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明确痛泻安肠方对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和治疗优势。方法 采用单中心、随机、阳性药物对照的临床设计开展探索性研究。共纳入36例肝郁脾虚型IBS-D患者,分为2组,每组18例;治疗组予痛泻安肠方,对照组予阳性对照药匹维溴铵片,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疗效指标和安全性指标。结果 治疗组肠易激综合征严重程度评测(IBS-SSS)总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改善IBS-SSS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8.89%(16/18)、83.33%(15/18),略高于对照组的83.33%(15/18)、77.78%(14/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痛泻安肠方治疗肝郁脾虚型IBS-D安全有效,在改善患者症状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采用疏肝健脾法中药汤剂治疗的效果及对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我院在2020年6月—2023年6月选取58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9例。对照组采取匹维溴铵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疏肝健脾、养心安神汤治疗,比较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以及IBS-SS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临床疗效较高(P<0.05);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在治疗前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较低(P<0.05);两组IBS-SSS评分在治疗前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IBS-SSS评分较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给予疏肝健脾、养心安神汤治疗,可使腹部症状予以改善,实现疏肝健脾、情志调畅的功效,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李菊芳  陈小芳  徐惠明  周静 《光明中医》2022,(20):3717-3720
目的 观察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及焦虑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肝郁脾虚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痛泻要方汤剂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6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严重程度量表(IBS-SSS)积分、生活质量评价(IBS-QOL)积分、精神心理评价(HADS)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及中医证候疗效、2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6周后,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0.05)。2组治疗后腹痛、腹泻中医证候积分均优于治疗前(P <0.05);治疗组治疗后急躁易怒、两胁胀痛、纳呆、身倦体乏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治疗后IBS-SSS积分、IBS-QOL积分、HADS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2组不良反应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能有效降低肝郁脾虚证患者证候积分,还能明显改善患者精神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加味痛泻要方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效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匹维溴铵,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加味痛泻要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各组临床总有效率、临床症状积分评分(腹痛、腹泻、腹胀、排便次数、黏液便)、血浆脑肠肽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总疗效率(94%)明显高于对照组(72%)(P0.05),治疗组临床各症状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脑肠肽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以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加味痛泻要方联合匹维溴铵对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脑肠肽物质5-HT3R、CGRP水平来起到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丁新华 《新中医》2015,47(5):100-102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联合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服用匹维溴铵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和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采用痛泻要方加味联合针刺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记录治疗前后消化系统主要症状评分;于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结束后3月评定生活质量量表(IBS-QOL)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为7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腹痛、腹胀、排便次数、大便性状和排便不尽感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以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IB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观察组升高更为显著(P<0.01);治疗结束后3月,2组IBS-QOL评分均较治疗后下降(P<0.01),观察组IBS-QOL评分仍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痛泻要方加味联合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腹痛、腹泻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痛泻要方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9月平阴县中医医院收治的106例腹泻型肠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痛泻要方加减与针灸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生活质量、肠激综合征病情严重程度调查量表(IBS-SSS)评分、疾病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并发症发生率、疾病复发率、IBS-S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4个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痛泻要方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激综合征患者效果显著,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IBS-SSS评分、复发率均得到有效改善,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筋缩八阵穴隔药灸与口服匹维溴铵片、口服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肝郁脾虚证IBS-D患者随机分为隔药灸组、西药组和中药组,每组42例。隔药灸组采用筋缩八阵穴隔药灸治疗,将痛泻要方(炒白术、炒白芍、陈皮、防风)中的中药碾末制成药饼置于筋缩八阵穴,行悬灸40 min,每天1次;西药组口服匹维溴铵片,每次50 mg,每日3次;中药组口服痛泻要方,每日1剂,每日2次,各组均治疗8周。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胃肠道症状评分、IBS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评分、IBS专用生活质量(IBS-QOL)量表评分,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胃肠道症状评分、IBS-S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隔药灸组低于西药组和中药组(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IBS-QOL量表焦虑不安、健康忧虑、躯体意念、行为障碍、饮食限制、社会反应、异性关系和人际关系8个维度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隔药灸组各维度评分均高于西药组和中药组(P0.05)。隔药灸组总有效率为92.9%(39/42),均高于西药组的71.4%(30/42)和中药组的73.8%(31/42,P0.05)。结论:筋缩八阵穴隔药灸能明显改善肝郁脾虚证IBS-D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及生活质量,临床疗效优于口服匹维溴铵片或痛泻要方。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循经感传扶阳灸对脾肾阳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脑肠肽的影响。方法:将129例在成都市某三甲医院就诊的脾肾阳虚证IBS-D患者,随机分为A组(43例),B组(43例)和C组(43例)。A组给予IBS-D常规治疗和护理,B组在A组的基础上给予传统灸法,C组在A组的基础上给予循经感传扶阳灸法。观察三组治疗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评分,生活质量(IBS-QOL)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血清5-HT和P物质水平。结果:干预后,C组IBS-SSS评分、IBS-QOL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血清5-HT和P物质水平均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经感传扶阳灸可有效改善IBS-D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血清5-HT和SP水平,是临床可以推荐应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型IBS-D的一种中医特色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云母石连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诊断病例60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云母石连用痛泻要方加味(云母石10 g,炒白芍12 g,陈皮10 g,炒白术12 g,防风12 g。辨证加减:肝郁者加醋柴胡6 g,绿萼梅10 g等;脾虚者加炒党参15 g,茯苓12 g,山药15 g等;湿热者加葛根10 g,黄连5 g,黄芩10 g,地锦草15 g,辣蓼15 g等;伴脾肾阳虚者加吴茱萸5 g,肉豆蔻10 g,五味子10 g等)。对照组:口服匹维溴胺50 mg,2次/d,双歧杆菌三联活菌0.42 g,3次/d。4周为1个疗程。对2组临床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疗效及HAMD抑郁量表、HAMA焦虑量表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大于对照组的56.7%(P0.05),治疗组抑郁量表及焦虑量表评分治疗后小于治疗前(P0.05),并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云母石连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在改善胃肠道症状及解除精神抑郁或焦虑状态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参苓白术颗粒联合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顺德区均安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105例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方式分为A组(52例)与B组(53例)。A组患儿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进行治疗,B组患儿采用参苓白术颗粒联合痛泻要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与复发率。结果:B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23%,高于A组的82.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大便泄泻、腹胀腹痛、胸胁胀满积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治疗后B组患儿的大便泄泻、腹胀腹痛、胸胁胀满积分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1个月后B组患儿的复发率为1.89%,低于A组的15.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参苓白术颗粒联合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儿的疗效较好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痛泻要方缓解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21年6月就诊的168例肝郁脾虚型IBS-D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84例。观察组采用痛泻要方免煎颗粒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匹维溴铵口服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IBS主要症状如腹痛程度、排便性状的变化情况、肝郁气滞证中医证候评分(TCM-PES)、IBS生活质量问卷评分(IBS-QOL)、IBS病情严重程度量表(IBS-SSS)、患者心理状况评分如焦虑自评量表(SAS)积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采用尼莫地平法以肝郁气滞证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评价治疗效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的水平。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腹痛应答率92.86%(78/84)高于对照组腹痛应答率82.14%(69/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54,P<0.05)。观察组腹泻应答率为91.67%(77/84),高于对照组腹泻应答率77.38%(65/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214,P<0.01)。观察组治疗后TCM-PES、IB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IBS-SSS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IL-10高于对照组,IL-12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痛泻要方可缓解肝郁脾虚型IBS-D患者腹痛、腹泻,减轻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这可能与内脏高敏缓解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对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BS-D)的临床疗效,通过比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变化探讨其调节脑肠交互机制。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就诊的116例肝郁脾虚型IB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患者使用痛泻要方全方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匹维溴铵口服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评分(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ttern curative effect scoring system,TCMPES),IBS生活质量问卷评分(IB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IBS-QOL),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积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积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血管活性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PCR)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等肠道菌群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CM-PES评分下降,IBS-QOL评分提高,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CM-PES评分低于对照组,IB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患者治疗后SAS,SDS评分明显降低,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CGRP,VIP均下降,观察组患者血浆CGRP,VIP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大肠埃希菌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肠道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粪链球菌较本组治疗前增长(P0. 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肠道嗜酸乳杆菌较本组治疗前增长(P0. 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肠道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粪链球菌较对照组增长(P0. 05)。结论:中药痛泻要方可减轻肝郁脾虚型IBS-D患者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这可能与痛泻要方改善患者肠道菌群失调,调节脑肠肽分泌,降低内脏高敏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9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美清 《河南中医》2008,28(11):70-71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加味联合金双歧治疗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临床疗效.方法:将7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痛泻要方加味联合金双歧治疗,对照组采用思密达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01%,对照组有效率为71.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月后随访治愈复发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痛泻要方加味联合金双歧对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型的D-IBS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周毅  林希  陈晓娟  王晗  舒贤周 《新中医》2022,54(22):17-20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加味联合隔药灸治疗肝气乘脾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 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 例肝气乘脾证IBS-D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 例。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痛泻要方加味联合神阙穴隔药灸治疗。治疗6 周后,观察比较2 组临床疗效、IBS 病情严重程度调查表(IBS-SSS) 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00%,对照组为66.0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IBS-SSS 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IBS-SSS 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2 项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IL-6、TNF-α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IL-6、TNF-α 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2 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痛泻要方加味联合隔药灸治疗肝气乘脾证IBS-D 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和中医证候,并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痛泻逍遥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并对其中可能的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将80例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匹维溴铵片口服治疗,治疗组40例采用针刺联合痛泻逍遥方治疗,2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14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和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物质(SP)、神经肽Y(NPY)水平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IBS-SSS各项评分和总分,HAMA-14、HAMD-17评分和血清IL-6、IL-8、TNF-α、S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NPY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各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9.47%(34/38),对照组总有效率69.23%(27/39),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联合痛泻逍遥方治疗IBS-D...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采用补中益气汤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对照组应用双歧杆菌片、多塞平片、止泻宁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84.7%,对照组为49.0%,P0.01。结论:补中益气汤合痛泻要方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优于西药。  相似文献   

17.
唐芳  李学军  裴蓓 《光明中医》2023,(21):4195-4198
目的 探究畅中固肠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脾胃病科门诊收治的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采用自拟畅中固肠方治疗;对照组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联合匹维溴铵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总体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IBS-QOL评分。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畅中固肠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痛泻宁颗粒联合黛力新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气乘脾证的疗效。方法:160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80例。两组均用黛力新治疗,研究组加用痛泻宁颗粒治疗。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症状严重程度(IBS-SSS)各项目评分与总分研究组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抑郁子量表(HAMD)、焦虑子量表(HAMA)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VAS评分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泻宁颗粒联合黛力新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气乘脾证)可提高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肝郁脾虚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给予痛泻要方加味治疗,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2.5%(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异常(P>0.05)。结论: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肝郁脾虚证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调肝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辨证为肝郁脾虚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自拟中药调肝补脾方,每日1剂,疗程为4周;对照组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0.1g,每天3次,疗程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主要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自拟调肝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