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开展乳晕切口隆乳术,我科自1994年以来,对7例患者采用改良的乳晕内上或内下弧形切口,及单指置放假体的技巧,在胸大肌下间隙置放硅凝胶假体,术后乳房形态满意,随访3个月至1年无乳头乳晕感觉减退,感觉异常及纤维挛缩等并发症。本方法通过小切口置放大容量假体,手术操作简便易行,避免了神经损伤,使切口隐蔽的乳晕切口隆乳术具有更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开展乳晕切口隆乳术,我科自1994年以来,对7例患者采用改良的乳晕内上或内下弧形切口,及单指置放假体的技巧,在胸大肌下间隙置放硅凝胶假体,术后乳房形态满意,随访3个月至1年无乳头乳晕感觉减退,感觉异常及纤维挛缩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应用绕乳头基底部乳晕切口行假体隆乳术的临床体会。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6年7月,对106例求美者应用绕乳头基底部乳晕切口行假体隆乳手术,并对手术方法及术后1~18个月的随访进行了总结。结果绕乳头基底部乳晕切口易于假体置入,手术操作灵活方便;术后乳晕部的剥离范围内感觉障碍较轻微,乳头感觉良好,切口瘢痕较隐蔽。结论绕乳头基底部乳晕切口的假体隆乳术较传统乳晕缘切口有较多的优点,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改进假体隆乳术乳晕切口入路,减少术后切口瘢痕。方法:采用横向环乳头基底部乳晕内切口,行假体隆乳术,术后观察切口瘢痕生长情况。采用横向环乳头基底部乳晕内切口行硅凝胶乳房假体隆乳术48例,术后1周拆线,结果:48例切口均愈合良好,切口缘乳晕皮肤几乎无牵拉张力,瘢痕小。1月左右随访,切口疤痕无增生,非常隐蔽。3个月随访,几乎不能察觉瘢痕,切口瘢痕已稳定,随访1~3年,患者对切口隐蔽度及乳房外形非常满意。结论:横向环乳头基底部乳晕内切口行假体隆乳术,术后切口瘢痕早期即非常隐蔽,且手术操作方便,长期随访效果好,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应用绕乳头基底部乳晕切口行假体隆乳术的临床体会。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6年7月,对106例求美者应用绕乳头基底部乳晕切口行假体隆乳手术,并对手术方法及术后1~18个月的随访进行了总结。结果绕乳头基底部乳晕切口易于假体置入,手术操作灵活方便;术后乳晕部的剥离范围内感觉障碍较轻微,乳头感觉良好,切口瘢痕较隐蔽。结论绕乳头基底部乳晕切口的假体隆乳术较传统乳晕缘切口有较多的优点,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硅凝胶乳房假体置入隆乳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测量胸乳距、乳房基底宽度、乳头至乳房下皱襞距离等数据确定选用的假体类型、容量;采用腋窝切口或乳晕切口,将假体置于胸大肌深面或浅面。结果:统计我科自2010年5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国产硅凝胶毛面假体隆乳术122例,其中置于胸大肌深面68例、置于浅面54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所有患者乳房外形逼真,手感真实柔软,出现轻度包膜挛缩1例,未见感染、血肿及假体扭曲等并发症。结论:硅凝胶乳房假体与身体组织相容性好,适当的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可明显降低包膜挛缩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结合临床16例硅凝胶假体隆乳术后并发症患者,分析并发症产生的原因。方法:180例小乳症患者,采用腋窝切口、乳晕切口、乳房下皱襞切口三种手术方式,硅凝胶乳房假体放置在乳房后隙或胸大肌下间隙,术后随访1年,其中16例出现了假体外露、假体破裂、纤维包膜挛缩等并发症。综合分析其产生的医源性原因。结果:180例隆乳术出现16例明显并发症,其中假体位置不佳7例;纤维包膜挛缩4例;假体外露、假体破裂、异常泌乳、切口瘢痕、血肿各1例。结论:硅凝胶假体隆乳术后并发症产生的原因是多样的,与术前设计、术中止血、腔隙剥离的范围、手术操作规范性、术后包扎固定、预防感染等因素有关系。隆乳术后并发症产生的原因有些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8.
经乳晕切口处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目的 分析30例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根据并发症表现的不同加以分类.所有并发症者均采用经乳晕切口的显露刮吸、部分腺体及肌肉切除,只有1例同时通过腋窝切口行即刻乳房硅凝胶假体置入,5例半年后行乳房硅凝胶假体置入.结果 所有病例的术前症状基本消失.结论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用于隆乳应非常慎重,目前必须进行严格的双盲随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经乳晕切口的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取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内镜辅助技术,经腋窝人路双平面法硅凝胶假体隆乳术的可行性,并对手术操作经验进行总结.方法 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切口位于双侧腋窝皮肤自然皱褶处,长约4cm.以常规方法剥离胸大肌后间隙,在10 mm-30°内镜辅助下,剪离断部分胸大肌.通过腋窝切口植 入毛面解剖型硅凝胶乳房假体,常规留置负压引流3-5 d.结果 临床应用79例,术后随访时间6~12个月,与单纯胸大肌后假体隆乳患者相比,本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明显较轻,外形更为自然,手 术效果满意,无包膜挛缩、血肿、瘢痕增生及感染等并发症出现.结论 在内镜辅助下,可以经腋窝入路完成双平面法硅凝胶假体植入隆乳术.该方法将乳腺后间隙假体隆乳术及胸大肌后间隙假体隆乳术的优点相结合,切口隐蔽.在双平面法隆乳术中,当患者要求采用隐蔽切口时,应用该技术是非常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切开取出方法和同期假体隆乳的适应证。方法:在乳房彩超提示下,经腋窝或乳晕切口取出乳房内水凝胶和变性坏死组织,在受植腔良好情况下同时植入硅凝胶假体隆乳。结果:本组189例,术后随访3个月~5年6个月,注射隆乳并发症消失,同期假体隆乳156例术后乳房形状好、手感软。结论:针对水凝胶注射隆乳并发症的不同情况,选择腋窝或乳晕切口能最大限度取出乳房内水凝胶,尤其腋窝切口更隐蔽,应首选;对乳房受植腔良好者,同期置入假体隆乳安全可行、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胸肌筋膜后间隙假体置入纠正轻中度乳房下垂的可行性.方法 本组患者共10例,分别经乳晕切口(2例)、乳晕周围双环切口(2例)、腋下切口(6例),将硅凝胶乳房假体置于胸肌筋膜后间隙,即胸肌筋膜和胸大肌之间.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随访3~18个月(平均6.5个月),除1例患者双侧乳房轻度不对称外,余者乳房外形良好,无包膜挛缩、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该方法将乳腺后间隙假体隆乳术及胸大肌后间隙假体隆乳术的优点相结合,具有并发症较低和乳房外形良好等优点,是矫正乳房下垂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两种乳晕切口在隆乳术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两种经乳晕不同切口行乳房假体隆乳术的效果。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月期间,28例女性就医者接受经乳晕路径假体隆乳术。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11例采用乳晕缘下半环切口入路,B组17例采用绕乳头基底部纵行乳晕切口入路。并对两种手术方法及术后6~12个月的随访进行了总结。结果:绕乳头基底部乳晕切口易于假体置入,手术操作灵活方便,保留乳房外形效果更好,术后乳晕部的剥离范围内感觉障碍较轻微,乳头感觉良好,切口瘢痕更加隐蔽。所有就医者于术后接受随访均感满意。结论:和常规经乳晕缘切口相比,绕乳头基底部纵行乳晕切口入路有较多的优点,在美学方面有明显优势,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前乳头乳晕擦洗护理降低乳晕切口假体隆乳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于笔者科室行乳晕切口假体隆乳术就医者101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围手术期增加乳头乳晕擦洗护理,评价比较两组就医者护理效果,包括术前乳头乳晕擦拭子细菌培养、术后3个月切口愈合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前乳头乳晕细菌培养结果、术后3个月切口愈合情况及就医者自我评价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晕切口假体隆乳术就医者围手术期增加乳头乳晕擦洗护理可降低术后感染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1997年4月收治1例隆乳术后6年发生乳腺癌的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某女,41岁。6年前因哺乳后乳房萎缩在外院行“双侧乳晕切口乳腺后隆乳术”,所用材料为国产硅凝胶假体。术后3个月发现右侧乳晕部包块,复查为假体移位,二次手术行假体复位,术后包块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56例注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诊疗方法.方法:根据患者临床并发症分类进行分析,对于常见的并发症乳房肿块、硬结和乳房变形进行经乳晕切口注射物的取出,病变组织的切除,并I期经腋路胸大肌后行双平面法假体法隆乳手术.结果:经6-12个月随访,患者对手术后效果均满意.结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用于隆乳手术可能带来很多术后并发症,选择注射物取出并Ⅰ期行假体法隆乳术是一种非常安全和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探讨辅助肿胀技术的筋膜后间隙假体置入隆乳术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 探讨辅助肿胀技术的胸肌筋膜后间隙假体置入隆乳术的方法 和效果.方法 经腋窝或乳晕切口,辅助肿胀技术完成胸肌筋膜后间隙剥离,将硅凝胶乳房假体置入胸肌筋膜和胸大肌之间行隆乳术.结果 本组18例求美者,术后随访4~8个月,除1例右侧乳头感觉减退(3个月后恢复),2例乳房轻度不对称外,余者乳房外形良好,效果满意.结论 肿胀技术可以有效辅助胸肌筋膜后间隙放置假体,无切口位置限制,无须特殊器械.  相似文献   

17.
双平面法隆乳术切口与入路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平面法隆乳术手术切口及入路的选择。方法:由2008年1月~2009年6月期间应用经乳晕中线垂直切口行双平面法双侧隆乳术28例,术中于乳腺上极垂直切开乳腺腺体,沿胸大肌肌纤维方向分离并部分离断胸大肌起点,将假体下半部分置于乳腺后间隙,上半部分置于胸大肌后间隙。结果:28例患者随访3~6个月,术后恢复良好,切口愈合好,瘢痕隐蔽。结论:应用乳晕中线切口,纵行剖开乳腺腺体上极并沿胸大肌方向分离并离断部分胸大肌进行双平面法硅凝胶假体植入隆乳术,术野清晰,解剖层次显露好。为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窥镜直视下行二次假体隆乳后的效果和相关并发症。方法 2012年2月至2015年6月,对60例有二次假体隆乳需求的患者进行内窥镜直视下二次假体隆乳术。二次假体隆乳的原因包括:对首次隆乳后乳房大小仍未满意的,有严重包膜挛缩的,以及出现术后假体破裂的。本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了解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者对术后效果的满意度。结果 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所有患者无假体移位、假体破裂等并发症出现。3例患者出现Ⅲ度纤维包膜挛缩。其余57例患者术后乳房圆润饱满,手感柔软,术后效果满意。结论内窥镜直视下二次假体隆乳术具有直视下彻底止血,包膜松解分离彻底,腔隙剥离彻底的优点,并且避免了在乳头乳晕形成切口瘢痕,术后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个性化隆乳术的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依据个性化采用双平面法隆乳术,取乳晕切口,将假体部分置入胸大肌后间隙,部分置入乳腺后间隙,以减少胸大肌张力。结果:临床应用50例,本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3年,外形自然。假体边缘不明显、无血肿、无感染、无明显增生瘢痕、无包膜挛缩等并发症。结论:按个性化双平面方法假体隆乳术,能改变假体表面软组织覆盖及其生理力学关系,是集乳腺下平面及胸大肌下平面的优点整合,是一种理想的隆乳术和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本组病例12例,注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术后14~51个月,出现乳腺感染脓肿2例,多发性硬结形成或移位8例,有恐惧心理要求取出水凝胶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彩超或MRI检查定位。经乳晕切口取出9例,其中3例行一期硅胶假体隆乳术,2例乳腺脓肿感染经乳房下皱襞切口切开引流。结果随访3~12个月,患者均对取出术效果满意,乳房外形对称,无明显硬结扪及,无感染复发。术后B超检查仍可见少量水凝胶存在于乳腺组织中。结论水凝胶取出术采用乳晕切口直视下手术较为合理,对于乳腺脓肿选择乳房下皱襞切口。是否一期硅胶假体隆乳取决于胸大肌组织受累程度、患者的要求和术者的经验。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假体很难彻底清除,应加强对患者的术后随访和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