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对168例晚期胃癌标本研究表明,胃癌组织的肉眼开矿和组织学分型与癌的浸润范围关系密切,正确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对确定手术切除范围有重要意义,我们认为,蕈伞型或周转界限清楚的溃疡型癌,癌细胞分化较好者,浸润范围较小,手术切端以距肿瘤边缘2-3cm为宜;周转界限不甚清楚的溃疡型或办限较清楚的浸润型癌癌细胞分化较差者;当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患多为老年,多数合并心脏系统疾患,且就医前多因长期不能正常进食,精神及营养状况均较差,手术操作复杂,时间长,术后极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因此,针对其主要并发症采取预防措施。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290 例老年人食管癌中,手术切除270 例。认为老年人食管癌仍应以手术治疗为首选,但需重视围手术期处理,选择合适手术切口,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以期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切除后用吻合器吻合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既简化了手术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又减少了术后发生并发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本文报告了对32例实施该手术患者的术中护理配合.术前准备好食管癌切除的基本器械和吻合器,术中巡回护士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建立静脉通道,采取合适的体位,调试好各种仪器;器械护士及时、准确地传递各种器械和物品;术后妥善处理器械.  相似文献   

6.
戴伟  柯怀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3):57-57
目的:探讨胸中段食管癌的合理手术径路以及治疗方法。方法:胸中段食管癌根治术手术128例,随机分成两组,左胸后外侧切口+左颈切口(A组)66例和右胸后外侧切口+上腹正中切口+左颈切口(B组)62例。结果:128例中手术切除120例。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7%,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7.1%。结论:左胸后外侧切口+左颈切口的手术入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胸中段食管癌选择的常规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74例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minimally invasive McKeown esophagectomy,MIE-McKeown)经 验及体会,并与经典Ivor-Lewis食管癌手术(Ivor-Lewis esophagectomy,ILE)比较,探讨二者手术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胸外科接受MIE-McKeown的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 同期接受ILE的食管癌患者85例作为对照,比较二者近期疗效。结果:与ILE组相比,MIE-McKeown组患者术中出血 量更少,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更低,手术切除食管长度更长,淋巴结清除组数及个数更多,但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 时间更长,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整体淋巴结转移率52.8%, MIE-McKeown组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9.5%。两组共发现食管多中心病灶16例,次瘤位于主瘤上方者7例,次瘤远侧 缘距主瘤中心的距离(D)为20~85(50.7±23.0) mm,次瘤位于主瘤下方者9例,D值为30~90(57.8±20.5) mm。结论:MIEMcKeown 病灶切除更彻底,淋巴结清除度较高,安全、创伤小、短期效果好,是治疗食管癌的适合术式,但吻合口 瘘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率较高,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索端粒长度与食管癌发生风险的关系,为食管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中国人群食管癌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中1 877例食管癌病例和2 084例无肿瘤独立对照样本,使用与白细胞端粒长度具有显著相关性的9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位点作为工具变量,通过遗传风险得分法(genetic risk score,GRS)和逆方差加权法(the inverse?variance weighting method,IVW)估计端粒长度与食管癌发生风险之间的关联。此外,根据年龄、性别做分层分析,探讨是否存在分层因素与暴露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结果显示端粒长度与食管癌发生风险无统计学上的显著关联,无论是基于基因型个体数据(individual?level data)的GRS法还是基于汇总数据(summarized data)的IVW法均得出一致的结果(GRS:OR=1.19,95%CI:0.81~1.77,P=0.380;IVW:OR=1.22,95%CI:0.81~1.84,P=0.380)。分层分析发现性别之间有层间异质性,但进一步分析各性别人群中端粒长度与食管癌的关系都没有得到显著性关联(女性:OR=0.83,95%CI:0.43~1.6,P=0.582;男性:OR=1.49,95%CI:0.91~2.44,P=0.115)。结论:研究尚未发现端粒长度与食管癌发生风险之间有显著性关联。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切除后用吻合器吻合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既简化了手术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又减少了术后发生并发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本文报告了对32例实施该手术患者的术中护理配合。术前准备好食管癌切除的基本器械和吻合器,术中巡回护士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建立静脉通道,采取合适的体位,调试好各种仪器;器械护士及时、准确地传递各种器械和物品;术后妥善处理器械。  相似文献   

10.
经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手术是我院新开展的一种手术方式.此术式保证了食管切除长度,又保证了纵隔、隆突下及颈部淋巴结的彻底清扫,为确保手术顺利和成功,手术护士应充分准备,提高护理配合质量,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管状胃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胃食管返流的影响。方法86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均接受食管癌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对照组给予全胃代食管吻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胃食管返流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24 h酸返流次数、≥5 min酸返流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最长酸返流时间、pH<4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时的RD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胃食管返流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管状胃用于食管癌患者术中食管重建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的胃食管返流程度,降低胃食管返流发生率,对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告左胸后外侧切口行食管次全切除,食管-胃左颈部吻合手术治疗胸段食管癌的临床经验。方法:全组1124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全部经左胸后外侧切口行食管次全切除,食管-胃左颈部吻合。结果:全组手术治愈1118例,死亡6例(0.53%),吻合口瘘38例(3.38%),瘘死亡13.16%(5/38)。乳糜胸7例均获治愈。748例随访2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2.2%、52.8%和27.8%。结论:食管次全切除,食管-胃左颈部吻合治疗胸段食管癌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法,具有肿瘤切除彻底、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采用外科手术对74例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进行治疗。结果:手术切除率946%,术后并发症率为114%(无吻合口瘘发生)。术后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489%、346%和20%。结论:病变大于3cm,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不应作为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的手术禁忌;手术径路应根据病变部位、长度、肿瘤的外侵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选择;术前支气管镜观察、胸部CT扫描和腹部B超检查能显著提高手术准确率;术中注意技术操作,可减少并发症(术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长段食管癌术前化疗的疗效.方法:在过去的十七年里,我们手术治疗了食管贲门癌2110例,其中192例长段食管癌在术前化疗后2周接受手术,化疗方案为顺铂(20mg连用5d)、5-氟脲嘧啶(750mg~1000mg连用5d)。切除标本常规作病理检查,观察临床病理学改变并根据镜下所见划定四级化疗反应。结果:在159例被切除的标本中,我们发现109例(69%)有癌性溃疡边缘变平变矮及肿瘤缩小现象、67例(42%)有间质内炎性细胞浸润、102例(64%)有癌细胞凋亡现象。结论:长段食管癌术前化疗有助于提高其治疗效果。在评价术前化疗的疗效时应考虑其临床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食管癌切除术后炎症介质IL-6、IL-8、TNF-a、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变化.方法:选择拟行经左胸食管癌切除术的食管癌病例40例,在全麻双腔气管插管下经左胸行食管癌切除胃食管机械吻合术,术中左肺萎陷.分别于术前(T0),左肺恢复通气后(T1),术后6h(T2),12h(T3),24h(T4)采集外周血测定IL-6、IL-8、TNF-a、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外周血IL-6、IL-8、TNF-a、中性粒细胞计数在T1,T2,T3,T4时点均较T0升高.结论:开胸行食管癌切除术可引起炎症因子的升高.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食管癌和贲门癌外科治疗并发症的发生趋势,提出防治埘策,提高外科治疗水平.方法 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1952年9月至2005年12月行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后并发症种类和不同年代发生率和治疗结果.结果 (1)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20796例,切除18 772例,术后有1741例发生各种并发症1837例次,发生率为9.27%(9.79%),住院死亡433例(24.87%).(2)并发症发生率(39.77%)和病死率(44.29%)近年分别降至4.10%和15.42%.(3)与手术密切相关的并发症和病死率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如吻合口瘘在20世纪50年代发生率4.55%和50.00%死亡,近十年分别下降到1.21%和3.33%.(4)内科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略有下降,但病死率很高,如肺部和心血管并发症死亡分别为27.42%和25.00%,已占术后死亡的第1、2位.结论 (1)外科治疗食管癌的一大进展是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2)在扩大手术适应证的同时应积极和针对性行术前准备,以减少全身性特别是肺部并发症.(3)外科技术是关键,当今防治吻合区瘘和胃壁坏死及胸腹腔出血仍是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食管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探讨其诊断、治疗。方法 回顾性研究27例食管癌肉瘤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结果 食管癌肉瘤呈息肉型或浸润型生长,以息肉型居多,一般不向食管壁周围组织浸润。本组27例无1例外侵,手术切除率100%,其中根治性切除26例,淋巴结转移率11.1%。无1例手术死亡。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96.3%和88.9%。结论 食管癌肉瘤是一种以腔内生长为主,侵袭性差,淋巴结转移率低,手术切除预后较佳的肿瘤。组织来源可能为食管多潜能干细胞。  相似文献   

18.
喉癌主癌灶手术切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喉癌手术的安全切缘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不同原发部位、不同分期、不同方位、不同距离手术切缘的 16 7例喉癌患者作临床评价及病理学观察。结果 :声门区喉癌 2mm、3mm、5mm、10mm切缘其阳性切缘发生率及发生频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声门上区及跨声门型 2mm、3mm与5mm、10mm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 2mm与 3mm、5mm与 10mm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晚期患者 (T3 T4 )有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低其阳性切缘发生率及发生频率较高 (P <0 .0 5 ) ;前连合、会厌前间隙以及浸润性喉癌深面切缘是易出现阳性切缘的部位。结论 :对声门区喉癌 ,距主癌灶 2mm即可作为安全切线 ,对跨声门癌 5mm可作为安全界限 ,对声门上区安全切缘应在 5mm以外 ,最好达 10mm。术前CT检查、术中准确的临床判断及治疗经验可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声门区喉癌 ,常规切除前连合 ,声门上区喉癌手术应切除会厌前间隙、会厌谷 ,尤其是甲状软骨上段交角后方组织 ,对跨声门癌切缘深面切至甲状软骨内侧面 ,侵犯甲状软骨膜者则应切除同侧甲状软骨翼板 ,以保持足够的深面切缘  相似文献   

19.
薛栋  范位沛  谈振国 《河北医学》2003,9(6):485-487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经胸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88年8月至2001年8月在我院经胸切除的食管癌、贲门癌784例患者,其中食管癌569例,贲门癌215例。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7例,死亡4例,乳糜胸10例,死亡2例。结论:食管吻合技术的提高、吻合方法的改进和围手术期的处理,使食管癌、贲门癌经胸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段食管癌手术方式中利用主动脉弓上隧道的效果。方法 对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1月期间连续 2 0 0例手术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无一例死亡 ,手术后并发症占 4.5 % ( 9/2 0 0 ) ,其中颈部吻合口瘘 4例( 2 % ) ,术后出血 1例 ( 0 .5 % ) ,胸腔切口感染 2例 ( 1% ) ,左喉返神经损伤 2例 ( 1% )。结论 主动脉弓上隧道的应用具有并发症少 ,操作简便 ,省时 ,微创。胃置于食管床内术后有近似生理状态的胸腔 ,是中段食管癌外科治疗中值得应用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