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细胞因子新的组合(rhG-CSF+rhIL-11+rhIL-2)对骨髓型急性放射病(ARS)比格犬的治疗作用。方法 以4.5 Gy  60Co γ射线照射比格犬制备骨髓型ARS动物模型,动物分为照射对照(5只)、综合对症(5只)和综合对症加细胞因子治疗3组(6只),通过观察动物体征、存活时间、存活数以及动物造血及胃肠道等脏器的恢复情况,分析细胞因子联合治疗效果。结果 4.5 Gy  60Co γ射线照射后,比格犬出现食欲下降、发热、精神状态差和柏油便等症状,照射对照组动物于照射后2周内全部死亡,平均存活(12.7±1.4)d;综合对症组呈现明显的急性放射病症状,并于照射后第33天死亡1只;而综合对症加细胞因子组动物在45 d观察期内不仅全部存活,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且其造血功能及胃、肠道等受损组织基本恢复。结论 在综合对症基础上给予rhG-CSF+rhIL-11+rhIL-2组合治疗可以有效地促进4.5 Gy 60Co γ射线照射比格犬造血系统功能和胃肠道等重要脏器的恢复,提高受照动物存活数,并改善动物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细胞因子组合对4.5 Gy γ射线照射比格犬造血系统损伤的治疗效果,为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临床救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16只比格犬均给予4.5 Gy 60Co γ射线全身照射,随机分为照射对照、综合对症和细胞因子3组。细胞因子组动物在综合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应用rhG-CSF、rhIL-11和rhIL-2联合治疗。2 d检测1次外周血象,分别于照射前4 d,照射后1和45 d收集骨髓和外周血进行造血细胞集落培养,制备胸骨病理切片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照射后各组动物外周血各类细胞数急剧下降,细胞因子联合治疗可提高白细胞最低值(1.04×109/L,而照射对照组和综合对症组分别为0.28×109/L和0.68×109/L),缩短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细胞因子组24 d,综合对症组33 d),使红细胞维持在正常值范围;照射后1 d骨髓及外周血中造血干细胞集落形成率明显下降,照射后45 d 2个治疗组造血干细胞集落数均恢复为照射前水平;照射对照组动物骨髓造血细胞完全消失,细胞因子治疗使得骨髓造血功能完全恢复,与照射前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hG-CSF、rhIL-11和rhIL-2联合应用可提高极期时外周血白细胞最低值,加速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恢复,促进4.5 Gy γ射线照射犬体内残留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成熟,从而加速造血功能的重建。rhG-CSF、 rhIL-11和rhIL-2不失为治疗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卷柏水部位对受γ射线照射小鼠造血系统的辐射防护作用。方法 1KM种小鼠于接受8.0Gy 60Co γ射线照射前1周给药,观察受照射小鼠的30d存活率、死亡动物平均存活时间、受照射小鼠体重变化和外周血白细胞数变化;2KM种小鼠于6.0Gy 60Co γ射线照射前72、48和24 h,以及照射后即刻灌服药物或蒸馏水,观察受照射小鼠骨髓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的变化。结果 卷柏水部位可明显提高照射后小鼠30 d的存活率、死亡动物平均存活时间和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抑制射线引起的小鼠体重的下降;另外,它还可降低受照射小鼠骨髓细胞G0/G1期细胞百分率,升高其G2/M、S期细胞百分率,并可明显降低其细胞凋亡率。结论 卷柏水部位对照射损伤小鼠的造血系统有一定的辐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60Co γ线不同剂量照射条件培养液(ICM)培养K562细胞后引发的旁效应。方法 采用健康男性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观察不同剂量60Co γ线照射的条件培养液培养后引发的K562细胞对NK细胞敏感性的改变,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K562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照射组NK细胞活性显著增加,即受照肿瘤细胞的培养基显著影响了未受照肿瘤细胞的存活能力,从而NK细胞对未照射细胞的活性显著增加;其中,从0.5 Gy起即出现显著升高, 1.0 Gy继续增加,2.0和5.0 Gy出现波动,在8.5 Gy达到最高。照射组K562细胞的凋亡率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即受照肿瘤细胞的培养基显著影响了未受照肿瘤细胞的存活能力。在0.5 Gy处,即出现非常明显的效应。结论 对于K562细胞,ICM对细胞显示出明显损伤作用,NK细胞活性显著增加,凋亡率升高。提示存在培养基转移介导的电离辐射旁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以结肠癌细胞HCT116为研究对象,评价DNA依赖蛋白激酶催化亚基(DNA-PKcs)抑制剂NU7026对癌干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以CD133+/CD44+为标志物,流式细胞术检测癌干细胞亚群。将HCT116细胞分为对照组、单纯药物(20 μmol/L NU7026)组、单纯照射(2 Gy γ射线)组和药物+照射(20 μmol/L NU7026联合2 Gy γ射线)组,照射前2 h加入NU7026。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检测HCT116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 γ-H2AX foci的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分析DNA双链断裂损伤修复。结果 体外培养HCT116细胞中CD133+/CD44+癌干细胞亚群比例高达(88.14±0.47)%,HCT116细胞低密度接种无血清培养基中集落形成率为(84.75±1.35)%。与单纯照射组比较,药物+照射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t=7.22,P<0.01)。受照后48 h,药物+照射组的癌干细胞亚群比例较单纯照射组显著降低(t=9.55,P<0.01)。受照后24 h,NU7026明显增加G2/M期阻滞(t=7.67,P<0.01),48 h细胞早期凋亡发生率也明显增加(t=8.24,P<0.05)。药物+照射组在照后2、4、8和24 h DNA双链断裂(γ-H2AX foci)残留比单纯照射组明显增多(t=19.58、11.95、7.01和9.45,P<0.01)。结论 NU7026对癌干细胞为优势亚群的结肠癌HCT116细胞具有明显的放射增敏作用,显著增加对癌干细胞的杀伤效应,增敏机制包括抑制DNA修复,诱发不可逆G2/M期阻滞和增加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羧酸富勒烯C3(C3)在辐射防护和辅助放疗方面的应用。方法 以不同浓度C3与AHH-1、K562细胞共孵育,用CCK-8法、锥虫蓝试验检测C3对细胞活力和存活率的影响,用Annexin-V/PI染色、流式细胞分析法研究照射后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C3对AHH-1细胞活力几乎无影响(存活率大于95%),但600mg/L的C3使K562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82%)。100mg/LC3用药照射组与单纯照射组相比,4Gy照射后AHH-1细胞的存活率显著升高(71.3%、90.3%),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26.3%、12.6%);而受照射24Gy的K562细胞存活率却呈现下降趋势(69.4%、66.1%),不同剂量照射后细胞凋亡率反而增加。细胞周期分析结果显示,C3处理组AHH-1细胞12Gy辐射后G2期阻滞(27.2%)与单纯照射组(40.8%)相比减轻;而K562受照细胞则反而加重。结论 C3对AHH-1细胞具有较好的辐射防护作用,而对K562细胞则表现为抑制细胞增殖,促进辐射诱导的细胞凋亡并加重G2期阻滞。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格犬4.5 Gy γ射线照射后,经综合对症和细胞因子2种治疗,观察其凝血机制的改变。方法 血小板体外聚集实验、血栓弹力图(TEG)描记分法、出凝血时间检测。结果 照后7 d照射对照组、综合对症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TEG凝固时间(k)值升高,而细胞因子治疗组则变化不明显。照射后14 d照射对照组TEG各项参数变化最为明显,表现为凝血反应时间(r)、凝固时间(k)、r+k和血栓最大凝固时间(M)值大幅度升高,凝血时间、血栓最大凝固时间延迟,血栓最大弹力度(Ma)值大幅度下降,血栓最大弹力幅度减小。细胞因子治疗组各项参数均好于综合对症组。照射对照组照射后14 d凝血酶时间明显延长,综合对症和细胞因子组于照后2~3周凝血酶时间最长,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照后42 d,血小板体外聚集实验综合对症组75%动物血小板聚集功能处于极低水平(正常值的20%以下),而细胞因子对症组仅有33%动物血小板聚集功能处于极低水平。结论 细胞因子新组合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放射病比格犬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C225对人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 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实验组用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C225(100 nmol/L)处理后,60Co γ射线(吸收剂量率1.953 Gy/min)对体外培养的DU145细胞进行0、2、4、6 和8 Gy 照射,用MTT法、集落形成法检测细胞增殖和细胞存活率;用单击多靶模型拟合剂量存活曲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结果 C225对照射后DU145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C225组的放射生物学参数值(D0DqNSF2)较对照组低。C225组和对照组的RBE 比值为1.39。C225组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降低,出现明显的G0/G1期阻滞。C225组细胞的早期凋亡率在照射剂量达4 Gy后明显高于对照组(t=-14.55,P<0.05)。结论 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C225通过抑制细胞增殖、G0/G1 期阻滞和诱导凋亡来增加人前列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二氢青蒿素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放射增敏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二氢青蒿素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 用MTT法检测其对HeLa细胞生长的抑制效应;克隆形成法检测放射敏感性;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二氢青蒿素对HeLa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效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20 μmol/L二氢青蒿素对HeLa细胞的放射增敏比(SER)为1.47。二氢青蒿素能够去除X线导致的HeLa细胞G2期阻滞,与单纯6 Gy照射组相比,药物+照射组G2期阻滞由73.58%降至48.31%。二氢青蒿素能增强X线诱导的细胞凋亡,与单纯2、4、6 Gy照射组相比,药物+照射组凋亡率分别由29.46%、48.04%、70.21%升至45.79%、66.36%、79.58%。结论 二氢青蒿素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具有放射增敏作用,机制可能与二氢青蒿素去除照射引起的G2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青蒿琥酯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 应用60Co γ射线照射细胞,吸收剂量率为0.635 Gy/min,照射剂量为0、1、2、4和6 Gy。采用MTT法检测青蒿琥酯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确定青蒿琥酯的最适实验作用浓度。克隆形成法检测青蒿琥酯对HeLa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采用"多靶单击数学模型"拟合HeLa细胞的剂量-存活曲线,得出平均致死剂量、准阈剂量及放射增敏比,评价其增敏效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eLa细胞凋亡率,进一步检测青蒿琥酯对HeLa细胞的放射增敏性。结果 青蒿琥酯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单纯照射1、2、4和6 Gy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分别为91.67%、82.02%、58.60%和25.01%,加入青蒿琥酯后,相同照射剂量下克隆形成率分别降低为74.93%、60.53%、22.38%和5.05%;单纯照射组与药物+照射组的平均致死剂量(D0)分别为2.95和2.07 Gy,准阈剂量(Dq)分别为2.01和1.24 Gy,放射增敏比(SER)为1.43。单纯2和6 Gy照射组细胞凋亡率分别是12.26%和40.08%,加入青蒿琥酯后,相同照射剂量下细胞凋亡率分别上升至22.71%和59.92%。结论 青蒿琥酯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成药物浓度依赖性;青蒿琥酯对HeLa细胞具有一定的放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12C重离子束对人淋巴细胞增殖以及周期、凋亡的影响.方法 12C重离子束照射人淋巴细胞Peng-EBV,吸收剂量分别为0(对照组)、0.5、2.0 Gy.照射后用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0.5 Gy照射可以增加细胞增殖活力(t=2.66~14.45, P<0.05),而2.0 Gy照射降低了细胞活力(t=7.65~64.45, P<0.05).受照射细胞的活力存在一个恢复和下降过程,受照后48 h内,细胞数量呈增加趋势,但72 h时细胞数量下降.照射后48 h,两组细胞G2/M期呈明显上升趋势,高于对照组(t=2.01~99.80,P<0.05),且2.0 Gy组的周期阻滞较0.5 Gy组严重;照射后30 d,细胞周期阻滞恢复到正常水平.照射后12、24、48 h,两照射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1.05,P<0.05),在照后24 h最高,48 h明显下降,30 d恢复到对照水平.结论 12C离子束辐射影响人淋巴细胞增殖,诱导人淋巴细胞发生明显的G2/M期阻滞,并且明显地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低剂量辐射(LDR)对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干细胞(LSCs)中P16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取20例健康产妇脐血100 ml,免疫磁株法分离纯化CD34+、CD38-的正常造血干细胞(HSCs)作为对照组;取20例初诊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患者骨髓液5~10 ml,免疫磁株法分离纯化CD34+、CD38-、CD123+的LSCs作为实验组。将HSCs及LSCs依据LDR剂量(0、12.5和50 cGy)辐照后收集细胞行RT-PCR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两种干细胞中p16基因的变化;另辐照后分别于24、48和72 h收集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种干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 CML-LSCs经12.5 cGy剂量照射后P16 mRNA表达略上调,50 cGy照射后明显增高(Z=-3.39,P<0.01),而HSCs经各剂量点LDR处理后p16基因转录水平无明显变化。CML-LSCs经12.5 cGy剂量处理后48 h出现G0/G1期阻滞,50 cGy剂量点照射后72 h出现了G0/G1期阻滞现象。CML-LSCs经LDR处理后,细胞的早期凋亡率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加,50 cGy剂量照射后72 h处达到(17.75±11.76) %,与未照射组 (6.13±4.7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7,P<0.05)。 结论 LDR可诱导CML-LSCs中P16基因转录水平的表达上调,使得CML-LSCs阻滞在G0/G1期,促进LSCs的凋亡,为P16基因作为CML中治疗的靶点及LDR在白血病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 Gy 60Co γ射线照射对小鼠调节性T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并初步探讨Treg细胞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与CD39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2 Gy 60Co γ射线全身照射小鼠,分离胸腺、脾脏中的淋巴细胞,计数细胞数后利用流式细胞仪对Treg细胞亚群的凋亡率、CD39及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受照后Treg细胞较CD4+FOXP3-T细胞的存活率高,胸腺和脾脏中Treg细胞存活率的时间效应关系不同;受照后Treg细胞凋亡率增加,以照后4 d增幅最为显著(t=-3.6、-7.4, P<0.05);受照后胸腺与脾脏中Bax/Bcl-2的比值变化规律不同,前者中该比值增加,以照后4 d增加最为显著(t=-3.4, P<0.05),而脾脏中该比值于照后4 d减小(t=2.4, P<0.05);受照后4 d胸腺Treg细胞中CD39表达上调(t=-6.6, P<0.05),而脾脏中表达下调(t=2.6, P<0.05)。结论 受照后Treg细胞凋亡率、Bax/Bcl-2比值的变化规律与CD39的表达规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二氢青蒿素及X射线对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并研究其具体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已知p53突变的人宫颈癌HeLa细胞,并以p53功能正常的人宫颈癌SiHa细胞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X射线(6 Gy)、二氢青蒿素(20及100 μmol/L)对两种细胞的细胞周期的影响;应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X射线照射明显导致HeLa细胞G2期阻滞,照射后G2期细胞比例由14.45%上升至73.58%,在二氢青蒿素联合照射作用后,HeLa细胞G2期细胞比例由单纯照射组的73.58%降至48.31%;而对照组SiHa细胞G2期变化不明显。在单纯照射组,随着细胞G2期阻滞的增加,HeLa细胞中Wee1蛋白表达量增加,Cyclin B1蛋白表达量降低,而在二氢青蒿素联合照射作用后,细胞内Wee1蛋白表达量较单纯照射组减少,Cyclin B1蛋白表达量较单纯照射组增高,与该药能去除电离辐射导致细胞G2期阻滞过程相一致。结论 对于p53突变的人宫颈癌HeLa细胞,二氢青蒿素能抑制辐射所引起的细胞G2期阻滞,其机理可能与细胞周期调控蛋白Wee1、Cyclin B1表达变化有关;对p53功能正常的SiHa细胞,辐射主要引起细胞G1期阻滞,故二氢青蒿素对其周期的影响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抗体对放射性125I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大肠癌细胞CL187的增敏作用。方法 采用CL187大肠癌细胞系体外培养,实验分空白对照组、单纯抗体组、单纯照射组、照射加不同浓度抗体组。用克隆形成方法评价不同处理方式对CL187细胞的杀伤效应。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周期的改变。结果 EGFR与射线联合作用细胞存活分数较单纯照射组明显下降(P<0.05)。EGFR抗体浓度2、5、10 nmol/L时增敏比分别为1.34、1.59、2.08。持续低剂量率照射4 Gy后,抗体联合照射组凋亡率(39.86%±4.38%)高于单纯抗体组(12.49%±1.59%)和单纯照射凋亡率之和(21.57%±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周期检测显示表皮生长因子抗体联合照射主要引起细胞的G1期阻滞(84.51%±3.42%),持续低剂量率照射主要引起G2/M期阻滞(46.41%±4.48%),两者联合作用时,G1期(59.31%±5.34%)和G2/M期(38.10%±2.57%)细胞比率增加,S期(2.59%±1.19%)细胞比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 表皮生长因子抗体对持续低剂量率照射具有明显的放射增敏作用,其增敏机制主要来自细胞周期的重分布和细胞凋亡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A549细胞的低剂量辐射超敏感性现象,探讨其发生的机制。方法 A549细胞接受0~2 Gy的60Coγ射线照射后,流式细胞仪对其分选计数,克隆形成法检测细胞存活分数,Western blot法检测ATM1981Ser-P蛋白表达,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AnnexinⅤ-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PI单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细胞在0~0.3 Gy表现出单位剂量杀伤增强,在0.3~0.5 Gy表现出一定的辐射抗性,0.5 Gy后的区域存活分数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降低。照射后1 h,ATM激酶在0.2 Gy时开始活化,0.5 Gy时活化达高峰(t=7.96,P<0.05);与0.5 Gy相比1.0和2.0 Gy的活化水平无明显变化(t=0.69、0.55,P>0.05)。照射后24 h,部分细胞发生凋亡,其凋亡曲线与存活曲线相吻合。与未照射组相比,0.1和0.2 Gy组在各时间点(照射后6、12和24 h)的细胞周期无明显变化,而0.3、0.4和0.5 Gy 组,照射后6和12 h细胞发生G2/M期阻滞(t=2.87、2.88、4.92和3.70、3.12、8.11,P<0.05),照射后24 h G2/M期细胞比例下降(t=3.87、4.77、3.01,P<0.05)。结论 A549细胞存在HRS/IRR现象,其发生可能与ATM激酶、细胞周期变化有关,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电离辐射对盐诱导激酶2(SIK2)蛋白和mRNA的诱导表达作用及细胞周期相关性。方法 HepG2细胞用60Co γ射线照射,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定量PCR法分别检测细胞的SIK2蛋白和mRNA的表达,胸腺嘧啶双阻滞法同步化细胞,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HepG2细胞2 Gy照射后4、6、10 h,SIK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 (t=3.00、3.98、4.17,P<0.05);10 Gy大剂量照射后,SIK2蛋白表达增加的趋势与2 Gy一致,但增加的幅度较前者低。2和10 Gy照射后SIK2基因 mRNA均在10 h出现了增加(t=4.54、2.74,P<0.05)。照后10 h出现了细胞G2/M阻滞高峰。利用同步化细胞分析表明,细胞周期不同时相中SIK2 mRNA的表达无明显差别。结论 2和10 Gy照射均能诱导SIK2蛋白表达增加,2 Gy的作用更加明显。细胞照射后10 h,SIK2 mRNA的表达水平增加,但与辐射诱发细胞G2/M期阻滞引起不同时相细胞的分布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FOXO4-DRI多肽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为检测FOXO4-DRI对NSCLC细胞的影响,将H460和A549细胞按照射与给药方式分为对照组、FOXO4-DRI组、单纯照射组、照射+FOXO4-DRI组。采用剂量率为0.99 Gy/min γ射线单次照射,在照射前10 min对H460细胞给予FOXO4-DRI 6 μmol/L,A549细胞给予FOXO4-DRI 30 μmol/L。采用CCK-8法检测照射后24、48和72 h细胞存活率;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细胞克隆形成数目;用伤口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程度;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FOXO4-DRI组H460细胞和A549细胞存活率降低(t=1.06~50.75,P<0.05)、迁移率降低(t=33.37~139.10,P<0.05),克隆形成数目减少(t=5.20~93.48,P<0.05)。FOXO4-DRI诱导了细胞凋亡(t=2.95~42.00,P<0.05),导致G0/G1细胞周期阻滞以及G2/M期细胞比例下降(t=3.50~31.59,P<0.05)。与照射组相比,FOXO4-DRI可进一步降低辐照后的细胞存活率(t=2.94~23.40,P<0.05),减少辐照后克隆形成数目(t=8.43~34.00,P<0.05)和细胞迁移率(t=5.25、7.56,P<0.05),增加细胞凋亡(t=9.20~11.52,P<0.05)。照射+FOXO4-DRI组细胞,G2/M期细胞比例进一步下降,S期细胞增加(t=3.85~17.62,P<0.05)。结论 FOXO4-DRI多肽通过促进细胞凋亡,降低细胞增殖能力和迁移率,可以提高NSCLC细胞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体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及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克隆形成实验观察低温等离子体对3种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3种细胞周期分布、凋亡率及活性氧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单纯照射(R组)、单纯等离子体作用(P组)及其联合辐射(P+R组)对3种细胞中Bcl-2、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低温等离子体对HepG2、A549及HeLa细胞均有放射增敏作用,放射增敏比(SERD0)分别为1.28、1.32、1.29。HepG2、A549及HeLa细胞P+R组G2/M期比例、凋亡率及活性氧含量与R组比较均明显增高(tG2/M期=9.52、8.24、9.53,P<0.05;t凋亡率=10.67、38.56、6.74,P<0.05;t活性氧含量=9.41、15.42、13.53,P<0.05)。HepG2和A549细胞P+R组G2/M期比例、凋亡率及活性氧含量与P组比较均明显升高(tG2/M期=8.75、20.37,P<0.05;t凋亡率=8.43、9.99,P<0.05;t活性氧含量=4.82、5.27,P<0.05)。3种癌细胞中P+R组Bcl-2蛋白表达较R组降低,而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结论 低温等离子体可提高HepG2、A549及HeLa细胞系的放射敏感性,其对HepG2及A549细胞系的放射增敏机制可能与抑制亚致死损伤修复,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以及提高细胞内ROS水平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洛铂联合外照射对人鼻咽癌细胞系CNE2的杀伤和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以对数生长期的人鼻咽癌细胞系CNE2为研究对象,MTT法检测单纯洛铂和洛铂联合照射对CNE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克隆形成试验分析洛铂对CNE2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单纯洛铂组和洛铂联合照射组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蛋白免疫印迹检测Bcl-2、 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洛铂对CNE2有增殖抑制作用,且细胞毒性呈剂量依赖性,IC50为1.610 μmol/L,洛铂联合照射60Co γ射线4 Gy对CNE2细胞IC50为0.077 μmol/L。洛铂联合照射组放射增敏比大于3。24 h内随洛铂浓度增加,鼻咽癌细胞进入G2/M期比例增多。而洛铂联合照射将鼻咽癌细胞更多地阻滞于G2/M期,当洛铂浓度增大到6 μmol/L,洛铂联合照射组主要将细胞阻滞于S期。洛铂5 μmol/L作用24 h可引起15.6%的细胞凋亡,4 Gy照射可引起11.3%细胞凋亡,洛铂联合照射组可引起61.8%的细胞凋亡。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洛铂联合照射组抑制凋亡蛋白Bcl-2表达水平下降,促进凋亡诱导蛋白Bax以及活化的Caspase-3表达水平升高。结论 洛铂对人鼻咽癌CNE2细胞有放射增敏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Bcl-2表达,促进Bax表达,激活Bcl-2(Bax)-Caspase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