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7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以关节及关节软骨退行性变为主要特征的非炎性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尤其以肥胖女性患者多见,膝OA患者临床症状以膝关节疼痛为主,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出现关节活动痛,负重痛,无活动痛,夜间痛,关节肿胀,关节畸形以及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笔者采用针刺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本病7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关节蠲痛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9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验证关节蠲痛丸临床疗效。方法 :自制关节蠲痛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治疗组 ) 93例 ,与西医治疗 (对照组 ) 5 6例对照观察。结果 :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 95 .7% ,明显优于西医对照组。结论 :临床应用关节蠲痛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良好 ,且长期服用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商雷  商亮 《辽宁中医杂志》2004,13(6):499-499
膝痛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骨关节疾患。由于它是一个以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为核心,累及骨质并包括滑膜、关节囊及关节其它结构的全方位、多层次、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主要病理改变是关节退行性改变或衰竭,故又称之为骨性关节炎。笔者采用推拿手法配合中药煎洗治疗膝痛症5 9例,疗效  相似文献   

4.
廖銛 《浙江中医杂志》2003,38(11):492-492
痹痛证是肢体筋肉疼痛的证候 ,而痹证是关节疼痛的证候。考诸有关文献 ,多将痹痛证与痹证混为一谈 ,认为痹痛证就是痹证 ,为外感风寒湿热之邪所致。其实 ,痹痛证与痹证 ,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从病史言 ,痹痛证通常是气温变化即可引发 ,患者年龄大 ,体质弱 ;而痹症患者则有明确而严重外感发病的过去史 ,多见于青壮年 ,体质强。从病情病位论 ,痹痛证疼痛部位在于肢体筋肉 ,轻者痛 ,重者挛痛 ,有时可波及邻近关节 ;痹证疼痛部位在于关节 ,可见关节肿痛麻木、关节挛痛不能屈伸、关节红肿热痛、多关节游走疼痛等不同的疼痛形式。从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5.
正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主要侵犯中轴关节和肌腱附着点的全身性进行性炎症性疾病~[1],多发于16~40岁青壮年,约90%的患者血HLA-B27呈阳性。AS主要临床表现有下腰痛和晨僵,其中下腰痛尤以夜间加重、甚至痛醒为特征性表现。部分患者还伴有食欲减退、低热、消瘦等全身性症状。AS病理变化主要是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韧带、椎间盘钙化,椎间关节和滑膜增生,最终发展为关节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O炎症途径在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作用及透骨消痛颗粒对膝骨性关节炎早期NO炎症途径的影响。方法:用改良的Hulth法建立骨关节炎动物模型,随机分为6组,模型组、对照组(壮骨关节丸组)、实验Ⅰ组(透骨消痛颗粒低剂量组)、实验Ⅱ组(透骨消痛颗粒中剂量组)、实验Ⅲ组(透骨消痛颗粒高剂量组)及正常组,4周后行关节腔大体观察、关节软骨和滑模组织学观察、关节滑液NO、NOS活性检测、软骨和滑膜组织中iNOS含量测定。结果:骨性关节炎关节局部表达NO。透骨消痛颗粒具有延缓关节大体形态,透骨消痛颗粒可降低关节液NO、NOS含量,降低关节软骨及滑模iNOS的表达。其中透骨消痛颗粒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作用更明显,但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局部NO是引起膝骨性关节炎的重要介质;透骨消痛颗粒可抑制NO炎症途径,缓解软骨细胞的退变和软骨基质的降解,有效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针灸治疗下颌关节弹痛症4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琳  杨晔 《针灸临床杂志》1997,13(12):11-11
下颌关节弹痛症亦称颞颌关节紊乱症,属中医学“面痛”,“痹症”范畴。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张口或闭口时颞颌关节部位酸痛,有时伴有弹响声,咀嚼食物时疼痛加重等。我们近年来先后收治了41例下颌关节弹痛症患者,在孙兰荣主任医师的指导下,采用“三针一灸”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赵某,女,40岁。1984年6月14日初诊。十年来双下肢关节红肿热痛,重着不移,活动不利。同时兼见眼、鼻、口腔、会阴部生疮。经用西药治疗效果不显。刻诊:双下肢关节红肿热痛,得冷则舒,痛不可近,关节强直,活动受限。关节附近可触及蚕豆大小皮下结节。  相似文献   

9.
中药治愈风湿热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资料本组 1 2例中男性 5例 ,女性 7例 ;年龄 1 5岁~ 36岁 ,平均 2 3岁 ;病程 50天~ 6年 ,平均 2 .5年。临床主要症状为心悸、乏力 ,关节红肿疼痛 ,多发生在大关节 ,如膝、踝、肩、腕、髋、肘等 ,常呈多发性、对称性和游走性 ,严重者有关节内积液。血沉较快 ,抗“O”>50 0 U。按中医辨证 ,全部患者可分为 3个类型 :1热痹型 :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较甚 ,遇寒则痛减 ,伴有周身发热等 ;2寒痹型 :表现为关节肿痛 ,红热较轻 ,遇热则痛减 ,游走性较显著 ;3湿痹型 :表现为关节肿胀较甚 ,固定 ,微有红热 ,遇热痛减 ,伴肢体沉重或双下肢浮肿、乏…  相似文献   

10.
钩环痛指颞颌关节痛,是关节周围咀嚼肌群功能紊乱所致,现代医学称为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是口腔科常见病之一。症见,张闭口时颞颌关节疼痛,关节弹响,有程度不同的功能障碍,伴有偏头痛、面痛、耳痛、颈痛等并发症,严重时影响进食及工作。其病因较复杂,概而言之,因精神因素、(牙合)关系紊乱、两侧关节发育不对称、单侧咀嚼习惯、关节负荷过重、外伤、寒冷等多种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18岁.右第一跖趾关节肿痛2年伴窦道流脓10个月.患者于2年前不明原因右第一跖趾关节、左第四趾近端趾间关节及左示指近端指间关节肿痛,曾多次诊治于当地的个体诊所、乡镇卫生院,均诊断为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给予扑炎痛、强的松等药口服,肿痛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在临床上分别采用正清风痛宁注射剂,双氯芬酸钠注射剂单独关节内注射及俩种注射剂关节内注射再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效果,为膝关节滑膜炎治疗提供确切的临床依据。方法:门诊确诊为膝关节滑膜炎病人分为三组:正清风痛宁组,双氯芬酸钠组,正清风痛宁+双氯芬酸钠组。疗程三周。半年后观察效果(如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度。)结果:正清风痛宁组有效率73.6%,双氯芬酸钠组有效率69.4%,正清风痛宁+双氯芬酸钠组有效率92.1%。结论:交替关节内注射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膝关节滑膜炎效果好,副作用小,疗程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风湿寒性关节痛(简称风关痛),是指人体感受风寒湿邪后所引起的肌肉、关节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自2008年元月-2010年3月,笔者采用中药制剂内服外用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2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当归拈痛汤与蚊合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痛风性关节炎为嘌呤代谢紊乱性疾病,以突然发作,关节红、肿、热、痛,多发于第一跖趾关节为特点。自1997~2002年,笔者以当归拈痛汤与蚊合膏内外合治本病42例,收到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生长痛是伴随小儿生长过程而引起的疼痛,生长痛主要表现为肢体疼痛,特别是以膝关节为主的下肢痛。典型生长痛的特点是:疼痛夜间出现,四肢均可发生,但大多数发生在下肢的关节部位,尤其是关节上方。患儿常诉膝关节痛,其实是肌肉痛,关节腔内并无改变,也无红、肿、热、痛和活动受限等  相似文献   

16.
正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UA)排泄减少引起的患病关节红肿热痛、关节活动障碍或畸形为特征表现,属中医学"痹证"中的"痛瘦""痛风""历节病"范畴。董飞侠主任中医师基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  相似文献   

17.
张万清  马卫东  李良 《新中医》2017,49(6):113-117
目的:观察岭南林氏正骨推拿治疗腰源性膝痛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随机、对照及单盲临床试验方法,选取在本院诊治的76例腰源性膝痛患者,将其按随机方式分为2组各38例。治疗组采用岭南林氏正骨推拿手法予以"正脊调腰"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法"调膝"治疗,就2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关节休息痛、关节运动痛、压痛、肿胀、晨僵、行走能力及膝骨关节炎严重性指数(ISOA)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关节休息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关节运动痛、压痛、肿胀、晨僵、行走能力及ISOA评分总分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关节休息痛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关节运动痛、压痛、肿胀、晨僵及ISOA评分总分治疗前后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行走能力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关节休息痛、关节运动痛、压痛、肿胀、晨僵、行走能力及ISOA评分总分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2组以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后均有疗效,且治疗组治疗后除关节休息痛外在关节运动痛、压痛、肿胀、晨僵、行走能力方面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事件。结论:针对腰源性膝痛患者,采用岭南林氏正骨推拿行正脊调腰治疗及传统按摩手法治疗均有疗效,且疗法均安全可行,但岭南林氏正骨推拿治疗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18.
中药外用治疗关节肿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秦  王玉明王北 《北京中医》2006,25(11):702-703
目的 观察中成药定痛膏、芙蓉膏混合外用治疗关节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6例患者运用定痛膏、芙蓉膏混合局部外敷,每日8-10h,疗程为2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d、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患者关节炎分级情况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定痛膏、芙蓉膏混合外敷能明显改善患者关节肿痛、局部发热症状。结论 两药混合局部外用治疗不同病因导致的关节肿痛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张秦  王玉明  王北 《北京中医药》2006,25(11):702-703
目的 观察中成药定痛膏、芙蓉膏混合外用治疗关节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6例患者运用定痛膏、芙蓉膏混合局部外敷,每日8~10 h,疗程为2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d、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患者关节炎分级情况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定痛膏、芙蓉膏混合外敷能明显改善患者关节肿痛、局部发热症状.结论 两药混合局部外用治疗不同病因导致的关节肿痛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0.
汤建平 《新中医》2000,32(5):35-36
选择诊断明确的未分化脊柱关节病患者70例,分成正清风痛宁治疗组与雷公藤多甙对照组,观察其总体疗效及对休息痛、压痛、肿胀、关节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其安全耐受性。同时观察血清中rG、IgG、IL-1、TNF-a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体疗效相似,医生评价与患者评价总有效率均达80%以上。治疗组对休息痛、关节压痛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对关节肿胀、关节功能改善及血清中IgG、IL-1、TNF-a水平降低2组相似。表明正清风痛宁对未分化脊柱关节病患者能有效地缓解休息痛、关节压痛、肿胀与改善关节功能,安全性较高。其治疗作用机理与降低体内IL-1、TNF-a水平,从而调节机体免疫因子网络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