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并分析人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单间室骨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7例单间室骨性膝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人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术后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方法评定疗效,术后通过X线片跟踪分析假体位置和力线变化。结果:所有17例患者均得到了随访,随访时间为6~36个月,平均26.5个月。患者HSS评分由术前平均(60.40±5.20)分提高至术后平均(89.10±3.80)分,术后股胫角(FTA)、胫骨平台后倾角(STA)较术前明显减小、HSS评分及最大关节屈伸活动度方面均明显优于术前,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术后HSS评分膝关节功能及影像学评估证实,人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单间室骨性膝关节炎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比较小切口单髁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单纯内侧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方法:随访本研究中因患单纯内侧间室KOA接受单髁置换术的患者15例(15膝),和拒绝接受单髁置换术而施行全膝关节置换术19例(19膝)。单髁置换组和全膝关节置换组患者均获得较为完整的临床随访,UKA组采取小切口微创技术,术中再次检查内外侧间室确保手术效果,截骨时保持5°~7°的后倾。TKA组采用等量截骨并适当松解软组织以恢复下肢力线。两种术式均不做髌骨置换,术后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8个月。对两组患者失血量、负压引流量、膝关节屈曲90°所需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进行评估。手术前后均采用HSS(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评分法对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UKA组与TKA组均获得满意疗效,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假体松动,无关节翻修等并发症。UKA组与TKA组比较具有失血量少、负压引流量少,膝关节功能恢复快,创伤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少等优点。结论:对于单纯内侧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UKA可取得与TKA相同的临床疗效,且具有明显的临床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胫骨高位截骨术(HTO)或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围术期患者隐性失血情况,为临床上两种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57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HTO组和UKA组.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血细胞比容(HCT),应用Gross方程计算两组患者的总失血量,并进一步计算隐性失血量及隐性失血占比,同时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HTO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均高于UK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82、9.795,P<0.05).两组隐性失血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前与术后3、6、12个月VAS、HSS、WOMAC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HTO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手术时间均高于UK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9~4.120,P<0.05).结论 HTO和UKA围术期患者均有较大比例的隐性失血,HTO组患者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高于UKA组.两种术式早期疗效无明显差异,临床工作中应关注围术期隐性失血情况,根据患者情况综合考虑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髌股关节射频去神经化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64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 研究组采用关节镜下髌股关节射频去神经化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美国西部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围术期输血量少于对照组, 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及3个月, 研究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3个月, 研究组HSS、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 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25%, 2/32)与对照组(12.50%, 4/32)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髌股关节射频去神经化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创伤小, 术后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手段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短期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6年6月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1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3例,对照组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观察组采用腓骨近端截骨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及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对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的VAS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KSS评分相似,但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KSS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KSS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手术简单、创伤小,显著缩短患者疼痛的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双钢板固定治疗Scha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51例Scha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27例行内外侧切口双钢板内固定;对照组24例行外侧单切口单侧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和出院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恢复优良率及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开始锻炼时间,负重下地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双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较单钢板治疗,具有复位良好、固定牢靠、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早负重及减少膝关节僵硬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单髁置换治疗中重度膝关节单间室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50例中重度膝关节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在本院行关节镜下单髁置换术,观察受试者术后关节功能改善效果、术后并发症及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术后1,3,6个月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X线检查及随访检查,50例患者力线矫正均满意,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者,随访6个月患者关节疼痛均显著缓解。结论中重度膝关节单间室骨关节炎应用关节镜下单髁置换术治疗,临床疗效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及常规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比较,了解两种方式的各自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60例初次进行髋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及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及常规髋关节置换术。结果观察组Harr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同类指标;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切口后外侧切口全髋置换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有助于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以及住院时间的减少,是较为理想的股骨颈骨折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经前外侧入路微创小切口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和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10月股骨颈骨折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行经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行经前外侧入路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住院天数与术后髋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48%,高于对照组的69.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予以经前外侧入路微创小切口,可减少术中出血,提高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髌下脂肪垫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453例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术中是否保留脂肪垫分为脂肪垫保留组217例(267膝)与脂肪垫切除组236例(293膝),术前、术后6、12个月采用WOMAC疼痛量表评价关节疼痛程度,膝评分和功能评分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系统(AKS)行膝评分与功能评分。结果术前两组WOMAC骨关节疼痛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两组WOMAC骨关节疼痛指数均较术前降低,且脂肪垫保留组低于脂肪垫切除组,组内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AKS膝评分与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两组AKS膝评分与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6、12个月组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下脂肪垫对全膝关节置换后有关关节功能评价的指标无明显影响,但可引起术后疼痛,是否切除需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膝周骨肉瘤患者行定制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68例膝周骨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68例患者均行定制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将先入院患者设为对照组(n=34),后入院患者设为观察组(n=34),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HSS、ROM、VAS等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06%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3.53%,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膝周骨肉瘤患者行定制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配合围术期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前外侧小切口与常规后外侧切口全髋关节置换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8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实际手术方式分为甲组42例(行前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乙组44例(行常规后外侧切口全髋关节置换)。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对比两组的结果可见,甲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甲组患者置换手术后3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好,对比常规后外侧切口全髋关节置换的创伤更小、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快,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4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全部患者均采用关节置换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前后MMSE与ADL评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术治疗优良率是93.75%。结论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应用关节置换术治疗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提高患者关节功能与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医护一体化结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2年7月31日开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月1日—2021年5月31日收治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21年6月1日—2022年7月31日收治的30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医护一体化结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术后1周、3个月膝关节功能,围手术期指标,护理满意度,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3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高于术后1周,研究组术后1周、3个月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首次下地行走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结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具有显著效果,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促使其术后快速康复,并可提升患者满意度,减少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行腓骨近端截骨、关节镜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入我院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所接收的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共8例,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清理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手术治疗,对患者手术前以及手术后的VAS评分、HSS评分等指标进行评定。结果 8例患者切口愈合完全,只有1例患者手术后出现了足背麻木感,踝关节功能正常。手术后对患者随访1年,7例患者较手术前有一定改善,1例没有改善。结论通过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行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临床操作方法简单,对患者的创伤性小,有效对膝关节功能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10月的严重骨性关节炎患者8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注射透明质酸钠),观察组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HS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HS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骨性关节炎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髌骨置换对全膝关节置换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2010年9月至2010年11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共69例,随机分为两组即髌骨置换组和非置换组,置换组35例,非置换组34例。术后随访6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比较两组之间在knee score评分、knee function score评分、髌骨评分、术后膝前痛发生率、影像学表现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在术后随访时knee score评分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在术后随访6个月、12个月knee function score评分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12个月髌骨评分置换组高于非置换组,P<0.05。置换组较非置换组术后膝前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置换组与非置换组术后平均股胫角、髌韧带比值、髌骨倾斜角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行髌骨置换可以改善knee function score评分、髌骨评分及降低术后膝前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颈前路钢板椎间融合器治疗,观察组应用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统计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低等优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传统手术与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方法 147例小儿疝气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传统手术组(70例)和微创小切口组(77例)。传统手术组采用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微创小切口组采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比较两组患儿手术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微创小切口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传统手术组。微创小切口组总并发症率5.19%,低于传统手术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均疗效确切,微创小切口手术更具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32例(34膝)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果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和HS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后(P0.01);患者的股胫度明显小于治疗前(P0.01);无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治疗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