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分析某医药中间体生产企业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效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方法根据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特点,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防护水平,对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调查,并对该公司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进行现场调查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化学毒物、物理因素,各项检测结果合格率为100%。结论该项目针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护效果良好,有效降低了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和强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应用于职业病危害企业中,进行危害分析,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关键控制措施并加以验证,探讨HACCP体系应用到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适用性。方法:以某涂料化工生产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工艺流程,进行职业卫生调查,识别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职业卫生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提出关键控制点和控制措施并加以验证。结果:该新建项目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化学毒物和噪声等;其中粉尘包括滑石粉尘、二氧化钛粉尘,化学毒物主要包括苯、甲苯、乙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环己酮。工作场所检测结果显示,除二甲苯有超标外,其余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的检测结果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未见异常。针对化学毒物超标情况实施纠正措施后,二甲苯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HACCP可广泛应用于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中,有利于提高企业职业病防治的针对性,建立有效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保护劳动者健康,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苯酚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对其所采取职业病防护设施及效果进行评价,为苯酚生产及相关产品生产企业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调查和检测,分析危害因素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个体防护用品、辅助用室、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健康监护等情况,对其进行控制效果评价。结果:该企业设有防毒、防噪、防暑、应急救援等设施,配备有效的个体防护用品,工作场所化学物质浓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但噪声强度仍有部分超标。结论:本项目符合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具备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条件。针对噪声超标岗位,企业应着重加强个体防护,防止职业病的 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调查,评价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为政府监管部门对企业实施监管以及企业职业病防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资料,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采用检查表和定性、定量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甲苯、二甲苯、正己烷、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氨、噪声、高温。劳动者接触化学有害因素浓度及噪声、高温强度均符合国内职业卫生标准。结论:汽车泡绵生产属于职业病危害风险严重的项目,企业应完善应急救援设施,在自动发泡线区域设置事故通风,并将事故通风与报警装置相连锁。  相似文献   

5.
《化工设计通讯》2017,(8):201-202
通过对炭黑车间生产过程的调查与分析,了解其生产过程职业危害因素和岗位,并对各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分析,为企业的日常管理提供依据。检测结果为包装区粉尘浓度超标;反应区噪声强度、高温超标;其余各场所及危害因素均合格。结论炭黑生产过程的职业病危害严重,应加强超标场所的防护,控制危害浓度或强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某工程制图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及分析,确定该工程制图单位的职业病危害程度,为采取合理的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及职业卫生检测方法,2014年每季度一次对该工程制图单位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并在第四季度采用不同吸收液对该工程图纸制造单位工作场所中氨浓度进行检测,用对比列表法对结果进行探讨。结果该工程制图单位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氨,第三季度的晒图机进纸口氨的浓度超出职业接触限值,其他季度及其他检测点的工作场所氨的浓度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0.005mol/L硫酸溶液为吸收液时检测氨的浓度要高于蒸馏水为吸收液时的检测结果。结论该工程制图单位的工作场所氨浓度基本达到国家卫生标准。采用不同浓度吸收液在工作场所空气中氨的采集中吸收率不同,建议采用硫酸溶液进行工作场所空气中氨的采集,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氟利昂(R22)生产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存在情况,并为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提供依据,分析了企业正常运行时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对企业依据国家有关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标准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化学毒物的时间加权浓度、最高容许浓度和超限倍数等均未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8.
采用现场调查与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某发动机制造企业生产工艺流程,辨识不同工艺流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结合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与实验室分析结果,判断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状况;分析该企业目前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同时提出较强针对性的防尘、防毒、防噪等方面的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程昊 《河北化工》2015,(2):149-151
基于对某煤矿企业进行粉尘危害的检测和评价显示总粉尘浓度合格,但回采工作面和全岩掘进工作面部分检测点存在总粉尘短时间检测浓度超限倍数接近限值的情况,根据检测结果和生产环境的隐患分析,提出该企业应从合法性、技术能力和职业病防护管理方面出发,控制粉尘的危害,并采取相应的粉尘防护措施,以改善生产环境,降低粉尘污染。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某粗酚加工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运行效果,从源头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限值的要求,该项目职业卫生评价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某化工仓储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为建设单位完善职业病危害管理和防护设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检测检验法等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储运工艺过程中涉及苯等18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除高温外,其浓度与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该项目职业健康监护结果显示,未发现职业禁忌症和疑似职业病人员。结论: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置合理有效,化工物料储运过程中的有毒有害因素处于可控制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2.
刘凤瑞  李勇  李晓杰 《玻璃》2015,(10):47-50
对平板玻璃生产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分类,并列出了一些常见的危害因素。重点介绍了化学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即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职业卫生工作的技术依据,并详细分析了其相互间的联系。对平板玻璃工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现场调查研究,并提出了职业病防治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某炼焦煤气公司主要生产冶金焦炭,副产煤气、粗苯、硫磺、硫铵、焦油等。其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复杂,可对作业人员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笔者通过对该公司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控制措施与防护对策,为该类企业职业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某EPS企业生产岗位或工种存在的粉尘、毒物、噪声、工频电场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调查和检测,通过对其工艺流程及相关设备的操作过程进行分析,确认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的原因及分布。通过对检测结果数据进行分析与讨论,找到EPS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了解其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确认EPS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为在建或已建EPS企业提供职业危害因素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王广友  田达 《山东化工》2013,(9):119-123
目的识别、评价某农药公司工作场所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为行政管理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依据,为企业提出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建议。方法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采用现场检测、检查表等方法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符合国家有关法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吡啶、甲醇、氨、二氯乙烷、氯气、氰化钠、噪声等,共检测62个工作点,合格率100%,其中氨最高浓度5.2mg/m~3,氯最高浓度0.2mg/m~3。结论该项目存在急性中毒的潜在风险,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16.
应用风险评估指数法对某化工企业新建碳酸二甲酯项目开展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以指导建设单位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减少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影响,避免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尿素、氨、丙二醇、甲醇、甲醇钠、二氧化碳、碳酸钠、碳酸二甲酯、碳酸丙烯酯、噪声、高温等。除二氧化碳风险评估值为低风险外,其余有害因素风险评估值均为中风险。依托企业现行职业卫生管理体系,落实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可以预防,建设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延迟焦化密闭除焦技术的职业卫生意义,为延迟焦化装置技术改造及职业病危害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和检测方法,对研究对象生产工艺、原辅材料、劳动定员、工作制度及作业方式等进行现场调查和检测。结果:采用密闭除焦技术后,延迟焦化装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均低于国家限值标准,尤其是硫化氢和石油焦粉尘,检测结果从普遍超标降到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此外,密闭除焦技术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了作业人员现场停留时间和劳动强度,除焦岗位人员接触化学毒物、粉尘、物理因素的浓度/强度均降低。结论:延迟焦化密闭除焦技术可以降低作业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有利于作业安全和人员健康,可有效降低职业接触水平等级,是一种有效的职业卫生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8.
对某化工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从总平面布置、厂房建筑、防尘、防毒、防噪声、隔热、应急救援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防护设计,从而使危害因素接触限值达到或低于国家规定。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醋酐生产装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存在情况,并为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提供依据,我们分析了醋酐生产装置正常运行时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对醋酐生产装置依据国家有关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标准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化学毒物的时间加权浓度、短时间接触浓度和超限倍数等均未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20.
通过作业现场的职业健康调查,结合检查表分析法,对某油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存在环节、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暴露情况和接触水平、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浓度、个体劳动防护用品配备、职业健康监护及管理、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其他职业病防护措施与效果、职业卫生管理措施、辅助用室、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