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危重疾病的护理.方法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理护理,消除患者恐惧心理,给予有力的心理支持,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结果进行有计划、目的、系统地实施疾病知识宣教,使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密切配合治疗,同时实行全面、系统的护理,提高治愈效果率.  相似文献   

2.
郑玉香 《黑龙江医药》2011,24(2):331-332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护理的观察,总结经验,以提高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生活质量.方法:对收集的58 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紧急救护,并给予了良好的生活护理和心理.结果:观察组的58 例患者中55例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护理对急救成功与否很关键,护理与急救同样重要.因此只有配合急救做好护理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理特点,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从临床观察.交谈.问卷调查3个方面分析66例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果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消极心理。结论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反应,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王建英 《北方药学》2011,8(10):123-123
总结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住院后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疼痛护理以及患者卧床护理、恢复期护理等措施工作。通过对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进行全面的护理,使患者消除心理顾虑,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早日恢复健康。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内科护理工作需要护理人员更加细致,在日常护理中,要求护理工作人员不断提高护理水平,总结经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争取患者的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要点和全方位监测的重要性。目的建立急性心肌梗塞护理计划,包括临床护理(心理护理、卧床休息护理、饮食和大小便护理、疼痛护理、吸氧护理)、生命体征监测、溶栓治疗的监护等护理目的。结果:50例病人中,痊愈30例,好转18例,总有效率96%,死亡2例,占4%。结论通过加强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与监测,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降低了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塞是内科危急重症之一,在病人已经安全地渡过了急性期后,恢复期的护理对于疾病的发展、转归、预后有直接的关系。笔者通过对3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恢复期的护理,认为加强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的心理、疼痛、饮食、排便护理以及做好健康指导,对缓解或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提高治愈率,防治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方法植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配合与体会.方法 入选急性心肌梗塞患者52例,配合医生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结果 5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均成功地完成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共植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62个,其中1例因支架植入困难,病人一般情况差而未置入.结论 快速做好术前护理及准备,术中备齐物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心电图的变化,术后注意维护心功能,及时发现并配合处理并发症,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理护理体会050071河北省人民医院伦桂芳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既要忍受因疾病带来的痛苦,又要忍受因疾病而引起的精神心理障碍,运用护理心理学理论,指导临床护理实践,把生理护理和心理护理结合起来,使老年病人身心尽可能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9.
徐丹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6):207-208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ICU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 针对ICU患者常见的不良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ICU患者在经过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后,心理障碍逐渐消除,情绪稳定,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了疾病早日康复.结论 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因此做好ICU患者的心理护理可以促进机体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观察和心理护理,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影响,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观察收集资料,并同时采取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结果:80%以上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患者经适当的心理护理后.提高了治疗效果,缩短了住院时间。结论:对AMI患者做好基础护理工作的同时注重加强心理护理,可以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冠状动脉突然堵塞,导致血流中断从而心肌因为严重缺血而导致局部坏死的突发性疾病。如果患者突发急性心肌梗塞,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可能会危及生命,这也是一种死亡率非常高的疾病。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就起了很大的作用,调节好患者的心理可以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本文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问题、护理经验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唐峰铃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4):2174-2174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6例老年疾病患者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心理护理。结果:本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较好,积极配合治疗。结论: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心理护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分析癌症患者的心理特点,用心理学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患者的表现,准确把握癌症患者的心理需求,做好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 制定周密可行的护理计划,创造安全的医疗环境,掌握沟通技巧,做好心理疏导,根据病情需要,留适量家属陪伴,使患者有依靠感,采取“以患者为中心”护理原则,因人而异地做好心理护理.结果 帮助癌症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心理状态,使其尽快稳定情绪,配合治疗及护理.结论 心理护理,利于疾病治疗与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进行心理治疗和护理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选择住院患者34例,采用解释、疏导、激励等方法消除患者恐惧、焦虑、否认、自卑、抑郁、悲观等负性心理.结果 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达到满意效果.结论 及时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相应的心理治疗及护理,能促进疾病好转及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小腿和足部溃疡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做好心理护理及伤口局部护理,加强医、护、患三者沟通,让患者充分享有知情权,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向患者反馈治疗进展信息,调动患者参与积极性,三者互动共同促进疾病康复.结果 56例患者中5 3例坚持治疗均痊愈,余下3例因故未坚持治疗.结论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做好心理护理,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坚持治疗,配合治疗,可获得痊愈.  相似文献   

16.
精神科患者心理护理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以确保患者的自身安全及社会安全,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方法 护士要认真学好心理学知识,用心理学的知识去指导自己的护理工作,去了解患者的需求,去帮助患者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结果 通过对精神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全面了解患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正确地分析患者在正常和异常情况下对客观事物的反应,能引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提高了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结论 心理护理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基本功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转变患者对冠心病的认识,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方法 对上蔡县中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确诊为冠心病患者共100例,在住院期间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分析,从而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 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康复.结论 冠心病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是解除患者的心理障...  相似文献   

18.
杨翠蓉 《河北医药》2016,(10):1502-1504
目的 研究喉癌患者术后疾病转归、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探讨延续护理和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影响,根据两种护理干预效果评价护理措施在喉癌临床治疗上的应用,借以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干预模式,提高喉癌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方法 200例喉癌患者使用数字发生器随机分为延续护理组和心理护理组,延续护理组给予延续护理,心理护理组给予心理护理.护理干预治疗6个月后,通过喉癌手术患者的生存质量、心理状态调查,观察对比2组护理疗效.结果 延续护理组ADL优于心理护理组,但HAMA和HAMD评分高于心理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续护理组躯体、角色、情绪、认知、社会功能和总体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心理护理组(P<0.05).结论 喉癌患者术后疾病转归、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实施系统规范的延续护理和心理护理会对患者产生积极的作用,能进一步加快恢复的速度,提高生存质量,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9.
覃秀灵 《北方药学》2013,(6):156-15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12月发生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除按急性心肌梗塞常规护理外,给予护理干预,并与2011年发生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45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对照组只按急性心肌梗塞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便秘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观察组便秘发生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能降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便秘发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头面部烧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对56例头面部烧伤患者进行面、眼、鼻、口、耳部位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 对患者实施头面部护理及心理护理,患者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烧伤创面恢复良好,身心创伤都得以顺利康复.结论 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面部遗留色素、面部畸形这些后遗症及减少心理打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