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长春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数字长春"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长春市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春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对于整合长春市地理空间数据资源、促进部门行业信息共享和交换、推动长春市信息化发展和数字长春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长春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背景、主要目标、建设内容、平台设计、实现以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地理信息的广泛应用迫切要求建立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本文从辽宁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出发,介绍了多级互联互通的建设模式,提出了"基础支撑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的四层体系架构,并对各层建设内容和平台总体技术路线进行了阐述,最后对示范性应用系统进行了展示。  相似文献   

3.
在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建设的数字增城政务地理信息空间平台,围绕地理空间数据和应用系统,以地理空间数据建设支撑应用,实现了部门间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为政府各部门建立"信息共享、业务联动、并联审批、统筹服务"的宏观管理和服务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张芬 《城市勘测》2012,(2):51-52
随着地理信息的广泛应用,迫切需要建立基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不同行业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共享。本文通过对上海市基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运作模式,平台核心,底层数据等方面的介绍,论述了公共服务平台的特点和优势,分析了公共服务平台与一般地图网站的区别,并阐述了公共服务平台对建设地图网站以及其他专业地理信息系统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城市勘测》2012,(3):26-26
近日,市测绘院上海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取得了重大突破,上海市发改委正式发文批复,同意上海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项目立项。《批复》肯定了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明确了项目建设内容、项目总投资和资金来源,同时明确项目法人为上海市测绘院。根据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要求和统一部署,上海市测绘院按照"边建设、边立项、边应用"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6.
阐述上海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意义,并结合目前平台建设情况,从数据资源建设、平台技术功能、运维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并就公众版平台和政务版平台应用推广提出了几点看法,对推进上海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环境保护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环境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日渐突显。本文在天津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增加了环保行业基础空间数据和环保业务数据,设计并实现了天津市环保基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将为政府及环保部门提供污染源管理、环境质量管理和节能减排等多项环保业务应用支持,同时为探索地理信息资源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8.
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对于整合城市地理空间数据资源、促进行业部门间数据交换与共享、推动城市信息化和数字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基于Service GIS服务共享体系的数字西安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设计、实现、应用及建设与共享模式。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服务式GIS的特点及机制,提出了基于天津市基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天津市公安系统技防资源信息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同时描述了技防设施平台的空间数据特点、建设流程以及应用方案,为地理信息在技防领域中的管理和应用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地理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各行业对地理信息的应用需求越来越广泛,上海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成功建设为满足这样的行业需求提供了更为便捷和高效的方式。本文主要基于ArcGIS 10和Flash Builder 4,利用平台提供的服务,分析和探讨《上海市应急避险和疏散安置场所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系统设计和功能实现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三维技术在市政规划设计行业得到了较快的研究和应用,但CAD平台本身对三维数据的承载量、分析效率和展示效果支持较弱,制约了三维技术的深入应用。本文引入成熟的三维地理信息技术,结合云计算和云存储,构建了一个线上线下一体化设计框架。通过整合海量地理空间资源,充分利用云端计算能力,实现线上线下交互式设计和设计成果在线展示,研究成果在重庆多个开发园区开展了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12.
空间数据是智慧城市不可或缺、基础性的数据资源,又是其他信息交换、共享与协同的载体。本文在研究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空间信息等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基于“中台”架构理念,结合南京市不同领域对空间信息的应用需求,提出集空间数据、异构GIS平台服务、通用地理信息业务及技术于一体的“地理信息中台”能力建设,作为智慧南京的地理信息智慧“底板”,真正实现“一处建设,多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地理空间数据、规划数据、规划业务完美融合是建设"智慧规划"的基础和关键,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相关技术的发展给智慧规划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利用云计算和SOA等技术构建了一个能够提供从"规划研究-规划编制-规划审批-规划监督-批后管理"全生命周期运行的智慧西安规划信息管理平台。并就该平台,分别探讨了与其相关的规划现状、建设目标、平台架构、系统模块设计等问题。目前该系统已能够为规划局、规划各分局提供实时网络在线规划服务,成功服务于"智慧西安"建设。  相似文献   

14.
Cloud computing is a computing paradigm wherein computing resources, such as servers, storage and applications, can be provisioned and accessed in real time via advance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the era of Internet of Things (IoT) and big data, cloud computing has been widely developed in many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involving large volume of data. Appropriate use of cloud computing infrastructure can enhance the long-term deployment of a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SHM) system which would incur significant amount of data of different types. This paper presents a cloud-based cyberinfrastructure platform designed to support bridge monitoring. The cyberinfrastructure platform enables scalable management of SHM data and facilitates effective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data utilisation. A cloud-based platform comprises of virtual machines, distributed database and web servers. The peer-to-peer distributed database architecture provides a scalable and fault-tolerant data management system. Platform-neutral web services designed in compliant with the 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 (REST) standard enables easy access to the cloud resources and SHM data. For data interoperability, a bridge information model for bridge monitoring applications is adopted. For demonstration, the scalable cloud-based platform is implemented for the monitoring of bridges along the I-275 corridor in the State of Michiga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loud-based cyberinfrastructure platform can effectively manage the sensor data and bridge information and facilitate efficient access of the data as well as the bridge monitoring software services.  相似文献   

15.
数据基础设施是智慧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云计算将是实现智慧黄山景区的重要支撑技术.在分析黄山景区规划管理信息化需求、总结黄山景区现有信息化成果、论述当前云计算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云计算构建智慧黄山景区数据基础设施——云数据中心的规划方案,包括构建云数据中心的原则与内容;探讨了智慧黄山景区云数据中心的实施策略,包括构建私有云数据中心、拓展混合云数据中心以及4个阶段的建设生命周期.对我国智慧景区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陈玄平 《福建建筑》2012,(5):102-104
近年来,云计算在网络技术、IT技术融合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自身技术组合,并逐渐形成一种完整的商业模式,促进了电信业及广义ICT产业的突破发展,必然地成为产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而PaaS作为云计算三大服务类型之一,其代表性技术分布式并行计算是云计算完整商业模式的基本促成因素,在云计算关键技术和应用经验仍在持续完善的过程中,探讨PaaS的技术实质和其理念的应用思路,有助于电信运营企业科学掌握这一战略手段、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县域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云计算、GIS、CAD和工作流技术构建规划管理信息平台,从而建立以规划空间数据库为核心、以规划管理业务为主线的适合县域的规划信息化模式,有效提升规划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文章详细介绍了平台的总体架构、软件功能、数据体系和基于云计算的产品运营模式,并介绍了平台的创新点和优势。  相似文献   

18.
浅谈IT新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IT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在建筑行业中也已初步运用。本文主要探讨了PDM技术、MSF、云计算等一些IT新技术,以充分利用这些技术为建筑工程服务,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Fragmentation of practices is one of the key issues in the built environment. However, with advanc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particularly cloud computing, the fragmentation of working practices can be potentially overcome. The technology could enhance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flow in various stages along a project life cycle. Due to the increasing demands and the newly developed cloud computing applications, it is critical to review and identify the appropriate cloud computing applications in the built environment. A total of forty two cloud computing applications consisting of general cloud applications,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 (BIM), and project management cloud applications were selected and critically reviewed. A decision-making model was also developed to assist parties in selecting a suitable application. The explanatory case study has discovered numerous possible cloud computing applications in various disciplines, for example, Google Apps, Autodesk BIM 360, and Viewpoint are the applications with the most features. The findings contribute to creating a certain awareness and an insight to reduce the fragmented working practices in the built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20.
采用物联网终端设备及云计算平台整合的远程能源系统,实现某大型商场节能改造项目节能量的计量与验证。系统通过自行研发的物联计量设备,无线通信终端及云平台的搭建,不仅突破了传统能源管理系统只有监测没有控制的应用模式,同时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系统稳定性。由于采用了物联网终端设备及Intebox无线解决方案,且系统投入比传统能源管理系统显著降低,该系统及相关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商业办公、设施管理、智能家居及建筑能源改造项目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