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冯立新 《河北医药》2009,31(22):3129-3131
阑尾黏液性囊肿和黏液性肿瘤曾有多种命名,如阑尾胶状囊肿、阑尾潴留性囊肿、阑尾假黏液瘤及阑尾黏液囊肿等。有学者将其分为3型:(1)阑尾黏液性增生;(2)阑尾黏液性囊腺癌;(3)阑尾黏液性囊腺癌。亦有学者将阑尾黏液性囊肿分为4型:(1)潴留性黏液囊肿;(2)黏液性囊腺瘤;(3)黏液性囊腺癌;(4)阑尾与卵巢黏液性囊腺瘤并存。阑尾黏液性肿瘤虽然在临床上并不十分罕见,但其临床诊断常十分困难,甚至在快速冰冻切自片检查时由于肿瘤黏液分泌旺盛,瘤细胞成分相对较少,也很难做出诊断,因此,如何提高对其临床病理学特点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阑尾黏液囊肿是少见病,通常是由于阑尾腔内大量黏液积聚而引起阑尾的扩张.约6%阑尾黏液囊肿合并一种少见的疾病即腹腔内有胶样腹水存在,称为腹膜假性黏液瘤.现将我院收治的5例阑尾黏液囊肿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阑尾黏液囊肿是先天异常或后天炎症致阑尾根部梗阻,阑尾腔远端黏膜细胞不断分泌黏液,积充于阑尾腔内而形成囊肿。阑尾黏液囊肿临床上较少见,阑尾黏液囊肿发病率低,国内文献报道约占阑尾切除标本的0.25%~0.5%,由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术前诊断较困难,其误诊率达89.7%。临床上多数起病缓慢,常以右下腹隐痛等类似慢性阑尾炎症状和体征出现或体检时发现右下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阑尾黏液囊肿的CT表现,提高对阑尾黏液囊肿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阑尾黏液囊肿的临床及CT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其CT特征性表现。12例中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50.4岁(37~76)。结果 CT扫描均显示病灶呈圆形或长椭圆形囊性肿块,病灶均位于右下腹,局部与盲肠壁相连,7例病灶边缘见弧形钙化。结论阑尾黏液囊肿具有较特征性的CT表现,CT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江少伟  刘宁  王大明 《江苏医药》2012,38(1):100-101
阑尾黏液囊肿临床上缺乏典型体征,诊断困难,多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右下腹隐痛不适、右下腹包块,少数病例以肠梗阻、急性腹膜炎、腹腔积液等并发症就诊,术前误诊率高,而且阑尾黏液囊肿的国内病理分型不明确,手术方式存在争议.我院2004年2月-2010年12月共收治阑尾黏液囊肿42例,现将诊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阑尾黏液囊肿是由于阑尾近端梗阻,黏液潴留在阑层腔内形成的囊性占位性病变。临床上少见,术前诊断较区难。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本文收集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10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阑尾黏液囊肿21例病例,对其超声表现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贺晓平 《临床医药实践》2002,11(12):940-940
阑尾黏液囊肿是一种极其少见病,在阑尾疾病中占0.25%~0.5%[1],由于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术前诊断极为困难.1989年8月~2001年6月共收治8例,现作回顾性总结,以探讨阑尾黏液囊肿的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阑尾黏液囊肿的诊断方法及其有效的外科治疗手段。方法对在我院行外科治疗的阑尾黏液囊肿的1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7例患者手术前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术中及术后切除物病理检验后诊断为阑尾黏液囊肿;2例患者右下腹反复的疼痛发作,行B超检查右下腹见囊实性肿物怀疑为该病,行剖腹探查术后确诊为阑尾黏液囊肿;2例患者右下腹有可触及性包块的出现,B超检查后可见囊性肿物,进一步行CT检查显示右髂区有囊性病灶囊肿与盲肠有关而初步确诊为该病;11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进行了单纯性的阑尾全切术,1例患者行回盲部位切除术,1例患者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结果阑尾黏液囊肿的术前诊断率为18.2%(2/11),11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同时对患者进行术后经随访,患者均无不适反应。结论阑尾黏液囊肿在临床中不多见,在诊断过程中常常与急性阑尾炎相混淆,患者主诉右下腹疼痛和出现可触及包块时,应该警惕本病的出现。B超检查及CT检查可以有效的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该病最有效的方法,可以减少该病的复发及其并发症的出现,有效的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缓解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9.
高祥英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4):91+94-91,94
目的:评估阑尾黏液囊肿的影像诊断价值和治疗。方法:对1990年1月~2011年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阑尾黏液囊肿的患者进行各种影像检查对比分析。结果:钡灌肠、B超、CT、MRI的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部分可明确诊断。8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阑尾黏液囊肿罕见且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通过适当的影像检查,如钡灌肠、B超、CT、MRI检查,均具有特征性影像表现,部分可明确诊断。外科手术是唯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阑尾黏液囊肿是阑尾管腔有黏液潴留,引起阑尾全部或部分之囊状扩张而成,其发病率占阑尾疾患之0.2%左右。Rokitansky 氏于1842年首先报告本病,他与 Virchow 氏(1863)先后误认为癌肿发生胶样变性而成;直至1876年,Féré氏始定名为阑尾黏液囊肿。由于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与腹腔假黏液瘤似有一定关系,且临床上可以有多种表现,故长久以来,引起外科学者与病理学者们的重视。Woodruff 氏等于1940年复习了Mayo Clinic 的阐尾切除术43,000例,发现了  相似文献   

11.
阑尾黏液囊肿的高频超声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君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6):899-900
目的:观察阑尾黏液囊肿的高频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阑尾黏液囊肿高频超声表现的资料.结果:病变均位于右下腹,其中盲肠内侧3例,盲肠后方1例,子宫右侧1例;形态圆形2例,椭圆形及囊袋状3例;阑尾壁失去正常三层形态,各层分界不清;边缘清楚、光整3例,部分边界不清1例,边界不清并与周围组织粘连1例;伴有壁钙化2例;囊内积满液性暗区,内有细小均匀光点3例,有分隔1例,囊性为主,边缘实性组织1例.结论:高频超声是阑尾黏液囊肿术前诊断与其他病变鉴别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2.
张宏 《中国实用医药》2014,(23):114-115
目的:探讨阑尾黏液囊肿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阑尾黏液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治疗后均痊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1~1.5年无并发症。结论本病术前诊断困难,应注意病史采集。钡剂灌肠及B超、CT检查有一定诊断价值。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阑尾黏液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7例阑尾黏液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1例因发现其他疾病,无法手术,采取保守治疗。其余6例手术治疗,其中单纯阑尾切除2例,回盲部切除1例,右半结肠切除3例。术中有1例发现腹腔有胶冻样腹水,予除尽胶冻样液,囊肿切除后,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结果 7例均治愈。随访最短2年,最长13年,无复发或转移。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治愈,随访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阑尾黏液囊肿术前诊断困难,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法。B超、CT、钡透检查对术前诊断有重要价值,确诊需待术后病理检查。根据术中情况,选择适当手术方式及注意术中术野保护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年间收治的42例原发性阑尾肿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42例均经手术及病理确诊,良性肿瘤32例,其中阑尾黏液性囊腺瘤20例,阑尾黏液囊肿12例;恶性肿瘤10例,包括阑尾黏液性囊腺癌1例,阑尾腺癌3例,阑尾类癌6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6例,回盲部切除术7例,单纯阑尾切除术28例,阑尾切除+假性黏液瘤清除术1例。结论原发性阑尾肿瘤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早期诊断较困难;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及术中仔细探查对诊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意义,可降低术后复发率及二次手术率,延长生存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厂医院普外科1993-08-2007-08的14例收治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阑尾良性肿瘤:黏液囊肿4例,阑尾黏液囊腺瘤2例,阑尾腺瘤1例。阑尾恶性肿瘤:类癌5例,阑尾腺癌2例。其中2例并腹膜假性黏液瘤。本组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9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随访12例,1例腺癌者术后4年死于癌转移,余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阑尾肿瘤临床少见,术前诊断困难,应提高认识。对术中可疑者应仔细探查和快速病理检查,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作用,以提高手术预后。  相似文献   

16.
阑尾囊性占位1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阑尾囊性占位临床特征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来收治的16例阑尾囊性占位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剖腹探查,其中3例确诊为黏液腺癌,5例诊断为黏液腺瘤,8例诊断为黏液囊肿。手术前确诊3例,误诊13例,10例误诊为阑尾炎,3例误诊为附件囊肿。3例囊腺癌2例行右半结肠切除加大网膜切除,其中1例加做输卵管切除,1例仅行活检手术,2例治愈,1例死亡。其余行阑尾切除。结论根据临床条件,手术中尽量行快速病理,如恶性病变,术中尽量行扩大切除或减瘤术。术后行腹腔化疗及全身综合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正>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reifonaci,简称PMP)是由卵巢黏液瘤或阑尾黏液瘤种植于腹腔,盆腔,腹膜及内脏浆膜上而发病,它将导致腹腔内大量黏液瘤和胶冻样腹水生长,使腹部明显膨胀,引起一系列并发症。最常见的来源部位是黏液卵巢瘤和阑尾粘性囊肿。临床表现为腹部膨大,消瘦,伴完全或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多死于恶性病变,感染或肠梗阻。目前认为手术去瘤是治疗PMP的主要手段[4]。我院自2008年4月至2012年8月共收治PMP手术患者206  相似文献   

18.
蔺春红  王光霞 《河北医药》2012,34(5):682-683
目的 对比研究阑尾炎的超声像图特征与病理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083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阑尾炎患者的超声图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超声诊断结果:急性阑尾炎782例,慢性阑尾炎80例,阑尾粘液囊肿2例,阑尾(-)196例,未作B超23例.手术病理分型:慢性阑尾炎226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19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477例,穿孔性阑尾炎65例,坏疽性阑尾炎80例,阑尾类癌1例,阑尾黏液腺瘤4例,阑尾粘液囊腺瘤9例,阑尾黏液囊肿2例.结论 超声可以对阑尾炎的不同类型及病程进展作出正确判断,能为临床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理学特征。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阑尾黏膜已被高柱状肿瘤细胞取代,该肿瘤细胞充满黏液,胞质透亮,细胞呈腺管状排列,轻度异型,黏液突破阑尾黏膜肌层直达阑尾表面或阑尾壁内。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EA、CK20均为阳性,CK7为阴性,均确诊为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结论准确、规范的病理诊断对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的治疗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复习9例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切片,并结合相关临床信息及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起病隐匿,生长缓慢,病程长,预后较好.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具有特殊的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表现.结论 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是一种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