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单元系统在院前急救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3月我院120例院前急救患者为观察组,该组患者均采用重症监护单元系统进行院前急救转运;另选取2011年1~7月院前急救的120例患者为对照组,该组患者采用常规院前转运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急救诊断率、急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监护单元系统能够提高院前急救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针对性护理在心肌梗死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9月接诊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急诊护理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2)与观察组(n=42)。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急诊抢救情况。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用时短于对照组,转运及急救成功率、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运用针对性护理,能使患者尽快得到救治,提高转运、急救成功率及血管在通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刘智敏 《妇幼护理》2022,2(17):4088-4091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基于胸痛中心模式下优化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 2020 年 1 月至 12 月收 治的 3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另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12 月收治的 29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 急救护理,观察组实施胸痛中心模式下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比较两组的急救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院内死亡率、急救 2h 后 救治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出诊时间、急诊分诊评估时间、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FMC2B 时间、急救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院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胸痛缓解率、ST 段回落率、心肌酶谱回落率优于对照 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胸痛中心模式下优化院前急救护理,可以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心 血管不良事件率及院内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流程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2月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实施优化的急诊护理流程;另选取2011年12月以前实施常规护理流程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抢救效果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收住院停留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抢救成功率和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90 d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救护理流程的优化有利于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效率,挽救缺血的心肌,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2年9月我院接诊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院前急诊护理中采取个性化护理;选择2010年9月~2011年8月接诊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院前急诊护理中采取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和入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救诊断率、转运成功率和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应用效果明显,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卢凤燚 《妇幼护理》2023,3(12):2912-2914
目的 探讨胸痛中心模式下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2 年 1 月到 2022 年 12 月,医 院胸痛中心收治 228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抛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114 例。对照组采用胸痛中心模式下常规 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采用胸痛中心模式下优化急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急救时间、急救效果、并发症、心功能。结果 观察 组急救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抢救成功率大于对照组(P<0.05),再发梗死率小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率小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 LVEDD、LVESD 低于对照组(P<0.05),LVEF 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胸 痛中心模式下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可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李铮 《妇幼护理》2023,3(11):2674-2676
目的 探讨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 2018 年 3 月至 2022 年 4 月在我院急诊科 救治的 20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10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用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分析比较两组的出诊时间、急救前评估时间、疾病确诊时间、院前急救处理时间、急诊处 理时间、住院时间、预后、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生活自理能力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等观察指标。结果 观察组出诊时间、急救 前评估时间、疾病确诊时间、院前急救处理时间、急诊处理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显 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致死率和致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干预两组 NIHSS、SS-QOL、Barthel 评分均得 到显著改善且干预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脑梗 死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流程,能够提高急救效率,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间隙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急诊科院前急救救治的AMI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无间隙护理模式。记录两组患者出诊反应时间、心电图时间、急救总时间及急诊入院时间,同时记录急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及急救诊断率等。评估两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水平,并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出诊反应时间、心电图时间、急救总时间及急诊入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急救诊断率、转运成功率及急救成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且试验组的SAS及SDS评分与对照组护理后相比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急救AMI应用无间隙护理模式,可提高出诊效率,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诊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1月~2019年9月30日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化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急救时间、抢救效果、护理前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静脉输液建立时间、心电图使用时间、抢救总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HAMD、HAMA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标准化急救护理,可提高其抢救成功率,改善不良情绪,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郭焕焕 《妇幼护理》2024,4(9):2164-2166
目的 探究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的8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流程,观察组采用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患者的成功率、满意度评分、耗时指标、ST段降低指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各项耗时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能够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院前急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应随机数字为偶数者为观察组,奇数者为对照组,每组84例。观察组院前急救护理之后进行常规救治,对照组给予常规救治。比较两组的出诊时间、入院时间、急救时间、抢救成功率、急救诊断率、转运成功率以及接诊3周后随访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出诊反应时间(93.8±31.2)s,急救时间(39.7±7.1)min,入院时间(2.95±0.38)h,均长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98.81%,急救诊断率97.62%,转运成功率100%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周后的复发率4.76%和并发症发生率10.71%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院前护理可以稳定患者病情,提高治疗效果和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根据急救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转运时间、急救前评估时间、昏迷时间及住院时间、院前院内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效果理想,能降低临床病死率,缩短转运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运用基于损伤控制理论的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的12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6月—2020年5月12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创伤休克急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损伤控制理论的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对比两组在抢救患者的时效性和有效性。结果 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院内抢救介入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6.66%,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损伤控制理论的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可以加强创伤性休克患者院前急救效率,增加救治成功率,效果明显,对临床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120院前急救时对急性胸痛患者现场行18导联心电图,并实时远程传输回医院心电图诊断室进行诊断,能否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及预后效果.方法 观察组为2015年1~12月本院120出诊于急救现场实施院前心电图,且实时远程传输回医院心电图诊断室诊断的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对照组为2014年1~12月本院120出诊时未实施院前远程心电图传输的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两组患者到本院后均接受急诊PCI手术.运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再灌注时间、预后效果等指标进行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评价.结果 在急诊救治总时间、急救成功率、冠状动脉再灌注时间、住院时间及预后效果等评价指标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以通过院前急救现场的实时远程心电图传输来缩短急性胸痛患者急诊救治总时间、冠状动脉再灌注时间.通过院前急救流程的改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明显下降,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时效性得到有效的保证,120院前急救效率及救治成功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流程管理理念下院前急救在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1日~7月31日收治的174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前急救;选取2019年9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155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流程管理理念下院前急救.比较两组急救相关时间(包括出诊时间、急诊入院时间、心电图时...  相似文献   

16.
贺小燕  尹向平 《妇幼护理》2023,3(17):4159-4160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急诊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9 月在某医 院收治的 7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基础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5 例。基础组采取常 规急救流程,观察组采取医护一体化急诊急救护理流程。分析比较两组的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急救效果。结果 观察组出诊 反应、首次心电图、院前急救、急诊入院及住院时间短于基础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94.29%)高于基础组(77.14%)(P<0.05)。 结论 医护一体化急诊急救护理流程可提高抢救效果。  相似文献   

17.
齐明辉  赵龙燕  王现斌 《妇幼护理》2023,3(8):1904-1906
目的 研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中采用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 2020 年 5 月至 2021 年 5 月急诊收 治的 44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研究对照组。将 2021 年 6 月至 2022 年 6 月急诊收治的 44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研究 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实施急诊急救护理。比较两组的转运时间、抢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 间、ST 段回落率、胸痛缓解率、心肌酶谱回落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再行 PCI 率及院内 AMI 复发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 组转运时间、抢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 ST 段回落率,胸痛缓解率,心肌酶谱回落率高 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不良事件发生率,再行 PCI 率,院内 AMI 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的满意 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采用急诊急救护理,能够提高抢救效率,缓解症状,减少心脏不良 事件,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型外固定支具在院前急救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我院急救中心出诊的急性创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改良型外固定支具进行现场急救,对照组应用传统外固定法进行现场急救。比较两组患者急救现场创伤部位外固定操作时间、满意度以及搬抬转运、入院检查时外固定松脱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急救现场创伤部位外固定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搬抬转运、入院检查时外固定松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型外固定支具应用于院前急救创伤患者中,使用便捷,操作迅速,固定牢靠,不易松脱,有利于搬抬转运患者过程中观察病情、方便护理操作,可有效避免创伤加重及引起并发症,明显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有利于到达医院后过床、影像学检查等,明显提高患者对急救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值得在院前急救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李艳 《当代护士》2018,(9):122-124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n=82)和对照组(n=82)。观察组给予精细化护理措施,对照组接收常规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急救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接诊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与抢救护理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急救诊断率、转运成功率及急救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5.12%)高于对照组(8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能显著优化护理流程,规范化的护理路径,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流程管理理念指导的院前急救干预对急诊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效率及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AMI患者,依据院前急救干预方式分为对照组215例与研究组398例,对照组患者院前未干预,研究组给予流程管理理念指导的院前急救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效率、生命体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急救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至心电图时间、实施介入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呼吸频率、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较对照组低(P<0.05);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左心功能衰竭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急救成功率较对照组高,入院前死亡率较对照组低(P<0.05),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 对AMI患者展开流程管理理念指导的院前急救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