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生儿湿肺的临床及X射线特点,以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 对本院临床及X射线资料完整的30例新生儿湿肺患儿进行临床、X射线征象分析。结果 呼吸困难、青紫、呻吟是新生儿湿肺最常见的临床症状,而肺泡积液、肺间质积液、肺淤血是最重要的X射线征象。结论 早期摄片对早期诊断新生儿湿肺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吸入性肺炎、肺出血等疾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2.
江敏 《中国卫生产业》2012,(30):133-133
目的研究分析各类影响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疗效的常见危险因素。方法总结并分析来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120例肺动脉高压患儿,对120例患儿的胎龄、主要症状、检查结果、疗效等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患儿胎龄、主要合并症等与疗效的关系。结果治愈患儿出院73例,好转出院21例,治疗效果较差放弃治疗自动出院15例,死亡11例。早产儿治疗有效率为66.7%。结论新生儿肺动脉高压与早产联系不密切。新生儿肺动脉高压合并有膈疝、胎盘异常、肺发育不良等的患儿治疗疗效较差;合并有湿肺的患儿疗效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脏超声在鉴别诊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新生儿湿肺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新生儿科确诊的NRDS患儿100例设为NRDS组,100例新生儿湿肺患儿设为新生儿湿肺组;两组患儿均接受肺脏超声检查,对比两组肺脏超声评分、超声声像特征,并以临床确诊结果作为标准计算超声鉴别诊断NRDS、新生儿湿肺的临床价值。结果NRDS组患儿白肺征、肺部致密B线、支气管充气征、A线消失、胸膜线增厚、肺实变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新生儿湿肺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RDS组患儿的超声肺脏评分显著高于新生儿湿肺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超声鉴别诊断NRDS和新生儿湿肺患儿的灵敏度74.44%、特异度88.89%、漏诊率25.56%、误诊率11.11%。结论肺脏超声在鉴别诊断NRDS、新生儿湿肺患儿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有利于临床医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围生期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方法 将2016—2019年某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168例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作为感染组,并随机选取NICU收治的168例无败血症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新生儿母亲一般情况、围生期感染情况,以及新生儿的一般情况、侵入性操作及并发症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主要以极早产儿为主(65例,38.69%),对照组新生儿主要以足月产儿为主(75例,44.65%)。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组以极低体重儿(67例,39.88%)和低体重儿(54例,32.14%)为主,而对照组以正常体重为主(98例,58.33%)。单因素分析显示母亲的妊娠年龄、人工流产次数、胎盘异常、羊水异常、胎膜早破、产前发热以及新生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湿肺是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妊娠年龄>35岁、人工流产、胎膜早破、产前发热以及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正常、湿肺是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感染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结论 根据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危险因素较多应进行早期干预,并针对主要病原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休克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减少新生儿重症休克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重症患儿治愈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两年间收治的27例新生儿重症休克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转归情况,探讨其常见的病因及治疗方法。结果痊愈出院6例,好转后出院4例,死亡17例。感染及窒息仍是导致新生儿重症休克的最主要病因,早产儿及院外转入患儿占80%以上。结论感染及窒息是导致新生儿重症休克的主要病因,主要病源为早产儿及院外转入患儿。加强早产儿监测及基层医院正规培训,完善新生儿急救转运网络,早期干预是减少新生儿重症休克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足月选择性剖宫产中地塞米松对新生儿湿肺的预防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孕周<39周足月选择性剖宫产孕妇20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产前予地塞米松24h至7 d,每次6mg肌肉注射,每12 h 1次,共4次.对照组予0.9%氯化钠肌肉注射,方法同上.采集两组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新生儿湿肺的发生情况.结果 新生儿湿肺发生率:试验组1%(1/100),对照组9%(9/100);重症新生儿湿肺发生率:试验组1%(1/100),对照组2%(2/100);并发症:试验组0例,对照组1例.试验组新生儿湿肺发生率和重症新生儿湿肺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9、0.049),同时并发症少.结论 产前地塞米松干预足月选择性剖宫产孕妇,能减少新生儿湿肺的发生率,降低重症新生儿湿肺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e prenatal dexamethasone treatment on the preventionof wet lung syndrome in the newborn of elective caesarean section at term. Methods Two hundred cases of elective caesarean section at term (the gestation age was less than 39 week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100 cases in each by random digits tabl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four intramuscular injections of 6 mg dexamethasone in the 24 hours to 7 days before delivery, and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0.9%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with the same method. The clinical data and the incidence of the wet lung syndrome of the newborn were collect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the wet lung syndrome of the newborn was 1%(1/100) in observation group and 9%(9/100) in control group,and the incidence of the severity of the wet lung syndrome of the newborn was 1% ( 1/100) in observation group and 2%(2/100) in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no complication in observation group and 1 case in control group.The incidence and the severity of the wet lung syndrome of the newborn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ess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ly (P = 0.009,0.049). Conclusion Prenatal dexamethasone treatment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the wet lung syndrome of the newborn and 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the severity and complication of elective caesarean section at term.  相似文献   

7.
王彬彬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5):4008-4009
目的:了解新生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特点,提高其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周口市妇幼保健院救治的26例新生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新生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起病急,以气促、口吐白沫为主症,所有的患儿均有肺部体征,并易出现呼吸困难、肺外并发症。结论:新生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情重,肺外症状多见,治疗以红霉素、阿奇霉素联用,早期吸氧、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助于病情缓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胸片叶间裂显影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湿肺及早产婴肺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7例RDS患儿、66例湿肺患儿及53例早产婴肺患儿的胸片表现。结果:117例RDS患儿中第1、2次拍片无1例叶间裂显影,2例患儿后期出现合并症(新生儿肺炎)时叶间裂显影;66例湿肺患儿中61例叶间裂显影;53例早产婴肺患儿中13例叶间裂显影。结论:X线胸片叶间裂显影对鉴别RDS、湿肺及早产婴肺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生儿X射线胸片叶间裂显影在新生儿湿肺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科有完整资料、经临床证实的100例湿肺患儿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所有患儿均于出生后2~4 h拍首次床旁胸片,X射线胸片表现为5例患儿存在轻微肺泡积液及肺血管扩张;90例患儿存在肺泡积液、肺血管扩张、并伴有叶间裂显影,其中右侧水平叶间裂显影87例,左侧斜裂显影3例;5例患儿为"白肺"改变。结论 X射线胸片叶间裂显影是新生儿湿肺影像学表现中的重要征象,对新生儿湿肺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胎传梅毒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6例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新生儿先天性梅毒临床表现多样,易漏诊及误诊,26例先天性梅毒患儿经治疗后20例好转出院,4例放弃治疗出院,2例死亡。【结论】新生儿先天性梅毒要注意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及时治疗,以改善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性分析出生后早期以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为载体气管内滴入布地奈德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改善早产儿短期呼吸系统合并症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1 h内收治的胎龄26~32周、生后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诊断为RDS的早产儿为研...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休克早期诊断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新生儿休克早期临床诊断进行探讨.以便早期发现及治疗新生儿休克.降低休克新生儿病死率。方法对133例新生儿休克病例的原发病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休克发生率为6.22%.原发病前三位为:新生儿窒息45例.占33.83%,新生儿感染性疾病42例,占31.57%,肺透明膜病21例,占15.78%,早产儿69例,占51.87%。新生儿休克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应加强对高危新生儿评估分类监护。结论导致新生儿休克的原发病较多,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对高危新生儿评估分类监护可早期发现及治疗新生儿休克.从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早期足月分娩的妊娠期因素及新生儿并发症情况.方法 分析130例新生儿及其母亲的临床资料;根据胎龄划分为早期足月儿(61例)、完全足月儿(69例),比较两组孕产妇的基本情况、妊娠期并发症及合并症情况,分析早期足月分娩的危险因素.在早期足月组中进一步分出两个亚组,胎龄37周~37周+6亚组(30例)与胎龄38周~38周+6亚组(31例),比较两组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早期足月组孕产妇的高龄状况(≥35岁)、妊娠次数>1次、瘢痕子宫、剖宫产、分娩次数>1次、胎膜早破、羊水异常、胎位异常、妊娠期高血压、多胎妊娠、胎盘异常、子宫肌瘤的比例及新生儿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完全足月组(P<0.05);早期足月组中37周~37周+6的新生儿重症病房入住率、感染性疾病、脑损伤、高胆红素血症、喂养问题、呼吸窘迫综合征、颅内出血、湿肺比例均显著高于38周~38周+6组(P<0.05).结论 孕产妇高龄、多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及瘢痕子宫等可能引起早期足月分娩;相比于完全足月新生儿,早期足月儿有更大几率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湿肺症(wet lung disease)又称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困难,或称Ⅱ型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新生儿一种暂时性呼吸功能不全现象[1].该病病程短,X线征象变化快,愈后良好.所以正确及时认识本病是治疗的关键所在.笔者对我院几年来临床X线资料完整的45例新生儿湿肺症进行分析,讨论有关影响诊断的因素和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创伤性湿肺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山煤电集团职工总医院胸外科200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67例创伤性湿肺患者的诊疗资料。结果全组病例治愈59例,死亡8例,治愈率88.1%,死亡率11.9%。结论创伤性湿肺是一种常见的严重胸部损伤,早期的确诊,积极处理原发伤,吸氧、镇痛、控制出入量、合理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炎性反应抑制剂,积极有效的护理,适时早期应用呼吸机等治疗,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早期干预妊娠糖尿病对改善新生儿并发症预后的影响. [方法] 对干预组26例和对照组17例妊娠糖尿病产妇所生新生儿的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回顾性分析. [结果]干预组的巨大儿、高胆红素血症、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新生儿的低血糖、低血钙、新生儿 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干预妊娠糖尿病十分重要,早诊断、早治疗可大大降低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新生儿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出血的危险因素和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新生儿肺出血56例,分析高危因素及早期诊断方法。结果:56例肺出血的新生儿,早产、低体重、男婴发生率分别为58.93%、71.43%、76.79%,是生理性高危因素;原发病中重度窒息、感染、肺透明膜病、硬肿症、胎粪吸入综合征、肺动脉高压、先天性心脏病、胆红素脑病发生率分别为30.36%、19.64%、14.29%、12.5%、8.93%、7.14%、3.57%、3.57%,是病理性高危因素。肺出血前30 m in~4 h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明显改变。有肺部湿罗音与无肺部湿罗音高危因素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死亡数及出现肺出血至死亡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具有相同的危险因素,无肺部湿罗音进展及死亡均更快。气管插管行气管内吸引与口鼻涌血诊断肺出血在肺出血时间、死亡数、治愈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气管内吸引更能早期发现,避免误诊,有助于及时治疗。结论:有严重原发病的高危新生儿出现紫绀苍白加重、呼吸心率改变、肺部湿罗音出现或增多、气管插管吸出血性痰可早期诊断肺出血,早期诊断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鍵。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早期诊治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绍兴第二医院2002年5月~2007年5月收治的38例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做一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表现以早产、皮疹、肝脾肿大为主,梅毒血清学检查快速血浆反应试验和梅毒螺旋体血细胞凝集试验均阳性。选用青霉素,重症联用头孢曲松钠静滴治疗2~3周。治愈34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2例。【结论】新生儿先天性梅毒临床表现不典型,易漏诊。早期使用青霉素钠静滴,重症患儿联用头孢曲松钠治疗疗效满意。常规开展孕期梅毒检测,早发现、早治疗,可大大降低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在足月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MAS)中的临床治疗价值,提高MAS的治疗成功率。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4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确诊为重症MAS的足月患儿6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机械通气及常规支持疗法,观察组同时给予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比较观察两组患儿的肺氧合功能、呼吸机参数变化、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肺氧合功能改善快且明显,呼吸机参数及时下调,机械通气及氧疗时间缩短,气漏及ARDS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S应用电子支气管镜进行肺泡灌洗,能及时有效改善肺氧合功能,缩短机械通气及氧疗时间,减少气漏等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是安全有效的,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气胸的诊断方式、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方法选取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自2018年7月—2019年11月收治的98例疑似气胸儿童为研究对象,分别予以肺部超声和胸部X线检查。选取同期60例非气胸新生儿为正常组。比较肺部超声和胸X线对新生儿气胸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对新生儿气胸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年龄、性别、胎龄、分娩方式、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湿肺),并记录患儿治疗情况。结果 98例疑似气胸新生儿中气胸确诊77例,其中肺部超声检查灵敏度为96.10%,特异度为100.00%;胸X线检查灵敏度为85.71%,特异度为80.95%,两组灵敏度及特异度差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分娩方式(剖宫产)、肺炎、ARDS及湿肺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7例患儿中保守治疗有32例,手术治疗38例,均治愈出院,其余7例转院或放弃治疗。结论与胸X线诊断相比,在新生儿气胸的诊断上,肺部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且发现剖宫产、肺炎、ARDS及湿肺更易引发新生儿气胸,予以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对改善患儿病情和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