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目的 探究全凭静脉麻醉与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氧饱和度和术后认知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CEA的11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术中指标、血流动力学[麻醉诱导前(T0)、意识消失即刻(T1)、手术开始后30min(T2)、手术开始后30min(T3)、术毕即刻(T4)]、血氧饱和度(T0、T1、T2、T3、T4)、术后认知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丙泊酚、瑞芬太尼使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1、T2、T3、T4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含漱利多卡因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用于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1年10月该院行无痛胃镜检查的肥胖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常规组采用舒芬太尼和丙泊酚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舒芬太尼和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组采用含漱2%利多卡因复合咪达唑仑、舒芬太尼和丙泊酚静脉麻醉。比较3组患者麻醉给药前(T0)、开始检查时(T1)、胃镜过咽喉部时(T2)、检查结束时(T3)和苏醒时(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频率(RR)变化情况,同时记录3组患者丙泊酚总用量、苏醒时间、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胃镜检查过程中各时点的HR、MAP和SpO2变化均优于常规组和对照组,且与常规组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丙泊酚总用量少,苏醒时间短,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l...  相似文献   

3.
张晓雪 《大医生》2023,(18):94-97
目的 探讨喉罩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曹县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4例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COPD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与研究组(5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普通面罩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研究组使用喉罩进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比较两组不同时点通气指标血氧饱和度(SpO2)与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统计两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时长、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T1、T2与T3时点SpO2高于对照组,PETCO2低于对照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与心率(HR)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研究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时长少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 <0.05);研究...  相似文献   

4.
李玲 《大医生》2023,(12):62-65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7月无锡市锡山区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瑞芬太尼+舒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50例)和试验组(舒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50例)。记录两组患者睫毛反射与疼痛反射消失时间,评价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即刻(T1)、人工气腹建立后即刻(T2)、术中20 min(T3)、术毕即刻(T4)、拔除气管导管即刻(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与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两组患者苏醒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睫毛反射与疼痛反射消失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麻醉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T5时,两组患者HR、MAP均降低再升高,SpO2...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环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1月期间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86例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2)。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观察组采用环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镇静/麻醉成功率、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离室时间、不良反应以及麻醉前(T0)、胃镜检查开始时(T1)、镜体过声门时(T2)、检查结束时(T3)、检查后10 min(T4)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SpO2);采用口诉评分法对患者、内镜医师和麻醉医师进行麻醉效果满意度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镇静/麻醉成功率均为100%。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离室时间分别为(8.71±1.56)、(12.69±2.31) min,均显著短于对照组[(9.53±1.87)、...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支气管镜检查患者术前单用利多卡因雾化吸入麻醉和利多卡因雾化联合咪达唑仑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2年5月-2013年6月期间,136例支气管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8例。试验组给予2%利多卡因8 mL雾化吸入局部麻醉,并于检查前予以咪达唑仑2~3 mg静脉注射,2 min后根据镇静情况追加,每次追加0.5 mg,间隔2 min,维持用药根据镇静程度分级调整,使患者镇静程度位于闭眼入睡和大声指令可唤醒之间。对照组仅应用2%利多卡因8 mL雾化吸入局部麻醉。观察临床效果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持续有效麻醉时间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4.5±2.8)、(16.8±2.1)min;试验组平均耗药量(利多卡因)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2.4±1.3)、(16.8±1.5)mL;操作5 min时试验组心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1.5±19.5)、(94.6±34.6)次/min,指脉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3.5±3.6)%、(88.2±13.3)%,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术前联合应用利多卡因雾化和咪达唑仑,方法简便易行,成功率高,副作用小,体动和咳嗽等反应少,有利于支气管镜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胸腔镜手术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的应用效果。方法92例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其中注射右美托咪定0.5μg/kg+质量分数0.375%罗哌卡因混合液15mL阻滞麻醉者46例为观察组,注射质量分数0.375%罗哌卡因15mL者46例为对照组,针刺法判断痛觉减轻为椎旁神经阻滞起效,给药30min后常规麻醉诱导,术中根据脑电双频指数调整七氟烷吸入浓度,效应室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维持镇痛。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输液量(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七氟烷及瑞芬太尼应用剂量;比较2组麻醉前(T1)、切皮后1h(T2)、手术结束(T3)、术后2h(T4)时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每搏量(stroke volume,SV)、心率;比较2组痛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平面固定时间、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和复苏室停留时间;比较2组术后2、6、12、24h视觉模拟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1例患者术中出血转为开胸手术,对照组1例患者术后胸导管瘘需再次手术,剔除研究。观察组七氟烷[(22.24±2.35)mL]、瑞芬太尼[(613.35±25.45)μg]应用剂量少于对照组[(29.53±3.02)mL、(712.55±40.34)μg](P<0.05)。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输液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T3、T4时MAP[(88.14±8.15)、(87.92±8.25)、(88.56±8.17)mm Hg]、CO[(4.84±0.43)、(4.91±0.41)、(4.88±0.42)L/min]均高于对照组[MAP:(84.43±8.72)、(84.33±8.21)、(84.68±8.16)mm Hg;CO:(4.37±0.43)、(4.42±0.44)、(4.51±0.45)L/min](P<0.05),T1时MAP、CO及不同时间点SV、心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T2、T3、T4时MAP均低于同组T1时,CO均高于同组T1时(P<0.05);2组T2、T3、T4时SV、心率与同组T1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痛觉阻滞起效时间[(5.10±0.19)min]、阻滞平面固定时间[(12.13±1.16)min]均短于对照组[(8.13±1.01)、(18.25±1.26)min](P<0.05),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6、12、24h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4.44%)低于对照组(17.78%)(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可明显缩短痛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平面固定时间,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对老年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老年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艾司氯胺酮组及复合组,每组30例。右美托咪定组、复合组在局部麻醉前10 min开始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随后按0.25μg/(kg·h)的速度持续泵注维持;艾司氯胺酮组、复合组给予艾司氯胺酮0.25 mg/kg;手术开始前,4组患者以1%盐酸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记录入室5 min(T0)、手术开始即刻(T1)、穿刺针到达椎体时(T2)、骨水泥注入时(T3)、手术结束即刻(T4)及返回病房前(T5)的生命体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镇静Ramsay评分;检测T0、T1、T3及T4时血浆皮质醇(Cor)、血糖(Glu)、血浆肾上腺素(E)及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 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环泊酚和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在我院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10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环泊酚组和丙泊酚组各52例,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3μg/kg后,两组分别静脉推注环泊酚0.4 mg/kg、丙泊酚1.5 mg/kg,比较两组镇静效果及恢复情况,入室时(T0)、意识消失时(T1)、置入胃镜时(T2)、操作结束时(T3)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检查前、苏醒时、苏醒后30 min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评分(MMSE)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04例患者均成功镇静。环泊酚组患者检查时间短于丙泊酚组(P<0.05),两组苏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两组MAP、HR均低于T0,且T2时点低于T1时点,环泊酚组T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骨科腰椎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110例老年骨科腰椎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5例)与对照组(55例),两组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对照组采用单纯丙泊酚,并给予与右美托咪定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0)、右美托咪定或生理盐水泵注10min后(T1)、插管时(T2)、切皮时(T3)、气管拔管后(T4)、术后24h(T5)、术后48h(T6)、术后72h(T7)以及术后7d(T8)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趋势指数、脑氧代谢、认知功能、苏醒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T1时HR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T2、T3、T4时HR、SBP、DBP水平低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右美托咪定与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该院行LC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手术过程中,对照组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镇痛评分、镇静评分、氧化应激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切胆时(T2),两组患者HR和MAP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T1)(P < 0.05),观察组HR和MA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气管拔管时(T3),对照组HR和MAP水平明显高于T1时点(P < 0.05),观察组HR和MA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术后6 h(T5)和12 h(T6),两组患者Ramsay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后1 h(T4)(P < 0.05);T4、T5和T6时点,观察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数字分级评分(NRS)的动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T5时点,两组患者血清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明显高于T1时点(P < 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明显低于T1时点(P < 0.05),且观察组SOD和T-AO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648)。结论 在酮咯酸氨丁三醇基础上辅以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有助于提高镇痛镇静效果,纠正LC患者机体血流动力学紊乱,控制机体氧化应激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童支气管镜检查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的不同麻醉方式,并研究舒适化儿童支气管镜的临床使用方案.方法 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院区(原河南省省立医院)2018年8月-2021年7月满足支气管镜检查和BAL临床适应证的住院患儿90例,按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纳入年龄1~3岁,各45例.观察组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下叠加式高频喷射通气(SHFJV)与高频喷射通气(HFJV)联合间断手控通气两种通气方式在硬质气管镜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20年12月80例该院行硬质气管镜诊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通气方式分为SHFJV与HFJV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入室时(T_1)、插管时(T_2)、机械通气10 min (T_3)、机械通气20 min (T_4)、术毕(T_5)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以及T_1、T_3、T_4、T_5时点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酸碱度(pH)、氧合指数(PaO_2/Fi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和术中不良事件(血流动力学不稳事件、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恶性心律失常、气道痉挛、是否中止手术)。结果硬质气管镜诊疗期间,两组患者T_2时点HR、MAP与T_1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_3、T_4和T_5时点MAP较T_1时点明显下降(P 0.05),T_3和T_4时点pH和PaO_2/FiO_2较T_1时点明显下降,PaCO_2较T_1时点明显上升(P 0.05);组间比较,SHFJV组T_3、T_4和T_5时点pH和PaO_2/FiO_2明显较高,PaCO_2明显较低(P 0.05),HFJV组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事件及高碳酸血症发生率较高(P 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下SHFJV在硬质气管镜诊疗中的应用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布托啡诺和舒芬太尼在无痛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无痛肠镜检查患者200例,根据不同的麻醉方案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100例)和布托啡诺组(B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点的生命体征参数、丙泊酚总用量、麻醉苏醒时间、麻醉诱导时间、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术后清醒30 min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两组患者在T2和T3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均低于T1时点,且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B组高于S组,下降趋势相对缓慢(P<0.05)。T4和T5时点,两组患者的MAP和HR恢复至麻醉前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组间和组内的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 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丙泊酚总用量、麻醉苏醒时间及麻醉诱导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心动过缓、呛咳、术后恶心和呕吐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股神经+坐骨+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关节镜术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10月该院收治的拟行膝关节镜术治疗的KOA患者86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行股神经+坐骨+股外侧皮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和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前(T0)、麻醉后5 min(T1)、手术10 min(T2)、手术30 min(T3)和手术结束时(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运动和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较对照组短(P < 0.05),运动和感觉神经阻滞维持时间较对照组长(P < 0.05);两组患者HR和MAP在组间、时间和交互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的HR在T0时点与T1时点、T1时点与T3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AP在T0时点与T1、T2、T3和T4时点以及T1时点与T3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T1、T2、T3和T4时点的MAP高于对照组(P < 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 < 0.05)。结论 股神经+坐骨+股外侧皮神经阻滞能够提高患者在KOA关节镜术中的麻醉效果,阻滞效果理想,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应用于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患儿行电子支气管镜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河南省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107例,均符合行电子支气管镜术指征,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6例)。两组患儿在行电子支气管镜术的过程中,均给予心电监护、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镇痛镇静。对照组以临床经验判断麻醉深浅程度指导用药;观察组持续行BIS监测,根据BIS监测数值判断麻醉深浅程度并指导用药。记录两组患儿术前、术中及操作结束后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比较两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及呛咳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T_1、T_2时间点SpO_2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术后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因低氧血症导致的操作中断、引起二次进镜操作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在丙泊酚药物用量上,观察组也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危重症患儿行电子支气管镜术中,BIS监测能够有效监测患儿的麻醉深浅程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障患儿能够安全顺利地完成电子支气管镜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肝胆外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120例腹腔镜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纳布啡组(N组)和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组(N+S组),每组各40例。S组术后镇痛使用舒芬太尼,N组术后镇痛使用纳布啡,N+S组术后镇痛使用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记录3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PCA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N+S组在术后10 min (T_3)、30 min (T_4)和60 min (T_5)的MAP及HR均明显低于S组,且在T_4及T_5时点,N+S组较N组HR及MAP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N+S组在术后8 h (T_7)、12 h (T_8)和24 h (T_9)的VAS评分明显低于S组,N+S组术后PCA按压次数明显少于S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N+S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N组及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纳布啡与舒芬太尼联合应用于肝胆外科腹腔镜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且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胃镜喉罩应用于无痛超声胃镜检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该院行无痛超声胃镜检查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胃镜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记录两组患者插管前(T0)、插管后1 min (T1)、拔管前1 min (T2)和拔管后1 min (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T1至T2时点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气道峰压;同时记录麻醉药用量、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和PACU监护时间;记录反流误吸及术后咽喉部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T1至T2时点PetCO2及气道峰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点比较,气管插管组T1至T3时点MA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且相应时点均高于胃镜喉罩组(P <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免充喉罩与气管插管用于全身麻醉下经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EBUS-TBNA)对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气道峰压、麻醉恢复时间及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EBUS-TBNA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喉罩组(L组,n = 32)和气管插管组(T组,n = 32)。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前(T1)、诱导后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后即刻(T2)、超声支气管镜置入即刻(T3)、针吸活检时(T4)、拔管即刻(T5)和拔管后10 min(T6)的血流动力力学变化;记录插入免充喉罩/气管插管后(P1)、活检镜置入后(P2)和拔出活检镜后(P3)的气道峰压;记录两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拔管时间、阿片类药物和顺式阿曲库铵使用量;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T组T2和T5时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均明显高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P2时点,T组气道峰压明显高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组呼吸恢复时间与清醒拔管时间均短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组瑞芬太尼使用量大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组拔管躁动发生率高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与气管插管相比,免充喉罩应用于全身麻醉下EBUS-TBNA,可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缩短麻醉恢复时间,是围手术期较为安全可行的麻醉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