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克服现有P2P应用层组播方案中存在的转发延迟较大、组播转发树结构不稳定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P2P应用层组播协议——DOMulti.该协议利用Tapestry路由和定位机制构建了深度有界且节点出度受限的组播转发树,该转发树不包含非组成员节点,从而优化了源到组成员节点间的传输延迟,提高了组播转发树结构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方案相比,DOMulti在端到端延迟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更适合于P2P环境中的延迟敏感型组播应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多媒体组播协议的研究,发现在组播树中的路由节点发生故障后,树中节点将分散为若干个不同QoS需求的子树,通常的做法是将子树的所有节点重新发起构造成新的组播树.通过增加对子树受限QoS信息的描述,在组播树中路由节点发生故障之后,只是按照子树的QoS信息重新构造新组播树,子树构造不成功时才进行所有节点的构造.仿真试验表明,在路由节点故障情况下子树的构造成功率平均超过80%,同时这种方可缩短组播树故障恢复时间并降低重构开销.该算法还可以提高组播应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P2P流媒体直播系统的特性和体系结构.对组播树的构建与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提出一种单播树、多播树结合的组播树构建方案,该方案结合了单组播树维护方便、多组播数节点负载均衡的优点.对节点组织策略进行了分析,对新加入节点利用及时服务策略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及时优化策略.在新节点加入的时候就探测其服务能力,调整组播树结构,及时发挥新加入节点的优势,提升系统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应用层组播生成树的稳定性和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域感知的多域分簇拓扑感知应用层组播算法(Mul-Dom CTA).Mul-Dom CTA算法不仅能够通过链路的传输时延将相近的节点组织在一个拓扑域中,实现数据包的就近传输,而且能够通过节点度约束进行重定向,缓解加入顺序的差异对组播树的不利影响,构建相对稳定的组播树.仿真实验证明Mul-Dom CTA模型具有良好的聚簇能力,能够有效降低组播树深度,同时降低组播树数据包的传输时延.  相似文献   

5.
在广泛部署和大规模应用IP层组播时,组播状态将超出路由器的性能极限。为了解决组播路由的状态可扩展性问题,提出了基于动态隧道的可扩展组播路由协议(DTSM)。该协议采用隧道方式消除了非分支节点状态。在状态容量充足时,该协议与传统组播协议效率相同。在状态容量不足时,自适应地调整转发树拓扑,以带宽和延时为代价进一步减少组播状态。仿真结果显示:该协议可以在不显著增加带宽和延时的前提下,使组播最大状态数减少一个数量级,可以有效地缓解组播状态压力。  相似文献   

6.
在广泛部署和大规模应用IP层组播时,组播状态将超出路由器的性能极限。为了解决组播路由的状态可扩展性问题,提出了基于动态隧道的可扩展组播路由协议(DTSM)。该协议采用隧道方式消除了非分支节点状态。在状态容量充足时,该协议与传统组播协议效率相同。在状态容量不足时,自适应地调整转发树拓扑,以带宽和延时为代价进一步减少组播状态。仿真结果显示:该协议可以在不显著增加带宽和延时的前提下,使组播最大状态数减少一个数量级,可以有效地缓解组播状态压力。  相似文献   

7.
基于分层排列图结构的流媒体应用层组播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增强基于应用层组播的流媒体广播性能,该文提出构建具有分层排列图结构的应用层组播系统.在该结构中,参与主机组合成多个排列图,每一个排列图中嵌入多个独立组播树;排列图间形成树状结构,对应组播树相互衔接并保证独立性.流媒体数据采用多描述编码(MDC),每一描述数据通过一个独立的组播树传输,使得单个主机故障至多影响一个数据流,以提高系统流媒体服务的稳定性.实验表明,在节点故障率为5%时,分层排列图结构的容错能力与传统随机多组播树结构相比提高20%以上.利用拓扑测量技术,分层排列图结构将参与主机根据相互距离进行聚类,以提高系统的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结合路由的基于组播树的数据融合算法.该算法由3个阶段构成:组播树的构造阶段、兴趣散布阶段和数据融合阶段.算法构造了一棵以汇节点为根的组播树,在汇节点进行兴趣散布阶段,通过一种基于被动分簇的优化定向扩散路由协议进行路由扩散;数据融合阶段,借鉴多传感器中的一致性融合算法,通过重新定义其置信距离避免人为定义阈值而产...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多协议标签交换组播的局部标签聚合方法,通过查找入口标签边缘路由器中保存的节点表,得到与已有组播树具有最大匹配的组播子树.在此组播子树上,因为不同的组播会话具有相同的路由,可给这些组播会话分配相同的标签,而不需要整个组播树的完全匹配.通过性能分析表明,可进一步减少网络中的标签数量,有效的提高扩展性和可靠性等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10.
多描述编码(MDC)在提高P2P流媒体系统的服务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其传输平台的应用层组播树系统的构建及其在高动态网络中的性能研究是目前互联网研究领域中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多描述编码的特点,设计实现了采用确定性组播树管理算法的多组播树系统,并基于PlanetLab分布式实验床分析了系统在P2P流媒体系统中应用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节点非正常退出时,采用确定性算法构建的多组播树比单组播树和采用随机性算法构建的多组播树具有更好的数据传输连续性,而系统的恢复能力和数据传输连续性随着系统中组播树数量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1.
对有度和延时约束的覆盖多播路由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自适应覆盖多播路由协议--AOMRP.该协议采用分布式策略,在构建多播树时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自适应地采用2种不同的启发式局部优化算法:当多播树局部存在可能父节点时,通过调节某一启发因子,新节点可以在最小延时优先策略和减少局部端系统资源耗费策略之间进行折衷并执行加入动作;当多播树局部不存在可能父节点时,通过调节另一启发因子,新节点可以选择某一分支继续向树的叶节点方向作探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选择适当的启发参数,AOMRP能够获得较低的节点拒绝率.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临时性、少量信息群发业务模型,提出一种多目标组播路由协议,利用已有的单播路由信息实现组播发送功能。中间节点根据组播分组中目的节点的地址和路由信息,结合本节点路由表或转发表,对相关目的节点执行转发。协议无需维护组播树和组播成员状态,可在任意提供路由表或转发表的单播路由协议基础上工作。在该应用模型下,协议的分组递交率性能与单播路由协议相当,发送开销比单播和其他组播路由协议大大减少,控制比特开销也较低。  相似文献   

13.
研讨多媒体多播应用中的允许延迟和分组丢失率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转接节点概念的可靠多播协554(RMPRM).RMPRM协议聚焦在允许延迟上提供多媒体服务质量保证,转接节点放置在多播树上,数据恢复在两个转接节点之间进行。RMPRM协议转接能满足重传需求和减少分组的复制数量。给出了RMPRM协议与不可靠多播协议的比较。仿真实验表明该协议具有较高的传输率和较低的端到端的传输延迟。研究表明RMPRM协议为多媒体多播传输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有度和延时约束的覆盖多播路由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覆盖多播路由协议--度、延时约束树协议(DDCTP).该协议采用分布式和树优先的策略,使多播组成员之间能自组织地构建一棵基于源的覆盖多播树.DDCTP遵循协议机制和优化策略相分离的设计原则,可独立地采用不同的优化策略而无需修改协议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并比较了多种优化策略.仿真实验表明,综合考虑空闲度、延时距离和树上延时的优化策略能获得最高的节点接纳率,但也使多播树占用较多的网络资源.实际应用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优化策略,在节点接纳率和网络资源占用量之间进行折衷.  相似文献   

15.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current IP multicast which includes poor inter-domain many-to-many group support, security vulnerabilities and dependency to specific multicast infrastructure, a mobile accessible closed multi-part group (MACMPG) communication protocol in IPv6 network is proposed. By extending the single source multicast protocol, the communication channel for multi-part group communication across domains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lPv6 CGA, the secure closed group communication scheme is designed. The access to the multicast traffic only confined to the authorized senders and receivers and only trusted routers are allowed to be the branch points of MACMPG tree. By tunneling mechanism, the MACMPG traffic can be transmitted across non-MACMPG routing area, and the mobile nodes can join the group remotely and roam freely between domains, which eliminates the dependency on specific IP multicast routing.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无线传感器网络恶意节点检测方法效率较低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增强低功耗自适应集簇分层(enhanced low energy adaptive clustering hierarchy,enhanced LEACH)路由协议信誉机制的恶意节点检测(malicious node detection based on enhanced LEACH with reputation,MNDELR)模型.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使用增强LEACH路由协议选取簇首节点,其余节点选择对应簇首形成各簇集群并确定网络数据包传递路径.节点在数据包内添加节点编号、信誉评价等信息并按传递路径将数据包发送至汇聚节点;汇聚节点解析获取数据包内节点编号并与源节点编号比较判定,形成可疑节点列表;计算节点信誉值并与阈值比较判定网络中的恶意节点.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方法相比,MNDELR模型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对恶意节点的检测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基于流言机制的Ad Hoc网络声誉传播与收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一个完整的声誉机制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证明在不借助其它节点帮助下,其它节点储存的某一节点的声誉值将随着时间收敛到同一个值.并通过仿真以及详细的理论分析证明采用流言机制能更有效地、快速地传播声誉值.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技术以及商业化应用的飞速发展,带QoS约束的多播路由成为必要.在(汹多播路由中,很难取得管理费用、加入延迟和加入成功率以及多播树性能之间的平衡.提出了一种查询式的单路径/多路径自适应多播路由协议,能够在较低费用的情况下保证节点加入多播树的成功率.模拟结果表明,该协议能够很好地同时适应组成员稀疏或密集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