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我国猪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监测数据分析,认为2011年我国猪群疫病有以下特点:一是腹泻病成为影响猪群的重要疫病,二是多重感染非常普遍,三是圆环病毒感染居高不下,四是繁殖障碍仍然严重影响猪群,据此提出了加强管理、合理使用疫苗和兽药等疫病防控的具体措施,并期望猪伪狂犬病能成为下一个净化的疫病。  相似文献   

2.
猪伪狂犬病是《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中优先防治的16种动物疫病之一,到2020年全国所有种猪场猪伪狂犬病都要达到规划设定的考核标准。厦门市同安区为了配合做好猪场净化工作,掌握全区猪群猪伪狂犬病的感染状况,对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估计辖区内猪群猪伪狂犬病的血清学流行率。本研究使用猪伪狂犬病病毒gE-ELISA试剂盒,共检测991份血清样品,并实地调查20家猪场,了解猪场饲养管理和免疫情况。结果显示,同安区猪伪狂犬病血清学场流行率为65.0%,个体真实流行率为47.5%(44.5%~50.4%)。  相似文献   

3.
对2016年中国猪群疫病流行病学情况开展调查,对猪群疫病发生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2016年中国整体范围内猪群疫病趋于平稳,流行强度明显降低。根据2016年猪群疫病流行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监测方法,目的在于对2017年疫病预防及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4.
薛双  冯艳  周坤  张三军  陈奎 《中国猪业》2012,7(12):41-42
近几年,随着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及动物疫病的发展,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状况和特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持续关注该病在我国的流行现状,充分认识该病的流行特点,对早日消灭伪狂犬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我国猪伪狂犬病的流行概况、当前我国猪群伪狂犬病毒感染的特点等方面对猪伪狂犬病在我国的流行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为明晰猪圆环病毒病在我国猪群中的流行现状,结合近年来的论文,回顾了我国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史,整理了我国猪圆环病毒病的血清学和病原学调查和监测情况,提出了我国猪圆环病毒病具有感染率高、流行面广,表观健康猪群带毒率较高,感染率稳步上升以及经常与其他多病原共同感染的流行特点;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猪圆环病毒2型流行毒株的基因组相对保守,流行的毒株类型逐渐从基因型2a转向2b,并已出现基因型2d的流行以及不同基因型之间经常发生基因重组等特性,据此本文提出了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控方向。  相似文献   

6.
郭林  李志坚  刘昱 《猪业科学》2015,(11):130-131
<正>1 规模化猪场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概述1.1 调查目的随着我国猪场集约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和散养户的加速退出,中国养殖业进入了深度调整期,养殖效益逐渐进入微利时代并将持续更长时间。在微利时代的大背景下,猪场疫病防控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因为疫病防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猪群的成活率,而猪群的成活率则  相似文献   

7.
<正>12010年猪群疫病调查、检测结果1.12010年部分规模猪场发病猪群组织样品病原学检测结果(见表1)表1显示,各地区猪场发病猪群主要感染猪瘟病毒、猪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2型。1.2规模猪场猪群疫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见表2)由表2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在规模猪场中,以蓝耳病和圆环病毒2型为主。  相似文献   

8.
全群普免PRRS活疫苗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自从1995年底爆发PRRS,该病毒已在很多省市猪群中流行,成为规模化养猪场繁殖障碍的主要疫病之一。对于该病,很多学者在不同时间都作了一定范围内的流行病学调查,证明该病在不同养猪地区广泛存在。闫之春等人预测在规模化猪场该病的流行率为80%以上。  相似文献   

9.
2017年4月27日,某猪场仔猪突然出现严重呼吸道症状,并伴随大量死亡。为探寻病因,继而提出有效控制措施,开展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通过现场调查、临床剖解、实验室检测,确定疫病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调查发现,寒冷应激、生长日龄短、饲养密度大是重要的风险因素,其共同作用导致疫病发生。采取对发病猪隔离淘汰、猪群全群药物防治等干预措施,最终使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国家级固定监测点猪群的伪狂犬病流行情况,2015—2017年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安徽省12个固定监测点猪群进行了猪伪狂犬病个体流行率估计,使用猪伪狂犬病病毒gE-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样品。结果显示:所调查的12个监测点猪群的个体真实流行率从2015年的33.6%(95%CI:27.8%~39.5%)降为2016年的1.1%(95%CI:0~4.0%),2017年小幅回升为6.9%(95%CI:3.0%~10.7%);12个监测点中,有8个检出猪伪狂犬病感染抗体,最高的个体表观流行率为77.0%(95%CI:62.9%~91.2%);感染猪场中,种猪群的个体阳性率高于其他猪群;2015年存栏量≥1 000头猪场的个体阳性率较高,感染风险是<1 000头猪场的2.0倍(95%CI:1.0~3.8),而2017年却相反,存栏量≥1 000头猪场的感染风险是<1 000头猪场的20%(95%CI:0.1~0.5)。结果表明:安徽省定点监测猪群的伪狂犬病感染面依然较广,但流行程度呈下降趋势;种猪群和小规模饲养猪群是当前猪伪狂犬病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后开始报道蓝耳病发生,我省于1995年普查发现该病。经动物疫病防控机构鉴别,我国猪群的蓝耳病病原为美洲型病毒,俗称普逋蓝耳病;2006年夏季首先发生于我国东部地区,之后在许多省份流行的“猪高热病”,经动物疫病防控机构鉴别,仍然是美洲型病毒所致,但发现病毒结构有变化,并因其在临床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流行速度快、  相似文献   

12.
调查表明,猪瘟在甘肃省流行猪群中的发病率为29.39%,病死率为43.67%.监测结果表明,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在87%以上,未发病猪群猪瘟病原的检出率为1.52%~ 8.56%,并且从2007年起,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在对猪瘟流行现状、监测结果、猪瘟防控重要性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预测了猪瘟流行趋势,提出了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3.
猪伪狂犬病是《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中优先防治的16种动物疫病之一,到2020年要达到规划设定的考核标准。为了有效控制猪场的猪伪狂犬病,对厦门市翔安区猪伪狂犬病感染状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估计翔安区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率。本研究使用猪伪狂犬病病毒g E-ELISA试剂盒,共检测1 411份血清样品,并实地调查20个猪场,了解猪场饲养管理和免疫情况。结果显示,翔安区猪伪狂犬病血清学场流行率为74.4%(95%CI:60.0%~88.7%),个体流行率为57.9%(95%CI:56.4%~59.4%)。  相似文献   

14.
规模化猪场现代化防疫体系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规模化养猪业目前的疫病流行格局,可以概括为老的疫病没有被控制,新的疫病不断出现和流行,猪群的健康状况普遍下降,死亡率、淘汰率上升,出栏率下降.依靠药物、疫苗来控制、净化疫病和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越来越困难.人们期望能够有一种疫病控制模式,从根本上降低疫病带来的问题.借鉴国外的经验,人们已经开始在疫病的控制与净化中,按照生物安全防疫的要求建立现代化的防疫体系.许多猪场在新建或改扩建猪场中,开始从猪场的基本建设、规划设计上,依据保障猪场生物安全的现代化防疫技术建设新型猪场.新型猪场为有利于控制疫病,采用多点式建场模式、独立单元化猪舍等新的设计理念,实施全进全出的生产工艺、早期隔离断奶、疫病监测与检验、规范化的防疫保健日程、疫病净化控制技术等,将这些新型设施与新技术措施加以组合、配套,用以净化和控制猪群中的主要疫病.  相似文献   

15.
2012年猪病流行情况与2013年流行趋势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2年,我国养猪生产总体平稳,但猪病对养猪生产的影响和危害仍然很大。一些疫病,如仔猪流行性腹泻持续发生和流行、伪狂犬病的继续流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猪蓝耳病")的散发性疫情,给养猪业造成的经济损失依然很大。本文就2012年我国主要猪病的流行情况进行盘点,并在分析2013年流行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以供广大养猪生产的同行们参考。12012年主要猪病流行情况与2013年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猪病呈现多种病原混合感染态势,导致猪病症状不典型,诊断困难,难以有效防控,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结合当前我国猪群中疫病流行状况,就防控猪疫病的综合技术措施作以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本文系统总结了我国副猪嗜血杆菌(HPS)病的流行特点:一是近年来我国副猪嗜血杆菌(HPS)病流行广泛危害严重。主要体现,第1是病原学调查在全国多个省区均能成功分离副猪嗜血杆菌(HPS),且分离率多为28.3%-42.63%;第2是血清学调查在全国多个省区的未免疫猪群中其抗体检出阳性率较高,第3是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其核酸检出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正>(一)目前我国规模化猪场疫病流行现状与特点1.病原体的多重感染。在临床上,近几年猪病以病原体的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为主要流行形式,猪群发病往往不是以单一病原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某地区保育猪群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现场调查与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年9—11月,浙江省某地区保育猪群病死数量明显上升,12月底调查人员对这一地区内的5家猪场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经现场调查、座谈、剖检和实验室检测发现:该地区保育阶段猪群病死数量异常升高的主要病因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猪圆环2型,以及副猪嗜血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造成的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其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圆环2型的混合感染和细菌继发感染是主要因素;免疫程序不合理导致野毒感染,使保育猪死淘率增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细菌对林可霉素和替米考星等耐药。结果表明,各猪场应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加强上述疫病的免疫,同时要加强生物安全和卫生消毒管理以及饲养管理工作,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保育猪死淘率。  相似文献   

20.
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猪的急性传染病。本文对绿春县半坡乡猪群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病原学及免疫效果跟踪调查,掌握了猪伪狂犬病分布、感染强度和流行规律,同时也掌握了该疫病防疫质量和免疫效果,为该病防控工作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