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牛磺酸、丹血通(丹参联合血栓通)和灯盏花素对青春前期大鼠睾丸扭转复位后健侧睾丸的远期影响及其保护作用,比较3种药物对抗睾丸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4只4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牛磺酸单次和连续给药组、丹血通单次和连续给药组以及灯盏花素单次和连续给药组,每组8只,建立左侧睾丸扭转复位动物模型(720°,2 h)。于术后6周处死大鼠,取右侧睾丸及附睾,检测睾丸组织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精子畸形率和精子活动率和精子浓度,行睾丸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与模型组相比,3个连续组的SOD活性、TAOC、精子活动率和精子浓度均增加,MDA含量和精子畸形率均降低(P0.05)。3个单次组的SOD活性和精子活动率(除灯盏花素单次组)均增加,MDA含量和精子畸形率均降低,牛磺酸单次组T-AOC和精子浓度增加(P0.05)。模型组可见生精小管退变,间质水肿,其它给药组睾丸扭转复位诱发的组织学改变明显改善。结论:青春前期大鼠单侧睾丸扭转复位后可致健侧睾丸缺血再灌注损伤,牛磺酸、丹血通和灯盏花素均对青春前期大鼠睾丸扭转复位后健侧睾丸远期功能恢复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效果牛磺酸明显优于丹血通和灯盏花素,丹血通明显优于灯盏花素,且连续给药明显优于单次给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和血栓通注射液对大鼠睾丸扭转复位后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单次给药组和连续给药组。建立单侧睾丸扭转复位动物模型。术后6周取双侧睾丸切片行H-E染色;caspase-3蛋白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免疫反应评分(IRS)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生理盐水组较假手术组caspase-3蛋白IRS明显增高,单次给药组和连续给药组caspase-3蛋白IRS较生理盐水组明显降低,连续给药组caspase-3蛋白IRS较单次给药组明显降低。结论:丹参注射液和血栓通注射液可能通过降低caspase-3蛋白的表达,减轻细胞凋亡,对睾丸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背景:硫化氢气体是一种新型气体信号分子,在生理浓度下具有抑制Ca2+内流、开放KATP通道功能,氧化还原等明确特定的作用。 目的:观察硫化氢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核转录因子κB及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的影响 方法:70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缺血20 min组,缺血20 min+灌注2,4 h组、硫氢化钠+缺血20 min组、硫氢化钠+缺血20 min再灌注2,4 h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通过Pringle法建立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在术前5 d中每天及术中向硫氢化钠+缺血20 min组、硫氢化钠+缺血20 min再灌注2,4 h组,大鼠腹腔注射56 μmol/kg 硫氢化钠。 结果与结论:肝脏缺血大鼠肝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核转录因子κB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明显下降(P < 0.05),与缺血组比较,大鼠再灌注和腹腔注射硫化氢均能增加大鼠肝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硫化氢、核转录因子κB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P < 0.05)。提示全肝缺血再灌注后可造成肝脏损伤,硫化氢增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核转录因子κB、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肝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损伤的影响,并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信号通路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组,连续给药3 d,末次给药1 h后,结扎双侧颈总动脉造成脑缺血20 min,再灌注24 h。以具有抗氧化应激损伤作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有效的药物依达拉奉作为阳性对照药。取脑组织行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病理学测定,RT-PCR法测定Nrf2和HO-1 mRNA表达,Western bloting测定脑组织胞核、胞浆Nrf2和全细胞HO-1蛋白含量。结果:(1)缺血再灌注24 h后,神经细胞出现病理性损伤,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人参皂苷Rg1和依达拉奉可使神经细胞损伤明显减轻,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2)脑缺血再灌注24 h,脑组织Nrf2 mRNA和HO-1 mRNA表达增强,同时脑组织胞核和胞浆中Nrf2蛋白含量增加,核转位率升高,HO-1蛋白表达增强。人参皂苷Rg1和依达拉奉均能降低脑组织胞浆Nrf2蛋白含量,升高胞核Nrf2含量,使Nrf2核转位率升高,并使脑组织HO-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加。依达拉奉的作用强于人参皂苷Rg1,但两药对脑组织Nrf2 mRNA表达无显著影响。结论:人参皂苷Rg1具有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HO-1信号途径、促进Nrf2合成和核转位、从而促进下游抗氧化蛋白HO-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粉防己碱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及与核因子活化的影响以及相关关系。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假手术组、粉防己碱治疗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结扎大鼠左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30min后再灌注24h后处死大鼠;假手术组只穿针不结扎,余步骤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粉防己碱治疗组在缺血前30min腹腔注射粉防己碱,余步骤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24h后取心肌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化分析检测核因子的活性。结果粉防己碱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明显减低(208.40±25.12 VS 306.65±17.78,P<0.01)而与假手术组相比表达明显增强(208.40±25.12 VS 61.45±9.20,P<0.01)。粉防己碱组核因子的活性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29.58±1.56 VS 40.33±4.39,P<0.01)而与假手术组无显著性差异(29.58±1.56 VS 30.09±3.46,P>0.05)。结论粉防己碱预处理可以使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肿瘤坏死因子-α生成明显减少,核因子的活化受到有效抑制,从而起到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姜黄素预处理可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对肝脏的损伤,但姜黄素后处理对肝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目前研究甚少。目的:探讨大鼠肝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姜黄素后处理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8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4组(n=20):假手术组、冷缺血再灌注组、姜黄素后处理组、地塞米松组。使肝脏血流处于完全阻断状态,随后以脾静脉作为流入道和右肾上腺静脉作为流出道注入0℃复方乳酸林格液,冷灌注30min;停止冷灌注后,结扎近端脾静脉和右肾上腺静脉,切除脾脏,随即恢复肝脏血流,完成制作冷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大鼠冷缺血30min后,姜黄素后处理组经尾静脉注射姜黄素60 mg/kg,地塞米松组尾静脉注射地塞米松0.5 mg/kg,其他组以等量的生理盐水替代。再灌注6 h时经下腔静脉取血,检测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转移酶水平,随后处死大鼠,取肝组织检测丙二醛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Hoechst33258染色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指数;Westernblot检测肝组织Bcl-2和Bax蛋白表达;RT-PCR检测肝组织促细胞凋亡基因Caspase-9m RNA表达;ELISA检测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水平。结果与结论:①与假手术组比较,冷缺血再灌注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转移酶、丙二醛和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可见肝血窦内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嗜酸性变,胞浆内疏松化,肝细胞呈气球样变,偶可见斑片状坏死,散在点状坏死灶;Bcl-2表达下降,Bax表达明显升高(P<0.05);Caspase-9 mRNA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水平明显升高(P<0.05);②与冷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姜黄素后处理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转移酶、丙二醛和凋亡指数明显下降(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肝血窦内炎性浸润明显减轻,胞浆嗜酸性变和气球样变的肝细胞明显减少,但偶可见少量散在的点状坏死;Bcl-2表达升高,Bax表达明显下降(P<0.05);Caspase-9 mRNA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水平明显下降(P<0.05);③姜黄素后处理组上述各指标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综上所述,姜黄素后处理可减轻大鼠肝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上调Bcl-2/Bax比值,抑制凋亡启动子Caspase-9mRNA的表达,减少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的释放,发挥抗凋亡的肝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粉防己碱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及与核因子-кB活化的影响以及相关关系.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假手术组、粉防己碱治疗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结扎大鼠左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30 min后再灌注24 h后处死大鼠;假手术组只穿针不结扎,余步骤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粉防己碱治疗组在缺血前30 min腹腔注射粉防己碱,余步骤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24 h后取心肌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化分析检测核因子-κB的活性.结果 粉防己碱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明显减低(208.40±25.12 VS 306.65±17.78,P<0.01)而与假手术组相比表达明显增强(208.40±25.12 VS 61.45±9.20,P<0.01).粉防己碱组核因子-κB的活性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29.58±1.56 VS 40.33±4.39,P<0.01)而与假手术组无显著性差异(29.58±1.56 VS 30.09±3.46,P>0.05).结论 粉防己碱预处理可以使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肿瘤坏死因子-α生成明显减少,核因子-кB的活化受到有效抑制,从而起到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观察腺苷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大鼠脑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腺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F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腺苷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AP组),每组动物按照缺血-再灌注后2 h、6 h、24 h及48 h这4个时间点随机分组,每组5只。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通过对以上3组脑缺血 再灌注48 h后的大鼠脑组织行头颅MRI、HE染色以及对以上60只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脑组织中TNF-α和NF-κB的平均积分吸光度值进一步验证腺苷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探讨腺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结果 F组大鼠术后无神经功能缺损体征,AP组和IR组大鼠术后均出现明显神经功能缺损体征。AP组和IR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F组,AP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IR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大鼠术后MRI中T1WI、T2WI均未见明显异常,AP组和IR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显著高于F组,AP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显著低于IR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组和IR组术后大鼠脑组织中TNF-α和NF-κB的表达显著高于F组,AP组术后大鼠脑组织中TNF-α和NF-κB的表达显著低于IR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腺苷预处理可通过减少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内TNF-α和NF-κB的表达而减轻神经细胞损伤,达到其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模型对肠的影响以及莱菔硫烷的抗氧化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缺血用药组和灌注用药组,制备RIRI 模型,缺血用药组大鼠在夹闭左侧 肾动脉后立即给予莱菔硫烷,灌注用药组大鼠为去除血管夹待肾脏恢复血液灌注后立即给予莱菔硫烷。肾缺血再 灌注24 h 后,取血、肾和肠。H-E 染色光镜下观察大鼠肾、肠组织病理变化情况,应用生化自动分析仪检测血清 中氧化应激时的生化指标的变化,实时定量RT-PCR 检测大鼠肠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基因表达水平,免 疫印迹检测大鼠肠组织SOD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H-E 染色显示模型组、缺血用药组和灌注用药组小肠组织 的形态结构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区别;模型组、缺血用药组、灌注用药组大鼠肠组织肌酐、尿素氮、丙二醛 含量、过氧化氢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缺血用药组、灌注用药组又低于模型组,缺血用药组又低于灌注用 药组;模型组、缺血用药组、灌注用药组大鼠肠组织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缺血用药组和灌注用 药组SOD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缺血用药组又高于灌注用药组;RIRI 组、缺血用药组、灌注用药组大鼠肠组织 SOD mRNA表达、SOD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缺血用药组和灌注用药组明显高于模型组,但缺血 用药组和灌注用药组SOD mRNA表达、SOD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别。结论:RIRI 可造成肠组织过氧化损伤,使肠 组织处于高度的氧化应激状态。RIRI 发生后,莱菔硫烷增强机体对ROS的清除作用,降低了肠组织的过氧化损 伤程度。缺血后即刻给予莱菔硫烷,与再灌注后给药相比,更能有效降低肠组织过氧化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0.
背景:有研究发现姜黄素预处理、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目的:建立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姜黄素预处理、缺血后处理、姜黄素预处理联合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假手术组、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姜黄素组、缺血后处理组以及联合处理组。肾脏再灌注24 h后,取下腔静脉血测定肌酐和尿素氮。肾组织测定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并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肾组织病理学变化。 结果与结论: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各组肌酐、尿素氮均升高(P < 0.05)。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组、缺血后处理组和联合处理组的肌酐、尿素氮值在再灌注24 h后均下降(P < 0.05)。与姜黄素组和缺血后处理组比较,联合处理组的肌酐更低(P < 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模型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降低,丙二醛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组、缺血后处理组和联合处理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丙二醛含量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与姜黄素组和缺血后处理组比较,联合处理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模型组肾小管损伤明显;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组、缺血后处理组和联合处理组肾小管损伤减轻明显,与姜黄素组和缺血后处理组比较,联合处理组损伤更轻。说明示姜黄素预处理和缺血后处理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可以更好的保护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对Nrf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6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损伤加参附注射液(8 mg/kg)治疗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后24 h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分后处死并取脑,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参附注射液对Nrf2、HO-1、NQO1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尼氏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元损伤程度。结果:参附注射液治疗可以显著增加核内Nrf2蛋白的表达(P0.05),显著增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围脑组织中HO-1、NQO-1的表达量(P0.05),明显减少cleaved-caspase-3蛋白的表达和受损神经元的个数,显著改善神经功能评分(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以通过上调Nrf2信号通路从而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合成的富含L-精氨酸、亚硒酸钠、牛磺酸的复合脂质体对抗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前给药组和再灌时给药组。夹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MA)60min造成缺血,松夹即为再灌注,再灌注2h后分别测定各组肠组织丙二醛(MDA)含量、T-SOD活性及Ca2+-Mg2+-ATP酶活性,并观察各组肠组织超微结构及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缺血前给药组和再灌时给药组MDA含量均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T-SOD和Ca2+-Mg2+-ATPase活性均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bcl-2蛋白在正常组适当表达,在缺血再灌注组不表达,而缺血前给药组和再灌时给药组均表达强阳性(P<0.01),且两用药组间各项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复合脂质体可能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稳定内环境、诱导bcl-2蛋白的高表达以阻止肠组织细胞凋亡的发生等机制对抗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3.
背景:肾缺血/再灌注诱导产生大量活性氧,导致核因子κB的活化。激活的核因子κB通过调节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生成,进而导致一氧化氮的大量产生和触发细胞凋亡。 目的:观察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对肾缺血再灌注后肾脏组织中核因子κ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caspase-3和细胞凋亡指数的作用。 方法:将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组通过右侧肾切除+左肾动脉夹闭 45 min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模型,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组于实验前30 min尾静脉注射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 (100 mg/kg)。假手术组不给予缺血再灌注处理。 结果与结论: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再灌注后肾组织核因子κB表达水平、血肌酐水平、尿素氮水平、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一氧化氮表达水平、caspase-3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水平增加(P < 0.05);而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组大鼠再灌注后以上指标均好转。说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引起肾组织结构损伤和细胞凋亡,且与核因子κB引起的一氧化氮高表达有关;应用核因子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可对缺血再灌注肾损伤发挥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莱菔硫烷( SFN)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RIRI)大鼠肝组织形态、功能、过氧化损伤及超氧化 物歧化酶( SOD)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Wistar 大鼠随机分对照组、RIRI 组、SFN1 组和SFN2 组,RIRI 组大 鼠用夹闭左肾动脉45 min 的方法建立RIRI 模型,SFN1 组在夹闭左肾动脉后立即给予SFN,SFN2 组在RIRI 模型 恢复血液再灌注后给予SFN,对照组大鼠只分离左肾动脉并不夹闭。缺血再灌注24 h 后取血和肝,检测血清谷丙 转氨酶(ALT)活性;采用钼酸比色法、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及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肝组织H2O2、丙二醛(MDA) 含量及SOD 活性;H-E 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结构改变;Real-time PCR 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测定肝组织SOD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IRI 组、SFN1 组和SFN2 组大鼠肝组织形态结构受损明显,SFN1 组和 SFN2 组受损程度轻于RIRI 组,SFN1 组又略轻于SFN2 组;RIRI 组、SFN1 组和SFN2 大鼠血清ALT 活性、肝组 织MDA和H2O2 含量升高明显;SFN1 组和SFN2 组的活性和含量均低于RIRI 组,SFN1 组又低于SFN2 组;RIRI 组、 SFN1 组和SFN2 大鼠肝组织SOD 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SFN2 组、SFN1 组高于RIRI 组,SFN1 组又高于SFN2 组。 RIRI 组、SFN1 组、SFN2 组大鼠肝组织SOD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SFN2 组和SFN1 组SOD的 表达水平又高于RIRI 组,但SFN2 组和SFN1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RIRI 发生后,SFN 可能通过上调 SOD的表达增强机体对过氧化物的清除作用,降低了肝组织过氧化损伤程度;与再灌注后给予SFN 相比,缺血 后即刻给药更能有效降低肝组织氧化应激水平,改善肝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海马组织细胞间黏附因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molecule,ICAM)表达的影响,探讨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的机制。方法应用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采用眼针治疗,于缺血再灌注后72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方法测定海马组织ICAM蛋白及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分别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升高,且Western结果显示模型组ICAM蛋白量升高,mRNA的表达上调。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眼针组大鼠海马组织ICAM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下调(0.05)。结论眼针具有明显的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与下调海马组织ICAM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背景:肾移植过程中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可避免,采用药物减轻该损伤有助于提高肾移植近远期疗效。淫羊藿苷对心肌和脑缺血的治疗效果较好,对肾脏缺血再灌注的作用尚不清楚。 目的:探索淫羊藿苷对肾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 方法:54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淫羊藿苷组和模型组,后2组大鼠建立单侧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游离肾蒂而不钳夹阻断肾血管。淫羊藿苷组和模型组在造模前2 d至造模后12 d分别给予100 mg/kg淫羊藿苷和1 mL/kg 0.3%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1次/d。 结果与结论:相比于对照组,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血肌酐明显升高,肌酐清除率下降,肾组织出现病理性损伤,而给予淫羊藿苷的大鼠,大鼠肾组织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降,肾组织内的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6)、趋化因子(干扰素诱导蛋白1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6 h,大鼠血浆亚硝酸盐/硝酸盐和肾组织内髓过氧化物酶水平最高,而后逐渐下降;且淫羊藿苷组大鼠血浆亚硝酸盐/硝酸盐和肾组织内髓过氧化物酶水平低于模型组(P < 0.05)。提示淫羊藿苷可通过抑制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酶表达及其下游的炎症级联反应而减轻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7.
背景:骨髓干细胞可分化为肾脏组织固有细胞、修复损伤肾组织。正常情况下,外周血干细胞数目较少,骨髓干细胞动员剂可提高外周血干细胞数目。 目的:观察动员自身骨髓干细胞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脏修复作用及对缺氧诱导因子1α系统的影响,分析骨髓干细胞修复损伤肾脏的机制。 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不作处置;模型组制备肾缺血再灌注模型;治疗组给予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皮下注射骨髓干细胞动员剂干细胞因子200 μg/(kg•d)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0 μg/(kg•d),治疗对照组给予正常大鼠皮下注射与治疗组相同的药物,连续5 d。于术后5,10,17,24,31 d观察大鼠肾脏病理改变、骨髓干细胞表面抗原标记CD34+细胞表达以及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红素加氧酶1的表达变化。 结果与结论:①联合应用骨髓干细胞动员剂能明显增加损伤肾组织骨髓干细胞的数量,减轻肾组织损伤程度。②骨髓干细胞能促进肾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系统的表达,缺氧诱导因子1α系统及其靶基因产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红素加氧酶1表达增加是骨髓干细胞促进急性肾损伤修复的可能机制之一。③骨髓干细胞动员剂对缺氧诱导因子1α系统的表达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化酶-1 (HO-1)在远隔缺血后处理减轻大鼠心肺复苏脑损伤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5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Control组)、远隔缺血后处理组(RIPost组),每组15只。Control组大鼠建立窒息性心肺复苏脑损伤模型,RIPost组大鼠在自主循环恢复后行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在自主循环恢复后24 h分别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观察脑组织的损伤情况;Western Blottin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脑组织Nrf2、HO-1蛋白及其mRNA表达情况。 结果与Sham组相比,Control组呈急性缺血性改变,海马区神经元有明显的损伤,血清NSE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IPost组病理学改变轻于Control组,血清NSE含量也较Control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ntrol组、RIPost组的Nrf2核蛋白和HO-1蛋白表达均高于Sham组,且RIPost组HO-1蛋白表达显著高于Contro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Control组及RIPost组Nrf2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IPost组HO-1 mRNA的表达较Control组升高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远隔缺血后处理可减轻大鼠心肺复苏脑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大鼠Nrf2 /HO-1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9.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增殖相关因子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巢蛋白、干细胞因子(SCF)和神经细胞粘附分子(NCAM)基因的表达。方法:成年SD大鼠,以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缺血1.5h再灌注2h~14d组和假手术组。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巢蛋白SCF和NCAM mRNA的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巢蛋白mRNA表达在大部分时相点,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SCF mRNA的表达除早期时相点外,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NCAM mRNA于再灌注2h后开始表达,12h~1d达高峰,7d后逐渐减少,14d降至假手术组水平。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SCF mRNA表达可能具有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作用,NCAM表达可能参与了损伤后脑组织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20.
背景:研究发现激活Nrf2/HO-1通路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氧化应激,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bone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是否可激活Nrf2/HO-1通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目前尚缺乏相关研究。目的:探讨颅内移植hBMSC是否通过激活Nrf2/HO-1途径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氧化应激损伤。方法:40只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hBMSC移植组、hBMSC+溶剂组和hBMSC+Nrf2抑制剂组,每组8只。模型组、hBMSC移植组通过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1h后取出线栓,将30μL PBS或培养至5代以后的hBMSC注入大鼠右侧皮质及纹状体内;hBMSC+Nrf2抑制剂组和hBMSC+溶剂组在造模前24 h于左侧脑室分别注射Nrf2抑制剂Brusatol或其溶剂二甲基亚砜,然后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注射hBMSC。移植后3 d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与结论:(1)脑CT和TTC染色显示脑梗死灶面积和体积一致:模型组> hBMSC+Nrf2抑制剂组> hBMSC+溶剂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