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索中青年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为疾病预防提供干预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在沈阳医学院2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250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病例组,采用1∶1配比法选取在门诊参加健康体检的250例中青年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中青年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高总胆固醇(OR=1.480,95%CI:1.035~2.117)、高甘油三酯(OR=1.304,95%CI:1.034~1.644)、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1.806, 95%CI:1.227~2.656)、高空腹血糖(OR=1.215, 95%CI:1.077~1.371)、高血清尿酸(OR=1.004,95%CI:1.001~1.007)、高血压病史(OR=24.422, 95%CI:14.452~41.271)、吸烟史(OR=1.791, 95%CI:1.074~2.986)、饮酒史(OR=2.292,95%CI:1.395~3.764)是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0.383,95%CI:...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脑卒中发病因素中的一些因素,为进一步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和牡丹江医学院附属二院92名脑卒中患者,按年龄相差≤5、性别相同选取92名对照,开展病例对照研究,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居住条件、体育锻炼、食用玉米、饮用鲜奶、食用豆制品为脑卒中的保护因素。结论:对于脑卒中的防治需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重点是控制高血压,其次是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保持良好的精神心里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锦州地区年轻人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共抽取512对样本,进行了多变量的筛检分析。结果 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成为主要危险因素,口股避孕药、遗传、负性情绪、吸烟饮酒是重要危险因素,高蛋白饮食和高学历及高收入成为保护因素。结论 本研究结果与国内外其它城市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脑卒中的发生提出干预对策。方法采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初步估计并分析脑卒中的比值比、人群归因危险度和几种因素的综合人群归因危险度。结果高血压、吸烟、饮酒、喜食咸食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OR值分为4.658、2.483、2.209、3.623,调整人群归因危险度(PAR s)分别0.4 698、0.1 776、0.1 078、0.2 271,综合的人群归因危险度(PAR)为0.6 835;常喝鲜奶和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是脑卒中的保护性因素,OR值分为0.236和0.423。结论控制高血压,并对其生活行为方式和饮食习惯加以干预,可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446例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对44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史、血脂异常、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饮酒、卒中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性多于女性,发病部位多在基底节区。结论高血压病史、血脂异常、心脏病、糖尿病、大量吸烟饮酒、卒中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好这些危险因素,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和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严重影响青年患者的劳动能力及生活能力,并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相比,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更加复杂多变,传统血管危险因素仍是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其中心源性栓塞、颈动脉夹层、烟雾病等是临床常见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此外,血液系统异常、恶性肿瘤、遗传风险因素、呼吸睡眠暂停、精神活性药物滥用等亦可引起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因此针对病因选择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危险因素对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影响程度.方法:收集612例(366例缺血性和246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人口学、个人疾病史、生活方式、临床检查及生化指标结果等资料,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尿血酸、纤维蛋白原水平、高血压和高血糖的比例均高于缺血性腩卒中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χ2=9.051、14.314、8.573、11.143、39.854和4.954,P均<0.05);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以及吸烟、肥胖和房颤的比例高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χ2=7.360、2.116、5.778、4.965和14.553,P均<0.05);相对出血性脑卒中,与缺血性脑卒中显著相关的因素有房颤、肥胖、高甘油三酯、脑卒中史、脉压增大、年龄>60岁和高尿酸(OR=3.564、3.452、2.364、1.978、1.512、1.322和1.315,P均<0.05),高血压是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OR=0.689,P<0.001).结论:高血压是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主要危险因素,相对出血性脑卒中,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密切的危险因素是房颤、肥胖、高甘油三酯、脑卒中病史、脉压增大、年龄>60岁和高尿酸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新疆地区维吾尔族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327例,同期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36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1.683,P=0.011)、体质指数(OR=2.987,P<0.001)、吸烟(OR=2.307,P<0.002)、高血压(OR=4.554,P<0.001)、高血脂症(OR=2.772,P<0.001)、糖尿病(OR=2.204,P=0.007)、冠心病(OR=3.717,P<0.013)与维吾尔族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相关。结论性别、体质指数、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冠心病是维吾尔族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1):80-84
目的探索中国东部地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因素中可以干预的一些因素,为降低中国东部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提供建议。方法对2013年1月~2016年8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体检中心、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福建省立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市中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参加义诊的出院后40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403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回顾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两组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腰围、婚姻、教育程度、腰围、BMI、舒张压、收缩压)、既往史(心脏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血脂病史、TIA病史)、个人史(吸烟史、饮酒史)和家族史(家族心脏病、家族糖尿病、家族高血压、家族脑卒中)等20个因素。对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的χ2检验,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对两组的20个危险因素进行χ~2检验,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6个,分别是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血脂异常、肥胖、TIA病史。BMI、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及TIA疾病史与缺血性脑卒中呈正相关(P0.05),其中病例组的TIA病史及高血压病史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影响最大,其相对危险度为对照组的6.42及3.62倍。两组在血压、腰围、吸烟、饮酒、家族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缺血性脑卒中是否发生为因变量,将上述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经回归分析得出:心脏病、BMI、TIA、高血压病史4个因素是影响本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TIA病史与高血压仍然是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4.57、3.90倍。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综合防治中,应从健康的生活方式出发,及时控制高血压、心脏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做到一二级预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缺血性脑卒中作为其主要的并发症之一,极大地增加了患者的致残及死亡风险。因此,积极探寻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对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制定个体化的诊疗和管理方案至关重要。研究表明,一些血清生物标志物及影像学参数可能与心房颤动相关脑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本文将对近几年预测心房颤动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宁夏地区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9月-2012年9月就诊于宁医大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脑初发缺血性卒中患者401例,随访1年,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其中未复发组322例,复发组79例,对复发可能危险因素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采用卡方检验显示性别(x2 =4.246,P<0.05)、年龄(x2=11.660,P<0.05)、高血压(x2=13.813,P< 0.05)、冠心病(x2=6.964,P< 0.05)、糖尿病(x2=32.427,P< 0.05)、吸烟(x2 =5.421,P< 0.05)、卒中家族史(x2=5.529,P< 0.05)、TIA史(x2=7.019,P< 0.05)、房颤(x2=6.574,P< 0.05)、高同型半胱氨酸(x2=35.930,P< 0.05)、高脂血症(x2=5.530,P< 0.05)、颈动脉斑块形成(x2 =68.054,P< 0.05)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颈动脉斑块形成是缺血性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728,2.858,15.346(P均<0.05).结论 宁夏地区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危险因素主要是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颈动脉斑块形成,充分认识和积极干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脑卒中影响因素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深圳市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择深圳市两家综合性医院的30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病例组,同时选择年龄、性别匹配309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研究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高血压、吸烟、家庭压力和高血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507、5.420、3.990和1.183;而饮茶、体育锻炼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250、0.100。结论在脑卒中的社区防治中,应尽早、及时地控制高血压、吸烟和体重,同时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中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近年来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中合并缺血性卒中者 5 0例 ,以同期不合并卒中的 5 0例为对照组 ,分析非瓣膜病性房颤合并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及心超危险因素 ,并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在缺血性卒中组 ,大于 65岁者明显多于对照组 (P <0 .0 5 ) ,房颤的病程明显长于对照组 (P <0 .0 5 )。缺血性卒中组中吸烟、既往卒中或TIA发作、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病、糖尿病、左心室功能减退与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的病例明显多于对照组 (P <0 .0 5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非瓣膜病性房颤合并缺血性卒中的发生与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既往卒中或TIA发作史与左心室功能减退有关。结论 高龄、高血压病、糖尿病、既往卒中或TIA发作史与左心室功能减退为非瓣膜病性房颤合并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进展型脑梗死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要远远高于普通型脑梗死。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东北部黑龙江省汉族人群进展型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7年11月至2009年5月前来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病房就诊的2511例急诊入院的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 并根据斯堪的那维亚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为进展型脑梗死和非进展型脑梗死。运用统计软件SAS9.1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进展型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筛选。 结果 359例 (14.3%) 患者被诊断为进展型脑梗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卒中家族史、吸烟史、入院时高血压、入院后血压下降(包括多种原因导致)、入院时高血糖和发热7个因素为我国东北部黑龙江省汉族人群进展型脑梗死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论 具备上述7个危险因素的脑梗死急诊入院患者更有可能发展成为进展型脑梗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随机入选2013年5月—2014年8月入住该院治疗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同期健康检查的青年人各100例,分别计为甲、乙、丙组,对比不同年龄段患者的临床分型,并探究各危险因素的影响程度。结果甲组中男性(77%)多于女性(23%),与乙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以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与小动脉闭塞型(SAO)为主且其原因未知型(UND)比例显著高于乙组(P<0.05);甲组抽烟、酗酒、高血压、高脂血症及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均显著高于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以LAA为主,且男性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女性,抽烟、酗酒、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是引发该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肌钙蛋白升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症如高血压病、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既往脑卒中、冠心病、充血性心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房颤和肾功能不全、NIHSS评分、病灶直径、TOAST病因分型、岛叶累及情况和肌钙蛋白T(cTnT)水平。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以探讨cTnT水平升高与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660例中102例(15.5%)cTnT水平升高。与cTnT正常组比较,cTnT升高组年龄较大,NIHSS评分较高,房颤、肾功能不全、冠心病、充血性心衰和岛叶皮质受累更为多见,而高胆固醇血症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肾功能不全、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较高的NIHSS评分和岛叶皮质受累与cTnT的升高独立相关(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常伴cTnT升高,对于脑卒中危险分层和诊疗策略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背景 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是脑卒中重要的病理基础,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免疫、炎性反应等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影响,脑血管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使卒中防治工作日趋严峻。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CAS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1月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 048例,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资料收集。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颈动脉超声。将颈动脉斑块形成和狭窄定义为CAS,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CAS的影响因素。结果 入组人群中平均年龄(64.8±11.3)岁,其中男2 506例(61.91%)、女1 542例(38.09%),颈动脉正常169例(4.17%)、内膜中层厚度增厚577例(14.25%),斑块形成2 362例(58.35%)、颈动脉狭窄940例(23.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95%CI)=2.785(1.790,4.333)〕、年龄〔OR(95%CI)=1.129(1.108,1.150)〕、文化程度〔OR(95%CI)=0.632(0.425,0.942)〕、糖尿病史〔OR(95%CI)=2.443(1.467,4.069)〕、脑卒中史〔OR(95%CI)=2.136(1.371,3.328)〕、吸烟〔OR(95%CI)=1.603(1.057,2.431)〕、TC〔OR(95%CI)=1.545(1.304,1.830)〕、LDL-C〔OR(95%CI)=1.893(1.365,2.596)〕、脂蛋白a〔OR(95%CI)=1.001(1.000,1.002)〕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CA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吸烟、收缩压、舒张压、LDL-C、脂蛋白a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CAS重要的可干预的危险因素,积极控制卒中危险因素,可延缓CAS病变,减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国西南部地区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2008~2010年所有18~45岁确诊为缺血性卒中的109例患者,并以TOAST方法进行病因学分型。调查所有患者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结果 109例患者(男∶女为1.7∶1)平均发病年龄(37.9±6.3)岁,以40~45岁年龄段患者最多。TOAST分型病因研究显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57%,心源性栓塞型18%,其他明确病因型15%,小动脉闭塞型5.5%,不明原因型缺血性卒中4.5%。年龄越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比例越高(各年龄组间均P<0.05)。在心源性栓塞型脑卒中里,最常见病因是风湿性心脏病伴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40%(8/20)。其他明确病因型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病因为动脉夹层,其中7/8(87.5%)位于椎动脉,1/8(12.5%)位于颈内动脉。7/8(87.5%)的夹层位于颅外段。最常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39/109(36%)、吸烟36/109(33%)、高甘油三酯血症34/109(31%)。结论中国西南地区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病因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吸烟及高甘油三酯血症。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脑血管病潜在的新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卒中已明确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颈动脉狭窄、吸烟、糖尿病、缺血性或瓣膜性心脏病等。随着对卒中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了许多潜在的新危险因素如:ApoB-ApoA Ⅰ比率升高、腹部肥胖、C反应蛋白增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遗传易感性、睡眠呼吸暂停、微量白蛋白尿、感染、药物滥用等。但要确定它们是否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真正的危险因素,尚需要降低这些危险因素可显著降低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循证医学的证据。本文综述国际上有关该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