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了解梓潼县水库、塘堰水水质状况,确保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方法:采集梓潼全县水库水和塘堰水共165份,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对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总氮进行检测。结果:165份水样中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9份,Ⅴ类水14份,劣Ⅴ类水142份,没有Ⅰ、Ⅱ、Ⅲ类水。总磷、总氮最高值分别是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Ⅴ类水含量上限值的7.0倍、9.6倍。结论:梓潼的地表水氮、磷污染较重,相关部门应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强对饮用水源的有效保护,确保饮用水源安全卫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摸清若尔盖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水质,为政府修建饮水安全工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检测79个水样,按样品种类不同分别使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或《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分析评价检验结果,提出保障水质的卫生学建议。结果已作为饮用水使用的59个样品合格率为50.85%,总大肠菌群指标超标频次最多(合格率为64.41%),1个样品镉超标18.6倍;4个地下水样品中有3个感官或微生物指标未达到地下水Ⅲ类水质要求;16个地表水样品中有4个样品汞只达到地表水Ⅳ类水质要求(但都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值内),其余所检指标都达到地表水Ⅰ类或Ⅱ类水质要求。结论所检若尔盖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水,主要卫生问题是微生物及感官指标超标,建议按规范进行水质消毒处理、加强水源保护;立即复查镉超标水样,视复查结果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一种地表水源地水质评价模型,对舟山群岛各种生活饮用水水源进行检测与评价,了解该市2011年多种水源水的水质状况,为确保饮用水安全提供依据. [方法]对2011年舟山群岛各种地表水源水211份样品(来源包括不同水源、区域、水厂、季度)28项指标进行检测.按照检测指标对健康影响的程度,把评价指标分成毒理类(第一类)、有机污染类(第二类)和一般化学类(第三类).灵活选取转换指数法、加权平均法、最差因子判别法和内梅罗法等综合指数计算模式和专家咨询法赋予各类指标健康权重,求得类综合指数后,再采用加权平均法求得综合指数后进行综合评价,并对样品检测结果进行分类与综合评价. [结果]舟山群岛2011年所有地表水源水中,第一类指数为0.24±0.13,属Ⅰ类水;第二类指数为0.87±0.68,属Ⅴ类水;第三类指数为0.29±0.18,属Ⅰ类水;综合指数为0.40±0.19,属Ⅰ类水.在常用的3种水源中,水库水水质最好,其一、三类类指数评价和综合指数评价结果都达到了Ⅰ类水源水的标准,第二类指数评级为Ⅲ类水;大陆引水水质次之,其第二类污染指标评级为Ⅴ类水;河道水质最差,其第二类污染指标评级为劣Ⅴ类水,综合指数评级为Ⅲ类水. [结论]舟山群岛地表水源水水质基本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但大陆引水和河道水水质的有机污染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近年来农村饮用水进行监测,分析水质变化趋势,为农村改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 - 2018年,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 2006) 对柴达木盆地农村生活饮用水常规指标和氨氮进行检测,枯、丰水期各检测1 次。结果 2015 - 2018 年检测水样966份,合格率为67.39%。2015 - 2018年柴达木盆地农村饮用水水样合格率逐年升高(趋势χ2 = 22.193,P<0.001);枯、丰水期水样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2.847、P = 0.092);出厂水、末梢水的水样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239,P = 0.625);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农村饮用水水样合格率高于以地表水为水源的农村饮用水(χ2 = 50.932,P<0.001);单项指标合格率较低的依次是氯化物、硫酸盐、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合格率分别为85.50%、87.79%、89.24%、94.31%。结论 柴达木盆地农村生活饮用水合格率逐年上升,氯化物、硫酸盐和微生物指标是影响农村饮用水水质的主要指标。对饮用水进行除盐淡化、消毒处理是提高柴达木盆地农村饮水水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某市2011—2015年农村饮用水微生物指标监测结果、查找农村饮用水微生物超标影响因素。方法定期开展农村饮用水中的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检测,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测和判定。结果 2011—2015年共检测饮用水样品1 550份,农村饮用水微生物合格率逐年提高,且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与水源类型、处理方式和水质消毒关系密切。结论某市农村饮用水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不高,建议加大投入,改善制水工艺,落实消毒措施,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水源水和生活饮用水指标微生物污染现状,为饮用水的监督监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和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送检的369份水源水和724份生活饮用水进行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的检测和判定。结果水源水的总合格率为26.83%。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的合格率分别为36.86%和50.14%,总大肠菌群合格率明显低于耐热大肠菌群(χ2=214.20,P0.01)。生活饮用水的合格率为61.74%。不同季度的生活饮用水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6,P0.01),二季度的合格率最低。结论水源水中总大肠菌群污染严重;生活饮用水中丰水期的二季度受微生物污染较严重。应加强对水源的保护,加强丰水期生活饮用水监督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生活饮用水和水源水的微生物污染状况,为卫生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对送检的332份生活饮用水和265份水源水进行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的检测.结果 332份生活饮用水的合格率为69.88%,第二季度的合格率明显低于一、四季度(P<0.01);水源水的总大肠菌群合格率明显低...  相似文献   

8.
唐家山堰塞湖水质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唐家山堰塞湖泄洪后湖内水质状况,及对下游绵阳城区生活饮用水水源的影响。方法按生括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对26份湖内及相关河流水样进行检测分析。结果26份水样中,Ⅲ类水质7份、Ⅳ类水质9份、Ⅴ类水质9份、低于Ⅴ类水质标准的水样1份,无Ⅰ类、Ⅱ类水样。37项次在Ⅳ、Ⅴ类标准范围内,其中五日生化需氧量9项次、总磷5项次、总氮13项次、石油类8项次、化学需氧量1项次、粪大肠菌群1项次。毒理指标和一般化学指标全部符合Ⅰ类地表水质标准。结论唐家山堰塞湖湖水有机性污染较重,未受到化学物质的污染,对绵阳城区生活饮用水水源安全卫生不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江门市新会区水源水水质状况,为合理选择水源、水源保护和卫生监督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江门市新会区2008—2012年水源水的监测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按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水源水中的铁、总氮、锰和粪大肠菌群的合格率较低;年度间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4,P〈0.05);丰、枯和平水期水源水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库水合格率高于河水,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1,P〈0.05)。结论江门市新会区镇级以上供水单位水源水主要受铁、总氮、锰和粪大肠菌群的污染,需采取措施加强对水源水的保护和对已经污染的水源的治理。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赤壁市城区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陆水水库发生水华现象后水源水的水质现况,为城区居民提供安全卫生饮用水提供依据。方法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办法》(GB/T 5750-2006),于2011年7月采集陆水水库水源水及经市供水公司制水工艺后的出厂水,常规检测指标31项,非常规检测指标31项,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水源水中pH=9.41,汞<0.001 mg/L,符合IV类标准;镉<0.0025 mg/L,符合II类标准;总氮4.51 mg/L,超过V类2.0 mg/L的限值,氨氮为0.41 mg/L,符合II类标准,其它项目符合I类标准。出厂水除色度、浑浊度、pH超过生活饮用水标准外,其它项目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结论赤壁市城区生活饮用水水质基本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能够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及社会发展要求,但应进一步加强水源的保护,防止水源污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海口某水厂水源水及不同处理阶段水的藻密度,及其与水质理化、感官指标的相关性,为集中式供水藻类预防及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年4—5月,对海口市某水厂水源水藻密度、pH、温度、硝酸盐氮、氨氮、正磷酸盐、浑浊度和色度进行检测,同期检测该厂不同处理阶段(集水槽和滤后)水质藻密度,计算藻类去除率。对上述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该水厂水源水的藻密度为(5.47±1.69)×106个/L、浑浊度为(7.33±0.23)NTU、色度为(18.24±0.22)度,氨氮为(0.16±0.04)mg/L,硝酸盐氮为(0.46±0.13)mg/L,正磷酸盐为(0.02±0.01)mg/L,pH为7.48,温度为26.8℃。集水槽和滤后水藻类密度分别为(1.15±0.95)×106个/L和(0.81±0.06)×106个/L,出厂水藻密度为1.10×105个/L。水处理过程中去除率分别为:藻密度85.2%、浑浊度83.2%、色度75.4%。源水藻密度与色度、温度成正相关(P〈0.05),与正磷酸盐含量呈负相关性(P〈0.05)。蓝藻门藻密度与硝酸盐氮含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该水厂水源水藻密度较高,并与色度、温度呈正相关,蓝藻密度与硝酸盐氮呈正相关,需关注硝酸盐氮污染对有毒藻的促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河北省某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污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提出改进措施,以确保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和身体健康。[方法]分别于2012年枯水期(3—4月)和丰水期(7—8月),采集某市9县(市)1060份水样,依据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和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水样合格率为65.8%,单项微生物指标中总大肠菌群合格率最低,为72.3%;菌落总数合格率为82.9%;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为82.2%。枯水期与丰水期微生物指标合格率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7.25,P〈0.01);深井水源与浅井及其他类型供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42,P〈0.01);不同的地域间差异亦存在统计学意义(χ^2=29.547,P〈0.01)。[结论]该市农村饮用水微生物指标受供水时期、水源类型、地域等多因素影响。农村饮水微生物污染现状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推进深井水源选址,加强丰水期净化消毒处理,以确保居民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某公司管道直饮水加热后颜色变深的影响因素,阐明水质深度净化处理过程中产生二次污染的主要原因。[方法]分3次随机采集嘉兴市某公司地下室至17楼经管道直饮水系统净水设备处理后的水样33份及贮水箱底部可疑结晶物1 g,同时采集未通过管道直饮水系统的市政自来水16份作为对照,以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为依据检验色度、浑浊度、臭和味、亚硝酸盐、肉眼可见物、铅、砷、铜、镉、铁、锰、锌、耗氧量、pH值、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结果]33份直饮水冷水合格率为27.3%;16份市政水合格率为100.0%。直饮水冷水的菌落总数、铜的超标率分别为57.6%、69.7%,铜的平均值是水质标准限值的1.12倍,其余14项指标合格率100.0%;pH值范围在5.0~6.8,均值是6.1。作为对照的市政供水各项指标检验结果均符合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直饮机冷水检出的菌落总数、铜的超标率和市政供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净化处理的出水(直饮水)亚硝酸盐含量高于进水(市政水)浓度,进水和出水中亚硝酸盐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贮水箱底部结晶物确定是氢氧化铜结晶,黑色物质是氧化铜。[结论]铜质管材输送及净水在管网中滞留时间过长,分支管道的水循环不完全导致的二次污染是引起直饮水加热后颜色变深的主要原因。反渗透装置出水偏弱酸性,在新铜管内发生吸氧腐蚀,蓝色的氢氧化铜加热变成黑色的氧化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海口市龙华区城乡结合地段5个住宅组团的家庭饮用水种类及其微生物污染概况;分析影响家庭饮用水卫生状况的因素,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利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龙华区5个住宅组团家庭(A、B、C、D组团为井水集中式供水,E组团为市政二次供水),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饮用水样(包括桶装水)。按照《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方法》(GB/T5750.12-2006)对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及耐热大肠菌群进行检测,对市政二次供水和水井水参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有关微生物限值进行评价;对桶装水参照《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GB17324--2003)中有关微生物限值标准进行评价;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应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水样292份。其中,菌落总数合格者为194份(占66.4%);市政二次供水、井水集中式供水及桶装水合格率分别为76.9%、69.7%、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团饮用水合格率分别为73.7%、61.9%、81.5%、59.1%、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水样总大肠菌群及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分别为90.1%、92.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显示,饮水机清洗间隔时间过长是影响桶装水微生物超标的危险因素(OR=23.515,P=0.009)o[结论]龙华区5个住宅组团中家庭饮用水微生物指标合格率较低,桶装水受微生物污染较严重,建议加强集中式供水的卫生监督,并关注桶装水卫生状况,加强其卫生监督及居民健康用水习惯的宣传普及工作。  相似文献   

15.
孙磊 《现代保健》2014,(20):61-64
目的:了解洛阳市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状况,探讨有效防治措施,为改善农村集中式供水饮水安全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家有关水质检验标准对2012年洛阳市9个县(市)250处农村集中式供水点的饮用水水质进行监测,统计分析不同条件对水质指标的影响。结果:抽检500份农村集中式供水出厂水水样合格率为39.80%,500份末梢水水样合格率为38.00%。不同水处理工艺、不同水源类型的集中式供水水质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枯水期水质指标合格率高于丰水期(P〈0.01)。结论: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指标合格率与集中式供水水处理工艺、水源类型等多种因素有关,提示要加强农村集中式供水管理,完善水质净化处理工艺,加大水源保护力度,同时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宣传,提高农民健康意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蓬莱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1年蓬莱市农村饮用水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1年检测水源246处,深井196处(占79.67%),浅井44处(占17.89%),水库6处(占2.44%)。检测各种水样492份,水质合格率为22.76%。水质合格率,2008~2011年分别为18.87%、19、85%、25.00%、26.92%(P>0.05),枯水期出厂水为26.79%,丰水期出厂水为29.70%(P>0.05);枯水期末梢水为22.39%,丰水期末梢水为15.17%(P>0.05)。检测项目中,水质感官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合格率均在88%以上(但硝酸盐除外,其合格率仅为58.74%);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分别为42.48%、76.22%、88.42%。[结论]2008~2011年蓬莱市农村饮用水卫生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17.
刘恕安  徐建华  林静佳  李诚 《职业与健康》2014,(13):1821-1822,1825
目的了解广州市白云区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为改善饮用水水质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进行水样的采集和检测,按照(GB/T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水样的评价。结果2009-2012年共检测水样1503份,合格1107份,总合格率为73.65%。各年合格率依次为76.66%、75.15%、70.78%、70.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844,P〉0.05)。各类生活饮用水中合格率由高到低为末稍水(87.31%)、二次供水(77.20%)、深井水(57.67%)、出厂水(51.69%)、山泉水(41.67%)、水源水(3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3,P〈0.01);不同检测项目中合格率由低到高依次为氨氮(67.48%)、pH值(80.34%)、菌落总数(84.30%)、锰(92.98%)、总大肠菌群(93.41%)、浑浊度(93.45%)、游离余氯(93.70%),其他检测项目合格率介于95%~100%之间。结论广州市白云区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偏低,超标项目主要为氨氮、pH值、锰、菌落总数、浑浊度、游离余氯等指标,今后需加强对饮用水的卫生监测,水源水的保护和治理是改善饮用水水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为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预防介水传染病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烟台市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抽取《20个包含农业人口的行政村,以集中式供水行政村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采集出厂水、末梢水和水源水水样各1份,检测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结果]2009年抽检出厂水110份、末梢水110份,2010年抽检出厂水113份、末梢水113份,2年合计检测水源水446份。2009和2010年合计,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分别为41.48%、84.30%、88.79%(P〈0.01);项次合格率,出厂水、末梢水分别为75.34%、67.71%(P〈0.01),2009、2010年分别为68.33%、74.63%(P〈0.01)。2009~2010年合计,检测水源水446份(深井水285份、浅井水113份、水库水48份),细菌学指标项次合格率分别为75.09%、66.37%、56.94%(P〈0.01);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均为深井水最高,浅井水次之,水库水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烟台市农村生活饮用水细菌学指标合格率较低,水质二次污染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9.
2008年东莞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东莞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基本状况,为改善城市供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和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东莞市2008年村级水厂和镇级水厂的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进行采样、检验及评价,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年有有效水样共1575份,合格1376份,总体合格率为87.4%;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管网末梢水(94.5%)、出厂水(91.0%)、水源水(23.6%)。结论管网末梢水、出厂水合格率较高,而水源水合格率低,加强水源保护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郭琼芬  魏跃 《职业与健康》2010,26(18):2119-2120
目的调查和分析云南省华宁县生活饮用水水质动态及安全状况,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全县生活饮用水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对饮用水的安全问题进行现状调查、统计与评估。结果华宁县集中供水水质明显好于农村饮用水;其感观和一般指标(浑浊度、游离余氯、肉眼可见物、氨氮)、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金属指标(铁、锰)合格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农村枯水期与丰水期水质只有浑浊度和氨氮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水源防护、监测、管理是保证饮水安全的主要措施;农村饮水不安全的多因素应受到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