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utoimmune thyroiditis, AIT)是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中医学称之为瘿病。重点阐述“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内涵,“阳化气,阴成形”是气化的两个过程,有形与无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概括了人体阳气和阴精的主要功能。探析AIT中医病机,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为基本病机,脾虚血瘀痰凝气滞为主要病机,阳化气不足为其发病之基,阴成形太过为其病变之标,阴阳失和,浊毒内结为其病变之果,“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临证治疗应以阴阳为本,从脾论治,以虚则补之,滞则行之,痰则散之,瘀则化之为原则,温阳化气,散结消阴,健脾益气以温阳,辨证祛邪以消阴,解毒散结以防变,同时还应顾护胃气。  相似文献   

2.
“阳化气,阴成形”源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化气”不足而“阴成形”太过会导致气滞血瘀、痰湿凝滞、水饮内停,使病理有形之物积聚而发为肿瘤。因此,“阳化气”不足而“阴成形”太过是肿瘤的核心发病机制。基于此,提出扶阳法为肿瘤的临床防治大法。在预防方面,需强身健体,劳逸结合,饮食有节忌偏嗜,注意调畅情志;在治疗用药方面,可分为温阳法、通阳法、温通法三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阳化气,阴成形”的理论内涵进行梳理,从理论层面探讨“阳化气,阴成形”与肺癌形成及转移之间的内在联系。借助阴阳的相对属性及无限可分,从机体物质代谢的角度阐释肺癌的中医理论渊源及“阳化气,阴成形”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对肺癌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同时,从瘤体增生侵袭的角度探究“阳化气,阴成形”在肺癌转移中的作用。机体与瘤体之间的阴阳消长、化气成形贯穿肺癌产生、发展及转移的全过程,用“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来诠释肺癌形成及转移的中医学病机具有高度的普适性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心衰是多种心脏疾病的终末状态,水肿是心衰的常见症状,与疾病愈后及患者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心衰水肿以“阳化气”不足为本,以“阴成形”太过为标,水邪失气化无法自行,阴精失阳助无法归位,以阳虚为本,又有阴阳两虚之忧,故治当扶阳育阴,使阴阳平调,水气自去。  相似文献   

5.
《黄帝内经》中的“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是对人体阴阳功能的概括,根据阴阳转化理论,金保方教授在总结其导师徐福松教授经验的基础上将此理论运用于男科疾病诊治中,并进行了进一步阐述。文章论述了“阳化气,阴成形”之男科生理和病理,提出“阴成形生长不足,阳化气生发受限”是部分男科疾病的关键病机,补充“阴成形”促进“阳化气”可使阴阳得以充沛循环,生化无穷,用以指导临床有针对性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试从阴阳气化规律探讨消渴之病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为机体物质代谢失调所致,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所言精气味形转化失调,而精气味形则是在阴阳气化规律下进行,即“阳化气,阴成形”两个基本过程,致病因素作用下导致其失调,“阴成形”不足,“阳化气”有余,而形成阴虚阳亢,燥火炽盛,是导致消渴发生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7.
崔晓宁  孙士玲  关徐涛  高萍  王涛  王冰 《新中医》2023,55(10):106-110
从中医学阴阳理论为根本出发点,对肿瘤类疾病的形成、发展以及复发转移的基本病机进行论述。根据《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认为阳气不足,阴精无力输布,进而停留在机体,形成瘀血、痰凝、气滞,是肿瘤类疾病的主要病机。治疗应遵循“辨证-辨时-辨体”的原则,注意不忘扶阳,时时消阴,并根据疾病所处的阶段以及患者的体质辨清阴阳权重。在运用温阳散结消阴法时要谨守阳虚病机,才能不耗伤正气。“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医肿瘤的病因病机学说,也可提高肿瘤类疾病的中医疗效。  相似文献   

8.
基于《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恶性淋巴瘤可认为是有形之体,其发生的重要病机可责之“阳化气”不及,“阴成形”太过。因“阳化气”功能不及,气血津液无以温化,导致“阴成形”功能太过,饮聚生痰,痰阻血瘀,痰饮瘀浊毒邪敛聚,痰核始生。据此,恶性淋巴瘤的治疗大法可归纳为温阳化气、化痰活血、抗癌解毒等,验之临床,取效明显。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9.
王雯雯  赵恒立 《陕西中医》2022,(9):1319-封3
在“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基础上,从遗传、环境、饮食、劳逸因素,分析痛风性关节炎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通过查验古籍,总结临床经验,分析痛风的病因病机、证治经验。痛风性关节炎的核心病机为“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治疗遵循扶助脾肾阳气为关键,兼清热、化痰、祛湿、逐瘀的原则。结合“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根据疾病发展不同时期辨证论治。探讨扶助正气,发挥“阳化气”功能,消已成形之阴结的方法治疗痛风,兼顾生活干预,巩固疗效,为痛风的防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魏江平  代渊  文跃强  徐世军 《中医杂志》2018,(24):2099-2102,2106
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着眼,分析机体生命气化活动与该理论的关系,认为"阳化气,阴成形"功能衰退是阿尔茨海默症发生的基础,"阳化气,阴成形"功能异常为阿尔茨海默症病机核心,而改善"阳化气,阴成形"功能异常是防治阿尔茨海默症的策略。指出平调阴阳、振动阳气是预防阿尔茨海默症形成的关键,主观认知下降、轻度认知障碍阶段防治当以补气助阳为主,兼以养阴补血;阿尔茨海默症阶段当以养阴补髓、填精充脑、化阴成形为主,兼顾益气助阳,重在修复或重建损伤的脑络。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从整体上调节人体水液代谢,在治疗肿瘤相关积液和水肿方面认为三焦是水液代谢的通道,三焦的气化功能推动全身水液代谢,而阳气又推动三焦气化。病理条件下阳化气不足致三焦气化失司,阴成形太过致三焦水饮内生。以扶阳抑阴法通调三焦,在恢复三焦阳气周转的同时消除痰浊、水湿、瘀血等阴邪病理产物,澄清三焦水道使源流自清而畅达。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析国医大师刘志明从“阳虚血瘀”辨治病窦的学术特色。阳化气不足,心肾阳虚为发病之本,阴成形太过,痰瘀阻滞为致病之标,治疗以温通阳气,祛除阴邪为主,采用温通心阳、温补肾阳、祛痰化瘀等治法,恢复阴阳平衡。进一步将线粒体能量代谢、细胞凋亡、自噬等机制和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所致的“阳虚血瘀”病理状态相联系,为阐释国医大师学术特色、探讨经验方——通阳活血方的科学内涵及临床辨治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通过阐发《黄帝内经》阴阳平衡理论,探讨“阳化气、阴成形”具体内涵,结合精液异常的现代医学研究,提出该病的中医诊治思路。认为常见的特发性少、弱精子症,精液不液化,亦或二者合病是阳虚化气不足,阴异成浊,留滞生殖之处为病变过程,病因与机体肾气亏虚有关,提出男子以肾为要,治疗上补养肾气、清利浊邪,以协调肾中阴阳,恢复“阳化气、阴成形”功能。“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在中医治疗精液异常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在处方时要审证求因,辨清虚实,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万冬桂教授基于“阳化气,阴成形”思想治疗女性腺体结节的临床经验。万冬桂教授认为, 甲状腺、乳腺结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常见女性腺体结节呈高度相关性,其发生的核心病机为阳化气不 足,阴成形太过。提出温补阳气以疗其本,疏肝理气以治其因,化痰散瘀以顾其标为基本治法,随证加减。温 补阳气常选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化裁;疏肝理气常用柴胡、枳壳、郁金、香附等味;化痰散瘀常用瓜蒌皮- 猫爪草-山慈菇角药以化痰,川芎、石见穿以化瘀,痰瘀胶着者,酌情加以虫类药物。常收良效。  相似文献   

15.
朱潇雨  赵静雪  李杰 《吉林中医药》2021,41(12):1541-1544
食管癌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吞咽困难是食管癌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不同类型的吞咽困难存在不同的"阳化气,阴成形"状态,机械性吞咽困难属于"阴成形"太过,治以温化痰瘀;动力性吞咽困难属于"阳化气"不足,治以助阳化气;术后吞咽困难属于阳化气未复、阴成形再起,当治以阴阳平调.  相似文献   

16.
“切脉针灸”秉承“选穴施针是以脉定”的原则,通过辨别人迎、寸口、冲阳、太溪四部脉象变化以诊察疾病及指导针灸临床治疗。认为排卵障碍性不孕的关键病机是阴阳失衡,“阳化气”“阴成形”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即“阳化气”与“阴成形”的动态平衡失调可致排卵障碍进而导致不孕。提出基于阴阳平衡理论运用切脉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临证具体操作方法是选取三阴交为调气第一针,之后根据阴阳偏盛偏衰明确针刺顺序,若人迎脉、冲阳脉相对强于寸口脉、太溪脉,治疗宜先补阴、后泻阳,反之则先补阳、后泻阴,以达补肾健脾、调理冲任、调补阴阳以助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阳化气,阴成形”理论高度概括了在阳气主导下机体正常新陈代谢的过程和本质。结合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 S)病情特点,认为“阳不化气”是贯穿本病始终的核心病机,为病之本,痰湿、瘀血等阴邪凝滞和伏火形成为病之标。“治病必求于本”,临证应始终遵循“重在扶阳”的基本治则,仔细分辨气虚、阳虚、阴虚的渐进层次以及气滞化热、壮火形成和痰瘀等阴邪凝滞的程度,或扶阳抑阴,或用阳化阴,以温扶阳气之乌梅丸为基础方进行加减辨治,其宗旨是恢复Met S患者正常阳化气功能,则阴平阳秘,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8.
国医大师王琦提出了体质九分法,平和体质的形成离不开机体阴阳的平衡,8种不同偏颇体质存在不同的阴阳失衡状态。“阳化气,阴成形”构成了人体生命的基本形式,其中“阳化气”推动人体生理功能影响“阴成形”,从而导致不同体质类型的形成。因此纠正阴阳偏颇恢复阴阳平衡是体质调理的关键。扶阳法以阳气为人身立命之本,强调通过调理阳气功能使人体达到阴阳平衡。本文将基于“阳化气”理论探讨不同偏颇体质的形成机制,以及运用扶阳法调理体质的思路与方法,为体质调理提供新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19.
基于肠梗阻病理生理学知识与中医学认识,提出肿瘤术后不完全肠梗阻应重视“阳化气,阴成形”的病机特征,具体而言,“阴成形”过盛是机械性肠梗阻病理基础;“阳化气”不足是动力性肠梗阻病机特征;阳气转枢失司易致虚实夹杂、寒热错杂。治疗应以“扶阳消阴”为大法,以疾病早期-中期-晚期发展3阶段为线索,明辨不同脏腑阳虚偏重,有目的地充养脏腑阳气,并佐以转枢阳气、消阴抑瘤之法,以达到治病求本之效。  相似文献   

20.
“阳化气,阴成形”是对阴阳二气属性的高度概括。该文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机制为阴阳失和导致痰瘀阻滞胞宫,本质为本虚标实,治疗应以温阳、健脾、疏肝法化无形之气,兼用燥湿化痰、活血祛瘀法除有形之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