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MnSO4、KMnO4为原料合成MnO2,通过在反应中添加In(NO3)3·H2O在其表面形成In2O3包覆层,经XRD、SEM表征发现包覆层并未明显改变MnO2的晶体结构,但改善了颗粒分布情况。通过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测试和电化学阻抗测试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1 A/g的测试条件下,包覆n(Mn)/n(In)为1∶0.03的样品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06.3 mAh/g,经100次充放电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95%,In2O3包覆层能够有效提高正极材料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2.
为了开发更为简单、高效制备氧化铝改性正极材料的方法,提升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倍率和循环性能,以聚丙烯酸铵(PAANH4)为分散剂制备纳米氧化铝浆料,并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8Co0.1Mn0.1O2表面包覆纳米氧化铝。通过实验发现,PAANH4添加量为4%(PAANH4占氧化铝的质量分数)、球磨时间为8 h,所得纳米氧化铝粒径较小且均匀。将此纳米氧化铝浆料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改性,氧化铝的加入不改变正极材料的表面形貌、颗粒尺寸和晶体结构。在电化学性能测试中,发现在氧化铝包覆量为0.3%(质量分数,下同)时,获得较优倍率性能,在氧化铝包覆量为0.5%时,获得较优的循环稳定性能。1C倍率下,未包覆和氧化铝包覆量为0.5%的正极材料循环100次,其容量保持率分别为75.61%和84.93%。  相似文献   

3.
以NaOH和NH3·H2O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成功合成富锂锰基层状正极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循环伏安法(CV)、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充放电测试等研究手段,重点探讨了不同镍钴锰比对富锂锰基层状正极材料的结构、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其中Li1.2Mn0.54Ni0.13Co0.13O2正极材料结晶度高,粒度分布均匀,无明显团聚现象。在0.1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47.9 mA·h·g-1,首次库仑效率为75.1%。在1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36.2 mA·h·g-1,经过50次充放电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218.4 mA·h·g-1,容量保持率为88.3%,展现出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以Zr(NO34·5H2O和CH3COOLi·2H2O为原料,采用湿化学法,将Li2ZrO3包覆在LiNi0.8Co0.1Mn0.1O2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表面,研究Li2ZrO3不同包覆比例对LiNi0.8Co0.1Mn0.1O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SEM、TEM、EDS谱图分析表明,Li2ZrO3层均匀地包覆在LiNi0.8Co0.1Mn0.1O2表面,其厚度约为8 nm。与纯相相比,1%(质量分数) Li2ZrO3包覆的LiNi0.8Co0.1Mn0.1O2复合材料在1.0 C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84.7 mA·h·g-1、100次循环之后放电比容量为169.5 mA·h·g-1,其容量保持率达到91.77%,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阻抗(EIS)测试结果表明,Li2ZrO3包覆层抑制了正极材料与电解液之间的副反应,减小了材料在循环过程中的电荷转移阻抗,从而提高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镍锰酸锂的电化学性能,以硝酸铟(In(NO3)3·H2O)为原料,通过高温固相法在镍锰酸锂电极材料表面包覆一层惰性氧化铟(In2O3),并研究不同In2O3包覆量对镍锰酸锂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RD测试结果显示,包覆氧化铟并不会改变正极材料LiNi0.5Mn1.5O4自身结构。当包覆量为7%时,在0.1 mA的测试电流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34.21 mAh/g,明显高于未涂覆材料(115.65 mAh/g),100次循环后容量为128.4 mAh/g,容量保持率为95.67%;在0.5 mA的测试电流条件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78.13 mAh/g, 100次循环后比容量为56.25 mAh/g,容量保持率为64.44%。In2O3包覆起到保护材料和促进离子传导的作用,可有效提高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通过浸渍法在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的表面包覆MgF2,通过XRD、SEM、交流阻抗(EIS)分析、充放电测试研究了不同量MgF2包覆对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F2以非晶态形式包覆于LiNi1/3Co1/3Mn1/3O2材料颗粒的表面,当包覆量为3%(物质的量分数,下同)时,三元正极材料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在3.0~4.6 V充放电范围内0.1C充放电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96.3 mA·h/g,1C循环5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5.7%,55 ℃高温下1C循环5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3.3%。  相似文献   

7.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xLi2MnO3·(1-x) LiMO2凭借高比容量和低成本的优势,被认为是未来最有潜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然而富锂锰基材料难以解决的电压衰减问题,缩短了富锂锰基材料的循环寿命,限制了富锂锰基材料的产业化进程。围绕富锂锰基材料的电压衰减问题进行阐述,总结了电压衰减对晶体结构的影响,介绍了影响富锂锰基材料电压衰减的因素,并给出了缓解富锂锰基材料电压衰减的改性策略,展望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应用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宋刘斌  唐福利  肖忠良 《化工学报》2018,69(12):5332-5338
采用湿法融合技术及高温固相法合成Li3VO4包覆的LiNi0.8Co0.1Mn0.1O2正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方法研究材料的结晶相、形貌、微观结构。研究表明,Li3VO4均匀地包覆在LiNi0.8Co0.1Mn0.1O2表面,未改变原材料的材料结构和形貌,包覆层厚度为1~2 nm。不同含量的Li3VO4对LiNi0.8Co0.1Mn0.1O2正极材料进行修饰研究表明,3%(质量)Li3VO4包覆的LiNi0.8Co0.1Mn0.1O2在1 C下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4.13%,具有最佳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此外,循环伏安(CV)和交流阻抗(EIS)分析表明,Li3VO4能提高Li+电导率,抑制活性材料与电解液之间的副反应,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9.
为优化液相法一步制备磷酸铁锂(LiFePO4)技术,以七水合硫酸亚铁、磷酸二氢铵、一水合氢氧化锂为原料,通过添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作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液相水热法合成技术,一步合成了LiFePO4正极材料。研究了水热法一步合成技术对LiFePO4材料的组成、结构、形貌、粒度等的影响,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粒度分析仪等对材料进行了表征分析,并测试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合成得到的LiFePO4材料为微米级球形颗粒形貌的正交晶系非化学计量比的Li1.02Fe0.994PO4材料。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0.1C倍率下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62.0、159.9 mA·h/g,库伦效率达到98.7%、倍率性能(以1C/0.1C保持率计)为92.3%,0.1C倍率循环100次容量保持率为96.4%,展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
夏青  赵俊豪  王凯  李昇  郭冰  田院  杨则恒  张卫新 《化工学报》2017,68(3):1239-1246
通过分级共沉淀(分级进料)方法,结合高温热处理合成了金属元素(Ni,Mn)浓度从中心到表面呈梯度分布(中心富Ni,表面富Mn)的球形三元正极材料LiNi0.5Co0.2Mn0.3O2。利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能谱仪(ED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等表征了所制备材料的成分、形貌和元素分布。通过恒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等方法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的一级共沉淀方法相比,分级共沉淀所制备材料展现出更高的倍率性能(20 C放电比容量为104.1 mAh·g-1)、循环保持率(0.5 C循环200次容量保持率为95.8%)和快速充放电性能(20 C/20 C放电比容量为85.4 mAh·g-1)。这种分级进料制备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共沉淀法制备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高温退火制备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MCN-442、LMCN-532、LMCN-622,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等多种手段对前驱体和退火的锰基正极材料进行表征,研究不同摩尔比例的锰基三元正极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当锰基三元正极材料的主体元素为6:2:2时,合成的前驱体材料粒度分布均匀、结晶程度较好,并且形貌为表面光滑微球.另外,将前驱体与碳酸锂混合并用高温退火后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MCN-622,其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充放电电压为2.0~4.8V内表现良好电化学性能.电流密度40 mA·g-1条件下,首周放电比容量达253 mAh·g-1,经过9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保持率71%;经过20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可达到80 mAh·g-1.  相似文献   

12.
简述了富锂锰基层状正极材料的结构、电化学性能及存在的问题,着重阐述了富锂锰基层状材料的碳、氧化物、氟化物、磷酸盐等表面包覆改性对其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的影响,讨论了表面包覆改性的机理和改性中有待改进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高性能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方法:通过碳化表面包覆聚合物的磷钨酸铵微球,制备碳包覆的氧化钨,在其表面负载稀土氧化物,并与单质硫复合,制备硫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制备的材料进行表征,采用恒电流充放电方式测试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在0.1C的倍率下,硫电极首次放电容量为1 263.7 mAh/g S,循环100次后的放电容量仍然保持有840.6 mAh/g S,表现出较高的放电比容量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结论:负载稀土氧化物的策略可以有效提升硫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共沉淀-高温固相法制备了富锂正极材料Li[Li0.2Ni0.2Mn0.6]O2,并使用Zr(OC3H7)4进行了Zr O2包覆改性。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电化学测试手段讨论了Zr O2包覆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Zr O2能均匀覆盖在Li[Li0.2Ni0.2Mn0.6]O2颗粒表面,包覆后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有一定的改善。包覆质量分数0.5%的Zr O2样品表现了提高的循环和倍率性能。首次放电容量(0.1 C,2.0~4.8 V)高达250.8 m Ah·g-1,循环45周(0.2C)容量保持为201.6 m Ah·g-1,2.0 C倍率放电容量可达123.2 m Ah·g-1。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固相法在不同的煅烧温度下(725~825℃)合成了高镍无钴LiNi0.90Mn0.10O2正极材料,并通过结构表征和电化学测试考察了煅烧温度对正极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煅烧温度会改变材料的晶胞参数,在最佳煅烧温度775℃时所制得的正极材料Li+/Ni2+混排程度最低;该煅烧温度制备的样品首次放电比容量最高,同时倍率性能也表现最佳,并且在循环200圈后仍然保持着最高的放电比容量。  相似文献   

16.
为了开发出具有能量密度大、循环性能优越等特性的高能量密度电池材料,研究了硒掺杂量对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显微组织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硒掺杂量增加有助于减小正极材料中颗粒粒径,但是硒掺杂量过高(x=0.21)会出现严重颗粒团聚现象,锂电池正极材料中适宜的硒掺杂量为x=0.14,此时正极材料可以获得粒径细小、均匀的颗粒;x=0.14的正极材料由于具有最佳的抑制氧损失的作用而具有最高的库伦效率(77.1%);当倍率为0.1C~10C时,正极材料的放电比容量会随着硒含量升高而先增大后减小,在x=0.14时取得最大值,即x=0.14的正极材料的倍率性能最优;x=0.14的正极材料的循环性能明显高于x=0的正极材料。  相似文献   

17.
采用简易的草酸盐共沉淀方法,结合后续混锂焙烧制备了锂离子电池0.5Li2MnO3·0.5LiCo0.5Mn0.5O2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振实密度仪等测试表征了所制备材料的物相、形貌、元素价态和粒度分布。利用充放电测试仪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低搅拌转速条件下共沉淀法制备的样品呈规则球状形貌,球体是由许多棒状一次粒子聚集而成;在高搅拌转速条件下,所制备出的样品呈现较为分散的棒状形貌。低搅拌转速下所制备的球状颗粒样品展现出了更高的振实密度(1.7 g/cm3)和更优异的电化学性能:0.2 C倍率条件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33.8 mA·h/g,2 C/0.2 C放电比容量比值为62.2%,0.5 C循环100次容量保持率为90.8%,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8.
为优化富锂锰基正极材料表面结构并提高其能量密度,对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先后进行低镍化处理和酸蒸汽表面处理。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低镍化和酸蒸汽表面处理的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315 m Ah/g,且0. 5 C下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约为81%。低镍化和酸蒸汽表面处理方式能提高材料放电比容量,并大大改善材料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具有放电比容量大、热稳定性好、成本低、安全性能好等优点,但其倍率性能有待进一步提升。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了K+掺杂LiNi1/3Co1/3Mn1/3O2材料LNCM-xK。通过X射线衍射谱、场发射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LNCM-xK的形貌和结构,通过电化学工作站和蓝电测试系统测试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K+掺杂能有效降低阳离子混排程度,改善LiNi1/3Co1/3Mn1/3O2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其中当x=0.125时K+掺杂LiNi1/3Co1/3Mn1/3O2样品(LNCM-0.125K)阳离子混排程度最低;LNCM-0.125K样品电化学性能最佳,0.2 C下5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6.15%;在不同电流密度(0.2 C,0.5 C,1 C,2 C,5 C)下进行倍率性能测试,连续充放电30次后LNCM-0.125K样品容量保持率为97.00%。  相似文献   

20.
采用简易的草酸盐共沉淀方法,结合后续混锂焙烧制备了锂离子电池0.5Li_2Mn O_3·0.5Li Co_(0.5)Mn_(0.5)O_2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振实密度仪等测试表征了所制备材料的物相、形貌、元素价态和粒度分布。利用充放电测试仪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低搅拌转速条件下共沉淀法制备的样品呈规则球状形貌,球体是由许多棒状一次粒子聚集而成;在高搅拌转速条件下,所制备出的样品呈现较为分散的棒状形貌。低搅拌转速下所制备的球状颗粒样品展现出了更高的振实密度(1.7 g/cm~3)和更优异的电化学性能:0.2 C倍率条件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33.8 m A·h/g,2 C/0.2 C放电比容量比值为62.2%,0.5 C循环100次容量保持率为90.8%,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