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又称遗传过敏性湿疹或异位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一般自婴幼儿期起病,病情迁延反复,部分可持续至成年期,且80%AD患儿日后可发展成为过敏性鼻炎或哮喘。近年来AD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病情不断加重,复发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其复发率高,需要长期反复治疗,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
四弯风汤联合西药治疗特应性皮炎3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应性皮炎原称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的特发性皮肤炎症性皮肤病。2岁以前发病,表现为持续12个月的皮肤瘙痒,皮疹好发于身体屈侧部位,故又称为“四弯风”。有全身皮肤干燥史,常伴发哮喘、过敏性鼻炎,或亲属中有过敏性疾病史。临床常应用口服抗组胺药物、局部外用润肤剂和糖皮质内固醇激素,临床疗效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异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47例特异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组。西药组单纯口服氯雷他定10 mg,每天1次。中西医结合组在西药组治疗基础上合并加味当归饮加减治疗,疗程4周。并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4、10、12(IL 4、IL 10、IL 12)水平。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愈显率56%(14/25例),西药组为22.7%(5/2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L- 4、10水平升高,IL-12水平降低(均P<0.01);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3种细胞因子水平恢复正常,西药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肯定,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李琳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7):56-5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成年特应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11-2012.11期间入我院诊疗的62例成年特应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论治,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1%,对照组总有效率67.8%,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优势明显。结论:在西医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特应性皮炎有效率高,疗效确切,用药安全方便,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探讨特应性皮炎中西医发病理论的共性与差异。笔者从遗传、免疫、肠道菌群和皮肤屏障功能四个方面阐释了中西医观点间的交融、差异与启发,发现中、西医对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的认识有诸多相似之处,中医学理论对特应性皮炎的现代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6.
特应性皮炎因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变化有难治化、重症化倾向,汉方治疗从调整、改善体质出发,既治标(皮疹),又治本(调整阴阳),常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分型辨治特应性皮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正才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11):911-912
特应性皮炎 ,又称遗传过敏性皮炎、异位性皮炎 ,是一种由多种因素互相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比较难治的皮肤病。中医根据临床表现 ,将其归属于奶癣、胎疒敛 疝 ,妇人少疮 (干疒敛 和湿疒敛)、婴儿湿疮、四弯风等范畴。现根据其主证特点 ,按照辨证施治的原则 ,对其病因病机及治疗加以讨论。1 病因病机经云 :“诸痛痒疮 ,皆属于心 ;诸湿肿满 ,皆属于脾”。明·陈实功在《外科正宗》中说 :“奶癣 ,因儿在胎中 ,母食五辛 ,父餐炙搏 ,遗热与儿 ,生后头面遍身发为奶癣。”《医宗金鉴》说 :“此症生婴儿头顶 ,或生眉端 ,又名…  相似文献   

8.
特应性皮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应性皮炎(atopio dermatitis,简称AD),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也称为异位性皮炎、特应性湿疹、婴儿湿疹、遗传过敏性皮炎以及素质性痒疹等,具有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病程迁延难愈的特点,是临床上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剧烈瘙痒,多于儿童期发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此病不仅对患儿的生长及心理健康造成极大影响,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定经济负担[1].现笔者就特应性皮炎的中西医诊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介绍刘巧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学术思想,主要包括从皮损、部位、瘙痒、体质进行辨病辨证论治,并重视调畅情志、健补脾胃、皮肤护理等方法的运用,随症加减,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滋阴除湿方治疗异位性皮炎4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位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又称特应性皮炎。归属中医“顽湿”范畴。笔者自2000-01~2005-12采用以滋阴除湿为主的中药治疗异位性皮炎43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2例患者均为门诊及住院确诊的异位性皮炎病人。治疗组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龄2~51  相似文献   

11.
特应性皮炎中医药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些年特应性皮炎的中医药治疗作了系统回顾 ,介绍了中药内用治疗 ,中药外用治疗 ,针灸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及中医药治疗的实验研究等方面的新进展 ,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之为“四弯风”“奶藓”“湿疮”。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该病与机体免疫功能、遗传基因、皮肤屏障等因素相关,但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明确。此病病程长、易反复,严重影响人们生产生活。西医治疗多使用类固醇、抗组胺药和免疫抑制剂,长期服用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中医药防治AD历史悠久、疗效突出,临床实践经验丰富,随着社会发展运用传统中医药治疗AD的研究不断深入。该文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系统综述AD的研究进展,揭示AD病因病机,并从八纲、病因、气血津液、脏腑、六经、卫气营血、三焦等方面总结传统中医特色辨证方式。在治疗方面根据AD的病因病机,确定疾病的类型和阶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依据近年来中医药防治AD取得的进展,总结了经典名方、自拟方、中成药、并结合现代中药药理研究从分子层面阐释中药单体治疗AD的机制。依托中医药外治优势对现有中药外治AD疗法进行总结,发现中药湿敷、药浴、凝胶、膏剂等传统外治疗法安全有效。针灸疗法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在AD防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研究发现气血津液、三焦辨证方式新颖,中药治疗手段多样,临床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推广,为祖国中医药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具有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的多基因遗传性皮肤病,是目前皮肤病治疗中最具有挑战性难题之一。不断开发新的安全、高效的AD外治法是国内外学者十分关注的课题。本文就近年AD外治法作一综述,为进一步探讨合理应用外治法治疗AD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万英  赵相雨 《光明中医》2016,(9):1311-1313
近年来小儿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日趋上升,中医认为其多由于患儿先天禀赋不足,血热内盛及后天调摄不当而致肺脾俱虚加之感受风、湿、热邪导致发病。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分期分型内服外治,注重调护等治疗方法,在治疗特应性皮炎方面的疗效显著,并在防止复发方面,显现出比单纯应用西药更明显的优势,同时能够更好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顽疾,很难治愈,此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各文献报道,中医治疗能有效地改善其症状和降低复发率。目前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内服汤剂、外用洗剂和中成药以及针灸等。本文就常用中医疗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中医辨证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特应性皮炎35例的疗效。方法:中医辨证分型治疗35例与西医对照组33例对比观察。结果:中医治疗组有效率为82.8%,明显高于对照组45.4%,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特应性皮炎因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变化有难治化。重症化倾向,汉方治疗从调整,改善体质出发,既治标(皮疹),又治本(调整阴阳),常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应性皮炎44例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应性皮炎(A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符合入选条件的A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予西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和EOS计数、血清总IgE含量的改变。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和血清总IgE含量的改变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AD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9.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又称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儿童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属于与先天过敏体质有密切关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病在我国的总患病率约为2.78%[2],欧美发达国家可达15%[3]。目前随着全球环境变化及饮食结构等的改变,AD在我  相似文献   

20.
特应性皮炎与汉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日本汉方医学对特应性皮炎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特应性皮炎汉方药、食疗、药浴等方面的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