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比研究阴离子银耳多糖(tremella fuciformis polysaccharides,TFP)与阳离子壳寡糖(chitooligosaccharide,COS)静电与非静电相互作用对抗氧化效果的影响。在不同溶液pH的条件下,制备银耳多糖-壳寡糖静电与非静电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与X射线衍射图谱研究TFP-COS静电与非静电复合物的基团组成与结构区别,进一步比较复合物对OH、DPPH、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研究静电与非静电相互作用对其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pH条件下,TFP与COS可通过静电与非静电相互作用形成基团组成与晶体结构不同的复合物。对抗氧化性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在TFP-COS非静电复合物浓度范围为2~20mg/mL时,OH自由基清除率由14.24升高为32.04;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由39.63升高为60.99;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由15.48升高为22.84。同时,此浓度范围内,TFP-COS非静电复合物对OH、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均高于TFP、COS以及TFP-COS静电复合物。本研究可为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以及TFP与COS相互作用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定不同复合方式下果胶果胶、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及壳寡糖(chiooligosaccharide,COS)形成的二元及三元聚电解质复合物(polyelectrolyte complexes,PEC)溶液的浊度、宏观及显微状态、PEC得率及BSA复合率和负载率、PEC超微结构及红外光谱等,探讨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对BSA负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方式显著影响果胶、COS及BSA所形成的二元及三元PEC的结构、状态及溶液浊度;三者间相互作用以静电结合为主,COS与BSA之间存在竞争,果胶趋向于优先结合COS,形成网状结构PEC,并降低PEC对BSA的结合及负载效果;COS存在时,BSA的二级结构会因果胶构象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3.
以壳聚糖、明胶和壳寡糖进行了复合膜的制备,通过红外光谱表征了其结构,考察壳寡糖添加量对复合膜物理、机械、抗氧化和抑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明胶、壳寡糖三者之间发生氢键相互作用。适量壳寡糖的加入,可增强复合膜的亲水性,改善力学性能及水蒸气阻隔性能,显著提高复合膜的抗氧化性能和抑菌活性(p0.05)。壳聚糖与明胶的质量比为2∶3,甘油含量为1%(v/v),添加30%的壳寡糖,复合膜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提高了7.03倍,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增大了32%和30%。  相似文献   

4.
以壳聚糖、明胶和壳寡糖进行了复合膜的制备,通过红外光谱表征了其结构,考察壳寡糖添加量对复合膜物理、机械、抗氧化和抑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明胶、壳寡糖三者之间发生氢键相互作用。适量壳寡糖的加入,可增强复合膜的亲水性,改善力学性能及水蒸气阻隔性能,显著提高复合膜的抗氧化性能和抑菌活性(p<0.05)。壳聚糖与明胶的质量比为2∶3,甘油含量为1%(v/v),添加30%的壳寡糖,复合膜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提高了7.03倍,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增大了32%和30%。   相似文献   

5.
采用培养基稀释法测定壳寡糖及其溴络合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研究壳寡糖及其溴络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壳寡糖对大肠杆菌的MIC和MBC均为6.5 g/L;对白色念珠菌的MIC为4.0 g/L,MBC为8.0 g/L;对枯草芽孢杆菌的MIC和MBC均为1.5 g/L。壳寡糖溴络合物对大肠杆菌的MIC为1.0 g/L,MBC为1.2 g/L;对白色念珠菌的MIC为1.5 g/L,MBC为2.0 g/L;对枯草芽孢杆菌的MIC为1.0 g/L,MBC为1.5 g/L。与壳寡糖相比,壳寡糖溴络合物对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壳寡糖及其衍生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壳寡糖及其衍生物有许多潜在的药用价值,抗肿瘤活性是其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壳寡糖及其衍生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以新疆赛买提杏为原料,选用分子量5000u、浓度为1.00%、0.50%、0.25%的壳寡糖对杏果实进行减压渗透处理。处理后的杏果实放置在温度为4℃、相对湿度90%~95%的冷库中贮藏,定期测定杏果实的品质指标,研究壳寡糖处理对杏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浓度为0.50%的壳寡糖处理效果最好,可有效地保持杏果实的硬度和叶绿素的含量,延缓抗坏血酸和可滴定酸含量降低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上升,降低杏果的呼吸强度,抑制杏果实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壳寡糖是一种2~10个氨基葡萄糖以β-1, 4糖苷键连接组成的碱性天然寡糖,通常由壳聚糖经化学、物理或酶法水解制备。壳寡糖具备多种重要的生物活性,如防治与代谢相关的糖尿病、高血脂症,抗肿瘤,缓解退行性疾病阿尔兹海默病、骨关节炎,提高免疫力等。已有许多研究者对其功能特性进行前期探索,获取大量有效数据,因此壳寡糖具备广阔的开发前景。本文专门对近年来壳寡糖功能特性研究及作用机理进行了论述,并分析了目前壳寡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壳寡糖处理对柑桔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以1.5%(g/g)壳寡糖浸泡处理柑桔果实1min,以清水处理为对照,取出晾干,贮存于20℃,85%~95%RH条件下,研究壳寡糖对柑桔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5%壳寡糖处理可以有效降低柑桔果实贮藏过程中的失重率,保持较高的固酸比,延缓柑桔果实组织中还原型抗坏血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下降,并能降低柑桔果实贮藏期的发病率.说明1.5%壳寡糖处理对柑桔果实贮藏品质的保持具有较好的效果,为壳寡糖作为生物保鲜刑在柑桔保鲜上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1.5%(g/g)壳寡糖浸泡处理柑桔果实1min,以清水处理为对照,取出晾干,贮存于20℃,85%~95%RH条件下,研究壳寡糖对柑桔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5%壳寡糖处理可以有效降低柑桔果实贮藏过程中的失重率,保持较高的固酸比,延缓柑桔果实组织中还原型抗坏血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下降,并能降低柑桔果实贮藏期的发病率。说明1.5%壳寡糖处理对柑桔果实贮藏品质的保持具有较好的效果,为壳寡糖作为生物保鲜剂在柑桔保鲜上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化学修饰法,对碱溶性银耳多糖进行硫酸酯化。并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其酯化度和水溶解度的影响。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其取代度和水溶性也逐渐增大,当反应温度达为90℃时,取代度达到最大为1.19,水溶解度为38.33 mg/mL。通过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检测,说明在碱溶性银耳多糖的糖残基单元上成功地引入了硫酸基团。  相似文献   

12.
对不同质量浓度的银耳多糖溶液、结冷胶溶液(均为0.4、0.8、1.2、1.6、2.0 g/100 mL)及不同质量比(1.6∶0.4、1.2∶0.8、0.8∶1.2、0.4∶1.6)的银耳多糖/结冷胶复配体系的流变和凝胶特性进行研究,初步探讨其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随着银耳多糖质量比的提高,复配体系的表观黏度和动态黏弹性增加,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增加。复配体系的触变环随银耳多糖质量比例的增加而减小,说明银耳多糖可以改善复配体系的触变性。质构分析和持水性测试结果表明,结冷胶是银耳多糖/结冷胶复配凝胶强度和硬度的决定性因素,银耳多糖可以明显提高复配体系的弹性、黏性和持水性。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低温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初步判断在复配体系中银耳多糖与结冷胶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形成了凝胶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3.
以含水率为指标,确定银耳的适宜复水条件;以熬煮液中总糖、还原糖和多糖的含量考查熬煮时间对其影响,并结合DPPH和羟自由基清除活性,分析不同熬煮时间下产品的抗氧化稳定性;以黏度值和悬浮稳定性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均匀试验选择适宜稳定剂及复配方案。结果表明:50℃复水15min,银耳含水率可达92.91%;熬煮时间为5h熬煮液中多糖含量最高,达1 741.00g/L,且DPPH和羟自由基清除活性也最强,分别为17.84%和12.38%;瓜尔胶、CMC、阿拉伯胶最适复配添加量分别为0.10%,0.05%,0.05%时,饮料黏度值为23.4 mPa·s,悬浮稳定性为94.69%,加权稳定性为91.72%。该工艺下得到的银耳饮料均一稳定,并保留较高的抗氧化活性,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银耳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银耳多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提取银耳多糖最佳工艺参数为液料比79∶1(mL/g)、提取温度91℃、提取时间5 h,此工艺条件下,测得多糖提取率为(20.29±0.15)%;银耳多糖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呈剂量依赖性,在浓度为5 mg/mL时,3种自由基的清除率接近峰值,分别为47.31%、47.43%、52.14%,银耳多糖的抗氧化性是抗坏血酸的50%左右;在相对湿度43%、81%的环境下48 h,银耳多糖的吸湿率分别为25.15%、44.75%,远低于甘油的吸湿率(83.03%、122.65%),接近透明质酸钠(33.50%、53.50%);在干燥硅胶环境下48 h,银耳多糖的保湿率为42.15%,略低于透明质酸钠(49.50%)。  相似文献   

15.
银耳多糖是银耳中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之一,可由银耳子实体、孢子及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后获得。大量研究表明,银耳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衰老、降血脂和降血糖等多种生理活性。采用超声辅助热水浸提法来提取银耳多糖,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浸提液pH值,得出银耳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0(g/mL),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4.5 h,pH 10,银耳多糖得率最高,为(16.25±0.37)%。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料液比对银耳多糖得率具有显著性影响(p<0.10)。  相似文献   

16.
优化微波辅助提取银耳多糖工艺,并研究银耳多糖的流变特性及凝胶特性。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50∶1(mL/g)、粒度120 目、微波功率400 W、微波时间2.0 h,此条件下银耳多糖的提取率达到(33.25±0.14)%。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流变性质测定结果表明,银耳多糖是一种独特的酸性杂多糖,多糖溶液表现出假塑性流体的性质,随着角频率的增加,动态模量增加,银耳多糖溶液在高频区域可形成弱凝胶结构。通过质构测定表明银耳多糖质量浓度显著影响银耳多糖凝胶的硬度及弹性。流变学测试和质构分析表明,银耳多糖具有良好的流变特性和凝胶特性,可替代部分胶体在食品中的使用。  相似文献   

17.
对干燥前的银耳羹进行浓缩预处理以减少速食银耳羹块的干燥时间,探究去除水分程度(10%~50%)对速食银耳羹块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预处理样品相比,当去除汤羹40%以内的水分时,速食银耳羹块的复水能力、流变特性及摩擦特性无明显差异,复原性较好,每批次的干燥时间最多可减少9.5 h。当去除汤羹中50%的水分时,初始复水时间内银耳叶片团聚较多,吸水速度慢,产品复水速率较慢,复水能力降低幅度较大。因此,通过浓缩预处理去除汤羹中40%以内的水分以减少速食银耳羹块的冷冻干燥时间。  相似文献   

18.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4):177-183
以干银耳为原料,研究了低糖即食银耳脯的加工工艺。首先对干银耳浸发煮制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然后从浸糖前的脱水,浸糖过程中葡聚糖和蔗糖的比例,浸渍时间,浸糖后的干燥和微波杀菌技术等方面对即食银耳脯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浸发煮制较优工艺参数为:水pH 6,温度30℃,浸泡15 min,0.1 MPa蒸煮8 min时银耳浸发煮制过程中多糖损失量最少和感官评定结果最佳。浸渍前采用功率为700 W的微波对银耳进行预处理,可以提高总糖含量;浸渍时以20%葡聚糖与30%蔗糖混合液浸渍5 h可以得到含糖量40%~45%的银耳脯,此时产品的口感最佳;浸渍后用700 W功率的微波对产品进行干燥能快速得到口感较好的即食银耳脯;聚丙烯包装的即食银耳脯50 g经700 W功率的微波照射120 s,对霉菌、酵母菌的杀菌率分别达到82%和71%以上,在室温下保质期至少180 d。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银耳多糖对胰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以干银耳为原料,分别采用碱法提取、酶法脱蛋白和柱层析分离,得到总糖含量为92.45%的银耳多糖(Tremella fuciformis polysaccharide,TP),采用可见光分光光度法分析了TP对胰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采用荧光光谱法和圆二色谱法表征了TP对该两种酶结构的影响。结果:TP能抑制该两种酶的活性,其对胰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α-葡萄糖苷酶,对该两种酶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7.6835和16.9306 mg/mL。TP通过与该两种淀粉消化酶发生相互作用抑制其活性。TP与胰α-淀粉酶相互作用明显,可静态猝灭此酶,改变其二级结构;TP与α-葡萄糖苷酶相互作用微弱,不能改变其二级结构。结论:TP通过与淀粉消化酶发生相互作用抑制其活性。  相似文献   

20.
龙慧  李祎  朱叶力  滕建文  夏宁 《食品科学》2022,43(16):160-168
研究银耳多糖(Tremella fuciformis polysaccharide,TFP)与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的相互作用,利用浊度、纳米粒度仪、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流变仪、荧光光谱法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等对TFP与SPI的复合凝聚过程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H值、SPI与TFP质量比和盐离子浓度对凝聚体的形成影响较大,当SPI∶TFP>1时,与复合物形成相关的关键pH值(pHc和pHφ1)向高pH值方向移动。当SPI∶TFP<1时,pHφ1向低pH值方向移动。随着体系中TFP比例的增大,浊度的最大吸收峰逐渐降低(pHopt逐渐减小)。当SPI∶TFP=1∶1时,两者在pH 3.0处的相互作用最强,此时体系总体的黏度最大(约为1.30 Pa·s),形成的聚集体最多且粒径最大。NaCl浓度较低(<20 mmol/L)时能促进SPI-TFP凝聚体形成,NaCl浓度较高(≥20 mmol/L)时由于屏蔽作用会抑制凝聚体的形成。当剪切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