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在人体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校2011级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使用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实验教学与传统普通实验教学的学生成绩与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采用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实验教学与采用传统普通实验教学相比,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教学效果普遍反映好于传统教学.结论 采用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实验教学能有效实现实验教学目的,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在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并结合期末考核成绩分析来阐明。结果:使用数码显微互动教学组教学效果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结论:在实验教学中应用数码显微互动教学系统,拓展了实验教学空间,优化了教学过程,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数码互动显微实验室是一种新型医学形态学科实验教学手段,它具有先进的语音交流,图像分析,信息共享等功能,解决了传统形态学实验应用普通显微镜教学存在的多种问题,为实验教学提供了高效率的教学和沟通手段,促进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高。本文主要对利用数码互动显微实验室进行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优势与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旨在让先进的数码互动显微实验室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得到更合理更科学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显微互动系统对病理学实验教学效果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显微数码网络互动系统实验教学取代传统病理学实验教学后,通过分析学生的传统实验教学及应用显微数码互动系统教学后的实验考试成绩,发现应用这种新型实验教学模式使病理学实验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大大完善,能显著提高学生实验成绩及教师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与传统口腔组织病理教学方式相比,数码显微互动教学系统是否可以提高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效果。方法 以南方医科大学2010级(40人)、2011级(38人)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各级学生随机平均分为2组。2010级第一部分实验课其中一组采用传统光学显微镜教学,另一组采用数码显微互动教学;第二部分实验课两组互换。2011级全部实验课程其中一组采用传统光学显微镜,另外一组采用数码显微互动教学。课后2010级学生采用统一的问卷调查,2011级学生采用实验课内容测验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对比两组学生各项结果,利用SPSS软件行t检验。结果 2010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数码显微互动组在教学满意度、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度、学习兴趣、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方面的得分均高于传统教学组,5项指标统计分析P值均小于0.05。2011级实验课内容测验结果显示,数码互动组学生成绩平均为46.26分,传统教学组平均成绩为42.78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数码显微互动教学系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改善口腔组织病理实验课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使用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和显微微观实验室进行组织学实验教学,采用实验考核和理论考核方式对两种不同教学手段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教学班实验考核和理论考核成绩均高于显微微观实验室教学班(P<0.05).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应用于组织学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全面掌握组织切片的结构并能及时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中通过引入显微互动系统开展交互式教学的实际效果。方法对比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实施基于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的交互式教学改革,通过对学生最终成绩分析和调查问卷评估教学效果。结果基于显微互动系统交互式教学的学生实验课成绩高于对照组(P<0.001),调查问卷反映出学生对该教学模式的认可。结论基于显微互动系统的交互式教学,促进了师生交流,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实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临床检验基础形态学实验教学中使用数码显微镜互动系统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进行临床检验基础课程形态学实验教学中的学生共200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学生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光学显微镜教学模式,观察组使用数码显微镜互动系统教学模式,经过两种不同方式的学习后,比较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成绩优良率,同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两种教学方式的优缺点。结果在考试成绩方面,观察组学生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观察组学生的成绩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进行临床检验基础形态学实验教学中使用数码显微镜互动系统有更优异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在临床教学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运用显微数码互动教学系统开展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将显微数码互动教学系统引入病理学实验教学。在教学方法上,运用数码互动教学系统开展实验教学,综合利用临床病例标本开展大体标本观察,以显微数码互动教学系统为切入点,依据知识点关联度,实施多学科知识相互渗透、基础知识与临床应用相结合的融会贯通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上,增设数码互动尸体解剖实验项目,更新教学素材,研发病理学实验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形态学多媒体素材库充实教学内容。通过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组织学实验课显微数码互动与普通教学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对组织学实验教学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5级中医本科专业4个班的学生采用显微数码互动与普通实验教学方法的考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之间期末多媒体标本考试成绩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组织学显微数码互动教学效果优于普通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11.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学生实验长期以来主要内容之一是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特定的显微特征,进而掌握其特点,以加强对理论课讲述内容的领会和记忆。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特殊性与个体性阻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成为实验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的瓶颈。我院在2005年8月新建了4个Moilc(麦克奥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数码互动显微教学实验室,数码互动显微系统打破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中开展显微形态互动教学,使实验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多样化,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结合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学科特点,分析了形态学传统实验教学的局限性和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在组胚实验教学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利用数字网络显微互动系统的强大功能,使师生在显微镜下的操作情况和形态辨认可在同一平台上双向互动,彻底改变临床检验实验教学模式和方法,解决一直困扰临床检验实验教学的难题,使临床检验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由数码显微镜系统、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图像系统、双向语音交流系统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等部分组成,将数码显微互动设备应用于形态学实验教学中,可构建师生互动、图像资源共享为特征的新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实验学习兴趣,对提高形态学实验教学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Motic显微数码互动平台在留学生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利用Motic显微数码互动对留学生进行理论、实验同步教学,通过理论、实验考核及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与传统教学组相比,Motic显微数码互动平台下留学生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实验、理论同步教学法能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显微数码互动系统作为新兴的教学手段应用于血液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时进行教学监控、实现资源及时共享、增强师生互动及改革实验作业和考试等方面体现出其独特的优越性,对提高血液学检验实验教学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数码互动显微实验室在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码互动显微实验室的建立,使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该文结合传统实验教学,对数码互动显微实验室的特点和功能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在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中的优势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分析了形态学传统微观教学的局限性和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在形态学实验教学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在实验教学的逐步应用,加速了形态学实验课从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教学模式的转变,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高等教育的课堂,为形态学实验课教学提供了高效率的教学和沟通手段。通过多年来对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教学方法的摸索,将与传统模式相结合的数码显微互动实验教学运用于组织学与胚胎学,充分发挥了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弥补了各自存在的缺点,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来说,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气氛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数码显微互动系统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克服了传统形态学实验教学中的诸多弊端,构建了以师生互动、图像共享为特征的新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是形态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手段和发展方向。在形态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的强大功能,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