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塔里木河干流河道治理工程自2006年以来在多项护岸工程中采用了模袋混凝土护坡及充砂 长管袋护底,可形成刚柔相济的完整护岸结构。模袋混凝土刚性护面能满足护坡需要的强硬度、密实 性和耐久性,充砂长管袋柔性护底能阻档水流对基土的冲刷,并紧随地形沉降变化防止地基淘蚀。这 两种技术比传统的浆砌石、现浇混凝土或其他单一材料结构的护体效果更好,且质量高、造价低、施 工快,尤其适合在石料遗乏、砂源丰富、气候寒冷、施工季节短的工程应用,是极具推广价值的护岸 新技术。本文介绍了工程运用情况,并就有关材料使用和局部处理的方式提出一些看法,旨在促进今 后更好地运用。  相似文献   

2.
生态袋护岸技术在邵武市同青溪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袋边坡系统采用渗水不渗土的环保生态袋取代钢筋、混疑土、石块等硬体材料,实现以柔性的绿色边坡取代刚性传统边坡。通过三维排水联结扣将环保生态袋连接在一起,形成三角内锁结构的稳定边坡。该文介绍生态袋护岸技术在邵武市同青溪山口枫叶塘河岸防护工程中的应用。实践证明,该技术具有经济优势和生态优势,在河、湖、库岸护岸工程中可发挥良好的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土工合成材料在广州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结合具体工程案例介绍土工合成材料在广州水利工程应用的一些经验体会。土工布在水利工程中广泛应用于反滤设计,但应注意施工时被水泥浆浸泡导致排水失效的情况;土工布还可用于局部软土地基处理,但沉降量较大、沉降历时较长;在防冲槽等防冲设施与地基土之间设置土工布可有效保护基土免于冲刷破坏;土工充填袋已广泛应用于围堰和抢险工程,但由于对土工袋质量和耐久性的担心,目前还较少应用于堤防工程。同时,介绍了聚苯乙烯板块(EPS)应用于软基水闸引堤处理的实例,强调EPS应用于堤防工程要注意对表面进行覆盖保护并做好抗浮计算;介绍利用加筋技术的生态挡墙和生态袋防护技术在广州河道护岸工程中的应用情况,但由于对袋体质量和耐久性的担心影响了生态袋防护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4.
土工织物软体排是用土工织物缝接成一定尺寸的排布,在排布上绑扎混凝土预制块以形成大片排体,再利用沉排船将其沉入河底的防冲护底结构。主要功能是保土和排水,即在铺设软体排后,被保护的河床基土不再被冲蚀,而土中的水分又能排出,从而保护河床基土不受河流冲刷侵蚀,达到护岸的目的。与以往的护岸手段相比,土工织物软体排耐久性好,整体性强,施工进度、质量容易控制,造价适中,是值得推广的护岸新技术。介绍了软体排在长江荆江河段2006年汛前崩岸应急治理工程洪水港护岸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设计要点、施工方法、质量控制措施,并对其使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根据土工织物护岸防洪试验工程的观测成果 ,分析了土工织物用于河道护岸工程中的适用性、耐久性及经济性  相似文献   

6.
模袋混凝土技术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先进的混凝土现浇技术。它是采用编织物做成的软膜具,将混凝土砂浆填充到模袋中所形成的混凝土模。这种新型的施工技术应用在水利工程,桥梁,公路,码头等治理过程中。并且,应用越来越广泛。混凝土模袋技术具有护坡、护底和防渗漏的作用,将它运用在河道护岸工程中能够提高河道护岸工程的施工质量。文章结合工程实例介绍模袋混凝土技术的设计原理和施工工艺,提出模袋混凝土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可推广性,并结合A河流域采用模袋混凝土技术施工情况进行护坡护岸,从而阐述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模袋混凝土技术的优越性以及相关工程参数,并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的护岸工程型式比选,对保障河道行洪安全和岸坡稳定性,提高河道生态环境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意义。为此,现以临沧市挡帕河治理工程的护岸工程实践案例为研究对象,了解治理河段的工程概况,围绕直立式、梯形、复式护岸及超级堤岸四种常见护岸断面形式,从基本功能及优缺点等方面展开护岸断面形式比选,优选出梯形护岸为河道整治的首选方案、局部可选择复式护岸;同时针对草皮、三维植被网草皮、生态土工袋植草、加筋麦克垫、格宾护垫、生态连锁块护坡和格宾石笼生态挡墙等七种常用护坡材料类型,通过对各种护坡材料优劣特点及技术经济综合比较,优选出斜坡护岸结构型式采用格宾石笼护坡。可为类似河道生态综合治理护岸工程型式比选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8.
堤身设计中采用的是自嵌式挡土墙与土工栅格反包土工袋相结合结构。临水侧采用自嵌式挡土墙,堤身临土侧采用土工栅格反包土工袋的全柔性封闭结构,自嵌式挡土墙与土工栅格反包土工袋之间用碎石充填以增加挡土墙柔性。土工格栅层距45 cm。  相似文献   

9.
护岸工程是河道治理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岸结构对河道生态环境造成很多影响,受水库水位大幅度反季节性涨落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消落区生态环境脆弱,有必要采取生态、工程措施防护岸坡,改善消落区生态环境,修复消落区生态功能。通过对香溪河流域深度河护岸结构的分析,各断面按照设计方案建设后,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满足规范要求,明确实施香溪河、古夫河河道及消落区库岸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美化库周生态环境,可在类似河道整治工程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铰链混凝土沉排与模袋混凝土两种护岸新材料应用技术的试验,结合长江中下游河道护岸区及附近的水流泥沙运动、护岸材料及防护体的特性,分析研究了其护岸工程的效果、破坏机理及适用条件。研究表明,柔性的铰链混凝土沉排基本能适应河床变形,扩岸效果明显好于不易变形的硬性模袋混凝土,并提出了两种材料护岸工程的优化改进措施,可供护岸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土工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加筋土工程当中,然而由于土工布应变测量难度大、精度低,在工程中发挥了多大的作用,产生了多大的变形尚不明确。针对土工布这类低弹性模量的柔性材料,提出采用柔性胶粘贴电阻应变片,通过对粘合剂粘贴形状与厚度等的精细控制,使得应变片能够与土工布协同变形,实现了土工布应变的准确测量。同时研制了一套用于土工布应力应变标定的设备,可将应变片测值转换为被测土工布的实际受力大小,并将其应用于离心模型试验中。研究结果为下一步研究土工布的加筋机理及其对模袋砂围堰稳定性的影响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不同有效孔径下编织土工布模袋及无纺土工布模袋进行了单袋概化排水试验,并在编织布模袋试验基础上进行了加载试验.同时,在不同泥浆比重下,进行了编织土工布袋的挂袋试验.结果表明,充淤模袋排水性能及保土性能与有效孔径及充泥浆比重均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长江永安堤王以珍险段应用模袋砼护岸新型技术的情况 ,根据实际应用 ,总结了模袋砼护岸新型技术的优缺点及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14.
针对超细尾矿充灌管袋难以脱水固结的技术问题,文章介绍了基于土工管袋的真空抽滤脱水试验方法,并开展了管袋真空抽滤物理模型试验,采用充灌、脱水与过滤效率共三个关键指标对管袋技术应用成效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充灌浓度对管袋充灌、脱水与过滤效率的影响明显高于真空压强;充灌与过滤效率随充灌浓度增加而提高,脱水效率则显著降低,适当降低充灌浓度可有效提高管袋施工效率;充灌浓度介于40%~60%之间时,充灌、脱水与过滤效率均随真空压强的增加而降低,适当降低真空压强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管袋脱水效率。试验结果可为土工管袋脱水工程提供理论与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土工合成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岩土工程材料。现简介广泛应用于工程的土工织物、防渗薄膜、土工模袋、塑料排水板等几种合成材料的施工要点,供交流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详细介绍了土工模袋在长江堤防崩岸治理工程中的施工情况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长江堤防崩岸机理和工程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导致长江堤防崩岸的各种原因,在回顾现有各项治理崩岸的工程措施的基础上提出采用水泥固化土工包防护江岸水下部分和挂网喷混凝土防护水上部分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软体排因其排布具有隔离、反滤作用及整体具有一定的柔性可适应凹凸不平的地形,材料使用寿命长、施工方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河道的护底及护岸、海岸的护滩、泄水建筑物后部的防冲等。在软体排施工中,为了防止沉排时因受力过大导致排体撕裂、铺排船倾覆等的发生,要严格控制软体排船舷处拉力。对于静水中沉排时软体排船舷处拉力的研究,已基本趋于成熟化,有精确的解析解,但对动水中沉排时软体排拉力多采用试验方法得出经验公式来计算。文章在静水中沉排时软体排受力基础上建立动水中软体排计算有限模型,并通过具体算例得出动水中软体排拉力变化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河口海岸地区大量管袋坝工程因充填高含黏(粉)粒土料导致脱水固结速度慢而无法进行赶潮施工的问题,通过吊袋排水效率试验和充填泥浆沉淀规律试验研究初步提出了放水排泥的加速脱水方法;通过室内单元管袋脱水模型试验和现场大尺度充填试验对所提出加速脱水方法的可行性和实际工程效果进行了验证。在归纳系列室内试验结果和现场施工经验基础上总结出一种充排结合、边充边排的管袋充填高含黏(粉)粒土料高效脱水技术,并给出了具体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20.
In recent years, sand filled geotextile bags (geobags) have been used as a means of long-term riverbank revetment stabilization. However, despite their deployment in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locations, the failure modes of such structures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Three interactions influence the geobag performance, i.e. geobag-geobag, geobag-water flow and geobag-water flow-river bank. The aim of the research reported here is to develop a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the failure mechanisms in a geobag revetment using a discrete element model (DEM) validated by laboratory data. The laboratory measured velocity data were used for preparing a mapped velocity field for a coupled DEM simulation of geobag revetment failure. The validated DEM model could identify well the critical bag location in varying water depths. Toe scour, one of the major instability factors in revetments,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bottom-most layer of the bags were also reasonably represented in this DEM model. It is envisaged that the use of a DEM model will provide more details on geobag revetment performance in riverban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