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吴正龙 《纺织器材》1999,26(1):32-34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加深,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下岗和失业现象已成为困挠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现实问题。从1995年起,在全国实施的再就业工程,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不仅使大量下岗和失业职工重返工作岗位,同时有力地促进了企业改革的纵深推进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下岗和失业职工的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新情况不断出现,具体问题亟待解决。而其中“三多”、“三难”问题在一些地方日益突出,并已成为再就业工程进一步深化的制约因素,对此应引起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1再就业工程面临的…  相似文献   

2.
《纺织装饰科技》2006,(3):12-12
民营企业每吸纳一名下岗失业人员,将享受到4000元的税收减免。这是近日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传出的信息。税收减免是新近出台的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中的一项内容。作为对新的就业政策的补充说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从今年起民营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时,同样适用于这些政策,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如何保障下岗女工的劳动就业权,如何引导下岗女工靠自身打拼闯出一片新天地。本文分析了下岗失业妇女的再就业现状,以及再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四个方面提出了下岗失业妇女再就业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杨莹 《中国食品》2002,(20):9-39
9月27日,中国烹饪协会在北京召开全国餐饮业再就业工作典型企业座谈会,这是中烹协继9月15日向全国餐饮企业下发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倡议书后,为深入推进餐饮业再就业工作所做的又一努力。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柳主持会议并发表讲话,国家经贸委贸易市场局邸建凯副局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再就业处冯政处长、中国商业联合会刘南征副秘书长以及中烹协特邀顾问林则普等有关部门领导出席了座谈会。会上,北京西贝莜面村、上海来天华酒楼、辽宁厨艺学校等来自全国9个省市的11家典型企业,就接收下岗失业人员方面的经验进…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改革、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企业效益不好,职工素质不高,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企业职工下岗待业增多,这已成为经济生活的特点,引起敢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职工下岗再就业不仅涉及到下岗职工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企业改革的顺利推进,关系到社会稳定大局中,因此,下岗职工再就业形势是十分严峻的,而如何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新滩盐场是一个始建于1940年的国有老企业,在传统的计划经济全面向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做好企业职工下岗分流和再就业工作。截止1999年5月底,在全场2120名全民职工中,已累计分流下岗1113人,其中企业分流790人,社会分流84人,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239人。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中国劳动者对“下岗——失业——再就业”这个市场经济规律作用的必然现象,十分陌生。然而,它在90年代却在中国成为现实,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 18世纪的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人们不受事物影响,却受对事物看法的影响。的确,有些事物本无所谓好坏,全在于当事人怎么看,泰然处之,则行若无事。当前,企业职工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议论减人增效问题。由于主观意识的局限性和方法的片面性,因而形成多元的思想观念和复杂的心态,影响着压锭减员工作的开展、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有效地引导和利用职工这种自然心理定势规范个体行为,变“自发”为“自为”是做  相似文献   

8.
再就业已成为日益 突出的社会问题 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下岗 职工再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成为各级党政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据权威部门统计,截至1999年上半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742万人,其中202万人实现了再就业,仍未再就业的下岗职工有540万人。 目前以“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为要求的国企改革进程正在加快,下岗人数也将随之增加,再就业的形势十分严峻。 不可否认,从1994年起,国家下大力量实施再就业工程,所有下岗职工的国有企业,相继建立了再就业中心,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下岗职  相似文献   

9.
减员增效已成为搞活国有企业的一项重要措施,减员后的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大局,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我省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广开就业门路、强化就业服务、推进再就业工程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南京推行的“梳理定位、分类管理”模式、苏州试行的“创业培训”、常州的开发社区就业服务、徐州为下岗职工提供五个环节的“全程服务”、无锡推广建立“双无”(无失业、无下岗)居委会、盐城众想集团立足自身做好压锭下岗分流工作。这组特别报道就这几个地方的再就业工作一些具体操作方法和进展情况作了逐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对“假冒伪劣”的法律剖析国家技术监督局管理研究所涂昌波从世界各国市场经济发展历史看,“假冒伪劣”泛滥是市场经济发展早期共有的阶段性现象。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发育低,竞争不充分,法制不健全,体制未理顺,资金技术缺乏;而人们致富...  相似文献   

11.
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生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社会经济领域里一场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将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这场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很多企业都将面临市场的选择,选择的结果将会出现有的企业被淘汰,而有的却能得到生存和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时下,下岗职工安置和再就业又成为一个新的热点。朱镕基总理最近在长春召开四省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上指出:一是国有企业三年脱困,减人是关键。二是富余职工下岗分流是一个方向,是一项大的政策,是振兴国有企业的一项根本措施。三是对于符合政策的下岗职工一定要保证基本生活费。四是千方百计实施再就业工程,这是解决职工下岗分流的最终出路。从中看出,党和国家对再就业工作是何等重视。 周德义等几位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历程告诉人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国有企业职工下岗问题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因此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 :“党和政府要采取积极措施 ,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 ,关心和安排好下岗职工的生活 ,搞好职工培训 ,拓宽就业门路 ,推进再就业工程”。本文就解决国企职工下岗问题提几点建议供参考。下岗问题将是个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重大现实问题 ,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解决得不好势必会给整个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进而阻碍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对此 ,…  相似文献   

14.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过程中,搞好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和再就业工作是国企改革的首要内容之一.我厂是多年亏损的企业(至1997年累计亏损已达225万元),"大锅饭"造成的人浮于事现象十分严重,减少冗员已是企业体改中迫在眉睫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15.
1995年以来,笔者曾先后两次被调到生产任务严重不足的亏损企业工作。残酷的现实,艰难的工作,使笔者对失业及再就业问题反复思考,并探索了缓解就业矛盾及解决下岗问题的对策。 笔者认为失业是个国际性问题,在联合国对世界上115个大中城市市长的问卷调查中,占城市的47%的55个市长把失业问题作为重要问题,在许多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引发许多政治,经济等社会问题。在未来的一个长期发展过程中,中国总体就业形势不容乐  相似文献   

16.
战捷 《纺织机械》1999,(2):55-57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国家取消了计划,由于一些国有企业未适应市场经济造成经济效益逐年下滑。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7.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过程中,搞好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和再就业工作是国企改革的首要内容之一。我厂是多年亏损的企业(至1997年累计亏损已达225万元),“大锅饭”造成的人浮于事现象十分严重,减少冗员已是企业体改中迫在眉睫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18.
“现行的黄金经济政策是过渡性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随时都可能调整。从发展看,国内黄金收购价格同国际市场金价完全接轨只是时间问题,一旦价格接轨,现存的优惠政策将进行适当调整”。这是今年全国黄金工作会议主报告中的一段话,这一信息透露出的内涵是丰富而沉重的,自然立即引起了黄金行业广大职工的关注,把行业如何构筑新的发展政策体系的思考,推向了更为广泛和紧迫的阶段。 黄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去年完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黄金工业发展政策体系研究》课题是对这个问题的初步探讨,故本刊节选部分内容编辑成此文,为推动这场思考,促进行业发展,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粮食企业富余人员下岗分流,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过程中必然出现的问题。如何做好下岗分流职工再就业工作,不仅是实现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目标的重要任务,而且是稳定社会的重要条件;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要的政治问题;不仅是现实的紧迫的问题,也是关系到长远的战略问题。因此,必须下大力气抓好粮食企业下岗分流职工再就业工作。克服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国有企业老大,固定工光荣”的旧观念,眼睛向下立足当前,全方位多渠道开阔就业门路,使下岗分流职工转变择业观念。1鼓励下岗分流职工从事农业生产积极开拓农业就…  相似文献   

20.
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采取的是沿用多年的举国体制和自成体系的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为我国竞技体育的辉煌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也使运动员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由于文化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技能满足不了就业市场的要求,退役之后在融入社会和再就业上普遍存在困难。尤其是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计划分配的方式受到极大的冲击,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难度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