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技术治疗周围动脉血管损伤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共收集20例患者资料,开放性损伤13例,闭合性损伤7例.其中,尖锐物穿通伤8例,顿挫伤导致动脉闭塞5例,创伤后假性动脉瘤形成3例,医源性动脉损伤4例.动脉管壁损伤较轻者直接使用覆膜支架进行腔内隔绝治疗;针对管壁破损严重、断裂或血管内膜严重挫伤闭塞者则多采用顺、逆行途径相结合的方法开通血管后成功实施腔内重建.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无肢体丧失和围手术期死亡.所有患者随访3~24个月,平均12.8个月.上肢动脉损伤者术后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患肢血循环良好,患侧与健侧上肢血压差小于10%,下肢血管损伤患者患侧ABI由术前平均0.37±0.16提高至术后0.96±0.08.仅2例患者术后随访CT血管造影发现支架两端存在轻度狭窄.结论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技术治疗周围动脉损伤,安全、微创、并发症少、效果满意,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主髂动脉闭塞症(AIOD)是以盆腔缺血和/或下肢缺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其发病率、就诊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随着介入材料不断发展和手术医师介入技术的不断提高,腔内治疗凭借其创伤小、操作方便、效果明确、周期短、病死率低、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逐步成为临床医师治疗AIOD的首选治疗方式。目前关于裸支架和覆膜支架在AIOD患者中的疗效研究较少,本综述旨在探讨覆膜支架与裸支架在AIOD中的疗效,以期为AIOD患者的腔内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腔内治疗肾下主髂动脉闭塞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本院的1例TASC-ⅡD级肾下主髂动脉闭塞患者采用双覆膜支架的kissing技术进行治疗,并回顾性复习相关的腔内治疗文献。结果患者手术成功,间歇性跛行症状消失,术后复查CT血管造影显示支架位置形态良好顺利出院,术后半年门诊随访,彩超示支架内血流通畅,恢复良好。结论覆膜支架植入术已成为肾下主髂动脉闭塞的主流治疗方式,但还要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采取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Viabahn覆膜支架植入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5月~2020年11月,我科对1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股腘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发生ISR,造影明确病变部位和性质,经球囊或减容技术行充分管腔准备后,采用Viabahn覆膜支架植入技术重建原病变血管。结果16例股腘动脉ISR血管均重建成功,Viabahn覆膜支架植入技术成功率100%。术前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0.31±0.12,显著低于术后0.89±0.12(t=-48.257,P=0.000);术前后Rutherford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68,P=0.000)。围手术期无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16例随访12个月,3例再发支架内再狭窄,6个月靶血管二期通畅率为100.0%(16/16),12个月二期通畅率为81.2%(13/16),12个月内未发生支架断裂和截肢的病例。结论股腘动脉ISR的处理,尤其是残余狭窄严重或合并支架断裂,使用Viabahn覆膜支架能有效扩张管腔,提高通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Lifestream支架在外周动脉疾病中的应用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并使用Lifestream支架进行治疗的37例病人资料。结果 37例(男性34例)病人平均(65.3±10.2)岁,髂动脉病变中患肢共33例,颈动脉病变4例,锁骨下动脉病变7例。病变平均长度为(25.4±9.5)mm,中位狭窄度为85%(80%,90%)。共植入48枚Lifestream支架,支架平均直径为(8.5±1.6)mm,长度为(40.1±11.5)mm。Lifestream支架在预定部位释放后技术成功率为97.3%(36/37)。37例病人中位随访时间为8.0(6.5,12.0)个月,无失访。术后全因死亡及靶血管血运重建(TLR)率均为0。植入的Lifestream支架均未出现支架内再狭窄(ISR),支架内血流畅通。二次干预率为2.7%(1/37),免于主要不良事件率为97.3%(36/37)。26例髂动脉病人的33条患肢的踝肱指数(ABI)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Lifestream支架在外周动脉疾病中的应用安全、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6.
主髂动脉分叉部覆膜支架重建术(CERAB)在治疗复杂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中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将通过关于CERAB技术的文献报道以及临床应用体会进行综合分析, 从该技术的治疗要点、技术特点优势、中远期疗效和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四个方面解析, 从而证实CERAB技术在治疗复杂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一步, 抛出该技术值得思考的问题为后续CERAB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成人巨大动脉导管未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成人巨大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经验,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8例PDA患者行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30.4±9.3)岁。主动脉造影显示PDA最窄内径为(21.0±3.0)mm;肺动脉收缩压(76.6±9.4)mm Hg。结果 8例患者中7例一次性隔绝成功。术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6例动脉导管完全封闭,2例残余少量左向右分流。术后2周超声心动图及大血管CT血管造影显示:残余分流消失,肺动脉收缩压(43.5±7.2)mm Hg,显著降低。术后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较术前明显减小[(52.0±5.2)mm vs.(69.0±11.1)mm]。随访8例,随访时间1~11(7.2±1.1)个月,随访期间胸部X线示:肺血明显减少,心胸比率明显减小。结论应用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成人巨大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覆膜Cheatham-platinum(CP)支架治疗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a,Co A)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覆膜Cheatham-platinum(CP)支架治疗11例Co A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跨缩窄段收缩压压差、病变部位狭窄程度及肾素水平明显下降;肾动脉血流及ABI指数均较术前升高。11例均获随访,患者头晕症状均明显减轻,运动耐量明显改善。CTA示支架位置正常,形态良好,无夹层及动脉瘤形成,无再缩窄发生。结论覆膜Cheatham-platinum(CP)支架是治疗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a,Co A)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70岁,主因左腹部疼痛继而发现搏动性肿物9个月,于2012年3月20日入院。查体:左下腹可扪及搏动性肿物,边界触及不清,轻微压痛。双下肢无水肿,皮色皮温正常。双侧足背动脉、股动脉搏动好。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CTA)检查(图1)时测量左髂动脉瘤近端瘤颈长度,提示瘤体  相似文献   

10.
胸主动脉夹层(thoracic aortic dissection,TAD)是胸主动脉内膜撕裂、动脉腔内的高压血流冲入动脉壁造成的剥离性血肿,可引起致死性的动脉破裂,或脊髓、肾脏等器官严重缺血等并发症,发病急,预后极差。2004年12月—2009年2月,笔者共施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7例,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膨式金属裸支架治疗急性肱动脉损伤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急性肱动脉损伤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急诊血管造影以明确诊断,行血管成形术及自膨式裸支架植入治疗。结果:18例急性肱动脉损伤的患者的手术技术成功率100%,平均手术时间为50(30~90)min。13例接受单层自膨式裸支架置入,5例接受双支架重叠置入术,共置入23枚自膨式裸支架,支架置入后即刻造影显示损伤肱动脉血流恢复通畅,假性动脉瘤消失,未见支架狭窄及对比剂外溢。无围手术期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18例平均随访20.2个月,17例支架内血流完全通畅或轻度狭窄(未作处理),1例支架腔内狭窄50%,行球囊扩张治疗后支架内血流恢复通畅;随访期间无支架移位、扭曲及断裂,无缺血坏死,截肢情况。结论:自膨式金属裸支架植入治疗急性肱动脉损伤是安全可行的,近中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本院2005年12月至2008年11月收治外周血管瘤疾病8例,使用腔内覆膜支架修复病变血管,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应用国产覆膜支架腔内治疗急性DeBakeyⅢ型夹层动脉瘤1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2000年2月至2002年11月采用国产覆膜支架行腔内治疗急性期DeBakeyⅢ型夹层动脉瘤1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血管内覆膜支架治疗下肢创伤性动静脉瘘(TAVF)的方式与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5例TAVF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美国巴德公司产覆膜支架(BARD(R))进行腔内修复术.结果 5例患者术后动静脉瘘口均封闭良好,动静脉血流状态完全恢复;无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动脉栓塞等并发症出现.随访6个月,5例患者支架均通畅,无支架移位及血栓形成.结论 TAVF应早期诊断,采用血管内覆膜支架治疗能得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下肢动脉狭窄及闭塞性病变采用支架置入已成为主流手段。由于下肢动脉独特的病变特点和生物学应力,支架置入后的再狭窄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往往需要进行二次甚至多次干预。目前对于再狭窄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球囊扩张、减容技术、再次支架置入及载药器材应用等。多数学者的研究认为球囊扩张、减容技术及再次支架置入有一定的局限性,载药器材作为新兴的腔内治疗手段,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结合覆膜支架腔内治疗近肾主髂动脉闭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6月至2015年2月,采用置管溶栓结合覆膜支架行腔内血运重建的9例近肾主髂动脉闭塞病人,其中男7例,女2例,平均年龄(71.1±11.2)(54~87)岁。术后1、3、6及12个月随访复查,及主动脉CTA复查。结果:9例均置管溶栓24 h。8例成功置入Gore Excluder覆膜支架和对侧分支支架各1枚,其中1例加用延长肢1枚。1例采用Kissing技术置入Gore Viabahn覆膜支架3枚。随访(9.0±3.3)(3~16)个月。技术成功率100%。所有下肢缺血明显缓解。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未见支架移位及内漏发生,主髂动脉移植物通畅。仅1例因局部感染行左足趾截断术。结论:置管溶栓结合覆膜支架治疗近肾主髂动脉闭塞,近、中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对吻式支架治疗复杂长段主髂动脉闭塞(AIOD)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20例复杂长段主髂动脉闭塞患者,拟采用经肱动脉途径顺行开通闭塞段血管后,于腹主动脉下段及双侧髂动脉置入对吻式支架进行治疗。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踝肱指数(ABI)及Rutherford分级。随访观察术后6、12、24个月支架通畅率。结果 20例中,对18例成功置入对吻式支架,对另2例仅行腹主动脉及单侧髂动脉开通。术中1例斑块脱落导致腘动脉栓塞的患者,经溶栓及抗凝治疗后好转。术中开通髂动脉时,2例发生小动脉夹层,置入支架后夹层消失。术后3例穿刺处血肿的患者经对症治疗后血肿均自行吸收。术后1个月患者左、右侧ABI及Rutherford分级均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例术后6个月发生支架再狭窄、2例分别术后12个月和24个月发生支架闭塞,对其均成功进行靶血管再通。1例患者术后17个月死于心肌梗死。术后6、12和24个月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4.44±5.40)%、(88.89±7.40)%和(81.50±9.80)%。结论以对吻式支架治疗复杂长段主髂动脉闭塞近、中期疗效较好,且并发症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升主动脉置换+弓部覆膜支架三开窗手术用于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2020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接受升主动脉置换+弓部覆膜支架三开窗手术治疗24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龄45~72岁。患者夹层均未累及弓上三分支动脉,所有患者均采用非深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保留弓部及弓上三分支,个体化覆膜支架开窗植入术。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0%,无术中并发症,术后1个月无内漏迹象。住院时间为(10±5)d。术后随访中支架通畅,无移位,保留的主动脉弓分支动脉通畅,降主动脉真腔扩大。结论 应用升主动脉置换+弓部覆膜支架三开窗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可以在避免深低温停循环、缺血-再灌注损伤、头颈上肢缺血缺氧、手术时间过长等传统杂交手术方式弊端的同时,极大地简化手术方式、节省手术时间、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非常理想的近期临床疗效,远期临床效果需要长期随访和大样本研究的验证。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下肢动脉狭窄与闭塞性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同时伴随着腔内支架的广泛应用,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目前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技术主要有药物治疗、普通球囊、药涂球囊、金属裸支架、药物洗脱支架、腔内减容(激光、旋切)和旁路搭桥术等。单一治疗方法效果均有限,而腔内减容与药涂球囊联合既可以机械去除增生的内膜,又可以有效抑制内膜再增生,是目前治疗支架内再狭窄较为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腔内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又称周围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常见原因包括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tic obliterans,ASO)、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发性大动脉炎、急性动脉栓塞等,其中尤以ASO最为常见。PA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凶险疾病,尤其是表现为静息痛、溃疡、坏疽的重症肢体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PAD的治疗目标就是要尽可能恢复闭塞动脉的血流,以达到缓解症状、挽救肢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