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优选地椒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包合工艺。方法以包合率和包合物含油率为指标,采用L9(3)4设计试验,对地椒挥发油进行β-环糊精包合。结果优选出包合工艺条件为A2B3C1,即加水80倍,油∶β-CD=1∶8,研磨15 m in,并用薄层色谱法和X-射线衍射法验证了包合物的形成。结论采用最佳工艺制备包合物,收率高、工艺简单、设备要求不高,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
刘美荣  孔慧  倪健 《今日药学》2006,16(1):33-35
目的优选地椒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包合工艺.方法以包合率和包合物含油率为指标,采用L9(3)4设计试验,对地椒挥发油进行β-环糊精包合.结果优选出包合工艺条件为A2B3C1,即加水80倍,油∶β-CD=1∶8,研磨15 min,并用薄层色谱法和X-射线衍射法验证了包合物的形成.结论采用最佳工艺制备包合物,收率高、工艺简单、设备要求不高,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咳喘宁胶囊中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β-环糊精(β-CD)包合咳喘宁胶囊中挥发油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挥发油利用率、包合物得率及包合物含油率为指标评价包合工艺。结果优选出的最佳包合工艺为β-环糊精∶混合挥发油=4∶1,包合温度为40℃,包合时间为3min。结论该工艺操作简单、质量稳定、耗时短、设备要求不高且包合率和包合物得率较高,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正交试验法优选细辛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细辛挥发油β-环糊精(β-CD)的最佳包合工艺。方法:采用β-CD饱和水溶液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以挥发油利用率及包合物收率为指标优选细辛挥发油的最佳包合工艺。结果:最佳包合工艺为细辛挥发油与β-CD之比为1∶8(mL/g),搅拌温度为30℃,包合时间为0.5h。验证实验中挥发油利用率为77.57%±0.068,包合物收率为53.90%±0.036。薄层鉴别结果表明细辛挥发油被环糊精包合,而非表面吸附。结论:优选的包合工艺操作简便、工艺稳定、包合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β-环糊精包合桉叶油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包合物的包合率和收得率为评价指标,优化桉叶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挥发油与β-CD的比例为1∶8(mL∶g),包合温度为55℃,搅拌时间为3h,β-CD与水的比例为1∶10(g∶mL)。结论该工艺合理可行,可用于桉叶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相似文献   

6.
正交试验优选春砂仁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春砂仁挥发油的最佳工艺,并进行包合物鉴定。方法:以挥发油利用率、包合物含油率与最高含油率比值和包合物收率的综合得分为评价指标,对搅拌法、超声法和研磨法进行优选;以挥发油与HP-β-CD的投料比、HP-β-CD的浓度、包合时间、包合温度为考察因素,上述综合得分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最佳包合工艺,并通过显微鉴别、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方法对包合前、后的包合物进行鉴别。结果:最佳包合方法为超声法,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挥发油与HP-β-CD的投料比为1:10(V:m),HP-β-CD的浓度为40%,包合时间80min,包合温度55℃。包合前、后成分未见明显变化。结论:春砂仁挥发油的HP-β-CD包合工艺切实可行,可为实际生产研究提供一定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争艳  陈凌云  罗静  余晓玲 《安徽医药》2019,23(9):1745-1749
目的 制备龙血竭与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提高龙血竭的溶解度。方法 通过测定龙血素A、B的含量,计算包合率和包合物收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包合时间、包合温度、龙血竭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影响因素,以包合率和包合物收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使用正交试验法优化龙血竭的包合工艺。采用紫外光谱扫描法、差示扫描量热法、溶解度测定法对包合物进行评价。结果 最佳包合工艺:包合时间2 h,包合温度40 ℃,龙血竭与HP-β-CD质量之比为1∶8,采用优选的工艺条件制备的龙血竭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平均包合率为86.85%,平均收率为79.18%。结论 该工艺的包合率及包合物收率较高,包合效果较好,可以明显提高龙血竭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姜黄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并对包合物进行稳定性及抗真菌活性研究。方法以包合物收率和姜黄挥发油包合率为综合评价指标,筛选出姜黄挥发油HP-β-CD包合物的最佳制备方法,并采用正交实验优化该制备方法的工艺参数。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薄层鉴别、显微鉴别对包合物进行表征分析,并考察包合物在光照、高温、高湿条件下的稳定性,同时对姜黄挥发油及其包合物的抗真菌活性进行研究。结果研磨法为最佳制备方法,其最优包合工艺参数为HP-β-CD与姜黄挥发油比例8∶1 (g·m L~(-1)), HP-β-CD与水比例4∶1 (g·m L~(-1)),研磨时间60 min。包合物收率为95.2%(RSD=1.37%, n=3),姜黄挥发油包合率为85.6%(RSD=1.20%, n=3); 4种表征实验均表明包合物已生成,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姜黄挥发油及其包合物对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黄曲霉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8μL·m L~(-1)和0.4μL·m L~(-1)。结论将姜黄挥发油制备成HP-β-CD包合物,工艺稳定可行,且具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该研究为其医院制剂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交试验优化鼻渊灵颗粒中挥发油的包合工艺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优选β-环糊精包合鼻渊灵颗粒剂中薄荷、辛夷、藿香3味药材混合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收得率、包合物含油率为指标,评价包合工艺条件。结果挥发油与β-环糊精之比1∶8(ml∶g)、超声时间10min、超声水温20℃为最佳工艺条件。结论优选工艺方法简单,效率较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确定超声法制备茵陈、白术挥发油-β-环糊精(β-CD)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方法 以挥发油的包合率和包合物收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包合工艺的条件。结果 包合工艺的最佳条件为:挥发油与β-CD投料比为1:4(mL:g),β-CD与加水量的比为1:10(g:mL),超声时间为45min。该条件下包合率为78.9%,包合物收得率为87.6%。结论 此制备工艺包合效果较好,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β-环糊精包合治偏痛微丸中挥发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选β-环糊精(β-CD)包合治偏痛微丸中混合挥发油的最佳工艺路线。方法选用饱和水溶液法,以主客分子比、包合温度和包合时间为考察因素,以包合物得率和包合率的综合得分为评价指标,筛选包合工艺。结果最优工艺条件为挥发油∶β-环糊精=1∶8(mL∶g),包合温度为60℃,包合时间为1h。结论所选最佳包合工艺的包合率与包合物得率均较高,工艺稳定且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2.
β-环糊精包合缬草挥发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用β-环糊精(β-CD)包合缬草挥发油的工艺.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考察β-CD与缬草挥发油比例(g:mL)、包合时间、包合速度、包合温度4个因素,以包合物收得率及挥发油包合率为指标,确定缬草挥发油的最佳包合工艺.结果:最佳包合条件:β-CD:缬草挥发油比例(g:mL)为7:1,包合0.5 h,包合速度250 r·min-1,包合温度80℃.结论:确定了缬草挥发油的β-CD包合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13.
正交实验优选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考察制备薄荷油-β-CD包合物的最佳实验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优选薄荷油-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以包合物的收率、油利用率和含油量等作为评价指标,进行直观影响因素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按油∶β-CD(体积质量比)为1∶3投料,在30℃温度下包合2h,效果较好。结论在该条件下可制备得到质量稳定的包合物。  相似文献   

14.
川芎、香附挥发油提取和包合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首珍颗粒中川芎、香附挥发油提取及其β-CD包合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以收油率作为评价指标优选挥发油提取工艺;采用饱和水溶液法以包合物收得率和挥发油包合率作为评价指标,优选β-CD包合工艺。结果挥发油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加8倍量水,浸泡1 h,提取8 h;挥发油包合最佳工艺条件为:-βCD∶油按6∶1(g∶mL)配比,在50℃包合1.5 h。结论优选的工艺条件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5.
β-环糊精包合肉豆蔻挥发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β-环糊精(β-CD)包合肉豆蔻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方法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收率为指标,对研磨法、超声法和饱和水溶液法进行比较试验。采用正交设计法优选饱和水溶液法对肉豆蔻挥发油β-CD包合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优选出的最佳包合工艺为肉豆蔻挥发油:β-CD(1:6)、包合温度60℃、包合时间1h。结论确定了肉豆蔻挥发油的β-CD包合最佳工艺,为包合物制剂学研究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南药学》2017,(11):1519-1523
目的制备熊果酸(UA)-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包合物,提高熊果酸的溶出度。方法采用溶液搅拌法、超声法和研磨法等3种不同方法比较包合物的制备效果;通过比较,采用溶液搅拌法制备UA-SBE-β-CD包合物,以包合率为指标,考察投料摩尔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及搅拌速度对包合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用相溶解度法、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DSC)与X-射线衍射法(XPD)对包合物进行鉴定;对UA原药、UA与SBE-β-CD的物理混合物及UA-SBE-β-CD包合物进行体外溶出试验,比较其溶出效果。结果采用溶液搅拌法制备的包合物包合率较高、可重复性较好;溶液搅拌法制备UA-SBE-β-CD包合物的最佳包合条件为:UA与SBE-β-CD的摩尔比为1∶4,包合温度为65℃,包合4 h;UA-SBE-β-CD包合物能显著增加UA的体外溶出度。结论溶液搅拌法可用于UA-SBE-β-CD包合物的制备且包合物能明显增加UA的溶出度。  相似文献   

17.
张佳佳 《中国药业》2005,14(7):55-56
目的:优选β-环糊精(β-CD)包合妇乐泡腾颗粒剂中丹皮酚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方法:以主、客分子比,包合温度和包合时间为考察因素,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进行L9(34)正交试验,以包合物得率和包合率为综合评价指标,优选包合工艺条件.结果: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丹皮酚:β-CD=1:8(g:g),包合温度为60℃,包合时间为2.5 h.结论:所选最佳包合工艺的包合率与包合物得率均较高,工艺稳定且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8.
陈秋实  张洪  翁涛  杨明丽 《中国药房》2008,(36):2820-2822
目的:优选野菊花挥发油的最佳提取条件及其β-环糊精(β-CD)包合工艺。方法:以浸泡时间、超声波处理时间、提取时间、加水量为影响因素,以挥发油得率为指标优选提取工艺;以β-CD和野菊花挥发油投料比、包合时间、包合温度为影响因素,以包合物收率和挥发油包合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优选包合工艺。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泡1.5h,超声波处理40min,加热提取6h,加水600mL。最佳包合条件为β-CD和野菊花挥发油投料比为8∶1,包合时间为2h,包合温度为40℃。结论:本试验方法的提取率较高,可得到稳定的包合物。  相似文献   

19.
唐富丽  秦郁文 《中国药师》2011,14(7):987-989
目的:研究九味羌活颗粒中挥发油β-环糊精(β-CD)包合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饱和溶液法制备包合物,应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以包合物收得率和挥发油转化率为指标,以β-CD与挥发油的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为考察因素。结果: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挥发油:β-CD为1ml:10g,40℃搅拌1h。结论:正交试验优选的包合工艺合理,包合率高,工艺稳定。  相似文献   

20.
银翘解毒颗粒中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涛阳  王晖 《医药导报》2010,29(7):928-931
目的 研究β-环糊精(β-CD)包合银翘解毒颗粒中挥发油的最佳制备工艺. 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法, 以包合物的包合率和收得率为评价指标, 优化挥发油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 结果 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挥发油与β-CD的比例为1:8(mL:g), 包合温度为60 ℃, 搅拌时间为2 h, β-CD与水的比例为1:10(g:mL).结论 该法可用于银翘解毒颗粒中挥发油包合物的制备, 挥发油的稳定性在包合物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