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乳腺叶状肿瘤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乳腺叶状肿瘤的MRI特征,提高对本病MRI诊断及良恶性的鉴别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叶状肿瘤的MRI表现,包括形态学、平扫信号、动态增强TIC形态、DWI信号及ADC值特点.结果:9例乳腺叶状肿瘤中良性6例、交界性1例、恶性2例.6例良性病灶5例表现为分叶状,1例表现为卵圆形,MRI平扫T1WI均呈低信号,T2WI示4例呈不均匀高信号,2例呈均匀高信号,TIC Ⅰ型4例、Ⅱ型1例、Ⅲ型1例;1例交界性病灶为分叶状,T1WI及T2WI呈混杂信号,TIC呈Ⅲ型;2例恶性病灶为分叶状,T1WI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1例TIC呈Ⅱ型,1例呈Ⅲ型.9例乳腺叶状肿瘤于DWI上均为高信号,5例ADC值低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DC界值.结论:MRI检查有助于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当病灶较大,其内出现裂隙、囊变或分隔,曲线呈Ⅱ型或Ⅲ型,ADC值明显低于正常腺体时,应考虑到交界性或恶性可能,但确诊仍需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非哺乳期乳腺炎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穿刺病理证实且有完整MRI资料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性病变共83例,分别对病灶形态学、信号强度、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强化特点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curve,TIC)类型进行评价及测量。结果 54例表现为肿块,包括单灶(29/54,53.7%)和多灶(25/54,46.3%),形态以不规则形为主(27/54,50.0%),边缘多不规则(27/54,50.0%)或清楚(21/54,38.9%),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27/54,50.0%)或环形强化(27/54,50.0%)。29例表现为非肿块强化,分布方式以节段样强化为主(16/29,55.2%),增强扫描多呈不均匀强化(20/29,69.0%)。T2WI/IDEAL WATER (T2 weighted image/iteration decomposition of water with echo asymmetry and least-squares estimation)序列多表现为等信号(31/83,37.3%)或稍高信号(31/83,37.3%),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序列以稍高信号(33/83,39.8%)或高信号(46/83,55.4%)为主,平均ADC值为(1.15±0.30)×10-3 mm2/s。TIC类型以平台型为主(52/83,62.7%)。病灶内常伴有囊变及坏死区(54/83,65.1%)、灶周水肿(35/83,42.2%)、部分病灶伴出血(9/83,10.8%)。伴随征象包括邻近皮肤异常改变(30/83,36.1%)、胸壁异常改变(11/83,13.3%)、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23/83,27.7%)。结论非哺乳期乳腺炎性病变在MR影像上具有一定特征性,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常见脊髓非肿瘤性病变的MRI诊断特征与要点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1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脊髓非肿瘤性病变患者31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健康体检者31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与MRI检查资料分析,对MRI检查资料中的特征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对照组患者MRI信号表现均相对正常,研究组31例患者MRI信号均存在T1WI信号等或稍低、T2WI信号较高,其中6例急性脊髓炎患者病变累及椎体节段均大于5个,患者脊髓表现出均匀性肿胀;17例脊髓多发性硬化患者病变累及椎体节段均小于2个,病变在横截面积的50%以下;4例视神经脊髓炎患者病变累及椎体节段均大于3个,受累及椎体节段大多呈现灰质、部分呈白质;1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病变位置一般在其脊髓后部,轴位T2显示其病变于后索或侧索分布,具有一定对称性;3例脊髓梗死患者病变累及椎体节段为一至数个,具体病变累及部位局限于患者脊髓钱2/3区域,具有"猫头鹰眼征",相关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临床方面常见的几种脊髓非肿瘤性病变,其MRI表现均具有一定特征,可将患者MRI检验结果中显示的累及范围、病变形态以及相关临床资料结合起来,对脊髓非肿瘤性病变的早期诊断准确率进行提升,避免延误患者病情与后续治疗。  相似文献   

4.
微钙化点增强成像检出乳腺肿瘤内微钙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超声微钙化点增强成像技术显示乳腺肿瘤内微钙化的能力.方法 分别应用高频超声及微钙化点增强技术检查57个乳腺肿瘤内微钙化灶,评价两种技术显示乳腺肿瘤内微钙化的能力.结果 微钙化点增强技术对57个乳腺肿瘤内微钙化的检出率(47/57,82.45%)明显高于高频超声(35/57,6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钙化点增强技术对乳腺良性、恶性肿瘤内微钙化灶的检出率分别为85.71%(18/21)、80.56% (29/36),均高于高频超声(12/21,57.14%;23/36,63.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微钙化点增强技术对低回声肿瘤内微钙化灶的检出率(26/33,78.78%)高于高频超声(21/33,63.6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非低回声肿瘤内微钙化的检出率(21/24,87.50%)高于高频超声(14/24,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钙化点增强技术较高频超声能够更好地显示乳腺肿瘤内的微钙化.  相似文献   

5.
臂丛神经肿瘤性病变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臂丛神经肿瘤性病变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臂丛神经肿瘤性病变的MRI表现。结果:原发性肿瘤14例(神经鞘瘤11例,神经纤维瘤3例),肿瘤位于椎间孔、斜角肌间隙和腋窝等部位,T1WI呈略低信号~等信号,T2WI呈较高信号~高信号,不均匀性明显强化。邻近肿瘤侵犯5例,纤维瘤、弹力纤维瘤和白血病各1例,前二者位于斜角肌间隙至腋窝区域,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后者侵犯臂丛神经及相邻椎体,臂丛神经病变类似三角形,由椎体侧向外下延伸;肺上沟癌2例。乳腺癌转移1例,MRI表现类似白血病。结论:MRI可清楚地显示臂丛神经肿瘤性病变的部位和范围,对大多数肿瘤可以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对妇科扭转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妇科蒂扭转患者资料11例,回顾性分析MRI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对比两者诊断蒂扭转的准确性。结果:11例患者,MRI明确诊断10例,漏诊1例,MRI能很好显示扭转蒂,部分呈典型漩涡征、悬挂征,同时还能评估肿块出血、坏死、输卵管扩张及盆腔积液等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明确诊断4例,漏诊7例。两者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扭转性病变有较特征的MRI表现,结合临床病史,MRI可对多数妇科扭转性病变作出正确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常规超声、常规乳腺X线摄影(MG)及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对乳腺BI-RADS 3~5类钙化性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2月同时完成超声、MG和MRI的82例患者共85个含钙化原发初治病灶,与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计算其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比较三者之间的诊断效能;并根据超声和MG BI-RADS评估将病灶分为一致组和不一致组,计算3种乳腺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曲线下面积,分析总体组和不一致组的诊断效能。结果MG、超声和DCE-MRI在诊断乳腺BI-RADS 3~5类钙化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 vs 82.2% vs 93.3%、75.0% vs 77.5% vs 87.5%、77.6% vs 80.0% vs 90.6%、78.3% vs 80.4% vs 89.4%、77.0% vs 79.5% vs 92.1%,诊断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0.019)。MG和超声的曲线下面积在总体组和不一致组分别为0.821、0.565和0.872、0.649,而DCE-MRI对应值分别为0.956和0.948,明显优于MG和超声(P < 0.05)。结论DCE-MRI在鉴别诊断乳腺BI-RDAS 3~5类钙化性病变方面优于MG和超声,尤其是当二者出现不同诊断意见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对乳腺不典型增生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临床扪诊阴性、仅以单纯钙化为表现的乳腺疾病患者全数字化乳腺摄影片,包括不典型增生28例(5例对侧伴发乳腺癌、3例病变局部伴多发乳头状瘤),其中轻度13例,中重度15例;乳腺增生症59例,其中3例病变局部伴多发乳头状瘤.放射科医生阅片均以BI-RADS为标准完成报告和分级,全部病例通过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AH组致密型腺体15例,占53.57%,中间性钙化24例,占85.71%,单位面积钙化数量>5个/cm226例,占92.86%;而乳腺增生症组分别38例、50例和48例,占64.41%、84.75%和81.36%,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钙化簇形态不规则在AH组19例,占67.86%,乳腺增生症组16例,占27.11%(P<0.05).轻度与中重度不典型增生之间以上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FDM为以微钙化为惟一阳性发现的乳腺疾病提供了良好的诊断途径,并对乳腺不典型增生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乳腺疾病的超声检查主要依赖常规灰阶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但二者对乳腺肿瘤的性质只能作初步判断。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超声弹性成像是新近发展的超声诊断方法,通过了解所检测组织的硬度以判别其良恶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超声技术对乳腺肿块微钙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收治的150例乳腺肿块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超声检查(对照组)与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检查(观察组),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准,分析2组的乳腺肿块微钙化检出率与诊断价值。结果150例患者中,共有243个乳腺肿块微钙化,其中恶性113个(46.50%),良性130个(53.50%);观察组的乳腺肿块微钙化检出率为89.30%,高于对照组的69.55%(P<0.05);观察组乳腺肿块微钙化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85.849%、92.31%、90.65%、88.24%,高于对照组的53.10%、83.85%、74.07%、67.28%(P<0.05)。结论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检查对乳腺肿块微钙化的检出率较高,对乳腺肿块微钙化诊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冠状面火山口征以及微钙化对乳腺浸润性癌(IDC)和乳腺原位癌(DCIS)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个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病灶。按照乳腺癌的浸润与否分为乳腺浸润性癌(IDC)和乳腺原位癌(DCIS)。通过观察ABVS冠状面图像,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分析ABVS火山口征以及微钙化对两种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101例乳腺癌病灶中,IDC在ABVS冠状面出现火山口征的阳性率(51.2%)高于DCIS (10%),P<0.05。IDC在肿块内(81.9%)检出微钙化的比例高于DCIS (54.3%)、在导管内检出微钙化的比例(18.1%)低于DCIS (45.7%),P<0.05。IDC出现散在少量微钙化的比例为(73.2%)高于DCIS (40%),P<0.05。DCIS出现钙化簇的阳性率(35%)高于IDC(14.6%),P<0.05。结论 ABVS冠状面火山口征以及微钙化的检出部位、数量和钙化簇的出现,对于IDC、DCIS有鉴别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钼钯X线微钙化对乳腺触诊阴性的乳腺癌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钼靶X线检查发现微小钙化对乳腺触诊阴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临床检查阴性且乳腺X线摄片发现微小钙化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穿刺活检或手术.根据病理组织学结果 ,对各影像学和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06例微小钙化患者中96例(90.57%)表现为成簇状钙化,10例(9.43%)表现为散在钙化.乳腺癌发生率分别为32.29%(31/96)和 20.00%(2/10).2例表现为散在钙化的乳腺癌患者,均为双侧乳腺出现的散在钙化,且形状不规则.结论 乳腺内成簇钙化的数目、钙化颗粒的总数、密度均匀性及分布形态等钼靶X线特征,有助于诊断临床检查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散在钙化通常出现在良性乳腺疾病中,但当双侧乳腺内均出现散在钙化,且形状不规则时应警惕乳腺癌可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诊断无钙化DCIS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9例接受乳腺X线摄影及MR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CIS患者,根据X线摄影判定病灶是否存在钙化;比较有、无钙化DCIS病灶形态、早期强化、延迟强化方式、核分级及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差异.结果 133个DSIC病灶,48个无钙化,85个有钙化.MRI对无钙...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2):2270-2271
探讨乳腺钼靶联合超声鉴别诊断早期微钙化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选取2014年6月~2015年7月我院经X线钼靶检查出现早期微钙化乳腺病灶患者106例,并经超声检查乳腺病变区内的微钙化灶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X线钼靶、超声及病理诊断乳腺病变的良恶性,以及乳腺钼靶联合超声对乳腺微钙化灶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术后切除肿块进行病理检查,证实恶性肿块78例,良性肿块28例;乳腺钼靶对乳腺恶性肿瘤敏感度76.92%,特异度50.00%,准确度86.79%;超声对乳腺恶性肿瘤敏感度69.23%,特异度71.43%,准确度69.81%;两者联合对乳腺恶性肿瘤敏感度93.59%,特异度89.29%,准确度92.45%。乳腺钼靶对早期乳腺微钙化病灶有较高的敏感度,超声检查对肿块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异度较高,两者联合应用可发挥互补作用,提高早期乳腺微钙化灶的诊断准确率,对早期乳腺恶性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纵隔非肿瘤性病变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纵隔非肿瘤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临床和手术证实的纵隔非肿瘤性病变的CT表现.结果前纵隔血肿表现为胸骨后软组织密度影,与周围结构界限清楚,心脏大血管受压后移;急性纵隔炎表现为前纵隔混杂密度影,增强后可见显著的边缘性强化;纵隔纤维化表现为纵隔大血管被软组织密度影包绕,其中可见不均匀性强化,并伴有明显的肺动脉高压征象.结论结合临床经过和CT表现,可以对纵隔感染、出血、和纤维化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RI对女性附件囊实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女性附件囊实性病变101个病灶的MRI诊断结果,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不同性质病变的MRI征象及鉴别要点。结果 80例101个病灶中,MRI术前定位于输卵管7个,位于卵巢的94个,手术定位于输卵管8个,位于卵巢的93个。101个病灶MRI术前定性诊断有98个与术后病理结果相符(97%),其中畸胎瘤23个,巧克力囊肿39个,卵巢黏液性囊腺瘤5个,浆液性囊腺瘤10个,卵巢囊性腺纤维瘤1个,卵巢囊肿11个,卵巢甲状腺肿2个,输卵管扩张7个。结果:显示MRI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用MRI具有多平面、多方位及多参数成像等特点和对软组织具有较高分辨率与对比度等优点,可对女性附件占位性病变的来源与性质进行判断,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对于输尿管末端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输尿管末端肿瘤CT表现,均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做多平面重组,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3例输尿管末端的肿瘤CT共诊断正确12例。分期诊断正确8例。病变主要表现为肿块或管壁增厚,间接征象包括输尿管积水及膀胱输尿管夹角改变。结论输尿管末端肿瘤具有一定CT影像特征,CT对于输尿管末端肿瘤具有较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MRI在乳腺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例乳腺肿瘤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均行MRI平扫,脂肪抑制T2WI扫描。结果:10例乳腺肿瘤患者中,良性病变4例(纤维瘤2例、乳管乳头状瘤1例、炎性包块1例),恶性病变6例(腺癌2例、单纯癌3例、导管浸润癌1例),与手术和病理对照,MRI诊断中9例相符,符合率为90%。结论:乳腺MRI对乳腺肿瘤的检出、正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乳腺MRI检查诊断乳腺微小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乳腺微小癌病症患者100例为对象,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钼靶X线检查,研究组给予核磁共振(MRI)检查,观察两组检查方式的结果。通过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两种检查诊断方式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对照组对乳腺微小癌检查的符合率为72. 0%(36/50),研究组对乳腺微小癌疾病检查的符合率为96. 0%(48/50)。研究组符合率要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 0. 05)。结论:MRI检查在乳腺微小癌疾病诊断当中,具备较高诊断准确性,能够有效检出乳腺微小癌病症的形态,有助于临床对乳腺微小癌病症进行正确判断,促进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恶性肿瘤特别是腺癌弥漫性转移至网膜是肿瘤晚期表现之一,提高腹膜转移性肿瘤的超声诊断能较好解决许多临床问题^[1]。作者自2002年3月至2005年11月经病理检查证实的117例腹膜肿瘤超声检查,对其声像图表现与病理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