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坦索罗辛在输尿管下段结石体外震波碎石(ESWL)后辅助排石中的效果。方法 148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ESWL后应用山莨菪碱10mg,3次/d,金钱草颗粒10g,3次/d;治疗组ESWL后予以口服坦索罗辛0.4mg,1次/d,金钱草颗粒10g,3次/d。观察结石排出情况、是否再次发生肾绞痛而需要镇痛药治疗和药物的副反应。每例者观察时间为2周。结果对照组排石率为32.9%,治疗组排石率为64.0%,无明显副反应发生。结论坦索罗辛能提高输尿管下段结石ESWL后的排石率,减少再发生肾绞痛的机率,且安全有效,可作为输尿管下段结石ESWL后的辅助排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a1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在输尿管远端结石辅助排石中的疗效.方法 64例输尿管远端结石(直径均≥7 mm)患者,体外震波碎石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坦索罗辛+尿石通治疗组,口服中药尿石通4g,每日2次,同时加服盐酸坦索罗辛0.4 mg,每日1次;对照组口服尿石通4 g,每日2次.观察时间4周.结果 在观察时间内坦索罗辛+尿石通组结石完全排出27例(84.38%),对照组为18例(56.25%),坦索罗辛+尿石通治疗组排石效果优于对照组(X2=6.063;P=0.014).坦索罗辛+尿石通组再次发生肾绞痛者2例(6.25%),对照组8例(25.00%),两组比较也具有统计学意义(X2=4.27;P=0.039).结论 盐酸坦索罗辛具有促进输尿管结石排出作用,且能减少肾绞痛的发生,可作为输尿管下段小结石及大结石碎石后的一种辅助排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大小约0.6~1.1cm)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ESWL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坦索罗辛0.2mg/d,每例患者观察4周,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排石率86.7%(26/30),对照组排石率60%(18/30),平均排石时间:对照组为(8.9±3.1)d;观察组为(4.9±2.7)d,肾绞痛发生率:对照组为83.3%(25/30);观察组为53.3%(16/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WL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安全、有效,可显著提高结石排除率,缩短排石时间,降低肾绞痛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坦索罗辛在输尿管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术后辅助排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术后辅助坦索罗辛治疗,对比两组的结石排净率、碎石及排石各指标、并发症、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术后1周、4周的结石排净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碎石次数、排石时间、止痛剂使用率、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肾绞痛、排尿困难、血尿、石街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眩晕、低血压、胃肠道症状、口干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坦索罗辛在输尿管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术后辅助排石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排石,提高结石排净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排石时间及住院时间,且用药不良反应少,具有高效、安全的排石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输尿管下段结石应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后坦索罗辛辅助排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年4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79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采用ESWL术后,按服药的不同随机分成2组,即对照组39例和实验组40例。对照组应用肾石通冲剂口服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坦索罗辛0.4 mg口服,1次/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结石排出情况和再次发生肾绞痛的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结石排出率分别为87.50%和69.23%,结石排出时间分别为(5.3±1.0)、(9.8±1.1)d,再次发生肾绞痛而需要镇痛药治疗的患者分别为7.5%和15.38%(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下段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术后辅助应用坦索罗辛能增加排石率,缩短结石排出时间,减少再次发生肾绞痛的几率,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坦索罗辛在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结石直径0.4~1.0cm。对照组口服肾石通颗粒1袋(4g),2次/d,并适量饮水和运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予以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0.4mg,每晚1次。每例患者治疗观察期不超过2周。结果 2周内,对照组排石率为42.5%(17/40),治疗组为82.5%(33/40),两组比较排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排石时间对照组为8.5d,治疗组为5.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发生肾绞痛而需镇痛药治疗,对照组有8例,治疗组有1例,两组均未出现明显副作用,无因不能耐受而退出者。结论坦索罗辛可明显提高输尿管下段结石排出率,减少排出时间,缓解肾绞痛发生,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输尿管下段结石辅助排石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坦索罗辛辅助输尿管上段结石(UUC)排石的疗效及对肾绞痛的缓解作用。方法将62例实施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USHL)治疗的UUC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尿石通丸辅助排石,治疗组32例给予坦索罗辛辅助排石。观察两组结石排净率及肾绞痛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结石排净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结石排出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肾绞痛发生率及镇痛药物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坦索罗辛可促进击碎结石的自然排出,缩短排石时间,有效缓解肾绞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坦索罗辛用于输尿管结石排石及缓解肾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近年来收治的6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给予对照组硝苯地平辅助排石,给予观察组坦索罗辛辅助排石,对两组结石排出时间、结石排出率、肾绞痛平均疼痛分值、肾绞痛疼痛缓解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不管是在结石排出时间、结石排出率方面,还是在肾绞痛疼痛缓解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坦索罗辛可以促进输尿管结石的排出,提高排石率,缩短排石时间,可以使肾绞痛有效缓解,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确诊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A组(对照组):服用肾石通丸2g,1日2次;B组(治疗组):在A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坦索罗辛0.2mg,1日1次。均每日饮水>2000mL,适量运动,疗程2周。复诊了解排石情况、有无肾绞痛发作及有无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结石排出率、排石时间及肾绞痛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坦索罗辛能显著提高排石率,缩短排石时间,减少肾绞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及探索坦索罗辛在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后促进排石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科室2012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患输尿管结石的20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根据随机双色球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参考组包含100例患者,常规施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进行治疗;治疗组包含100例患者,在施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的基础上,于术后给予口服坦索罗辛辅助排石治疗。观察两组术后的结石排净情况,且记录两组患者的结石排净时间、疼痛程度及肾绞痛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参考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术后14d、28d时的结石排净率明显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考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结石排净时间明显更短,VAS评分及肾绞痛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坦索罗辛能够有效促进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后残留结石的排出,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α1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对输尿管下段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后辅助排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输尿管下段结石ESWL术后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术后口服坦索罗辛0.4mg,每日1次,疗程2周;对照组60例,术后未给予坦索罗辛.两组患者均给予热淋清颗粒4g代茶饮,每日3次,每日饮水量均>2000mL.结果:治疗组结石排出率81.7%(49例),平均排出时间4d,治疗期间肾绞痛平均发生率为0%(0例);对照组结石排出率43.3%(26例),平均排出时间9d,治疗期间肾绞痛平均发作率为8.3%(5例),两组结石排出率、排出时间及肾绞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输尿管下段结石ESWI,术后使用坦索罗辛辅助治疗能明显提高结石排出率,缩短排出时间,减少治疗期间肾绞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曾俊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5):168-169
目的 评价盐酸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治疗组服用盐酸坦索罗辛,对照组服用中药排石冲剂,疗程二周.结果 二组在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控制肾绞痛的发生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盐酸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能明显提高排石率,缓解疼痛,安全,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坦索罗辛在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输尿管下段结石(直径4~9 m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肾石通颗粒4 g/次,2次/d.治疗组级予肾石通颗粒4 g/次,2次/d,加坦索罗辛0.4 mg/次,1次/d.所有患者治疗观察期不超过2周.观察排石率、排石时间、镇痛剂使用率等.结果 对照组排石率为40%(17/43),治疗组排石率为74%(32/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排石时间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为(1 0.5+2.0)d和(6.2+1.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内再发肾绞痛需要镇痛治疗者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为9例(2 1%)和3例(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观察期内均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 应用坦索罗辛在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辅助排石方面安全、有效,可有效提高结石排出率、缩短排石时间,减少镇痛剂使用率.  相似文献   

14.
体外冲击波碎石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季生 《安徽医药》2009,13(4):406-407
目的评价α受体阻滞剂与ESWL联合应用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作用。方法选取6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大小约0.5-1.0 cm)患者为2组,A组为对照组,给予ESWL治疗,B组为ESWL+坦索罗辛0.4 mg.d-1,观察2周。结果A组排石率60%(18/30),B组排石率83.3%(25/30),B组排石率高于A组(P〈0.05),平均排石时间为(9.6±2.5)d和(5.2±2.2)d,B组小于A组(P〈0.05),肾绞痛发生率为86.3%(26/30)和56.6%(17/30),B组小于A组(P〈0.05)。结论ESWL联合坦索罗辛可提高输尿管下段结石排石率,缩短排石时间,减少肾绞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坦索罗辛在输尿管结石ESWL治疗后辅助排石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共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120例行体外冲击波碎石,碎石后服用坦索罗辛0.4 mg,1次/d,观察治疗效果,每例患者观察时间不超过2周.结果 总有效率96.70%.碎石后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血尿,可口服安络血、VitK等止血药2-3 d后肉眼血尿消失.结论 ESWL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结石安全、有效,可显著提高结石清除率,降低肾绞痛发生率及镇痛剂用量.  相似文献   

16.
吴宪伟  智静涛 《中国当代医药》2013,(15):171-171,173
目的 探讨坦索罗辛在输尿管下段结石ESWL后辅助排石的效果.方法 11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ESWL后给予抗感染,口服肾石通4 g Bid;治疗组58例,ESWL后给予抗感染,口服坦索罗辛0.4 mg Qd.每例患者治疗观察期不超过2周.结果 2周内结石排出率,对照组为38.5%(20/52),治疗组为75.9%(44/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ESWL后联合应用坦索罗辛可有效提高排石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肾石通颗粒,观察组给予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治疗,比较两组结石排出、排石时间、镇痛药物应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周内排石率观察组93.5%,对照组73.9%;结石排出时间观察组(4.6±1.8)d,对照组(7.4±2.9)d;镇痛药物应用观察组4例(8.7%),对照组18例(39.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可明显缩短排石时间,减轻肾绞痛发作,提高排石率,且药物不良反应轻微,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坦索罗辛联合双氯芬酸钠栓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2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5例,采用常规排石治疗(口服排石颗粒,1袋,3次/日,2周,每日饮水>2000mL,同时适量运动),治疗组87例,常规排石治疗+口服坦索罗辛(0.2mg,2次/日,2周)+双氯芬酸钠栓50mg塞肛,2次/日,2周。结果对照组中有7例患者因尿路感染或反复发作肾绞痛而退出研究,排石率为35.9%(28/78),排石时间5~14d,平均排石时间(10.25±2.42)d;治疗组有6例患者因尿路感染或反复发作肾绞痛而退出研究,排石率为80.2%(65/81),排石时间2~12d,平均排石时间(8.14±2.62)d。治疗组的排石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坦索罗辛联合双氯芬酸钠栓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能明显提高结石排出率,有效缩短排石时间。  相似文献   

19.
坦索罗辛结合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晖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4):70-70
目的:观察坦索罗辛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坦索罗辛0.4ng/d,观察患者的排石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肾绞痛发生率和止痛剂使用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α1受体阻滞剂可显著扩张输尿管,明显提高输尿管结石的排出,减轻排石的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坦索罗辛对输尿管下段结石药物排石的临床效果.方法:整取抽样2015年6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给予排石颗粒治疗,观察组41例,给予排石颗粒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观察两组排石效果及肾绞痛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排石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排石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肾绞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输尿管下段结石采取坦索罗辛治疗可有效缩短排石时间,减少肾绞痛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