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北浅滩成因的最新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指出苏北浅滩在全新世海侵发生前,有可能为独立的“沙漠堆积体”,而不是所谓古长江—古黄河三角洲沉积。晚更新世末期,冰期气候使蒙古高压增强,在风蚀出露的陆架上产生了沉积分异作用,较粗的物质在“苏北浅滩”附近集中,形成沙丘群;较细的物质被搬运至扬州—南京一带,形成了黄土沉积。来自黄河、长江等河流带来的陆源物质,随沿岸流的搬运而将过去的沙漠堆积复盖。所以“苏北浅滩在全新世海侵前是古风暴活动区;而海侵后又为风暴潮活动区,全新世海侵发生以后,陆架沙漠化作用终止。  相似文献   

2.
江苏岸外发育典型的辐射状沙脊群,沙脊群的地貌与沉积变化是海岸海洋动力地貌研究的热点领域。东沙是辐射沙脊群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在东沙浅滩采集了18个柱状岩心,利用210Pb方法分析了柱状岩心沉积物210Pb比活度,计算获得了东沙地区10个站位的平均沉积速率。东沙地区平均沉积速率有"西部边缘低、东部边缘高"和"南北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特点。辐射沙洲东沙附近地形格局和潮流对沉积速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根据南黄海江苏岸外辐射沙脊群潮流水道中16个站位的实测水文数据,利用潮流准调和分析方法和潮汐余流计算方法,对各个水道中的各测站的潮汐余流进行分析,计算得出了江苏辐射沙洲海域各潮汐水道对应的潮汐余流的数值结果。分析表明,辐射沙洲海域的潮汐余流的量值较大,外海开阔海域的潮余流量值较小;整个辐射沙洲区域有一顺时针方向的半封闭的潮余环流。  相似文献   

4.
苏北浅滩生态状况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苏省盐城市占有苏北浅滩的最大部分,主要由沿海滩涂和辐射沙洲组成,面积46.8万hm2左右,其中:潮上带18万hm2,潮间带16.13万hm2,辐射沙洲12.67万hm2。2004年以来,我们采用社  相似文献   

5.
根据地处苏北浅滩辐射沙洲的洋口港海洋站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3年的验潮资料,计算了高低潮时实况与对应的天文潮高低潮时的误差,分析误差的月际分布、提前或滞后量分布等特征,并对引起高低潮时误差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表明:苏北浅滩辐射沙洲高低潮时误差具有明显的月际分布,且呈准正态分布;受天气系统影响时,辐射沙洲高低潮时误差最高可超过1 h,需要引起海洋环境预警报和涉海作业等人员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
应用高分辨率网格和高精度的苏北浅滩地形数据,利用非结构有限体积模型FVCOM,精细化地模拟了苏北浅滩潮汐主要特征,研究了浅水分潮M4、MS4和M6的主要特征,并与前人的研究成果做了比较。本文结果显示M4和MS4分潮潮波传播特征类似,浅滩内存在3个旋转潮波系统,南侧小庙洪水道处为逆时针旋转,浅滩北侧为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系统各1个。对于M6分潮,本文的结果显示存在3个无潮点,2个为逆时针,1个为顺时针。M4分潮振幅在近岸处最大能达到14cm以上,MS4分潮振幅比M4略小,M6振幅最小,仅能达到M4分潮振幅的20%左右。为了验证浅滩沙脊地貌对当地浅水分潮的影响,本文进一步在平滑地形的基础上重新模拟主要浅水分潮M4,结果表明水道和沙脊地貌参与了当地浅水分潮无潮点的形成,并且浅滩的坡度是影响振幅大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苏北岸外海底沙脊群内大洪水道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野外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及室内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大洪水道的波浪、潮流、含沙量特征,探讨了水道的地形演变过程及趋势,得出了大洪水道中潮流速度大、冲刷能力强,水道宽深顺直,稳定性好的初步结论,为生产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2017年3、5、9月对苏北浅滩海域3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调查海域溶解态营养盐的浓度与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影响苏北浅滩营养盐分布变化的控制因素及其与浒苔暴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NO-3-N从3月至5月平均浓度略微降低,而9月NO-3-N平均浓度又降低至17.5μmol/L;PO43--P、SiO32--Si平均浓度从3月到5月再到9月均先降低后升高。NH+4-N平均浓度从3月的2.38μmol/L上升至5月的7.44μmol/L,整个调查海域浓度较高,尤其是南部海域,9月又下降至1.28μmol/L。5和9月DON平均浓度显著低于3月。苏北浅滩海域NO-3-N、PO43--P、SiO32--Si浓度均呈现由近岸向远岸梯度递减的...  相似文献   

9.
依据2016年5月、6月苏北浅滩海域两次调查资料分析了调查海域溶解态营养盐的结构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DIN(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溶解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态是NO_3~-—N(nitrate,硝酸盐),NO_2~-—N(nitrite,亚硝酸盐)占DIN比重最少,DON(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溶解有机氮)为TDN(total dissolved nitrogen,溶解态总氮)的主要存在形态,DOP(dissolved organic phosphorus,溶解有机磷)未检出。从N、P、Si的比值来看,调查海域属于磷限制。NO_3~-—N、PO_4~(3-)—P(phosphate,磷酸盐)、SiO_3~(2-)—Si(silicate,硅酸盐)浓度水平分布呈近岸高、远岸低的趋势;而NO_2~-—N、NH_4~+—N、DON的分布无明显规律。与5月相比,6月除NO-2—N浓度升高外,其他各项溶解态营养盐浓度均明显降低;NO_3~-—N、PO_4~(3-)—P、SiO_3~(2-)—Si的高值区向近岸方向收缩。NO_3~-—N、PO_4~(3-)—P、SiO_3~(2-)—Si与盐度有显著或高度负相关关系,说明NO_3~-—N、PO_4~(3-)—P、SiO_3~(2-)—Si主要来自近岸淡水的输送。  相似文献   

10.
关于黄海的潮混合和浅水锋现象,中国和韩国的学者已有一些报道(赵保仁,1987a,b;赵保仁等,1992;Lie,H-J.,1989)。卫星图片和有关水文观测资料表明,夏季,黄海的浅水锋主要分布在苏北浅滩外侧、山东半岛的成山角一石岛近海、渤海海峡、西朝鲜湾和江华湾湾口附近及朝鲜半岛西南部近海。 为了深入了解黄海苏北浅滩外侧浅水锋的分布和水文结构,我们于1990年7月29日至8月1日对该区域进行了一次水文和水化学的专项调査。本文根据这次调查所得的水文资料,对苏北浅滩外侧的海面冷水和浅水锋的分布特征以及锋区的环流结构进行简要论述。 苏北近海的浅水锋常出现在苏北浅滩外侧的陡坡附近(赵保仁,1987a)。本次调查在这一区域设了5个断面,32个大面站和1个连续站。锋区附近的最小站距约4海里(5′经距)左右。调査区域的水深分布和站位如图1所示。这一海区的地形分布特点是海底坡度较大,34°10′N以北海底陡坡在30-40m等深线之间,34°10′N线以南海底陡坡在20-30m等深线之间,陡坡处坡度达4×10-3左右。此外,在122°10''E线附近,还有一向北伸展的沙脊。观测结果表明,苏北浅滩外侧浅水锋现象与地形特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苏北海岸带的演变过程及苏北浅滩动态模式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苏北海岸长达千里,除北部连云港地区为砂质山地港湾岸外,其余大部分为淤泥质平原海岸.第四纪以来,由于黄河的南北迁徙及长江口的南移,使苏北海岸的动态平衡不断遭受破坏.特别是1855年黄河改道入渤海后,苏北海岸中、南段(射阳河口至启东咀之间)的动态变化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12.
苏北浅滩钙结核的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颖  韩喜球  刘杜娟 《海洋学报》2014,36(12):103-110
对采自苏北浅滩的钙结核样品进行了岩石学、矿物学和碳氧同位素的分析。样品富含石英和长石砂屑,碳酸钙胶结,其碳和氧同位素组成分别为-8.38‰~-8.19‰V-PDB及-5.23‰~-5.03‰V-PDB。根据样品的氧同位素组成,利用碳酸盐-水体系氧同位素方程,结合现今底层水温度,并考虑可能存在的温度变化,计算得到古沉淀流体的δ18 O水范围为-4.72‰~-4.52‰VSMOW,较正常海水偏负,认为钙结核的形成可能受到了淡水影响。根据结核中碎屑矿物的成分及其成熟度,判断其包含的碎屑矿物源自古黄河,认为这些结核样品可能形成于海陆交互环境,形成时间约为7~6.5ka BP左右,当时古海平面高度比现今低10m左右,古黄河河道可能位于苏北浅滩附近。  相似文献   

13.
苏北黄海古岸漂木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希祥 《海洋科学》1985,9(2):55-56
1982年秋于苏北阜宁县缺口-沙缺口砂堤外侧砂矿开采坑內,作者发现一件由浪流搬运在岸边停积的巨大漂木(图1)。从其所处位置的地貌形态、岩性结构及漂木~(14)C年龄测定结果来看,均说明该地古砂堤为冰后期海侵最  相似文献   

14.
自2007年以来,黄海海域已连续爆发大规模浒苔绿潮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在苏北浅滩条斑紫菜养殖筏架上的定生浒苔被认为是漂浮绿潮藻的主要来源。然而,现阶段对筏架定生绿藻的种源基础并不清楚。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现场调查结合室内试验来揭示了筏架定生绿藻的繁殖体源。同时,为了对黄海大规模绿潮进行防控,我们对防止绿藻在紫菜养殖筏架的附着做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包括浒苔、缘管浒苔、扁浒苔、曲浒苔以及盘苔这五种海藻的微观繁殖体共同存在于苏北浅滩海域的水体及沉积物中,而且在不同时期它们的比例变化明显。(2)经过去皮处理后的毛竹可明显抑制浒苔微观繁殖体的附着。通过本研究,我们明确分布于苏北浅滩海域的绿藻微观繁殖体是黄海大规模绿潮的种源基础。同时,我们为从源头防控黄海大规模绿潮的发生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利用高分辨率(1/18°)的POM(Princeton Ocean Model)模式数值模拟结果,结合观测数据分析了苏北浅滩外侧潮汐锋的季节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苏北浅滩外侧潮汐锋的季节变化特征显著,春末开始出现,夏季底层温度锋强度最大且锋区位置较稳定,锋区宽度约40 km,平均强度约0.35℃/km,秋、冬季随上层海洋湍流垂向混合的加强,潮汐锋逐渐减弱至消失不见。对比实测数据和模拟结果发现,沿34°N断面,夏季潮汐锋区附近等温线明显抬升,存在由陡峭地形和分层流体的内埃克曼效应共同作用形成的上升流现象。次表层海水出现低温冷水区,位于122.2°E附近。跨锋区断面的温度和流场分布特征同浅水区强烈的潮混合过程密切相关,斜压在锋面处产生了较强的南向流动。本研究结果促进了对苏北浅滩外侧陆架潮汐锋结构特征的认识,为研究黄海西部生态环境的动力过程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东海扬子浅滩成因的再认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振夏 《海洋学报》1996,18(2):85-92
本文依据前人资料,综合分析了位于东海西北部长江口东侧扬子浅滩的潮流作用、微地貌形态、物质成分和来源以及全新世沉积厚度,认为它是典型的现代潮流沙席,而不是古长江水下三角洲或陆架残留沉积.扬子浅滩潮流沙席与其西北部的江苏滨外潮流沙脊共同组成了长江口外现代潮流沉积体系.它们同属于太平洋潮波系统作用的潮流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7.
台湾浅滩中粗砂的时代与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蓝东兆  张维林 《台湾海峡》1991,10(2):156-161
本文根据台湾浅滩柱状沉积物的粒度、矿物、化学、微体古生物、~(14)C测年等项目的分析,讨论了该浅滩中粗砂的形成时代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台湾浅滩中粗砂是20ka,B.P.前的异地物质,在10k~20ka,B.P.期间由单向海流搬运而来堆积形成的,当时的台湾浅滩处于浅海环境,其物质可能主要来自韩江河口;浅滩边缘区还可能受沿岸流影响,接受来自九龙江的物质。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0月苏北浅滩邻近海域的调查中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120种,种数和丰度的优势生物为多毛类动物,而棘皮动物的生物量占明显优势。群落中优势种以滩栖阳遂足(Amphiura vadicola)和不倒翁虫(Ster-naspis scutata)贡献率最高。大型底栖动物平均丰度为273.57个/m2,平均生物量为44.50 g/m2。自苏北浅滩向外海,大型底栖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呈增加的趋势。根据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聚类分析,大型底栖生物可划分为3个群落:1)滩栖阳遂足群落;2)不倒翁虫-梳鳃虫群落;3)稚齿虫-背蚓虫-樱蛤-织纹螺群落。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分布与沉积物类型具有较大的相关性。生存环境的剧烈变化是导致苏北浅滩站位种群贫乏的重要原因之一。悬浮物颗粒的短期快速沉降现象可能也是导致种群贫乏的另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苏北沿海暗沙成因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苏北沿海浅水区,分布着形态十分独特的大型滨岸沙洲。由于它主要是潮流作用形成的,又大多处于水下,故简称“潮流暗沙”或“暗沙”。 1960年,我们在苏北沿岸进行水文和地质地貌调查时,发现在废黄河口以南、长江口以北的苏北沿海浅水区(水深在20—30米以内)分布着数十条潮流暗沙。它们分别以  相似文献   

20.
海底地下水排放(SGD)是近海海域的一个重要的营养盐来源。本研究借助多种天然镭同位素对春季苏北浅滩海域的SGD及其携带入海的营养盐通量进行量化评估。研究发现:苏北浅滩海域的~(224)Ra、~(223)Ra和~(226)Ra等镭同位素的浓度水平较高,呈现近岸高、远岸低的分布趋势;根据~(224)Ra/~(226)Ra的"表观年龄模型"估算的水龄的分布情况推断,春季该海域表层水体主体流向为东北向,流速约为0.1m/s,这与前人物理海洋数值模拟结果一致;最终利用226Ra质量平衡模型发现海域的SGD通量为(46±29)cm/d,由其携带入海的溶解态无机氮、磷、硅营养盐(DIN、 DIP、 DSi)等的通量分别为(2.6±3.1)×1~09、(3.0±2.5)×10~6和(5.5±4.2)×10~8mo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