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季节交替对沥青混凝土路面造成的冻融循环破坏是沥青路面水损坏的主要形式之一。传统方法主要是通过冻融循坏破坏前后沥青混凝土劈裂强度的变化来间接反映沥青混凝土的抗冻融破坏能力。为了更加直观地评价沥青混凝土的抗冻融破坏性能,文章从沥青混凝土空隙率的变化方面研究这一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经历相同条件的强冻融循环破坏后,相比小空隙率的沥青混凝土试件,大空隙率的沥青混凝土试件空隙率的增长更加显著。说明大空隙率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对冻融循环破坏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2.
水损害是沥青混凝土路面典型的早期病害之一,研究沥青混凝土的抗水损害性能对于改善沥青路面的服役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主要采用水煮法和力学指标法表征沥青混凝土的抗水损害性能,存在客观性差、因素单一的问题。本研究中采用质量损失法克服传统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首先通过质量损失法研究了集料-沥青界面在热水损伤条件下的破坏情况;其次将质量损失法作为传统力学指标法的补充,采用质量损失法、力学指标法评价沥青混凝土在冻融循环损伤条件下的抗水损害性能。结果表明,质量损失法可定量反映沥青混凝土抵抗热水损害的能力,质量损失法和传统力学指标法复合使用可更加精准地显现沥青混凝土的抗冻融破坏能力。  相似文献   

3.
热阻式沥青路面可以降低路面温度,但会对路面路用性能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该研究在采用煅烧铝矾石制备热阻式沥青混凝土的基础上,采用有机硅树脂对煅烧铝矾石进行改性处理以保证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通过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分析热阻式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通过测试沥青混凝土试件的导热系数以及上下表面温度确定热阻式沥青混凝土的降温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煅烧铝矾石的加入可提高沥青混凝土的高温稳定性;有机硅树脂对煅烧铝矾石沥青混凝土水稳定性的改善效果明显;煅烧铝矾石可扩大沥青混凝土试件上下表面的温度差,并显著减小试件的导热系数。综合热阻式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和降温效果的变化,对煅烧铝矾石进行有机改性处理,并将其替代天然粗集料的比例维持在75%左右,是比较适合煅烧铝矾石在热阻式沥青混凝土中应用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由适当比例的粗集料、细集料及填料按连续级配的原则组成符合规定级配的矿质混合料,与沥青在较高温度下拌合而成的符合相应技术标准要求的沥青混合料,简称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具有强度高、整体性好、抵抗行车和自然因素破坏作用能力强等优点。它的强度和密实度是各种沥青面层结构中最高的,适用于各种等级道路的沥青路面面层。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的沥青面层的上、中、下面层都应该采用沥青混凝土铺筑、其它等级道路的沥青路面的上面层也宜采用沥青混凝土铺筑。目前,这种混凝土在我国和世界上其它国家和地区的高级路面中担当着主要的角色。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规的损坏形式主要为:裂缝、变形、表面损坏和其他损坏四类,每一类损坏又有很多不同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造成沥青路面早期水损害破坏的原因非常复杂,可以归结为沥青混合料空隙率过大、路面渗水、排水设施不完善、压实度不足、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害能力不足、沥青面层厚度偏薄、混合料粒径偏大、混合料离析等。  相似文献   

6.
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坚实、耐久、平整、良好的抗滑性、防渗、耐疲劳的性能和抗高温开裂的温度稳定性,在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中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中,对沥青混凝土必须进行压实,其目的是提高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强度、稳定性以及疲劳特性。所以良好的路面质量最终要通过碾压来实现,而压实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沥青路面的平整度、密实度以及路面寿命。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压实设备、压实工艺和压实材料等。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寒冷地区冻融损伤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对普通混凝土试块进行了冻融损伤试验,探究在不同次冻融试验作用下试块表面损伤特征、质量损失率以及饱和含水率的变化特点。通过混凝土压缩破坏试验得到了其在不同冻融损伤程度下破坏特征和相应的应力应变值。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公路工程施工中,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较为常见。沥青混凝土路面作为现代公路工程的重要种类之一,具有较强的技术性要求。为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必须严格遵照相关要求,仔细考虑路面的施工环境。沥青路面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会因为环境变化而产生诸多病害。鉴于此,作者将在文章中对沥青路面常见病害进行探究,分析其病害原因并就防治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多孔沥青混凝土黏弹性特征和纤维材料特性,从细观角度提出纤维、多孔沥青混凝土组成的两相复合材料的数值分析方法,得到纤维对多孔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增效的数值模型。并以聚丙烯腈(PAN)纤维增强多孔沥青混凝土OGFC-13为对象,研究纤维掺入量、纤维长度、温度对多孔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的影响。通过不同纤维掺入量、纤维长度和温度下的多孔纤维沥青混凝土车辙试验,验证数值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多孔纤维沥青混凝土数值模型可以较好地表征纤维对多孔沥青混凝土的增效行为特征,且与试验结果相符性较高;在试验范围内,OGFC-13中PAN纤维的最佳掺入量和长度分别为0.3%~0.4%、9 mm。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道路修建中沥青路面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水损害,针对这个问题我国采取了很多检测方法,比如说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以及真空饱水马歇尔试验等等。通过这些试验可以检测出沥青混凝土的稳定性,在检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时发现,结果通常都大于100%。在本文中,我们将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进行对比,提出采用残留马歇尔模数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进行评价,并推荐残留马歇尔模数阀值为0.85。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论述了混凝土冻融破坏问题的重要性,着重研究影响混凝土冻融破坏因素中不同类型的水对混凝土冻融破坏的影响,总结对混凝土冻融破坏的认识,为解决实际工程中冻融对混凝土的影响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12.
沥青路面的主要类型有沥青表面处治、沥青贯入式、热拌沥青混合料和乳化沥青混合料路面等。沥青路面破坏的现象有:泛油、波浪、拥包、滑溜、裂缝、坑槽、局部沉陷、松散、车辙等多种。本文就沥青路面的病害的原因和处理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沥青的紫外线老化问题一直是西藏各地沥青道路老化开裂的主要原因之一。紫外线会促使沥青发生氧化聚合反应,使沥青质增加胶质减少,从而导致沥青老化变脆,在车载下开裂。为了解决沥青的紫外线老化问题,文章提出通过掺如蒙脱土来提高沥青的抗氧化性。根据不同掺量SBS沥青的三大指标可知,蒙脱土可以改善沥青的内部黏性,维持内部物质均衡。在不同紫外线照射时长下各组沥青三大指标变化可知,蒙脱土掺量越高,抗紫外线老化越好,掺量为2%时,沥青的抗紫外线老化效果变化最明显。  相似文献   

14.
高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使人们对交通运输的要求越来越高,物流行业的发展加速了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步伐,车载数量的不断增加使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高速公路的沥青路面出现了较多的早期破坏现象。面对这种情况,必须要加强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工艺质量控制。通过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的研究,笔者总结了关于控制质量的几个环节,通过科学的研究,提出了一套实用的控制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量的方法,从基础理论方面为高效、优质、精品工程提出了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公路事业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各高等级公路开始不断的建设。而在高等级公路施工中,其路面大多采用沥青混凝土来进行施工,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容易发生水破坏、坑槽、裂缝及车辙等病害,所以需要加强施工中质量控制,同时确保材料设计的合理性。文章分析了沥青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对沥青混凝土施工中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公路施工的建设过程,关于沥青路面的施工过程,最为重要的一道程序就是沥青路面的压实成型的过程。一般来说,沥青路面遭遇水损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沥青路面没有完全压实或是由于没有严格的控制压实的质量,因此出现了参数的变化,即:压实度,抗压性,混凝土空隙率等。所以,沥青路面建设质量若要提高,就要求对路面压实过程加强控制,提高压实工艺的水平。文章阐述了沥青路面的毁损原因,分析了沥青路面压实过程中产生的病害影响,从而对控制公路施工中沥青路面压实过程提供了几个方法。  相似文献   

17.
沥青路面具有行车平稳、舒适、噪声低、养护方便、易于回收再生利用等优点,是国内外公路和城市道路的主要结构类型,我国沥青路面占公路总里程的80%以上。但是,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路基不稳和沥青本身的疲劳,经常会产生坑槽、裂缝、壅包、啃边和松散剥落等种种路病。文章中阐述了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及使用时常出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沥青混凝土路面优化施工策略。  相似文献   

18.
沥青路面的主要类型有沥青表面处治、沥青贯入式、热拌沥青混合料、乳化沥青混合料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等,因其具有造价相对较低、行车舒适、修复方便,能够利用石化企业副产品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公路和城市道路、机场等基础设施的面层处理。沥青路面一旦被破坏就会泛油、出现波浪、出现坑槽、出现裂缝、局部沉陷、呈现出车辙等不良现象。一般来说,这几种现象是在公路工程最常见的,严重影响了公路工程的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19.
沥青混凝土路面是我国城市交通普遍采用的结构形式,随着城市交通量的不断增大,使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和城市居民的生活。因此提供沥青路面的质量,保持路面的良好的使用状态,避免早期破坏,延后维修期,减少养护管理资金,我们必须了解路面工程病害及其防护养护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严寒地区混凝土结构常会遭受冻融破坏,为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选择两种掺合料掺入混凝土中,研究其弯曲强度、位移和弹性模量的变化。通过试验得出: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逐渐下降,硅灰-木纤维和硅灰-棉纤维-木纤维混凝土的位移逐渐下降,而硅灰-棉纤维混凝土的位移逐渐上升,说明硅灰-棉纤维-木纤维试件的抗冻性能最强。这是因为棉纤维虽然活性较低,但由于其颗粒形状不规则,从而能够填充混凝土之间的空隙,而木纤维具有较高的活性,能够加快水泥水化速度,两者结合使得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提高。测试结果表明,复掺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比单掺混凝土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