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腹盆腔及腹膜后富血供肿瘤的CT诊断。方法:选入我院于2017年2月-2018年3月期间36例腹盆腔及腹膜后富血供肿瘤的CT资料,进行CT诊断的分析。结果:共有7种病理类型,10例胃肠道间质瘤、9例副神经节瘤、4例Castleman病、4例患有孤立性纤维性肿瘤、3例患有平滑肌瘤、3例患有平滑肌肉瘤、3例属于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定位角度上,有3例患者本身属于十二指肠圈内间质瘤却被误判为胰头起源,剩余的30例患者的定位没有问题。在定性的角度方向,5例患者本为良性病变被误判定为恶性,还有2例患者本为恶性病变却被判定为良性,其余的患者的定性没有问题。定病的角度,判定错误的肿瘤依次为副神经节瘤却被认为间叶、IMT、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等,22例患者的判定正确。结论:腹盆腔及腹膜后间隙的起源的富血供肿瘤有着影像学特点,CT能够很好的进行肿瘤定位、定性等,对疾病的判定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6):1359-1360
选取2010年2月~2014年5月在我院肿瘤科诊治的胃癌患者60例,采用CT血管成像技术检测患者病灶血管及周围血管、淋巴结分布情况。结果 60例胃癌患者,经CT扫描及分析后显示,血管成像均显示主要胃周血管。根据患者临床情况、患者及其家属意见,56例患者实施了手术治疗,4例选择放化疗。其中12例患者进行腹腔镜下胃癌手术,44例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总共有48例进行根治术,8例进行姑息性手术。肝总动脉显示率100%,胃左动脉显示率100%;CT检查显示供胃血管正常为91.07%,解剖变异为8.93%,手术观察显示供胃血管正常为85.71%,解剖变异为12.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胃癌患者实施胃癌根治术之前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技术对患者的供胃血管状态进行检测的准确性很高。  相似文献   

3.
三维螺旋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三维螺旋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武洪林综述卢光明审校螺旋CT血管成像(spiralCTangiography,CTA)是一种损伤性很小的新的血管成像技术,是滑环CT扫描与计算机三维图像重建两种技术结合的产物。它通过时前静脉快速注射造影剂,在受检者靶血管...  相似文献   

4.
CT在妇科盆腔肿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对40例妇科盆腔肿的CT、手术、病理及其中32例了B超检查进行了对照分析。CT对妇科盆腔肿瘤检抽的敏感性为96.2%,超声为92.3%,定位准确率CT为90.2%,超声为83.3%。CT整体观强,能准确地显示肿瘤的大小、范围及其内部结构,明确肿块的性质,对恶性肿瘤的分期有独到之和上,并能评价治疗效果及了解术后有无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头颈部血管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选择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0例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确诊;均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术检查方法(对照组)与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研究组).结果:研究组的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Ⅰ级图像率、Ⅲ级图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Ⅱ级图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头颈部血管病变诊断中实施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拟诊为冠心病,心率大于40次/分,小于100次/分的患者2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与常规护理加护理干预,每组各110例,应用64排螺旋CT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统计每组患者检查耗时,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盲法评价每组患者的扫描图像。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图像质量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平均耗时(5.392±0.940)min短于对照组(6.051±1.31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CTA检查前给予患者细致、科学的护理,有利于患者更快、更好地完成检查,提高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磁共振血管成像(M RA)和CT血管成像(CTA)检查结果,评价两种检查方法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1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断的72例疑似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MRA、CTA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CTA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盆腔肿物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5例经B超检查发现有盆腔肿物的患者行MRI检查.经开腹或腹腔镜手术.对MRI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结果:在175例MRI检查中65例诊断畸胎瘤,46例诊断卵巢巧囊,28例诊断卵巢良性囊肿,17例诊断卵巢癌,5例诊断盆腔脓肿和9例特殊部位肿瘤.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8%、96%、100%、90%和100%.结论:MRI检查可为盆腔肿物术前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可靠指导,值得妇科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腹盆腔CT检查在临床应用相当广泛,本文探讨口服对比剂在腹盆腔螺旋CT检查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检查前未口服对比剂和分别口服阳性和阴性对比剂病例共40例。其中10例口服阳性对比剂,15例口服阴性对比剂。未口服对比剂15例。结肠病例检查前用水灌肠,进行平扫和增强检查后回顾性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阴性、阳性对比剂的运用螺旋CT均能显示腹盆腔内胃肠道病变的形态、大小、内腔的狭窄程度。阳性对比剂清晰显示囊性病灶及与周围脏器和组织的关系、增大的淋巴结和转移情况,但胃肠道壁的结构显示不清。阴性对比剂显示胃肠道壁的层次、壁的增厚情况较好,但下腹部和盆腔内增大的淋巴结和软组织肿块显示不满意,并且不能用于显示腹盆腔内的囊性病变。未口服对比剂的病例由于胃肠道未充盈,腹盆腔内的实性占位和囊性病灶及增大的淋巴结显示均不满意。结论:阳性对比剂能更好地区分肠腔和周围增大的淋巴结或软组织肿块,显示并区分肠腔内外的囊性病变,适用于常规检查;阴性对比剂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更方便,显示胃肠道壁效果较好,适用于上腹部和胃肠道检查。结合病史根据具体病情和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口服对比剂,可以扩大检查的范围,增加图像的分辨率,有效提高腹盆腔内疾病的螺旋CT诊断水平,提高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磁共振TRICKS技术在肢体肿瘤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方法 56例怀疑肢体肿瘤性病变患者行常规MRI平扫,注射对比剂后应用TRICKS技术行血管成像,最后行常规MRI增强扫描,分析TRICKS技术对肢体肿瘤血管的显示情况,并与病理或DSA对照.评价TRICKS技术对肢体肿瘤血管的显示能力及临床意义.结果 56例全部成功完成TRICKS肢体血管成像,TRICKS技术能动态显示不同时相的肢体血管,可清晰显示体肢血管细小分支,可明确显示肿瘤的供血特征.结合常规平扫和增强MRI图像进行诊断,均与DSA或病理相符.结论 TRICKS技术是一种无创、快捷,能三维动态全程显示肢体血管及肿瘤血供特征的磁共振血管成像方法,为临床的诊断及治疗提供高质量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11.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腹部肿瘤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64层CTA在腹部中小血管肿瘤侵犯程度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机,在进行腹部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中,收集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腹部肿瘤25例,其中胰腺癌9例,肝癌8例,其他腹腔恶性肿瘤8例。采用动脉、门脉期双期扫描方式,应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进行动脉、门脉期血管三维重建,总结以上各相关血管的CTA表现并分类统计,在各类CTA表现的血管中,分别随机选取血管3支,应用血管探针(VP)技术显示,分析征象表现。结果当肿瘤与血管有脂肪间隙或凸面接触时,本组血管均表现管壁规则、管腔无狭窄(48支)。肿瘤与血管为凹面接触或部分包绕时,动脉多表现管壁规则、管腔无狭窄(11/11支),而静脉则较多见管壁不规则,管腔狭窄(3/11支)。肿瘤完全包绕血管时,动脉表现为管壁规则、管腔正常的6支,血管狭窄,管壁不规则7支,但无1例见肿物侵入管腔内。静脉被完全包绕时则多见肿物破坏管腔,向内侵犯甚至闭塞(10/16支)。VP表现与VR、MIP、MPR等较一致。结论64层CTA多种成像方式充分显示肿瘤与血管的毗邻、接触面、包绕程度等相互关系,并清晰反映管壁的形态、管腔改变及血管阻塞等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临床诊断或怀疑主动脉夹层者进行CT平扫及血管造影,利用多种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进行重建并分析。结果本组22例均确诊为主动脉夹层。DeKakey分型:Ⅰ型8例,Ⅱ型9例,Ⅲ型5例;破裂口定位:16例源图像上有显示破口,6例多平面重建(MPR)上有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破口。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的检出率及诊断率高,并具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盆部神经源性肿瘤的螺旋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盆部神经源性肿瘤13例。13例均行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神经鞘瘤5例(其中恶性3例),神经纤维瘤5例,神经母细胞瘤1例,节细胞性神经瘤1例,恶性副节细胞瘤1例。2例起源于骶丛,经由骶孔向盆腔内生长;2例起源于盆腔,其中1例源于膀胱,1例位于膀胱直肠陷窝;直肠腹膜外间隙6例;膀胱腹膜外间隙3例。盆部神经源性肿瘤表现:体积较大,形态规则或不规则,边界清楚或局部不清楚,密度不均匀,内可见囊变区和钙化灶;增强扫描呈边缘强化/不均匀强化。结论:螺旋CT对盆部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4.
64排128层共轭采集技术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4排螺旋CT以宽体探测器、扫描时间短、空间分辨力高及强大的后处理技术使其在全身各部位的血管成像中得到广泛应用[1].空间(z轴)分辨力的高低决定着三维重组图像质量的优劣.本文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采用共轭技术提高图像z轴分辨力、显示细微结构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前瞻性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临床疑诊为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疑诊为肺栓塞的患者行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及二维或三维重建,所有患者经多种影像检查方法和/或临床治疗随访证实。SCTA扫描参数取层厚3.0,螺距(pitch)1.5,用SmartPrep软件对比剂智能触发技术获得最佳延迟扫描时间。结果32例临床疑诊肺栓塞中,21例肺栓塞共累及肺动脉105支;SCTA确诊了19例,2例5个亚段肺动脉的栓子漏诊。在11例肺栓塞阴性中,SCTA对10例作出了正确诊断:2例肺癌,4例肺炎,1例夹层动脉瘤,3例未见明显异常;另外1例肺动脉肉瘤,SCTA误诊为肺栓塞。SCTA诊断肺栓塞的特异性90.9%,敏感性90.5%,准确性90.6,阳性预测值95.0%,阴性预测值83.3%。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无创、快速、敏感性及特异性高,可作为诊断肺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第3 代双源CT 低剂量扫描方案应用于高心率患者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收集102 例接受第3 代双源CT 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患者,扫描时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并且选取CARE kV"on"模式调节管电压.根据心率(Heart Rate,HR)将患者分为3 组:A 组(36 例):HR≤70 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T对腹腔异位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腔异位嗜铬细胞瘤5例的临床资料及CT征像.结果 CT表现为1例位于腹主动脉与腔静脉之间的软组织肿块,不均匀轻度强化;1例位于腹主动脉左前方,完全囊变,囊壁厚薄不均,囊壁轻度强化;1例发生于肾门与胰尾之间,较大实性肿块,外形不规则,边界不清,中间大部坏死,实性部分内有钙化,实性部分明显强化;2例位于腹主动脉前,表现为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密度均匀,中度强化.临床上3例有阵发性高血压,2例无明显阵发性高血压病史,1例术中刺激病灶,血压升高,1例术中、术后出现高血压.4例患者血、尿儿茶酚胺均明显增高.结论 腹腔异位嗜铬细胞瘤CT表现多样,主要分布于腹主动脉周围,在特定部位发现病变,结合典型临床表现可做出诊断.CT能清晰、直观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血管神经的关系,有助于手术方案的选择和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A诊断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3月-2007年10月间经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55例.MSCTA采用GE 16排螺旋CT,所得原始数据在工作站采用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曲面重建(CPR),对动脉瘤的大小、载瘤动脉、瘤颈、管壁钙化及瘤内血栓等方面进行显示,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对比分析,数据分析采用SPSS统计软件.结果 M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显示敏感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3.44%和100%,显示动脉瘤的平均直径为8 mm,最小动脉瘤直径为3.41 mm;清晰显示瘤颈43例,瘤壁钙化26例,瘤内血栓13例;DSA显示动脉瘤平均直径为6 mm,清晰显示瘤颈33例,瘤壁钙化6例,瘤内血栓5例.MSCTA对于动脉瘤周边邻近骨质结构及瘤内血栓、管壁钙化及瘤颈的显示与DSA比较具有显著的优势(P<0.05).结论 MSCT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较好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320排CT血管造影诊断主动脉夹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320排CTA在主动脉夹层(A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9例临床诊断AD患者的320排CTA检查资料,对比其与16排CTA、MRA及DSA的差异。结果 59例AD患者中,3种方法共诊断AD 43例,胸主动脉瘤4例,真性腹主动脉瘤9例,假性腹主动脉瘤3例。320排CTA诊断AD破口位置的准确率(75/77,97.40%)高于16排CTA(47/53,88.68%,χ2=4.14,P<0.05)及MRA(40/46,86.96%,χ2=5.17,P<0.05);其电离辐射剂量[(849.62±44.73)mGy]低于16排CTA[(927.11±39.47)mGy,t=2.84,P<0.05]及DSA[(976.85±54.21)mGy](t=2.51,P<0.05),并可清晰显示内膜片、真假腔、血栓形成及主要内脏动脉分支受累情况。结论 320排CTA是诊断AD的安全、快捷、有效且无创的方法,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胃间质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胃间质瘤 (gastric stromal tumors,GST) 的CT表现特征,探讨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间质瘤的CT表现,全部病例均行螺旋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结果该组病例中病变主要位于胃底、胃体。10例中黏膜下型5例、肌壁间型3例、浆膜下型2例。恶性6例,良性4例。肿瘤直径〈5cm者5例,直径5-10cm者4例,直径〉10cm者1例。10例胃间质瘤的主要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向胃腔内、外或同时向腔内外突出,肿块内密度多不均匀呈混杂密度影,增强后肿块强化较明显或其内有不增强的坏死液化区。结论胃间质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CT检查有助于术前定位、定性,以及观察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