传导释放外泌体,调控相关骨细胞的分化、增殖和凋亡,影响骨组织微环境,从而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该文将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衍生外泌体在骨质疏松方面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未来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应用于骨质疏松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旨在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BMSC-Exos)的特征,并通过体内体外实验探讨其对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对骨再生的机制。方法①原代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并对其表面抗原和多系分化潜能进行鉴定;②收集BMSC的P4~P6代细胞培养的培养上清液,应用试剂盒提取BMSC-Exos;③透射电镜观察BMSC-Exos的形态结构,免疫电泳检测BMSC-Exos的表面抗原;④茜素红、ALP染色验证BMSC-Exos在体外成骨分化中的作用;⑤通过大鼠颅骨缺损动物模型验证BMSC-Exos在体内骨再生的作用;⑥通过免疫电泳和qRT-PCR检测加入BMSC-Exos后的成骨细胞中相关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分离培养的BMSCs形态呈多角形或长梭形,表面抗原CD90、CD29、CD44为阳性,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的特征;②BMSC-Exos呈双面凹的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40~120 nm(81.7±19.9),表面抗原与BMSC一致;③经茜素红染色和ALP染色后,染色强度与Exo浓度呈正相关;④通过对大鼠颅骨缺损模型拍摄X片、组织学分析,外泌体可促进大鼠颅骨缺损的修复和新生骨的形成;⑤免疫电泳显示经外泌体处理后,BMSC中的OCN、Runx2、β-catenin蛋白含量增加,qRT-PCR结果显示Runx2、β-catenin的基因表达上调。结论 BMSC-Exos有促进骨再生的能力,并与上调Wnt/β-catenin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骨骼完整性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修复和再生是一个复杂过程。现有研究发现,外泌体能够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等成骨过程相关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影响其成骨作用。该文回顾近年来巨噬细胞来源外泌体成骨作用相关研究文献,通过讨论巨噬细胞极化亚型影响、外界因素影响、骨组织工程应用和微RNA调控机制等,分析巨噬细胞外泌体的成骨调控作用,为后续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不同细胞来源外泌体(exosomes,EXOs)在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EXOs与OP治疗的文献,归纳分析不同细胞来源EXOs在OP治疗中的相关机制及其临床应用前景.结果 BMSCs、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细胞、内皮细胞等多种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发病与骨代谢平衡的破坏有关,骨吸收作用增强,骨形成作用不足,骨稳态发生改变,均会引起骨质疏松。成骨不足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分化方向密切相关。BMSC向成骨分化方向减少、成脂分化增多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重要机制,因此,寻找决定BMSC分化方向的关键因子为OP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到胞外的膜性囊泡,富含不同种类的核酸、蛋白质、脂质和信号分子等多种生物学活性物质,参与调节和完成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与传递,影响胞内信号转导发挥生物学功能。研究表明, BMSC来源的外泌体可有效改善骨质疏松症状,促进BMSC增殖、成骨分化及骨再生。本文对BMSC来源的外泌体应用于OP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骨组织来源细胞可分泌外泌体,包装和运载多种活性物质,如蛋白质、miRNAs、各种活性因子等,进行细胞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根据骨组织来源细胞外泌体和内容物的特点,利用其调节骨形成和骨吸收平衡的作用,甚至作为生物或基因治疗的载体,为老年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对MSCs来源的外泌体(MSCs-derived exosomes,MEX)所含生物活性物质促进组织损伤修复机制进行综述,并分析其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MEX与组织修复相关的文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外泌体是直径为30~100 nm的小囊泡,包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m RNA、微小RNA和蛋白质等。MEX包含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是发挥修复多种组织器官损伤效应的基础,但其发挥修复效应的大多数具体生物活性分子仍未明确。结论 MEX包含的生物活性物质在组织损伤中具有修复作用,为临床治疗组织损伤提供了新思路;但MEX的个体差异性及可能加快癌症进展的风险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疾病,目前公认的发病机制主要为骨吸收大于骨形成所引起的骨重塑失衡。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在参与调控骨重塑的基因表观遗传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可通过靶向上游关键调控因子(Runx2、RANKL等)及相关信号通路(Wnt/β-catenin通路、PI3K/Akt通路等)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成骨细胞分化及破骨细胞分化等细胞代谢进而影响骨重塑。中医药防治OP历史悠久,确有疗效,具有多通路、多靶点协同的特点。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可通过干预多种miRNA表达参与调控成骨及破骨分化,进而改善骨代谢防治OP。该文通过总结多种miRNA调控相关因子影响成骨及破骨分化的靶向作用机制及中医药干预miRNA防治OP的研究成果,为探索miRNA在OP中的作用机制及中医药防治OP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人口的日益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常见、治疗费用较高的疾病之一。骨质疏松症患者易发生骨折,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死亡。此外,骨质疏松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一系列重大的社会问题。因此,寻求安全有效的措施防治骨质疏松症迫在眉睫。外泌体最早发现于1983年,起初认为外泌体只是对细胞的浪费。随着研究的深入,其巨大潜力被慢慢挖掘。外泌体是一种包含蛋白质、mRNA(信使核糖核酸)、miRNAs(微型核糖核酸)和DNA(脱氧核糖核酸)的膜泡,可以由各种细胞类型产生。miRNAs是一种小非编码RNA(核糖核酸),可介导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作用广泛。外泌体中的miRNAs是一种可在组织间相互转移的遗传物质,在组织间扮演通信因子的角色,在细胞间通讯和信使分子的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关于小分子miRNAs促进体内骨折愈合的潜在机制仍不清楚。研究表明,Wnt信号通路(配体蛋白质Wnt和膜蛋白受体结合激发的一组多下游通道的信号转导途径)能够通过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正向调节外泌体内容物之一miRNAs的产生,从而治疗骨质疏松症。本文将从外泌体、miRNAs介导信号通路治疗骨质疏松症等方面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目前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所以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非编码核糖核酸在骨质疏松症诊治中的应用已成为研究热门领域。环状核糖核酸(circRNAs)是一类在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分子,可以从不同水平和角度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笔者就circRNAs在成骨及破骨分化中的miRNA海绵作用、成骨分化过程中和骨质疏松症患者中circRNAs的表达谱、以及circRNAs作为骨质疏松症潜在诊断生物标志物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骨质疏松症诊治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症由骨吸收增加和骨形成减少引起,是一种常见代谢性骨疾病,其发生发展的详细分子机制尚不清晰。自噬作为一种应激反应性分解代谢过程,在维持细胞和组织稳态中起着关键作用。非编码RNAs,如微小RNAs、长链非编码RNAs和环状RNAs,通过作为调节因子对基因表达进行转录后调控,在包括自噬在内的许多细胞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部分自噬相关ncRNAs通过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生理和发育过程参与维持骨稳态。基于此,本文综述了影响骨微环境的自噬相关微小RNAs、长链非编码RNAs和环状RNAs参与调控骨质疏松发生发展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探索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和确定临床治疗潜在靶点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外泌体是一种直径为40~160 nm的细胞外囊泡,在细胞间通讯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功能性组分miRNA可通过调控骨形成、骨吸收进程,影响血管生成,调节骨免疫等方式,参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相关外泌体miRNA有关。本文就外泌体miRNA在骨重建中的作用及中药通过调节外泌体miRNA作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作为一种老年性骨代谢疾病,关于其治疗的研究在不断更新。近年来,circRNA被发现参与了OP发病的过程,大量实验证明circRNA对骨代谢有一定的促进或抑制作用,许多ceRNA网络被证实对OP进展起到积极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ircRNA或许可以作为OP治疗的新靶点。目前,OP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因此,本文以circRNA在骨代谢过程中的调控作用为切入点,阐述OP发病机制,增加对OP发病的认识,为临床多途径、多靶点、多手段开展新的治疗方法及研发新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OP)大鼠自身脂肪干细胞(ADSCs)的体外成骨分化能力。方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骨质疏松组(OP组)及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组(DOP组),每组20只。DOP组大鼠喂食高脂高糖饲料后于左下腹部经腹腔注射STZ先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再行卵巢切除术建立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模型;OP组大鼠行卵巢切除术建立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对照组仅切除卵巢周围脂肪。对照组随机选取10只大鼠,DOP组及OP组从建模成功的大鼠中各随机选取10只作研究。从各研究大鼠腹股沟区脂肪组织中分离脂肪干细胞,培养并传代,取第3代细胞作成骨结节染色及定量分析,PCR检测成骨基因RUNX2、OCN、OPN、ALP mRNA的表达。结果造模后DOP组大鼠BMD明显低于对照组及OP组(P0.05);三组大鼠ADSCs细胞形态学及增殖情况无显著性差异;显微镜下观察见DOP组与OP组ADSCs的钙化结节量较对照组少,DOP组钙化结节最少,并且缺少大片状结节,染色较浅;成骨定量分析结果可得DOP组ADSCs的OD值低于对照组及O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成骨基因的表达,DOP组与OP组RUNX2、OCN、OPN、ALP mRNA的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DOP组与OP组相比较,DOP组RUNX2与ALPmRNA的表达量明显低于OP组(P0.05),而OCN与OPNmRNA的表达量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DOP大鼠ADSCs成骨分化能力较弱,弱于单纯骨质疏松大鼠,原因可能与高血糖状态下其ADSCs中ALP和RUNX2的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云克对骨质疏松症患者成骨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组织,酶消化法培养成骨细胞,给予不同浓度云克予以干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功能、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对硝基苯磷酸盐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茜素红染色计数矿化结节的变化、Real-time RT-PCR检测骨钙素和骨形成蛋白(BM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