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异化翻译作为一种翻译策略,其被采用所产生的翻译文本中有可能会出现翻译腔、翻译症和翻译体,许多学者都把这三者等同,相互解释替代。文章主要将三者在异化翻译中与翻译文本结合紧密度以及读者的接受度进行区分,以厘清三者的微小差异,更好地认识异化翻译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丽萍  于泳 《成人教育》2011,31(8):109-110
文章主要分析成人教育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存在的翻译腔问题。从什么是翻译腔、为什么会有翻译腔、如何避免翻译腔这三方面入手,提出要培养语篇翻译意识,并学会辨证地看待翻译腔问题。  相似文献   

3.
再议翻译     
徐萍 《考试周刊》2012,(62):25-26
什么是翻译?翻译的目的和本质是什么?怎样做出理想的翻译?这些是任何一个翻译理论研究都不能避免回答的基本问题。随着翻译活动的发展,一系列实用的或科学的翻译理论诞生了。翻译也许是一种语言学的活动,因为它是将原语转换成目的语,但是如果我们停留在这一点上就必定会产生一些错误和误解。此外,一些文化信息和一些暗示也不能传达给读者们。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决定了文化在翻译过程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译者除了要理解原文的意思和信息的传递外,还必须重视一些文化的意义。因此,翻译既是一种语言学活动,又是一种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6,(92):18-19
翻译腔的问题由来已久,十分普遍。带有翻译腔的译文屡见不鲜,其貌似合理却神离千里。因此,有必要对翻译腔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及解决对策有所了解和认识,从而使译者找到摆脱翻译腔的途径,克服翻译腔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5.
“翻译腔”也称“翻译症”、“翻译体”,是翻译初学者易犯的错误,其主要特征为“文笔拙劣,即译出来的东西不自然、不流畅、生硬、晦涩、难懂、费解,甚至不知所云”。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原文理解不到位和表达不当所致。因此,增强译者的责任心,努力提高外语水平,加强逻辑思维和汉语修养,注意英汉比较语言的学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英汉翻译中的翻译腔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金霞 《文教资料》2010,(19):53-54
针对翻译界一直以来无法彻底攻克的翻译腔问题,本文从翻译腔问题的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案三方面来探究翻译腔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分析法分析英汉语言之间的差异,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在英译汉的过程中,译者可使用哪些翻译方法来有效避免译文中的翻译腔。本文首先从语言的组织和表达两个层面分析了英汉语言之间的差异,然后分析了常见的增词法、减词法、拆分法、转换法和语序调整法在规避翻译腔中的应用,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对于“翻译文体”流行各式各样的名称,赋予了不同的价值判断,反映出论者的语言观。该文拟用“翻译体”这一“骑墙”的说法;对照“翻译腔”展开论述,指出两者混用的事实,分析“翻译体”存在的必然性、必要性,阐述了“翻译体”的限度。  相似文献   

9.
詹越丽 《英语广场》2022,(30):114-117
带有“翻译腔”是翻译作品中最常见的毛病,学生译文中的“翻译腔”现象更是普遍。通过分析朝鲜语专业学生在商务英语翻译这门专业选修课的英译汉句子翻译练习作业案例,文章试图分析商务英语翻译课堂“翻译腔”现象的产生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能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英汉科技文献的翻译过程中,译文句子翻译腔的突出问题为:句子冗长、限定修饰成分繁杂、被动句滥用、语序逻辑混乱。本论文尝试采用相应的技巧来克服汉译句中常见的欧化问题。  相似文献   

11.
翻译不是单纯的语言转换,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总要受到来自原语的许多因素的制约,不可能将外语彻底汉化,这就产生了“翻译体”。“翻译体”是指那些没有完全摆脱外语语言风格的译文,与“杂合”和“异化”有相似和相通之处.“翻译体”是客观存在的。不管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种特殊的语言形式都不会消失,并且还在不断丰富着汉语的词汇和文化。  相似文献   

12.
翻译体(translationese)是我国各类翻译作品中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翻译体的存在使译文生硬、晦涩。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存在,该文提出在翻译中可采用视点转化的方式。几种常见的方式包括:词类转化、正反转换、主体转换等。这些方式的使用可使译文摆脱翻译腔,显得更自然、更流畅。  相似文献   

13.
列举和分析翻译症的九种主要表现形式,通过原译与改译的对比,使学生加深对典型翻译症的认识,克服翻译症产生的危害,提升翻译作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浅析翻译症中的文化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翻译学理论得到了长足发展,传统的诠释学译论,语文学派和翻译超越论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代之而起的是现代的比较翻译学,描写翻译学等,翻译家们依据这些新的翻译理论把译文从孤立片面的“信”,“达”,“雅”的世界里解脱了出来,使译本真切地展示出了原作品的风采,最终达到了沟通思想情感,传播文化知识,促进社会文明,特别是推动译语文化兴旺昌盛的目的。以英汉互翻为载体,本文作者主要从原著,译者和读者三个角度深入剖析了初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常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并结合现代语言学中文化与语言知识,针对不同的翻译症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翻译症是由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过分受制于原语表达方式而使其译语表达不自然、不顺畅,甚至怪异可笑。注意制约英、汉两种语言结构在哲学背景(即汉英语言心理)上的差异,有助于人们在英汉翻译实践中避开翻译症,写出地道的汉语句子。  相似文献   

16.
英汉翻译中的翻译症,是指那种语言生硬牵强,行文不自然、不流畅,佶屈聱牙,甚至不知所以的英式汉语,此现象在初学翻译的学生中很普遍。这种译文不仅违背了汉语语言规范,有损汉语的纯粹,也不利于学生英汉翻译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笔者结合自己的翻译教学实践经验,从词语、句法和语篇等层面分析了翻译症的表现及根源,并探讨了如何在英汉翻译教学中预防翻译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译界对于translationese的理解与翻译一直存在争议。在国外译界对这一翻译术语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需着重对国内译界有关该术语的译介与研究现状从本体研究、综合研究、具体实践研究三个层面进行回顾与总结,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课题创新性、综合研究、英汉双向翻译、定义创新性、汉语译名统一性五个方面进行剖析。并提出深入本体、拓展实践、加强批评的研究出路,以期推动对其更加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史学界将孔子的“克己复礼为仁”视为孔子站在没落权隶主贵族的立场,反对社会改革和进步的主要依据。本文对此提出异议,认为这一看法的理论基础是“战国封建论”,而“战国封建论”并非学术界的共识;若从“西周封建论”出发,则可做出新的诠释,即“克己复礼”是符合春秋时期社会稳定和发展要求的正确思想,在历史上是有进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9.
"教育",教育学最基本的范畴、最重要的概念;"教育",教育事业的核心观点、最起码的术语。以笔者换一个新的角度,重新思考"教育是什么",从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和风细雨中的"慢的艺术";是在追求真善美、领悟人生真谛中"体验的过程";是不断的圆满过程中"遗憾的艺术";是生命得以不断延续和精彩绽放的过程中"悟的过程"等方面,重新回答教育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