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对采用BNi-2、BNi-5、BIIP-1、Cu四种不同钎料的1Crl8Ni9Ti不锈钢真空钎焊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钎缝的组织与钎焊温度和钎料的成分等因素有关,在本次试验条件下,使用BNi-2钎料钎焊得到的钎缝组织中出现了大量的化合物相;而采用其余三种钎料,即BNi-5、BIIP-1和Cu钎焊时,其钎缝中只有少量的化合物相,钎缝接头的力学性能与其显微组织有关,使用BNi-2钎料钎焊的焊接接头力学性能较差,而其余三种钎料钎焊的焊接接头力学性能较好。上述试验结果可为研究真空钎焊提供必要的试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不锈钢真空钎焊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BNi-2、BNi-5、BDP~1、Cu四种不同钎料真空钎焊1Cr18Ni9Ti不锈钢,对其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钎缝的组织与钎焊温度和钎料的成分等因素有关。使用BNi-2钎料钎焊得到的钎缝组织中出现了大量的化合物相;而采用BNi-5、BlIP-1钎料,钎缝中有少量化合物相;Cu钎焊时,钎缝中得到单相组织。BNi-2钎焊接头力学性能较差,而其余三种钎料钎焊接头力学性能较好,其中Cu钎焊接头性能最高。  相似文献   

3.
不锈钢静态混合器的真空钎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会杰  冯吉才  李卓然  李广 《焊接》2000,(11):31-32
介绍了不锈钢静态混合器的真空钎焊技术,主要内容包括钎焊材料的选择、加热方法和钎焊工艺的确定。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Pd稀土合金与316L不锈钢的钎焊工艺,并选择了合适的钎焊料,结果表明,所选钎料AgCuPd28-2,AgCuNi26-3能很好的地润湿两种母材,其α值均小于20°,其中AgCuPd28-2钎焊效果更好;接头抗剪切力分别达到6900N和1120N,满足了使用要求。Pd稀土合金与316L不锈钢的钎焊工艺为:真空度就地10^-3Pa,将两种材料及钎料开始升温至770℃,保温30min,然后再升温  相似文献   

5.
对铜合金与不锈钢组合的喷注器结构的真空钎焊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确定了铜合金与不锈钢(QCr0.8和1Cr18Ni9Ti)钎焊时的温度、保温时间等最佳钎焊工艺参数。观察分析了钎焊接头的微观组织,并对接头的致密性进行了检测。研究表明,通过应用本实验研究获得的最佳工艺参数能够得到内外部质量、密封性能优良的接头。  相似文献   

6.
对不锈钢毛细管结构的真空钎焊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确定了毛细管与管板(材质均为1Cr18Ni9Ti)钎焊时的温度(1050~1070℃)、保温时间(5~10 min)等最佳钎焊工艺参数.观察分析了钎焊接头的微观组织,并对接头的致密性进行了检测.研究表明,通过应用上述最佳工艺参数能够得到内外部质量、密封性能和力学性能优良的接头.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紫铜与低碳钢、不锈钢之间连接的一种新方法──氖弧钎焊。用该方法钎焊紫钢与低碳钢、不锈钢,工艺简单,焊缝成形良好,接头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8.
不锈钢真空钎焊接头力学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1Cr18Ni9Ti不锈网真空钎焊(采用4种不同钎料)接头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钎缝接头的力学性能与其显微组织有关。在本试验条件下,使用BNi-2钎料钎焊,由于钎缝组织出现了大量的化合物相,故其力学性能较差。采用其余3种钎料钎焊时,因钎缝中只有少量的化合物相,其力学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9.
鲍国华 《热处理》2013,(6):44-47
为了提高某些不锈钢手术器械的耐磨性和防滑性能,要对其进行真空钎焊硬质合金与淬火相结合的复合处理.主要工艺参数为:最高加热温度1320℃,极限真空度4×10^-1 Pa,最大气淬压力0.6MPa。这种复合工艺具有被处理产品质量好,能耗低,生产率高,作业环境改善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采用CuMnCo钎料,对YG8硬质合金和0Cr13不锈钢进行真空钎焊工艺研究.铺展试验表明,CuMnCo钎料对两种母材具有良好的润湿性.通过三点弯曲试验、SEM及EDS观察分析,研究了真空钎焊钎焊温度、钎缝间隙对钎缝组织、元素分布及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钎焊温度为1070℃,钎缝间隙为0.20mm时得到了具有抗弯强度约为445MPa的最佳钎焊接头,其钎缝中心区组织为均匀的Cu-Mn基固溶体,并在两个界面反应区产生了适量Fe-Co基同溶体.  相似文献   

11.
真空钎焊不锈钢接头组织及扩散处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BNi-2,BNi-5这2种镍基钎料真空钎焊1Cr18Ni9Ti不锈钢.利用金相分析,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方法对钎焊接头组织特性、相组成和扩散处理后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真空钎焊过程中,钎料和母材中元素产生明显扩散;扩散处理能够消除钎缝中化合物相,使接头组织均匀化.  相似文献   

12.
采用镍基BNi7焊膏为钎料,对多孔不锈钢薄壁管与316L不锈钢成功实现真空钎焊连接,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 )对接头界面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焊缝的主要相是Ni-Cr 固溶体和Ni-P金属间化合物。测试连接件的整体拉伸性能,焊接温度980℃及焊接时间615min得到焊接件的最大室温拉伸强度245MPa。在同等条件下,延长保温时间或者提高焊接温度都不能进一步提高焊接强度。这主要是因为浓度梯度引起的熔融的钎料和母材基体的互扩散所致。  相似文献   

13.
采用铜箔对C-276镍基耐蚀合金和304不锈钢的真空钎焊工艺进行研究。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显微硬度机和万能材料试验机等手段研究钎焊温度对钎焊接头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钎焊温度对接头的组织和性能有明显影响。钎缝中心区为Cu基固溶体,两侧界面反应区分别为Fe基固溶体和Ni基固溶体。钎焊温度过低时,冶金作用较弱,接头强度较低;钎焊温度过高时,钎料流失较多,接头强度也较低。当钎焊温度为1 125℃时,接头的拉剪强度最高,为105.7 MPa,且接头的断裂方式为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不同Ti含量的SnAgCu-x%Ti复合钎料对K9玻璃与2507不锈钢进行了真空钎焊,研究了Ti含量对接头界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光学数码显微镜(OM)对钎焊接头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对接头进行了剪切试验测试得到其力学性能,并对断口界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接头界面典型组织结构为2507不锈钢/FeSn2/FeSn/Sn(s,s)/Ti-Sn/K9玻璃。随着复合钎料中Ti含量的增加,接头界面中Ti-Sn化合物增多,且剪切强度升高。在钎焊温度为675 ℃,保温时间为10 min时,接头室温剪切强度最高达7.3 MPa。钎焊接头断裂于K9玻璃并延伸至钎料中。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钯合金毛细管与不锈钢接头连接用钎料的选择、真空钎焊工艺试验,确定了获得优质钎焊接头的工艺参数,保证了批量钯合会毛细管焊接的工艺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新型不锈钢热交换器真空钎焊接头的组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计、金相微镜等方法对新型不锈钢热交换器真空钎焊的接头组织性能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1118-1130℃钎焊0Cr17Ni12Mo2不锈钢,保温10-20min,在钎缝中形成的柱状晶使接头处有良好的结合状态。钎焊接头由靠近钎缝的奥氏体(γ-Fe)、Cu向γ-Fe中扩散形成的固溶体以及Cu-Ag共晶组织组成。共晶组织中先结晶的α固溶体比后结晶的β固溶体的显微硬度明显高一些。  相似文献   

17.
真空电子束焊接是制备特厚板坯的主要方法,而真空下焊缝有无N损失且是否影响产品使用性能的研究尚不多见.对S32101经济型双相不锈钢进行真空电子束焊接,对焊态和焊后热轧固溶态的焊接接头分别进行了显微组织观察、N含量检测、z向拉伸和夏比冲击性能检测.结果表明,S32101的真空电子束焊缝中N含量较母材有明显的下降.但是,轧...  相似文献   

18.
铜与钢,不锈钢氩弧钎焊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毛崇慈  李国亮 《焊接》1994,(1):6-8,18
对铜与钢,铜与不锈钢异种金属氩弧钎焊工艺进行了研究,并成功地用于高效热交换器生产,着重介绍了焊接材料、工艺参数、接头力学性能、接头特点以及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9.
铝合金与不锈钢的过渡层钎焊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铝合金与不锈钢的物化性能相差很大,两者的直接连接易于在界面上生成Al和Fe的脆性化合物。作者用试验的方法研究了LF3铝合金与0Cr18Ni9不锈钢的Ni/Cu过渡层钎焊的工艺方法以及接头的组织与力学性能,并对各连接界面进行了机理分析。对钎缝的界面做剪切试验、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等分析发现,镀层与钎料等各界面连接紧密,特别是钎缝与母材之间没有生成脆性Al-Fe金属间化合物。由此得出结论,面心立方结构的Ni/Cu电刷镀层能有效地阻挡Al、Fe等原子扩散,钎缝与镀Cu界面上虽然生成了少量的AlCu3,但由于组织不连续,没有大幅度降低钎缝的剪切强度。通过过渡层钎焊,实现了LF3铝合金与0Cr18Ni9不锈钢的复合连接.满足了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