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2019年年底以来席卷全球, 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 疫苗接种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降低感染后重症化的有效手段。加快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速度、扩大接种范围、提高全人群疫苗接种率已成为国际社会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蔓延的共识。风湿免疫病患者是罹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该群体因疾病本身和长期用药往往处于免疫功能紊乱状态, 存在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类型选择、使用方法、免疫应答减弱、突破性感染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基于国内外最新循证医学证据, 就成人风湿免疫病患者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与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的相关问题提出建议并形成专家共识, 以供临床医生及卫生保健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自《上海市2019冠状病毒病综合救治专家共识》发布已经过去2年半的时间。随着对奥密克戎变异株认识的深入, 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病临床救治专家组协同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遵循国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 在充分吸取国内外同行救治经验的基础上, 不断优化和细化救治方案, 从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与诊断、疾病分级诊疗规范、救治方案四个方面形成了专家共识意见。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1例65岁男性患者, 因滤泡性淋巴瘤接受奥妥珠单抗治疗联合化疗, 于第2程化疗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 影像学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 抗病毒治疗后鼻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可暂时转阴, 但此后反复阳性。第4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后出现活动后气短, 伴低氧血症, 乳酸脱氢酶及1, 3-β-D葡聚糖试验升高, 痰肺孢子菌核酸阳性。诊断新型冠状病毒持续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 合并肺孢子菌肺炎, 给予康复期血浆输注、磺胺、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病情好转, 出院后随访患者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4.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救治过程中存在对免疫治疗药物不熟悉、特殊人群(如吞咽困难、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等)用药以及药物的可及性等问题, 部分药物存在超说明书用药的现象。为此,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主要治疗药物超说明书应用专家共识"编写组组织多学科专家,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 参照Micromedex的Thomson有效性等级、推荐等级及证据强度分类, 通过共识会议最终形成10条超说明书用药推荐意见, 其中超说明书改变剂型给药3条, 超适应证给药5条, 超适用人群给药2条, 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合理用药依据并为药学部门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重症COVID-19相关肺曲霉病(CAPA)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肺毛霉病(CAPM)虽然相对少见, 但疾病本身的严重性加之误诊及诊断延误也导致其病死率居高不下。目前, 重症CAPA及CAPM的诊断及治疗均面临巨大挑战。如何早期诊断并规范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因此,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危重症学组与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危重症学组发起并组织相关领域专家, 基于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据及临床实践经验, 撰写本共识, 以期提高重症CAPA及CAPM患者的临床救治。工作组结合文献及临床实践经验, 形成共识的初步文本。经两次讨论会, 最终确定16条核心推荐意见并给出推荐强度, 分为推荐、建议及不推荐。  相似文献   

6.
随着病原学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型检测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病毒感染在脓毒症中越来越常见。基于病毒这一特定感染病原体, 病毒性脓毒症被定义为宿主对病毒性感染反应失调所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近年来, 随着流行性感冒病毒、冠状病毒等感染的全球或区域流行, 尤其是2019年至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全球流行, 病毒性脓毒症逐渐被认识, 相关研究越来越深入。现总结病毒性脓毒症的病原学、病理生理机制、高炎症反应与免疫抑制过程、病原学新型标志物研究、新型抗病毒药物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并对未来研究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患者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进展为重症及危重症的高危人群, 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亦可造成其血糖波动、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甚至威胁生命。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大, 更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期间的血糖控制和健康管理对于避免急性并发症、住院及不良预后亟须重视。本指南基于国内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治的临床经验及证据, 从饮食、运动、胰岛素调整、血糖监测、糖尿病酮症及酮症酸中毒识别处理以及心理支持等方面进行阐述, 旨在提高1型糖尿病人群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期间的管理水平, 改善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自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疫情流行以来,由于其传播速度快,致病力强,给公共卫生事业带来极大的压力。随着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深入研究发现,SARS-CoV-2感染与心肌损伤密切相关。临床上对于新型冠状病毒造成的心肌损伤也越来越重视。本文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心肌损伤的可能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以期对合并心血管疾病的SARS-CoV-2感染者的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同是冠状病毒感染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在临床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当今我国之所以能迅速取得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决定性胜利, 不能不说是因借鉴了抗击SARS的经验与教训。本着不忘历史, 实事求是, 也是"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原则, 本文与读者重温当年北京抗击SARS最初的片段, 吸取经验, 规避教训, 以便将来能从容应对各种疫情的冲击。  相似文献   

10.
与一般人群相比, 免疫缺陷人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患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死亡的风险更高, 同时有证据表明, 该人群接种其他疫苗(如流行性感冒病毒、肺炎球菌、乙型肝炎疫苗)后免疫应答能力也相对较弱。因此, 迫切需要评估免疫缺陷人群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保护效果并阐明其机制。现总结免疫缺陷人群(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恶性肿瘤患者、实体器官移植受者和自身免疫病患者等)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 以及影响疫苗应答的因素和免疫缺陷人群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中面临的挑战。同时, 结合基础和临床转化研究进展, 提出针对免疫缺陷人群可能的疫苗接种策略。  相似文献   

11.
免疫抑制宿主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所致肺炎表现较健康人有所不同。本文报道一例既往滤泡性淋巴瘤经CD20单抗治疗后B细胞清除患者, 自2022年12月感染SARS-CoV-2后出现反复发热、咳嗽、咳痰伴双肺多发游走性磨玻璃影, 在2023年3月诊断为SARS-CoV-2感染致肺炎, 给予奈玛特韦/利托那韦单药治疗15 d后症状缓解, 双肺多发磨玻璃影吸收, 且未反复。综合考虑患者病情可能为SARS-CoV-2"持续"或"迁延"感染导致。  相似文献   

12.
2022年底至2023年初广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住院患者的毒株主要为奥密克戎BA.5.2(91.4%), 合并感染除了常见的院内感染病原体(如肺炎克雷伯菌), 特别需关注曲霉感染。奥密克戎株感染可引起病毒性脓毒症, 导致预后更差。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等于重症肺炎, 临床上需综合考虑肺部影像和其他系统的情况。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糖尿病患者并没有从糖皮质激素治疗中获益, 这些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需要慎重。  相似文献   

13.
基于我国医疗机构门诊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首诊患者的实际需求,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门诊首诊患者的评估与管理指南(2023)》提出了9个重要临床问题。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全面检索后, 采用推荐等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GRADE)系统评估证据质量, 推荐意见形成主要基于现有文献, 如不能获得相关证据, 则采用专家的观点及经验。经无利益冲突的专家组投票形成了具体的推荐意见和推荐强度, 供临床医师诊治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19年12月末暴发了传染性极强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迅速蔓延全球,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威胁和损失,引起各国政府高度重视。目前,仍缺乏关于1型艾滋病病毒(HIV-1)感染者合并感染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的概率、临床特征和结局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的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现将相关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 69岁, 主诉"咳嗽、发热8 d"。入院时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胸部CT示双肺斑片状影、实变影迅速进展, 动脉血气分析示Ⅰ型呼吸衰竭, 初步诊断老年人、无基础疾病的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给予吸氧、糖皮质激素抗炎、抗生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经验性治疗效果差。支气管镜BALF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示鹦鹉热衣原体。确诊新冠病毒和鹦鹉热衣原体混合感染所致的重症肺炎。改用多西环素联合莫西沙星针对病因目标治疗及对症治疗显著好转。出院后随访4周痊愈。因此, 临床诊治新冠感染时需警惕合并鹦鹉热衣原体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大流行背景之下, 2022年7月1日发布了《药物敏感肺结核的临床标准》, 该标准提供了药物敏感肺结核(DS-PTB)诊断、治疗和管理的最佳临床实践指导, 被邀参加的全球54名结核病治疗、公共卫生、微生物学和药理学专家中, 46名专家最后就DS-PTB临床标准达成共识, 推荐了有助于临床医师对DS-PTB患者施行最优治疗的7条标准。本文旨在促使结核病防治人员重视DS-PTB患者的规范化治疗, 并为终止结核病目标的完成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一种食管外表现, 是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由于涉及多个学科, 且缺乏特异性, GERC在慢性咳嗽的诊断和治疗中的难度最大。近年来, 随着对GERC研究的加深, 很多关键问题已经形成共识, 2021年版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简称咳嗽指南)给出了关于GERC诊治的很多重要指导。不过咳嗽指南中关于GERC外科治疗的部分并不多, 本文将着重从手术方式、现状、指征和疗效等方面概要阐述GERC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诱发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肺功能特点。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分析2023年2-7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门诊诊治的165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诱发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临床分型, 分为典型哮喘(CA)组和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组, 比较2组患者的过敏史、临床特征、血常规、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肺功能、气道激发试验等。结果 165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诱发哮喘患者中, 女109例(66.1%), 年龄(45.9±15.6)岁, 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128例, 77.6%)、气短或呼吸困难(49例, 29.7%)、胸闷(47例, 28.5%)、咳痰(15例, 9.1%), 患者肺功能不同程度受损。CA组年龄高于CVA组[(49.6±16.2)岁比(42.8±14.5)岁, t=2.82, P=0.005]。相比CA组, CVA组患者对哮喘诱发或加重因素更敏感(42.0%比22.1%, χ2=7.44, P=0.006)。2组经口FeNO和经鼻FeNO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VA组外周血嗜酸性...  相似文献   

19.
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常合并多脏器基础疾病, 易导致营养状况恶化, 及时进行营养筛查和评估、合理制订营养支持计划、规范实施营养治疗对成功救治老年患者、改善其预后, 以及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面临营养状况的恶化情况、对营养的需求量、实施营养治疗的基本步骤、老年重症患者的营养管理原则, 以及营养治疗实施中的注意点的研究进展, 为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营养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高浓度长时间的气溶胶接触可能会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雾化吸入、机械通气、吸痰及气管插管等高风险操作会产生大量的气溶胶和飞沫,是医护人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高风险因素。为指导医护人员安全有效实施临床操作,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本文特结合华西医院武汉一线支援人员与院内临床专家的意见对部分常见的呼吸治疗相关高风险操作进行实践总结和防护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