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减少乳腺癌的漏、误诊,提高乳腺癌针吸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36例漏、误诊乳腺针吸细胞学涂片进行病理组织学和细胞学对照分析.结果假阴性率5.6%,穿刺技术因素占28%,细胞学诊断因素占60%.结论提高细胞病理学诊断医师的诊断水平和针吸技术是降低漏误诊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减少对乳腺癌的漏诊,降低假阴性率,提高针吸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50例假阴性乳腺肿块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假阴性率8%,其中技术因素占30%,病理诊断占60%。结论:针吸技术熟练性和病理医生诊断水平提高是降低假阴性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乳腺针吸细胞学诊断假阴性病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产生乳腺针吸细胞学诊断假阴性的原因。方法选择针吸细胞细胞学诊断假阴性病例。分析其涂片特征并与乳腺癌的常规细胞学诊断标准对照。结果:1459例乳腺癌中91例针吸细胞学未能诊断。其中66例针吸不满意,涂片中未见癌细胞;25例误诊为良性。  相似文献   

4.
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甲状腺结节的准确性及误诊因素。方法:对3939例甲状腺结节进行了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其中581例获病理组织学对照。细胞学诊断分四类:良性、恶性、可疑恶性和标本不足。结果:细胞学诊断良性占42%(248/581),恶性占17%(98/581),可疑恶性占29%(167/581),标本不足占12%(68/581)。细胞学诊断敏感性为68%(95/140),特异性为99%(438/441)。结论:仔细检查甲状腺、坚持严格的细胞学诊断标准、标本不足重复穿刺,对提高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甲状腺结节的准确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减少对乳腺癌的漏诊 ,降低假阴性率 ,提高针吸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 5 0例假阴性乳腺肿块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假阴性率 8% ,其中技术因素占 3 0 % ,病理诊断占 60 %。结论 针吸技术熟练性和病理医生诊断水平提高是降低假阴性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涎腺肿物针吸细胞学(FNAC)特点、诊断价值及误诊原因。方法:通过涎腺肿物针吸细胞学与病理组织学对照,回顾性分析102例涎腺肿物针吸细胞学特点。结果:356例涎腺FNAC中,有组织学对照102例,其中诊断正确91例,正确率89.2%;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94.4%;良性肿瘤诊断准确率89.5%;恶性肿瘤诊断准确率82.4%。FNAC区分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为96.1%。结论:涎腺肿物针吸细胞学诊断是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查方法,对涎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可靠、准确。对某些肿瘤的分类仍有局限性,需要活检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神经网络(ANN)诊断模型对小细胞型乳腺癌的针吸细胞学诊断价值。方法利用MPIAS-2000系统对60例乳腺癌及30例乳腺良性病变针吸细胞的29项形态定量参数进行定量分析,建立人工神经网络诊断模型,对19例小细胞型乳腺癌进行人工神经网络诊断模型的判别分析。结果人工神经网络诊断模型对小细胞乳腺癌及良性病变的诊断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84.2%。结论利用乳腺癌针吸细胞形态定量的人工神经网络诊断模型,对辅助针吸细胞学诊断小细胞型乳腺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青年期乳腺癌发病率低,误诊率高,预后差。本文报告我院1984年元月~1992年12月收治的误诊病例125例,占同期乳腺癌的72.1%。主要误诊疾病为乳腺纤维腺癌、乳腺增生及导管内乳头状瘤。外科医生重视本病、仔细触诊及乳腺肿块的针吸细胞学检查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142例乳腺肿物针吸细胞核直径测量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 Nathan(1914)首先经乳头溢液细胞学诊断乳腺癌后,Gughrie 氏(1921)创立了针吸技术。目前针吸细胞学诊断技术在国内外已广泛被临床所采用。我院近三年半来共进行了乳腺肿块细针穿刺1170例,占同期穿刺总数的11.9%;其中临床、病理及细胞学三者资料均齐全者共142例,作为本文核直径测量的基本素材。  相似文献   

10.
青年期乳腺癌发病率低,误诊率高,预后差,本文报告我院1984年元月-1992年12月收治的误诊病例125例,占同期乳腺癌的72.1%。主要误诊疾病为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增生及导管内乳头状瘤,外科医生重视本病,仔细角诊及乳腺肿块的针吸细胞学检查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及细胞学在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应用:在X线平片协助定位条件下,对41例骨恶性肿瘤采用针吸细胞学检查,其中20例作了病理组织学对照。结果:针吸细胞学诊断与病理组织学诊断比较,阳性准确率为100%,无一例假阳性;细胞学分类与病理学分类比较,分类准确率为85%。说明用针吸细胞学诊断骨肿瘤简便、快速,临床效果满意。结论:针吸细胞学诊断骨恶性肿瘤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但在针吸细胞学检查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乳腺癌针吸细胞形态定量参数的人工神经网络诊断模型,并验证其在辅助FNA诊断乳腺癌的价值。方法 利用MPIAS-2000系统对60例乳腺癌及30例乳腺良性病变的针吸细胞学涂片进行形态定量测定,对获得的29项形态参数进行人工神经网络建模分析,并用盲法对其鉴别诊断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所建立的网络模型经过14次训练后即可达到误差要求,诊断模型对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病变的诊断正确率为100%,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为100%。结论 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针吸细胞学涂片进行ANN分析所建立的诊断模型,对乳腺癌及良性病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辅助针吸细胞学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与B超相结合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B超引导下定位穿刺吸取细胞学及单纯应用针吸细胞学两种方法,与肿物切除后组织学检查相对比进行分析。结果肿物切除后组织学检查诊断乳腺癌98例,假阴性11例,其中36例应用B超引导下定位穿刺吸取细胞学检查,假阴性2例;62例单纯应用针吸细胞学检查,假阴性9例,细胞学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4%和85.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具有安全、经济、方便、快速、痛苦小、准确率高的特点,结合B超引导下的定位穿刺更可获取足量的细胞成分,提高细胞学诊断正确率。对乳腺肿块尤其是对乳腺癌的筛选具有重要意义,可达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目的。虽然乳腺的穿刺细胞学检查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误诊率,需要组织学诊断解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针吸细胞学检查(FNAC)对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1062例乳腺肿块行FNAC检查,其中327例获得病理组织学对照。结果:本组针吸细胞学检查敏感性为97.3%,特异性为95.0%,潜在假阴性率2.7%,符合率95.4%。结论:(1)针吸细胞学是检查乳腺肿块的一种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疑难病例需要通过病理组织学确诊。(2)肿块实质细胞较少或细胞异形性不明显是阴性诊断的主要原因。穿刺前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大体检查,精确选择穿刺部位,穿刺时仔细体会针感及重复针吸是减少假阴性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了采用针吸细胞学对97例乳腺癌的检查结果。正确诊断91例(均有临床病理证实),可疑诊断2例,诊断准确率93.8%。针吸细胞学检查具有安全、快速、无需特殊器械、准确率高等特点,便于在基层开展。  相似文献   

16.
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与组织学检查271例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针吸细胞学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71例乳腺肿块细胞学与组织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7例乳腺癌细胞学诊断癌及可疑癌者共144例,敏感性为69.6%。64例乳腺良性病变细胞学假阳性率为0%,特异性为100%。结论 针吸细胞学检查是确诊乳腺肿块性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乳腺癌针吸细胞学(FNAC)诊断准确性。方法 分析1326例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诊断,并与323例手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对比。结果 本组FNAC诊断敏感性为97.1%,特异性为97.3%,假阳性率为2.7%,假阴性率为2.9%,诊断符合为97.2%。结论 乳腺肿块FNAC检查是一种实用价值很高的诊断方法。文中对影响FNAC诊断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在妇女癌瘤中占很大的比例,若能早期诊断与治疗能大大提高其生存率。所以寻找一种方便易行而又能早期准确诊断乳腺癌的方法,是大家所关注的问题。 自从1921年Gughrie建立针吸细胞学检查以来,应用针吸细胞学检查(下称针吸)来诊断乳腺癌,已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而应用液晶热图象、B超、X线  相似文献   

19.
细胞学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学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可靠性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有病理对照的细胞学诊断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例56例.镜下观察其乳头溢液涂片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涂片(FNAC)的细胞形态特点.并与组织切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6例中诊断准确率为87.5%(49/56),误诊率为12.5%(7/56),其中4例诊断为导管上皮细胞增生.2例误诊为纤维腺瘤.1例误诊为乳腺癌一结论:通过乳头溢液及细针穿刺细胞学联合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较为可靠.对术前诊断有一定指导意义.但对病变多发及较复杂的病例诊断宜慎重,尤其是乳腺肿块伴溢液诊断乳腺癌应谨慎.最好行切检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方法:对曾作过术前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的100例组织学病理诊断为乳腺癌的病例,进行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比较分析。结果: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Ⅰ类表述诊断为癌者83例,Ⅱ类表述诊断倾向癌和疑癌者14例,Ⅳ类表述诊断者2例,诊断为良性者1例。结论:本文资料显示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较高,准确率为83%(83/100)。在目前,除组织学病理检查方法以外,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是临床检查乳腺癌最为有效且诊断准确性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